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晋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谢安他们都是哈哈大笑了起来。谢道韫抿了一下嘴唇,微笑着说:“小琰,你要和小叔比兵法,但是难道你现在都没看出来,你已经中了小叔的圈套了吗?”

    看着哑口无言的谢琰,谢安捋了一下胡须笑道:“不仅琰儿,除了阿姜和道苓,我们都中圈套了。琰儿,你还未出兵,裴逸就已然算定了你之后的每一步,还趁机捞了我们一笔钱。看似裴逸输了,实则在大的战略上,裴逸赢了97贯钱,而你只赢了1贯钱,相当于裴逸之才是你的97倍。琰儿,你现在应该知道裴逸的厉害了吗?”

    谢琰却反驳说:“不,父亲,这都是小聪明,到了战场上根本没有用!孩儿自幼熟读兵法韬略,自认为不输乐毅、白起。裴君侯,你敢和我正面辩论吗?”

    “你啊,从一开口,就输了。好,既然如此,那也让义弟杀杀你的锐气,让你知道天外有天。”谢安看着裴逸问道:“义弟,你说呢?”

    裴逸说:“既然小琰这么坚持,那好,请出题吧。”

    谢琰此时走到裴逸身边问道:“兵者,国之大事,敢问裴君侯,出兵之前,以何为重?”

    裴逸反问道:“那你认为以何为重?”

    “裴君侯,是我在问你好吗?”

    “我若和你说得一样,算你赢。”

    谢琰一听,于是一揽袖子,挺起已然成竹的胸口,扬起高傲的头笑着说:“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然是粮草为重。”

    “错!”

    裴逸一声呵斥,让谢琰疑惑不解:“错?那你说以何为重?”

    “民心为重。得民心者的天下。出兵之前,只有顺应了民心,得到了天下之民的支持,方能奠定成功的基础。这就是人民的战争。没有人民,粮草再多也会吃完,兵马再多也会死完。不是吗?”

    “这……”谢琰此时哑口无言。裴逸心中笑道,新中国就是靠人民战争的理论建立的,你东晋时期这种偏安一隅的朝代又怎么知道呢?

    谢琰感觉这个话题辩不过,于是立刻转移:“那好,请问我们如何面对北方凶悍的胡人军队?”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我退却入侵南阳燕兵的策略,正是第二条。”

    谢安点了点头,赞扬说:“不错,这16个字很是精辟。”

    当然精辟了,这可是我们建立新中国的战法。几千年来战术的总结。要不常凯/申校长会败退台湾?

    裴逸看着哑口无言的谢琰,于是反问道:“你也问了我两个问题了,那我问一下你。战争的支柱是什么?”

    谢琰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士兵!”

    “错!”

    “我哪里又错了?”

    裴逸说:“是钱,钱是战争的基础。你说我心里只有钱。你说得没错,我心里确实在乎钱。因为没有钱,就没有优质的武器和充足的军粮。小琰,战争不仅仅要学习兵法,更要学习治国之道,富国之道和强国之道。战争终究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国家的根本。汉武帝当年北伐匈奴,五人供养一名骑兵,耗尽了国库积攒的几十年的钱粮,方才有了漠北大捷和河西战役的胜利,有了大汉的盛世。孙子兵法开篇边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而我认为,这所察的第一件事,便是钱。如今世人皆以钱为低俗之物,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却不知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高贵与低俗,再高贵的人,脱了衣服也不会别人多一两个部件。所以,钱也没有多低俗。”

    谢安看着已然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三观被刷新的谢琰说:“琰儿,怎么你还服气吗?”

    谢琰向裴逸作揖说:“小叔,是我不知深浅,冒犯了。”

    “恩,没事,坐吧。”总算糊弄过去了,裴逸默默地把那97贯钱揣到了怀里。前面说的那一长串,都是虚的,还是赶紧收好钱是最重要的。别又被打劫了。

142。第142章 募兵制() 
♂,

    晚宴有了裴逸做的菜,自然只有饕餮美食的声音。除此之外,裴逸也见识到了一些其他的谢家子弟,不过他们都只是跟裴逸打个招呼而已。像是穿着一声道袍的谢允,一直两个字两个字往外蹦的谢韶。还有谢道韫的三个妹妹,谢道荣、谢道粲和谢道辉。

    晚宴结束之后,谢安让那些还想跟裴逸请教的子侄们全部回去了。叫裴逸到了书房。刚一进书房,谢安就说:“贤弟,你可知你被定品了?”

    裴逸疑惑地问:“哦?不知朝廷给我定了几品?”

    “中上品,今天太皇太后秘密召见了我,告诉我她打算改湘乡县为南河东郡,并且任命你为南河东郡太守兼任南蛮校尉。并且要以我的名义推荐你。”

    南蛮校尉,这可是个四品官啊,相当于现在的G自治区的主席,专门管理湘州、交州的少数民族事务:“那太皇太后对我挺好。一上来就给我的四品官。”

    谢安笑道:“义弟是嘲讽,还是真心实意的如此想?这南蛮校尉可不好当啊。湘州、交州地处偏远,加之最近僚人和荆蛮一直闹事,杀了几地的县令和太守了。故而虽然南蛮校尉是四品封疆重吏,却无人愿意去那里。”

    “机会永远和危险并存,假如我留在荆州或者扬州,估计位不过五品太守吧。”

    谢安捋了一下胡须说:“而且也就是小郡的太守。也罢,我相信以义弟的才华,能处理好南方蛮族的事情。”

    “呵呵,多谢义兄信任。”处理好?裴逸从来没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好边疆蛮族事务,尤其是在五胡乱华的东晋年间。这些正是这些蛮族猖狂的时候呢。自己之所以去那边,就是因为那边有钱赚。优质无烟煤就和铁矿,又从褚太后那里获得了冶铁特许,这样岂不是要帮助大晋提前步入工业化的大门了?

    不过谢安打断了裴逸的畅想:“义弟,你可看懂太皇太后此举的背后目的?”

    “什么目的?”

    “太皇太后此番调我入京,执掌中军。又调你镇守湘州边疆。一近一远,乃要我们相互呼应。以应对桓温第三次北伐成功后的局面。湘州虽然地处偏远,世人很少问津,封官之人也往往不愿意去那里。但是若真要经营起来,却是北接荆州,东连江州。如同一把匕首,抵住桓氏大本营的后方。故而义弟此去,任重而道远。”

    裴逸咽了一口吐沫,不是说好的处理蛮族事务吗?怎么变成背后威胁桓温了?为什么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让自己冷汗直流。

    “大哥,这么一说,桓温要是反手对我怎么办?”

    “没关系,他现在还没有功夫对付你,他一心在谋划北伐之事。褚太后传达给我的意思,就是让我告诉你,让你尽快平定南蛮,并且利用河东流民组建军队。以义弟你训练军队之法,应当能够很快建立一支精锐部队。”

    裴逸嘴角尴尬地抽动了一下:“多谢太皇太后相信我一个毛头小子。可是我没想这么多啊。”

    谢安拍了拍裴逸的肩膀说:“义弟,为兄知道让你承担这些还过早。你若想知难而退,我可以帮你去给太皇太后说。我是她娘家人,应该能说通。”

    知难而退?裴逸一个记者,从来不知道知难而退是什么意思,只有勇往直前:“大哥,没事,我定当竭尽所能,平定南蛮。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随着这句林则徐的诗与这个所谓魏晋风度的时代格格不入,但是用在这个情景,裴逸觉得恰当无比。大晋现在也是‘江东无大将,裴逸做校尉’了。

    “好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义弟,我就知道愚兄没有看错你。只怕将来大晋的丞相不是我,而是义弟你啊。”

    “大哥谦虚了。”裴逸此时依旧有一种被钦定了的感觉。说好的不是湘乡侯吗,怎么就成了南蛮校尉了。要知道,南蛮校尉这个官职在东晋末期可是位同大将军、大司马。手握重兵。宋帝刘裕能够代晋而立,南蛮校尉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该不会就是从自己这里开始的吧。

    裴逸此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将腰间的乌衣剑解了下来说:“对了,大哥,这把乌衣剑物归原主。”

    谢安一把接过乌衣剑说:“恩,这把剑也要回归宗祠了。义弟可否有佩剑?”

    “我也不会武功,要剑也没用。”

    “你将来就是武官了,怎么能没有佩剑?”此时谢安从一旁取过一支汉剑说:“这八面汉剑跟随我多年,就当是礼物赠给你了。”

    “多谢大哥赐剑。”裴逸抽出这把汉剑,顿时寒光粼粼,双蛇纹盘附剑身,抽出剑鞘之时,毫无杂音,如同黑夜一般寂静。

    看着裴逸将剑回归剑鞘,谢安说:“愚兄不才,有一事想请教义弟。”

    “大哥请说,我们兄弟谈不上请教。”

    “如今朝廷命我为中护军,总领中军之事,但我今日前去查看,发现中军兵源匮乏,逃兵现象严重,粮草军械短缺。义弟通晓治军之法,可有解决之策?”

    通晓?裴逸不并不通晓治军之法,只能把历史上的那些方法告诉你而已:“可以采用募兵制。”

    “募兵制?何如募兵?”

    “招募北方流民,组成一支北军,凡加入北军之人,供给衣食、免征赋役,立军功者,还可以按照军功获得不可世袭的土地。同时也可以设立军户,将而招募的士兵的妻女纳入军户,可以安排军户桑田,提供后勤和粮草。如此一来,北方流民必然会参军,也可在另一方面减少流民引发的暴乱和犯罪。”

    裴逸只不过是把后世的府兵制、卫所制和募兵制这些兵制杂糅到了一起而已,方正谢安未来也会建立北府军,自己就先给他打个预防针。

    谢安思忖一下,然后点头赞同说:“恩,设立军户,安置流民,同时补充兵源,确实是不错的想法。哈哈,义弟果然擅长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