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个虔诚的信徒吗?”修道院长这种油水极大,财产权所有权复杂的职务,在欧洲时常被人认为是教会的主要**分子。
“啊,根据陆若华兄弟的来信,吴院长是一位能干的修院院长。非常的能干。”科曼热说道。
这话的意思就是他在经营修道院上很厉害,但是在宗教上面不甚热心。
“他有受圣品吗?”
“我想是没有。”科曼热神父微笑着,“陆兄弟说看不出他象一位受过圣品的院长。”
“他是一位世俗院长么?”
“很难说,我们始终搞不清澳洲教会的具体组织。感觉他们有很大的随意性。”科曼热评论道,“还有一位是他的助手,百仞教堂的司铎白多禄。”
“白司铎是一位很好的教徒――他曾是陆兄弟的助手,在传播福音的时候出了许多的力。同时他还是位神学家――他提供了汉语版的《教义问答》。”
“感谢天主。”
“迪亚娜?门多萨小姐。是位虔诚的信徒。”
金立阁感到失望:“只有这三位吗?”
“是的,就陆若华兄弟的信件来看,澳洲人元老院的元老里只有这三位是天主的羔羊。”科曼热皱着眉头说,”元老院里还有清教徒。”
“上帝!”金立阁叫了起来。
“是两个欧洲女人。陆兄弟说她们说一口奇怪的英语。”
“她们是英国人吗?”
“我想不是。除了有欧洲人的相貌之外,她们的行为举止都和其他澳洲人没什么两样。”科曼热神父慢慢的说道,“虽然她们是异端分子,但是似乎对宗教并不感兴趣……”
“没有清教徒的礼拜场所吗?”
“没有。”科曼热说着不无遗憾的叹了口气,“但是他们有另外一个强大的异端教会。叫‘道’。”
“利玛窦神父在的著作中提到过:这是中国人的土生偶像崇拜……”
“正是。不过澳洲人的‘道’场所中是不设偶像的,陆若华神父在信中谈起过此事。”科曼热神父说,“不幸得是,临高的澳洲元老们似乎对‘道’比较青睐。”
“他们是‘道’的信徒?”
“不,正如我说过得那样,他们大多是无神论者。”
“这就是说,他们并非因为信仰而青睐‘道’。”
“没错。”科曼热神父说,“我认为澳洲元老们与其说信仰‘道’,不如说把它作为一种统治的工具。‘道’的教会首领是一个姓张的年轻人。他有一手精妙的中国传统医术,靠着这个得到了许多信徒的拥戴。特别是在野人的地区,听说十分受欢迎,是你在传播福音的道路上的一个主要对手。”
“可惜我不懂医学。”
“论及医学,不管是中国人的还是我们的都没有澳洲人强。他们需要的是艺术人才。澳洲人缺少画家、歌手和雕塑家――啊,不过按照陆若华兄弟的说法,澳洲应该不缺少这样的人才,但是他们似乎没有到临高来。您是一位一为艺术家,擅长雕塑和绘画,塞西里奥兄弟懂乐器,这些在临高都会很有用――有利于你们更多的接触澳洲人。”
“最后,我要提醒你注意何影这个人。在澳洲人的世俗政权里,他的头衔是‘宗教事务官’。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职位――看起来,澳洲人和荷兰人或者奥斯曼人执行的类似的政策:允许各种信仰和异端在国内流传。而他就是所有宗教事务的总管理人和仲裁者。”科曼热神父说,“适当的给予他一定的好处会对传播福音的事业带来很大的好处。”
“是,不过,我看到陆若华兄弟的信件,澳洲人对礼物似乎不感兴趣。他说澳洲人是他见过的最廉洁最正派的统治者。”
“哦,您不能馈赠那些高价值的礼物――他们不会稀罕的。难道他们会稀罕一只威尼斯雕花杯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科曼热神父说,“您的才智到哪里去了?绘画,雕像,或许他们还有建筑的需要……”科曼热神父慢慢的抬起眼皮的看着他。
“是的,我明白了。”
“另外,澳洲的教会与我们很不一样。教徒们是不守大斋的。”
“上帝!”
“据这位吴院长说:澳洲的教会自古至今就是这样。”科曼热神父说,“这个问题并非不可原谅。我相信宗座会为此给予一道专门的赦令。”
金立阁神父怀着惊讶、憧憬和种种幻想回到自己简陋的下处――收拾起他的行李来。一个教士没有多少行李,几件替换的衣服而已。最要紧的,是绘画上的用品。用来绘画的画笔、颜料、油脂和各种零碎的东西――很多不但本地买不到,即使到欧洲也得在意大利才能买到。当初他到远东来得时候就带了许多。
神父有一个作为随从的见习修士,名叫约翰?德莫特,来自“圣徒之岛”――爱尔兰。这位见习修士长着一头火红的乱发,苍白而瘦弱。他不仅来见习当修士,也师从于他学习绘画。神父对这位年轻勤奋的修士很是喜爱,经常将许多绘画技法传授给他。
德莫特修士正在房间里绘制着一副圣像画,金立阁仔细的看着他在画板上涂着明朗的蓝色――这是在威尼斯才能买到的特殊的蓝,这样大片的涂抹在一幅不高明的绘画上让他有些心疼。德莫特的技法很好,画像却显得非常呆板--金立阁知道他的这位弟子在艺术上的才能很是有限。但是他非常的狂热,不管是对信仰还是绘画。
“你的画快要完成了吗?”
“很快就要完成了。”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节 检疫营里的五个人()
“等你完成之后就把东西收拾起来吧,我们就要去临高了。”
“是么?师父。”德莫特兴奋的说道,”听说临高的澳洲人修建了许多的教堂和修道院。”
“不,没有许多,不过三四座而已。”
“他们会同意我为教堂绘制壁画吗?”
“当然,我想他们不会拒绝的。”金立阁想,他倒是个单纯的人!只想着画画。
尽管杰兰扎尼和科曼热神父都向这个小小的传教团保证,澳洲人很欢迎他们去传教,而且他们对教士很是友好。必然会热情的招待他们。但是金立阁的信心从到达澳洲人的地盘后就开始动摇。
耶稣会的船进入琼州海峡没多久就遭到澳洲人的巡逻艇截停,接受检查。特里格神父发现即使战争已经结束,整个海峡里依然弥散着紧张的战争气氛。估计明朝政府要的武装讨伐还没有完全的了结神父用广东白话向登船检查的澳洲士兵解释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还出示了耶稣会的证明文件以及杰兰扎尼会长的亲笔信,但是船上的澳洲军官似乎对这些都没有兴趣,态度十分冷淡。特里格神父默诵了一段祷文,看来陆若华神父的关于主的荣耀已经遍照临高的说法是言过其实了,在这里传播主的福音并不比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更轻松。
“你们随巡逻艇前进。”军官命令船上的水手。说着几名士兵控制了操舵的位置和船上的要害部门。
船在巡逻艇的押解下向临高驶去,海峡里依然空空荡荡,没有其他船只在航行,只有澳洲人的船只在海峡里挂着蓝白两色的旗帜,耀武扬威的在海峡内宣示着统治权。
他们的座船被两艘单桅巡逻艇的“护送”到博铺港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简直光怪陆离,目不暇接。
特里格神父与他的随员们还没有从巨型铁船、码头上的火车和蒸汽起重机所造成的惊诧中恢复过来,一队带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海兵已经过来包围了他们。不论他如何高声的宣布自己是耶稣会的使者,是到这里的教会上服务的。士兵们充耳不闻,连推带拉将他们弄进一座庞大的建筑里。在这里神父被迫与同伴们分开,单独接受了一段漫长的,令他头昏脑胀地讯问。
讯问的人说着一口极好的意大利语――不过发音和词汇有些古怪。当他知道特里格神父来自佛兰德的时候,立刻改成了德语,而且表示很抱歉自己只会高地德语。
“您不用迁就我的语言。我能说意大利语,高地德语也不成问题。”特里格神父心想,所谓澳洲人的“博学”、“多才”的说法果然不假。
对方客气的言论和他的讯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被翻来覆去的问了许多问题,有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询问。包括他原本不想说得一些私人问题也被这样问了出来。
特里阁神父这会已经不知道在胸前划了第几遍十字了。嘴里默默的念诵着经文。尽管他以基督徒应有的最大忍耐安抚着自己的。但是眼前的这种待遇超乎他的想象。
“这算是怀疑还是一种折磨?”他暗暗问自己。同时不由得担心起自己的伙伴来了。
令人筋疲力倦的询问终于告一段落,象被送来的时候一样突然,两名穿着束腰短衣,腰带上挂着奇特短火枪的人带着他走出房间,穿过一连串走廊和楼梯。
阴森森的走廊和楼梯,光线是从上面的玻璃天窗里投射进来的,走廊里的每一扇门都禁闭着,门口写着红色的号码。
尽管每一扇门都紧闭着。他还是能听见有什么东西在按照一种节奏在噼噼啪啪地响,还有模模糊糊的口述。尖厉的铃声响个不停――他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不是教堂的司铎们摇得铃铛,而是一种激烈紧张尖锐的声音。经过一段走廊时,那里有大型的窗户。他望了一眼窗外,看到远处的海湾,还有载运自己到临高来的那艘船只,苦力们正在卸货。
不知怎么得,特里格神父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惊恐地以为自己会被带去某个密室秘密处死。
要是这样他连忏悔都没做过!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允许一位兄弟来为自己做忏悔?当他开始默念忏悔祷文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后门,处于一片阳光下的广场中间,他的伙伴也在这里,一个个带着迷茫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