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26章 无标题章节()
上任之后的盛宣怀继续在朝内老臣的支持下,强行推行他的铁路国有化战略。因为有公权力背书,当时的一些铁路公司筹集资款的确无所忌惮。在四川地区,甚至几乎人人被强行抽税集资。这些企业主将部分资金拿到上海炒股,出现大量亏空。川人要求这些公司退还集资款。这本是简单的投资者与企业主的恩怨。但因为早有政府背书,而铁路国有化又似乎势在必行,这些企业主趁机要求:如果政府要拿回铁路产权,就必须先赔偿他们欠下的债务。消息流出,眼看回本无望的普通百姓也开始向政府伸手要钱。
其他省份的铁路商人则一哄而上,反对盛的国有化政策。在《愚斋存稿》中,盛承认,将铁路收归国有,是“借用朝廷之名,抢夺所有人的饭碗”。但盛宣怀依旧态度强硬,拒绝赔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铁路工程耗资巨大,邮传部不得不向外资贷款,早已无钱可还)。
这当然激起了民愤,矛头直指盛宣怀,控诉他为一己私利推行铁路国有化,妄图“侵吞国家财产”。死对头袁世凯更是抓住机会攻击盛宣怀为建铁路背负高额外债,“出卖国家利益”。1911年夏天,本来要求赔款的民众集会渐渐变成了暴乱,各种利益你争我夺、各种不满发酵嬗变,还款要求被民族主义和排满情绪裹挟、替换,对清廷的抗议之声一时间沸腾起来。眼看局势已经无法控制,资政院和清政府最终决定将盛宣怀彻底抛弃。
离开北京之后,盛宣怀从天津辗转到了日本,并在日本隐居两年。他旁观了不久之后清王朝的覆灭,也从新闻中看到中华民国的成立。革命党人曾试图尽数没收他的资产,但深谙官商逻辑的盛宣怀通过打通私人关系,向民国国库捐赠500万两白银,换回新政府对他的破例豁免。
?
在很多人看来,亦官亦商的身份是盛宣怀成功的基础。但正是这官商不明的暧昧身份,使得盛宣怀的人生充满了矛盾,甚至使他险些为此命丧黄泉。作为商人,盛宣怀当然深知官办企业的弊端和问题。但是作为官员,他又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各种政治资源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铲除阻碍,哪怕这样的方式并不符合他的商人逻辑。
费维恺在仔细考察与盛宣怀有关的大量史料后认为,虽然盛宣怀无论在视野和能力上均堪称晚清人物中的佼佼者,但总的说来,他更多的扮演着官僚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企业家。盛的官商生涯,受制于体制的种种弊端,又在体制中如鱼得水、名利双收;既为这个体制倾尽毕生心力,又在关键时刻被甩出体制之外成了替罪羔羊。
事实上,盛一直极力挽救这个大厦将倾的政权,曾经屡次上奏朝廷,所奏之事远远超出了他的管辖范围。他建议“练兵、理财、育才”,同时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进行有计划的金融改革。但他很清楚,这涉及太多的利益纠葛,所以并不对此抱任何希望。
流亡日本的盛宣怀没有留下关于晚清历史的只言片语。人们无从知晓,当时躲进美使馆的盛宣怀在想什么,是否也在感叹——大清国气数已尽,而自己早就无力回天了。
清朝有九大总督。在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之外,要数两广总督的地位最高,还在湖广总督之上。晚清名臣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都做过两广总督。
在晚清,有这样一位两广总督,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奋力抵抗,但由于实力太过悬殊,不幸兵败被俘,最终饿死于异国他乡,令人扼腕。
此人叫叶名琛。他是晚清抵抗外敌入侵中职位最高的殉职官员。
?
叶名琛是湖北汉阳人,生于1807年。他进入仕途后官运亨通,不到40岁就做了广州巡抚;45岁就实授两广总督。众所周知,两广总督职位虽高、地位虽崇,却不好做。特别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往往兼五口通商大臣,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麻烦。
果不其然,叶名琛在官场行走20多年,最后就栽到两广总督任上,连性命都丢了。
我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中国方面负责五口通商事物的,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然而按照清廷的旨意,就是要尽量把外国人堵在外面,尽量不让他们进城。而只要外国人进不了城,这五口通商的相关条约就形同虚设。
?
外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发现,用一场战争换来的五口通商条约,居然受阻于一个地方官,自然就会将怒气发在叶名琛身上。
1856年10月8日,著名的“亚罗号”事件中,英军悍然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一度攻入城内,占领了总督府。他们要逮捕这个视为“眼中钉”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叶名琛事先躲了,没被抓住。?
叶名琛是一名标准的文官。军事是他的弱项。可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外敌,他还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他修复了被英军毁掉的城墙,修复了炮台,装备了大炮,还招募了2万乡勇。
为鼓舞士气,叶名琛重金悬赏斩杀英国人,称:“英夷攻扰省城,伤害兵民,罪大恶极……但凡见上岸与在船滋事英匪,痛加剿捕,准其格杀勿论,仍准按名赏三十大元,解首级赴本署呈验,毋稍观望。”
?
叶名琛还采取袭扰战的方式,在夜间派遣沙船,满载炸药冲击英军军营。同时,准备了大批的火船,以“火攻”的方式放火烧敌人的战舰。甚至他还搞起了情报战,获取英军部署和调动的情况,而英军则难以从广东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总之,叶名琛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极限。只不过,英法联军的强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很快,英法联军就再次攻破广州城。
这一次,叶名琛没有躲起来,而是戴好顶戴花翎,穿上袍服,端坐于大堂之上,等着敌人的到来。
?
英国人抓住了叶名琛后,倒也没有格外侮辱他,只是把他带到“无畏号”军舰上。据《香港纪事报》载,军舰上所有军官很尊敬他。偶然有人上舰,都向叶名琛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
三国时,司马懿曾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馀二事,但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叶名琛并非贪生怕死之辈,他之所以不自杀,愿意被英军带走,不过是想见一见英国国王,谈一谈战争与和平的事情
(本章完)
第227章 无标题章节()
清朝有九大总督。在直隶总督和两江总督之外,要数两广总督的地位最高,还在湖广总督之上。晚清名臣林则徐、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都做过两广总督。
在晚清,有这样一位两广总督,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奋力抵抗,但由于实力太过悬殊,不幸兵败被俘,最终饿死于异国他乡,令人扼腕。
此人叫叶名琛。他是晚清抵抗外敌入侵中职位最高的殉职官员。
?
叶名琛是湖北汉阳人,生于1807年。他进入仕途后官运亨通,不到40岁就做了广州巡抚;45岁就实授两广总督。众所周知,两广总督职位虽高、地位虽崇,却不好做。特别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两广总督往往兼五口通商大臣,要与外国人打交道,这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麻烦。
果不其然,叶名琛在官场行走20多年,最后就栽到两广总督任上,连性命都丢了。
我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该条约要求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中国方面负责五口通商事物的,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然而按照清廷的旨意,就是要尽量把外国人堵在外面,尽量不让他们进城。而只要外国人进不了城,这五口通商的相关条约就形同虚设。
?
外国人不是傻子。他们发现,用一场战争换来的五口通商条约,居然受阻于一个地方官,自然就会将怒气发在叶名琛身上。
1856年10月8日,著名的“亚罗号”事件中,英军悍然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一度攻入城内,占领了总督府。他们要逮捕这个视为“眼中钉”的两广总督叶名琛。叶名琛事先躲了,没被抓住。
?
叶名琛是一名标准的文官。军事是他的弱项。可在,面对咄咄逼人的外敌,他还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准备工作。他修复了被英军毁掉的城墙,修复了炮台,装备了大炮,还招募了2万乡勇。
为鼓舞士气,叶名琛重金悬赏斩杀英国人,称:“英夷攻扰省城,伤害兵民,罪大恶极……但凡见上岸与在船滋事英匪,痛加剿捕,准其格杀勿论,仍准按名赏三十大元,解首级赴本署呈验,毋稍观望。”
?
叶名琛还采取袭扰战的方式,在夜间派遣沙船,满载炸药冲击英军军营。同时,准备了大批的火船,以“火攻”的方式放火烧敌人的战舰。甚至他还搞起了情报战,获取英军部署和调动的情况,而英军则难以从广东获取有价值的情报。
总之,叶名琛做到了他所能做到的极限。只不过,英法联军的强大,超出了他的想象。很快,英法联军就再次攻破广州城。
这一次,叶名琛没有躲起来,而是戴好顶戴花翎,穿上袍服,端坐于大堂之上,等着敌人的到来。
?
英国人抓住了叶名琛后,倒也没有格外侮辱他,只是把他带到“无畏号”军舰上。据《香港纪事报》载,军舰上所有军官很尊敬他。偶然有人上舰,都向叶名琛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
三国时,司马懿曾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