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最强帝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薛福辰哪里是一般人?他知道慈禧心狠手辣,自己知道了这样的宫中丑事,怎么会轻易放过自己?于是准备了假死。这边慈禧越想越觉得,不能留这个后患,派人去秘密处决薛福辰,但是当执行的人来了之后,发现了一支出殡队伍,从人们的言语中得知,原来那就是薛福辰,由于中风身亡了。

    薛福辰也因此躲过一劫。作为清朝的无锡名医的薛福辰存在的真实性是有迹可循的,在无锡的惠山上河塘的薛中丞祠,是惠山祠堂中重要的一处古迹,该祠堂主祀的就是清代名医、无锡人薛福辰。对于咸丰帝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他人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咸丰帝虽然不及康乾两帝,但至少比嘉庆和道光要好。“喻大华:咸丰在整顿吏治方面是个狠角色,处理官员的级别之高、力度之大比雍正还要厉害。喻大华:任贤擢才,洞观肆应”,改变了清朝实行了二百多年的“重满抑汉的国策。”

    不在那个烽火时代的人,不好评价咸丰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但至少我们知道,他是一个极为悲剧的皇帝。一上台就遇见太平天国运动,这边烽火未歇,那边硝烟又起,英法联军联合侵华。

    我们看咸丰帝后宫,真正笑到最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叶赫拉拉氏,实际上地位并不高,她生父甚至是罪臣,但她是如何获得咸丰帝的宠爱的呢?

    最重要的是她长的漂亮,美貌无双。咸丰帝是个风流皇帝,好女色,对于美人,咸丰帝自然不会吝啬自己的宠爱。慈禧太后曾说:“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十叶野闻》则记载:“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

    其次慈禧太后聪慧过人,且善解人意,是咸丰帝的一朵解语花。《满清外史》记道:“少而慧黠。”《清稗类钞》记道:“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慈禧外纪》记道:“以己之聪明智慧,遂蒙帝宠。”

    三是懂得看人眼色行事,适时的给予自己的建议。《慈禧外纪》记载:“劝咸丰帝任用曾国藩,节制各师,借给湘军粮饷,无有缺乏。曾国藩得以平定粤匪,慈禧之力也。”《慈福传信录》则说:“迨武汉再失,回捻交作,帝以焦忧致疾,遂颇倦勤,后窥状渐思盗柄,时于上前道政事。”而在事情差不多的时候,“后(懿贵妃)亦敛迹”,马上蛰伏起来。善观风色的那拉氏,能相机行事,知道进退。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她为咸丰帝生下了一个儿子。这是咸丰帝惟一的儿子,是为载淳。母以子贵,那拉氏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清皇室四谱》:“六年三月生皇子,是为穆宗。旋诏晋懿妃,十二月行册封礼。七年十二月晋懿贵妃。”

    正是这么几点必不可少的因素,使得慈禧太后披荆斩棘,一路获得荣宠,荣升高位。

    慈禧获得咸丰帝的宠幸,由多重因素的综合效应所致。她天生丽姿,容貌出众。据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由此可以推想,五十年前豆蔻年华之时的慈禧该是多么娇美出众。故而得到咸丰帝的青睐。

    咸丰帝不少奏章便让慈禧代阅。因她书法不错,有“端腴”丰采,又“常命其代笔批答奏章”。慈禧于权力似乎有着一种本能的兴趣与敏感,她津津有味地做着这一切,还相机参与政事,为咸丰帝出谋划策。日子一长,就对最高权力机构的一套运转模式了解得一清二楚,为日后的垂帘听政提供了便捷与基础。可以想见的是,没有这段执掌清廷政权的实习与锻炼,对政事一无所知,此后的垂帘听政便无法施行。

    (本章完)

第240章 无标题章节() 
清朝统一天下,除了自身的实力强悍之外,更离不开汉人的支持,当年吴三桂开关放清兵入关,结果被后人唾骂了数百年,除了吴三桂之外,还有个人也是汉人,也曾为清朝统一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这人就是洪承畴,其实他比吴三桂更悲催。

    洪承畴是福建泉州人,本来是明朝的蓟辽总督,当清兵来袭之际,他还是“变节”了,投降了清朝,虽然洪承畴本人对自己的变节是承认的,但个人觉得不应该对他作出过多的职责,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中有个原因。

    ?

    崇祯十五年,范洪畴带兵坚守松山,是明朝的锦宁防线,当清兵来袭,他并不是一下子就投降了,而是经过了苦苦的挣扎,松山被清军围困了半年,城中连老鼠都吃完了,但范洪畴一直没投降,后来清军攻破城池,范洪畴也没立马投降。

    洪承畴一连好几天绝食,以此抵抗清军,后来皇太极利用心里战术,他派了很多人前来给洪承畴劝降,结果都被他骂了回去。直到皇太极亲自前来,见到他衣裳单薄,给他披了一件衣服,这是洪承畴才终于彻底投降,打算效忠大清了。

    ?

    在投降之前,皇太极曾允诺给洪承畴诸多好处,当时他是拒绝的,可当他真正投降的时候,却想要这些好处了,不料皇太极竟然不给了,他降清以后,皇太极表面对他礼遇有加,实际上对他还有提防,他在家都有监视,皇太极一生对他只有几次重大事情的咨询,却没给他具体的官职。

    后来顺治帝继位,当时多尔衮摄政,多尔衮对洪承畴非常重视,对他建议倒是很在意,正因为有洪承畴在清朝周旋,挽救了许多汉人的性命,比如他劝朝廷有待汉人,不要强行剃发等到,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也算汉人的恩人了。

    ?

    多尔衮摄政期间,洪承畴被任命为太子太保,他对大清也非常忠心,提出了完善的制度,让整个国家的政治得到推进,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清朝想要达到全国大统一的状态,起码还需要五年时间。

    洪承畴虽为清朝作了贡献,但清朝自始至终都没重用他,等到康熙四年,洪承畴去世,而康熙给他谥号文襄,在世时只是个轻车都尉,位于爵位的第六等,这样的官职跟他对清朝的贡献显然不匹配的。

    到了乾隆皇帝时期,洪承畴更被贬得一文不值,尽管这时他已经逝世了,但乾隆把他列入《贰臣传》中,这部书是专门记载那些“大节有亏”之人,认为他们达不到“忠君”的标准,乾隆把洪承畴列入进去,足见对他的鄙视了。

    ?

    洪承畴虽然投降了清朝,但也为清朝作出了巨大贡献,可清朝的皇帝都不待见他,要是他地下有知,不知道会作何感想,或许也会为自己当初的投降感到不值吧,但他挽救了不少汉人的性命,这也是功不可没的。1840年以后的晚清历史,乍一看年年憋屈,可要只看其中的咸丰年间,却更是憋屈到吐血:南方太平军,中原的捻军,还有组团杀进来的英法联军,年年来回折腾。这么个乱到炸锅的糟烂场面,大清朝竟然艰难挺过这口气,实在是强大逃生奇迹!

    那谁是帮助大清朝闯过这生死关口的英雄?这时期的风云人物倒是多,但要论最居功至伟的,却是一位在当代清宫剧里,传说中坏事做了一大票的“奸臣”——清朝咸丰年间铁腕权臣:爱新觉罗·肃顺(下面简称肃顺)。

    一:放狠话的纨绔子弟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放在肃顺身上,这话却正相反:这位郑慎亲王家的六儿子,从年轻起就是北京城里出名会玩的二世祖。照同时期学者薛福成的话说“惟酒食鹰犬事务”,俨然纨绔子弟一枚。

    可就这么“玩”到三十五岁,也就是咸丰皇帝初登基的1851年,一桩“天降大任”,却是突然砸到肃顺脑瓜上。肃顺的三哥端华成了咸丰帝的身边重臣,逮着机会把肃顺推荐给咸丰帝。而就在第一次觐见咸丰帝的时候,“纨绔子弟”肃顺,却是少有的一派端庄严肃,简单和咸丰帝交谈几句,立刻就以一句石破天惊,叫咸丰帝瞬间变脸:严禁令,重法纪,除奸宄!

    ?

    这话杀伤力有多强?此时的清王朝,正是内忧外患加剧的时候,可最叫新皇帝咸丰上火的,却是身边一群不干正事的官僚。清朝吏治发展到咸丰年间,早就上下腐败透顶,大小官员全是连捞带混。而肃顺这句话,却正如一声惊雷,震的咸丰帝豁然开朗:大清要度过难关,就要先重手整顿吏治。肃顺这个狠人,可用!

    一句狠话,从此就像一根钉子,在咸丰皇帝的心中,给肃顺扎牢了位置。肃顺觐见过后,立刻就被提为内阁学士。如此火箭速度,当时也惹得官场议论纷纷,好些御史都上书,说咸丰皇帝如此重用纨绔子弟,简直就是脑袋昏了头。但事实很快证明,咸丰帝真没看走眼!

    以民国学者费行简的记载:早年肃顺那一派吃喝玩乐的权贵作风,只是一种掩藏自己的方式。也恰是在这段二世祖岁月里,肃顺不但早被鸦片战争的惨败震醒,且以惊人的禀赋,竟然从每天玩鹰遛狗的高调享乐里,低调悟出一套强大的为官之术。以费行简近代名人传的原话说:接人一面,终身能道其形貌,治一案牍,终年能举其词!

    就凭这强大本领,得到咸丰皇帝宠信的肃顺,很快就叫好些质疑声都闭了嘴。昔日纨绔子弟的做派彻底没影,反而很快成了“宝”,之后几年里先做护军统领,又陆续调任到工部和礼部,全是当时焦头烂额的职位工作,但只要肃顺接上手,很快就能轻松理顺,打理的有条不紊。咸丰初期的清朝官场上,有困难找肃顺,成了一度惹眼的景象。

    ?

    也就是在这顺风顺水的仕途上,天生傲慢脾气的肃顺,政绩越干越多,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也正是大清朝年年出大事的年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