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元璋这时候还不忘不动声色地扫视众人,将大臣皇子们的表现一一收入眼中,太子朱标之前一直关注着朱元璋祭天时的一举一动,反倒不是最先察觉这一幕,等到他看到诸位大臣不一样的神情而再去看时,就只能看到最终的结果,他正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之时,却很快搞清楚了状况,顿时坐立不安起来,父亲尚且在位,却有‘人’在这等重要的场合只跪他不跪父皇,这是十分大不敬的做法,倘若那木牛流马是人,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当下他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祭天之中,只能得到结束以后在做打算!
跪坐在朱标一旁的朱棣,眯着眼脸色不善的盯着那物体,却也是很好的将情绪隐藏在低头间,他凯旋归来,所有的目光本来应该全都集中在他的身上,然而却出现了天降祥瑞等奇异事件,紧接着锦衣卫立功迎祥瑞归京,这一‘跪’又将人们的关注点彻头彻尾的移开,从而开始审视他的大哥,那个被预言说会做到九州一统的哥哥朱标身上!他虽然很享受大帅的职位,却并不想仅仅只是一个帝国的帅才,从这样的情形看来,那人所谓仙人稀奇古怪的预言是正确的?可是他明明曾经为大哥朱标测算过命格,他的寿辰怎么也超不过三十又八,又怎么可能成为帝王做到那等地步呢?
朱允炆跪坐在朱标的正后方,可是却没人注意到他,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射到朱标的身上的时候,他依旧低着头将一切情绪隐藏,他刚才好巧不巧的将全过程都看在眼里,身为现代人他不想去论证那木头做的东西为何不在人力作用下会移动,也不能自欺欺人说这一切通通和自己没有关系,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那道志和尚胆子竟然大到这样的地步,在南都县动心思也就罢了,怎么还在这重要的场合也动起心思来?
(本章完)
第140章 那一‘跪’2()
道志这厮可真是胆大妄为啊?朱允炆心里这么想着,表面却是风平浪静,要按照以前他的思维方式,此时必定跪立难安,不过现在却是淡定无比,瞥了一眼神色不定的朱元璋以及不知所措的朱标,朱允炆老神在的低下头装作一无所知的样子,朱元璋再怎么疑神疑鬼,终究朱标是他看中的皇位继承人,即便是心里有所顾虑,也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何况自己的父亲朱标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挑刺的地方。
木牛流马浑然不知自己的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已经掀起了轩然大波,它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又变成了一个不懂世事的死物,而只留下内心震动的皇子和大臣们,让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一齐齐刷刷的望望朱元璋,看皇上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赶紧低下头眼观鼻观心也装作什么也没有看到的样子一句也不吭。
这样的场景跪在下面的大臣们未曾经历过,可是在朱元璋的手下能够顽强的坚持活下来并且出人头地,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且他们经历过的大风大浪多了去了,便也不会再因为这等小事失态,只是每个人看向太子朱标的眼神都变得极为不一样起来,按理说朱标作为大明朝的储君,众人对他理应是十分敬重的。
可奈何朱元璋这个大明开国皇帝太过引人注意,大臣们稍有不慎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连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开国元勋他都一个也不放过,所以众大臣在做官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兢兢业业的,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对付这个难对付并且能够时刻让自已丧命的铁腕皇帝了,对于向来行事稳妥、待人温和有理不具有杀伤力的太子朱标,难免就疏于应酬。
如今普一出现祥瑞,众大臣其实对于仙人所说的夸张的话语是不信的,太子好是好,但是就是不相信他能够带领大明帝国走到那个地步,剑指五湖四海,大明九州一统?这等霸气无比的事情怎么着也不会是温文有礼,谦虚礼让的太子朱标会做出来的,可要是燕王朱棣就不一样了,但是这样的话任谁不会轻易说出,帝帅双星只说未必言之有理,也未必言之可信。
然而这木牛流马这一‘跪’就让事情变得很不一样起来,天子在上它不跪反而对着还是太子的朱标下跪,难道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太子只不过是因为皇上在位不能放开手脚?
倘若皇帝百年以后,太子当国,大明盛世便将远超如今之大明?所以它跪太子而不跪天子?这样深层的含义众位大臣不得不去顾虑,向来天道所向,无人能够改变,自古想要改天换命者莫不是落得下场凄凉,这边是所谓的得天命者得天下!
所有人心思不一,然而跪在队伍最后段的一人却不是如此想,他望了望太子身后低着头不说话的皇孙朱允炆,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被大家遗忘了,而他无所得!
(本章完)
第141章 夏原吉()
夏原吉,字维喆,祖先是德兴人,父亲夏时敏,任湘阴县教谕官,全家遂在那里成家定居,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以赡养母亲。因为才学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有一天明太祖朱元璋暗中巡视太学,太学生们皆大声喧笑,唯独夏原吉却端坐不动,明太祖看见后觉得他很不平凡,于是将他升任为户部主事,从此开始了他跌宕起伏不平凡的一生。
而此时的夏原吉也不过二十几岁,他跪坐在圜丘下方,与其他六部的官员一起,并不能完全搞清楚前面的状况,可是却能从前边人的反应中看出来个大概,旁边所有人个目光都朝着太子朱标望去,唯有他若有所思的盯着太子身后的皇孙朱允炆,心中渐渐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想法慢慢成型。
早在之前,朱允炆曾经有意无意的接触过他,隐晦中透露出招揽之意,按理说作为太子之嫡子,当今圣上之嫡孙,朱允炆要做的便是好好研习圣人之道,刻苦钻研治国之本,然后顺理成章的在当今圣上和太子百年之后继承大明江山,成为大明的新主人。
然而依夏原吉之见朱允炆并不是仅仅只是想从他的爷爷和父亲手中并将这盛世王朝延续下去,他的理想与抱负并不仅仅如此,祥瑞事件中仙人所说的‘剑指五湖四海,大明九州一统’或许才能引起他的兴趣,可是皇孙毕竟太小,当今圣上依然健在,即便是百年之后,继承大统的也是他的父亲太子朱标,离他当政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他夏原吉如今已经是户部主事,倘若不出所料,自此以后步步高升至户部尚书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况且这世上没有一直受恩宠的臣子,他能做的只是兢兢业业的做好本职工作,然后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根本就不去奢求自己能够官运亨通,历经三朝而不衰,所以对朱允炆的示好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此时突然发生这样的变故,让夏原吉不得不重新审量这件事情。
上天降下征兆,必定有所表示,夏原吉根深蒂固的思想里对这一点肯定,而且以他对皇孙朱允炆的暗中了解,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的抱负与胸襟普天之下唯有当今圣上朱元璋可以与之比肩,今天灵物的这一跪拜倘若真的是针对皇孙朱允炆,那么今后大明朝堂肯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夏原吉虽然注意到木牛流马跪拜的方向也是朱允炆所在的方向,可他并不能想通这一点有什么深层含义,也并不敢将心中的猜测公布于众,只能沉默不语的随着众人从圜丘上下来,将祭天最后的流程走完,期间无一人敢开口说话,唯恐惊扰了神灵,让之前所做的一切功亏一篑!
从圜丘上下来,回到皇宫,朱元璋不高兴,很不高兴,十分不高兴!
(本章完)
第142章 问责()
虽然太子是朱元璋认定的皇位继承人,是他嫡亲嫡亲的儿子,可是他还依旧是大明江山的主宰人,掌管着整个大明天下,然而在祭天这样重大的场合上,有人胆敢不分主次对太子进行跪拜,却对他不管不顾,简直是岂有此理!
倘若这次做出这样行为的是一个人,朱元璋早就在祭天结束以后将人拖来打个半死,可是做出这等行为的却是一个没有思想甚至不会行动的木头,而且还是作为灵物从伏牛山一直运到京都的,他想发脾气都发不出来!
依照朱元璋的太子朱标的了解,太子是绝不会利用手段去达成这样的目的的,他仁孝敦厚,势必对这件事情十分惶恐不安,唯恐他因为这件事情怪罪下来让他们父子关系破裂,毕竟这可是大不敬的死罪,换做普通人是诛九族也不为过的,所以朱元璋即便十分生气,当时却未曾表露出来分毫,这就足以可以见的他对太子的维护之意。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可以十分维护,对他人也可以严厉有加,甚至可以说残暴无比,这件事情总有一人得负责,一个小时之前还威风凛凛的护送灵物回京的锦衣卫千户张统,此时战战兢兢的跪在朱元璋面前,额头满是冷汗的辩解道:
“皇上,微臣的确不知此等灵物依旧能够自行移动,此次暗中出访,刚到达伏牛山之后,倒是在山中依稀可以看到许多此等可以自行移动的灵物,然而微臣并不能有所获。
等到仙人降临,为臣等降服灵物之后,微臣想尽各种办法,均不能让它自行移动,所以就放下心来,想着等到了京城,再做打算,可谁知在祭天大典上它就私自行动,险些坏了大典的进程,惊扰了神灵。
这一切都是微臣思虑不周,没能及时告知圣上此物的灵异性质,让它横生枝节,私意行事,在朝臣中带来了十分不好的影响,微臣实在是惶恐不安,不过恳求皇上看在微臣此次前往伏牛山探查祥瑞有功的面上,能够对微臣从轻责罚!”
张统一口气说完,趴在地上慢慢喘气,不敢看朱元璋的脸色,心里却是紧张的手心都出汗了,被朱元璋逮着过错,不死也得扒层皮,可他还是不死心的恳求道,想皇上能够看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