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黑*火药的威力并不大,而且爆炸时候会产生巨大的黑烟,但这不是曹越一下子能解决的。火枪的升级换代也不是曹越一下子能解决的,更不要说火炮的改良,只能以后慢慢来。曹越也希望,曹前去澳门,能雇佣到一些出色的火器制造技术人员,购买到一些成品和设备。

    线膛枪的制造,还要冲床,这玩意儿曹越了解的并不多,但他希望西方人已经掌握了制造技术。

    曹越也知道,明朝时候有几个在科学技术方面挺有成就的人物,一个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一个是方以智,还有一个火器专家毕懋康。据传,毕懋康在崇祯年间就发明了自生火铳,即燧发火枪。不过曹越并未在大明军队中看到有装备燧发火枪,他不清楚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在没有更好的技术升级改造之前,曹越能做的,就是尽量改进火药的质量,手榴弹、炸药包等爆*炸物里面加一些加大杀伤力的东西进去,他还打算建立一套流水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

    火器的制造曹越要亲自关注,而另外一件重中之重之事-----改编整顿大同镇军,也要他亲自操持,而且必须要马上进行。大同镇军的精锐都被王朴葬送了,曹越带来的三千人马原本是属于东协军的,估计曹变蛟失去了三千人马,也挺心疼。不过曹越没打算归还这三千人,这些人马原本就是他所领,他离开了东协军,跟着来也没什么。

    关键这三千人马还是他现在最大的依仗,有这么多兵可以指挥,他做事情就有底气了。

第六章 募兵() 
曹越抵达大同后的第四天,也下令将大同府所有镇军都到城外集结,他要亲自检阅并开始整编。

    大同镇军分散在大同城内外多个地方,曹越的军令下达后,这些可以用乌合之众来形容的兵马,也参差不齐地来到了位于城位的校场,等待新任大同总兵曹越的检阅。

    大同城内外有几个大小不等的军营,城内的军营规模相对较小,只能驻守几千人马,曹越就将大同府军的大本营选在城外,城西方向那座依山而建的军营,他把自己的行辕也设在了那里。

    等待各营兵马抵达的过程中,曹越也一直在观察这三千大同留守兵马的情况。当然曹越是看不到惊喜,他所看到的情景,只能用非常失望来形容。

    检阅的结果自然也不出曹越的意外,除了他所带来的这三千兵马,其他留镇大同的兵马,真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连个兵样都没有。让他们排队列,简直开玩笑,更不要说让他们操练了。

    检阅结束,心里一肚子火的曹越也马上开始清人,大同镇军留守的这三千人马,被曹越清除了两千五百人,只留下五百名还算样子的青壮年兵丁。

    被清除的那些老弱病残之卒,曹越发给他们每个人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让他们回家,或者自谋生路去。曹越带过来的三千兵丁,也清除了一部分,被清除者同样给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用。

    有了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用,被清退者也没怨言,反而十分感激曹越。

    原本他们在军中,饷银就经常不能如期拿到,朝廷发放的军饷大部分被军官克扣,发到手一年也没十两银子。如今又经常打仗,谁也不知道下次战争暴发的时候,他们还有没有命活下去。拿了安家费回家,自然高高兴兴,没有给曹越添什么麻烦。

    随后曹越也下发募兵令,征招大同附近十六到四十岁的青壮年。他给出的条件比较优厚,普通军士月钱三两银子,军官按高低级别不同逐级增加,把总是普通军士的一倍,月钱有六两银子,千总当然更高。在曹越把事情通报给山西巡逻、布政使及大同知府,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后,募兵的公告也张贴在各城门,各级官差敲锣打鼓地把消息送到附近的乡村里去了。

    ****

    “招兵了,招兵了,新任的大同曹总兵奉皇命在大同募兵,待遇优厚,普通军士月例三两银子,军官加倍,每月月末按时发放,决不拖欠同,”公差敲锣打鼓地走街串巷吆喝,“有想去当兵的,不要错过这个机会。曹总兵是曹大将军的后人,曹大将军以前带兵,从来不克扣军饷,曹总兵也是。”

    募兵的公告及公差的吆喝很快就吸引了大同及领近府县百姓的目光,有人将信将疑,有点不相信。“三两银子一月,还按月发放,真的假的?”

    “可能是骗人的吧?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质疑的人不少。

    不过马上就有人为曹越说话:“应该不会有假,曹总兵是曹大将军之子,曹大将军可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他治军极严,从不克扣军饷,相信他的儿子曹总兵也是一样!”

    另一名乡领也马上附和:“对,应该是这样,听说曹总兵家底颇丰,今次攻破盛京后,又得了万岁爷的封赏,银子应该颇多。他奉皇命征兵,许下如此优厚条件,应该不会有假,靠他的家产养兵,也不是难事。老哥儿,我们虽然年纪大了点,但也在要求的范围之内,要不一起去试试!”

    “要真是这样,那就去试试吧,三两银子一个月,一年就是三十六两,足够家里婆娘和几个娃吃饱饭了!”最先质疑的那壮汉露出激动之色,黑脸有点涨红了。

    “对,我们一起去试试,一年三十六两银子,这可不少了!”

    “去,我们一起去,我把家里那侄儿也叫上!”

    “好,回家跟婆娘说一起,马上就去!”

    “我们村里那些未成家的壮汉,也通知他们一下,说不定他们也想去!”

    “对,都通知一下,以后到了军中也有个伴,可以相互照应。”

    “好!”

    这样的情景,在大同名下各县村到处可见。

    好男不当兵,特别是乱世的时候,可是听到月钱有三两银子时,很多人都动心了。这年头,在城里做工拼死拼活一个月才挣一两银子不到,种田种地收入更低。自家田地还好,如果租用财主家田地的话,每年填饱肚子后能积下四五两银子就不错了,像现在这样的灾年,说不定肚子都填不饱。

    曹越也让一些能说会道的兵丁扮成乡民,把到他麾下当兵的好处说个天花乱坠。这些口才挺好的军士,也非常好地履行了职责,群众演员当的非常出色,说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募兵开始后,设置在各县及大同府城的募兵点,到处可见人头湍动的情景,来报名应征的人多的出乎意外,来报名的大部是青壮年,甚至一年超过四十岁年龄的人,也瞒报了年龄来应征。

    每个月三两银子的饷银还是挺吸引人的。当然不是任何来应征的人都会被录取,曹越制定了一套选拔军士的规则,只有身体健康,力气不错,品质上没明显污点的人,才能被录用。

    兵贵精不贵多,曹越深知这一点,他不需要滥竽充数之徒。以后训练中,他还会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军士,最后留下的,都是综合素质不差的军士。

    曹越打算募集的兵员是一万七千名,这样加上自己带过来及筛选留下的大同镇兵,总共有两万人。两万人每个月饷银就要六七万两,还要采购兵器及马匹,初步成军至少就要花费至少五十万两银子。当然这是曹越预计之中的,他现在身边的银两完全能应付。以后的钱粮用度,还要通过各种办法筹集了,毕竟抢掠来的那些奇珍异宝再值钱,也有用完的一天。

    不过,征兵的结果却让他非常意外,十天下来,来应征者至少有十万之巨,通过他制定筛选条件的也有三万多人。在将此情况上报了山西巡抚及布政使,得他们同意后,曹越也决定,此次募兵人数就扩充为三万五千人。

    此情况他当然还要上报朝廷,也就在山西巡抚及布政使奏报飞往北京的时候,曹越所写关于这次募兵初步情况及他的一些建言之奏,也放在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第七章 心思各不一样() 
“承恩啊,你看这个曹越,到了大同后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一下子就募兵三万五千人,”崇祯皇帝皱着眉头,指着放在案上那份曹越的奏折,声音古怪地对身边的王承恩说道:“看来此子胆量不小,小小年纪就敢这样放手做事,所欲不小,朕要加以提防啊!”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看了眼崇祯皇帝,见皇帝并没露出特别恼怒的神态,也知道皇帝并不是非常不满曹越这么做,当下小声地回答:“万岁爷,原本大同府镇兵有五万余人,曹越想募集三万人,也不是什么太出格的事。大同和宣府是北京的两大门户,必须要兵多将齐,不然建奴来袭,就有麻烦了。松山之战,大同和宣府两镇兵马损失巨大,只凭现有的那点兵力,是没办法守城的。”

    “说的也是,大同不但是建奴进攻的要道,还是防御流贼来犯的要冲!”崇祯皇帝微微的颌首,但依然不太放心,“曹越是大同人,曹文诏在大同也很有根基,朕怕他到时候成了大同的土皇帝。”

    “万岁爷,其实也不要太担心,奴婢觉得,只要再委派一两名副总兵、参将约束一下曹越,大同监军张安对万岁爷也是忠心耿耿,有他们制肘曹越,那就不会出事了!”王承恩继续为崇祯皇帝出谋划策,“大同不是还有代王在吗?必要时候,可以让代王压一压曹越。”

    听王承恩这样说,崇祯皇帝的眉头舒展开来了,“言之有理!”

    代王朱传?(左火右齐)封地就在大同,作为宗室王,朱传?虽然不能干涉地方军政事务,但要压一压一个地方官,那还是轻而易举的事。王承恩的提醒,也让崇祯想到了利用这个宗室王来制肘曹越,如果利用的好,不但可以让曹越苦不堪言,而且也可以让朱传?惹点麻烦。

    “还有,如果曹越练出一支精兵,万岁爷可以派另外的人接手,成为陛下亲自掌握的精锐力量,”王承恩继续为崇祯皇帝出谋划策,“万岁爷可以随便找个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