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防匪会议。徐宝山和李竟成对王永安带着一百多士兵大惑不解,笑说你们去南京还能有什么危险不成,再说有危险一百多人也不顶用,王永安笑答:“我手下士兵也没去过南京,这次带他们去,也是开开眼界,免得当兵都当傻了。”众人笑说你要是钱多你就带着他们,左右也是花你自己的钱。
第二百二十八章 麻木不仁()
(第四更)
徐老虎徐宝山和丹阳巡防营管带李竟成是拐弯亲戚,具体来说就是李竟成的连襟王幼丞和徐宝山是儿女亲家,因此镇江官场说起来都是一家人。
然而这李竟成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在六年前,他已经加入了同盟会,他在军中的一系列发展,全部来自于陈其美的暗中资助。由于李竟成身份特殊,且在军中发展迅速,因此陈其美并未将他的身份告诉任何人,甚至没有告诉孙逸仙,因为陈其美也知道,孙逸仙的性格之中有急躁的成分,如果李竟成发动起义,若不成功,陈其美在江南的一切努力全都化为灰烬了。
因此王永安并不知道李竟成的真实身份,徐宝山自然也不知道他的身份,可李竟成却知道王永安这个人,游走于满清和革命党之间,滑不留手。李竟成听陈其美说过,这王永安心里反对清廷政府,可是又对同盟会并不支持,属于革命党可以争取的对象,所以他对王永安也极力讨好,弄得王永安莫名其妙,心说咱们哥俩好像交情还没有这么深吧。
这群各怀鬼胎的一行人,总算乘坐邮船来到了两江总督府所在地,南京城。
此时的南京城,与百年后的高楼鳞次,车水马龙截然不同,尽管距离太平天国之乱已经过去四十五年了,然而当初湘军与太平军在南京城中彼此攻杀,造成南京城中百姓几乎鸡犬不留。投靠清廷的,太平军杀之,投靠太平天国的,湘军杀之。湘军围攻南京城几年时间,南京城死伤百姓四十几万,而攻破南京之后,湘军纵火劫掠三天三夜,更是杀得尸横遍野。
在其后的几年之中,陆陆续续有百姓迁入南京城,然而南京城再也没有恢复清朝在乾隆年间最鼎盛时期的人口和繁华。四十五年过去了,南京城依旧可以看到一些当初焚烧的痕迹,由此可见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有多么深重。
王永安骑在马上,看到南京城里怏怏啧啧的老百姓,甚至觉得他们还没有扬州的百姓过得幸福,仿佛生活一点盼头也没有一样。忽而几个洋人横行霸道骑马穿行于市,甚至需要乘坐轿子的富贵人家让路躲避。
远远地看到南京城最有名的鸡鸣寺,门前几个和尚正在扫着地施舍着稀粥,一些乞讨的人跪在地上嘴里难道这阿弥陀佛,感激不已。
“诸位,你们先去两江总督府吧,我去寺里求个平安符。”王永安勒住马匹说道。
李竟成与徐宝山相互看了看,同时说道:“万勿耽误了时辰。”
王永安道:“决计不会。”便带着手下拐了一条巷子,来到鸡鸣寺,下马之后,带着张铁和李耀走到寺庙门口,通报了迎客僧,那僧人知道是扬州王四公子到来,连忙引导一行人走入其中。
相传鸡鸣寺最早追溯到西晋时期,有僧人在鸡鸣山依山造室,建佛寺五间,但规模不大。其后数百年间,中原动荡,江南反而平静,佛寺逐渐扩大。南朝时期,刘宋皇帝刘宏为其取名为栖元寺,梁代时,萧氏皇族尚佛,扩大寺庙并改建了位置,改名为同泰寺。后来又陆续改名为净居寺、圆寂寺、台城寺、法宝寺等,到明朝洪武十八年,重建寺院并取名鸡鸣寺。明末清初,鸡鸣寺毁于战火,康熙南巡时,鸡鸣寺又被重新建立,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为了拍马屁,大肆修建鸡鸣寺。
太平天国时期,鸡鸣寺再一次毁于战火,而光绪二十九年,江宁布政使黄建莞奉两江总督张之洞命在鸡鸣寺造豁蒙楼,并捐资两年建成,张之洞亲书匾额。该楼原有张之洞的画像,悬挂梁启超书联“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后来,又有黄建莞的撰联:“遥对清凉山,近联北极阁,更看台城遗址,塔影横江,妙景入樽前,一幅画图传胜迹;昔题凭墅处,今日豁蒙楼,却喜玄武名湖,荷花满沼,更风来座右,数声钟磬答莲歌。”
王永安畅游一番鸡鸣寺,感受着这所古建筑的历史沧桑,它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不断地被摧毁重建摧毁重建,每一次重建仿佛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东西,但却丢弃了许多原本的好东西。
三人游罢鸡鸣寺后,王永安捐钱五百两,高兴得主持连连感谢,说有这笔银子,又可以救活不少灾民了。
王永安随后问起这灾民情况,那主持说这些灾民都是失去土地的流民,如今土地兼并严重,眼看着越来越多的百姓涌入南京城,估计到明年的时候还会更多,介时鸡鸣寺便不能再施舍稀粥了。言罢,主持连连叹气,如今这年月,寺庙尚能维持,却无法普济众生,连带着和尚们暗自惭愧起来。
看着饥肠辘辘的灾民,一个个面黄肌瘦,身材矮小,衣衫褴褛,头上缠着枯臭的辫子,脸上满是茫然,仿佛对自己的生活和一切都没有任何希望,思想里只有谁能给他一碗粥,他就能做任何事的打算。
在他们的身上,王永安只看到了一个词:麻木!
这是一种绝望的麻木,这是一种让王永安感觉到极其不舒服的麻木,这也是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痛心疾首的麻木。他的好友周樟寿便是看到了国人的麻木,才弃医从文,并改名鲁迅,希望用文章唤醒国人。只可惜看得懂他的文章的不需要唤醒,需要唤醒的却又不认字,周樟寿最终只能像许多其他文人一样,空悲切自怜自爱,背一些文艺青年男女追捧,却做不出什么对民族有实质贡献的举措,甚至不如清廷在全国开办新式小学对国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因为游玩了鸡鸣寺,王永安一行人抵达住宿客栈的时候已然是下午了,王永安与李耀等人在街面上买了一些东西,带到两江总督府,拜会张人骏张大人。王永安娶了袁世凯的五女儿袁念祯,而张人骏的五子张允亮娶了袁世凯的女儿袁伯祯,因此王永安与张允亮是连襟关系,王永安执晚辈礼见张人骏。这几日因为要举行防匪会议,诸事繁忙,张人骏实在抽不出时间来,且王永安来的最晚,张人骏便让五子张允亮接待。
第二百二十九章 小人挡道()
(第五更)
两人是连襟,但是没有见过面,也说不上有多熟,张允亮其人喜好读书钻研,1906年考入京师译学馆,去年以甲等成绩毕业,朝廷奖励同进士出身,在度支部以主事职务准备补用。所谓度支部便是户部,即鼎鼎大名的财政部,所以度支部又是一个实打实的油水部门,张允亮于是便一直在补用阶段——根本没有空缺。于是张人骏便将张允亮调到身边,帮着自己处理一下财务的问题。
由于张允亮在京师译学馆学习过,通晓国外知识,王永安便与他谈起了国外的文学和艺术,张允亮对国外文学非常熟悉,但他偏爱中华文化。张允亮将国外文学与四书五经对比起来,随后将外国文学贬得一文不值,让王永安目瞪口呆,合着这小张同志还是个文学愤青。
两人聊了一会儿国外之后,张允亮才说:“我在度支部后补的时候,才知道你居然在橡胶股灾的时候大赚了一笔银子,到底你赚了多少银子,别人却不知道了。当初你如何能够预料到橡胶股灾?我听说你在报纸上早就预告说橡胶股票会崩盘,还与人大吵一架,饱受各地学者抨击。不过最后还是你赢了他们,只是这损失……唉……”
王永安冷笑道:“人心不足蛇吞象,橡胶本没有那么值钱,中国人有不懂得市场供需关系,凡事总爱哄抢,这才造成橡胶价格被炒成天价。欧美汽车车轮是需要橡胶,可是中国人有多少人知道欧美汽车的年产量,多少人知道全世界橡胶的产量?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只是胡乱哄抢罢了。”
张允亮点头不已,又笑着说:“如今你的银行倒是开得不错,两江界内,已然开了一百多家了,南京城里便有六家,端地是方便至极。”
王永安这才笑道:“都是虞老先生在主持,我只不过是做个清闲人罢了。”
张允亮道:“树大招风,靖云,切记切记啊。”
王永安奇道:“听庾楼兄所言,似有所指啊,可否说清楚一些?”
张允亮苦笑道:“你二十四混成协独霸江北,又占了天下盐税扬州,可知有多少人眼红着咧。他们嘴上不说,但心里怨恨不已,少不得找你麻烦。”
王永安冷笑道:“我又怕谁。”
张允亮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靖云贤弟还是小心一些。”
王永安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可是有人想要在这次防匪会议上对我发难?谁都知道我王氏兄弟与孙匪等人不共戴天,他们胆敢责难我?”
张允亮叹道:“倒不是因为这个原因,一来王永泰杀人太多,去年尸塞淮河,二来今年贵部四处剿匪,当了别人的财路。”
王永安哈哈大笑道:“难道说有些土匪还和当地富贵有所关系?”
张允亮道:“黑黑白白,谁能分得清呢,有些人还真是当地大户的帮手,没想到被你部不分是谁一律砍杀。有人在朝廷上弹劾贵部杀戮无辜,恐怕这次……”
“多谢庾楼兄提醒,我一定小心翼翼。”王永安凝色道。
吃过晚饭,王永安等人回到客栈,得知早有两江总督府的文书陈兆棠随行的一百多卫队营士兵安排在了南京的新军军营之中休息,如今留下来的不过十个心腹士兵。王永安表示理解,自己带着这一队人的确不少,个个兵强马壮桀骜不驯,幸好有邵永勤坐镇指挥,士兵们尚能在新军军营里老实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