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亮之前,给我把他们打到桐城县城里去,他们若是没进县城,你就把军帽给我仍在桌子上,自己回家种地去吧。”王永安如实对巩学文下令道。
巩学文也急了,亲自组织了一支四百人的敢死队,随后再度下令炮击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巩学文以这四百人的敢死队作为突破点,选择了强攻。十二挺重机枪被调到敢死队身后,疯狂地对皖军阵地扫射掩护,敢死队士兵手持手榴弹和大刀,远了就用手榴弹炸,近了用大刀砍,再加上重机枪的掩护,王天培也只能不断用皖军士兵的性命填补缺口,很快阵地上死伤一片。
激烈的战斗让双方都杀红了眼,王天培亲自拎着指挥刀大喊着,操着枪瞄准射击,甚至军帽都被炸丢了,然而王天培英勇奋不顾身的形象,却让皖军第五旅上下更加坚定了信心。
然而王天培没有想到的是,江北军指挥官巩学文的真正杀手却是骑兵营,巩学文秘密命令骑兵营炮击结束后,在敢死队冲锋,双方将注意力放在敢死队后,骑兵营便从南部防线冲过去,突破对手防御阵地,在骑兵之后跟随的是第六旅第三团包抄敌军。
这一招果然奏效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敢死队身上,没有人注意到江北军的骑兵营已经突破防线,并带领第三团插入到皖军背后,皖军前锋部队被包围了。
李乾玉与王天培见状,为了避免全军覆灭,带领军队撤回到桐城县城内,尽管有所损失,但他们还是带回来近四千多人。
一万军队之只有四千多人返回,第三旅还剩下一千人,第五旅还剩下三千多人,巨大的损失却让王庆云勃然大怒。为了支持李乾玉的防御,王庆云几乎将手上为数不多的武器全都配给了皖军第三旅,而第三旅却在战斗中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还多亏了皖军第五旅的支持才不至于遭到惨败。
王庆云就地免了李乾玉的旅长身份,并让他回到安庆听令,而另外委任手下王瑞担任皖军第三旅旅长,委任金石初担任皖军第五旅旅长。尽管王天培指挥军队杀得江北军在城外直到天亮才突破防线,但王天培越级指挥,擅自担任第五旅旅长,让很多人心里非常不安,并且怀疑他的野心。
王庆云拍着王天培的肩膀安抚说:“安庆援军不日便到了,值之贤弟稍安,介时我给你调拨一支军队,任你指挥。”这话语非但不真诚,也让安庆帮诸人心里非常不舒服,王天培苦笑着摇了摇头。
第三百六十三章 围三缺一()
王天培自然听出来王庆云话里话外的意思,旋即决定辞职陪同李乾玉返回安庆。很明显寿县帮又在打压安庆帮了,之所以他还被委以重任,是因为他虽然是安庆帮,却是外省的贵州人,他的存在并没有让王庆云感受到太大的威胁。
王天培不愿意参与派系斗争,比起对面江北军的军令如一,自己这边先内斗起来,这仗不打也罢,于是毅然决然地辞职离开。
天亮时分,江北军派人递话,为了避免桐城百姓伤亡,江北军放开城南,任由百姓离开桐城,李乾玉与王天培趁机从城南离开。
“围三缺一,这仗难打了。”王天培感慨道,“怕是我军不日即将战败啊。”
李乾玉道:“值之兄,你有何打算?”
“回贵州。”王天培淡淡地说道,“不瞒寿如老弟,贵州和平光复,督军乃川人杨荩诚,但我黔省枢密长张百麟认为贵州军事少不得贵州人参与,便写信给我让我回去参与指挥黔军。我先前考虑到皖省革命危机,百年百般拒绝,可如今……唉……寿如老弟,听我一句话,不如你与我一同去贵州,继续革命反清,继续战斗,如何?”
李乾玉摇头道:“我乃皖省人,定要为皖省革命付出一切,在所不惜。值之兄,我还要返回安庆辅佐孙都督,我相信,革命一定会胜利,满清一定会被推翻。”
王天培见他态度坚决,只能送上祝福,随后自己一个人乘船沿江而下来到上嗨,后乘船去了广州再辗转回到贵州。而在乘船过程之中,王天培这才发现,中国的南北海运几乎被王永安的公司垄断了,许多航运公司被收购兼并,王永安还垄断了金融,这仗没法打了……
然而让王天培没有想到的是,回到贵州之后,他便被委以重任。
王天培有一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对自己如此重视,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北方,与贵州老家没有什么联系,除了一个贵州人的身份以外,没有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功劳吧,甚至他与贵州督军杨荩诚根本不认识。
张百麟告诉他,江北护军使王永安对天下说:“得江北易,得王天培难,宁舍十万军,惜得王值之。”能够让名震天下的王永安发出如此求贤若渴的感慨,可见王天培的重要,杨荩诚若是不重用王天培,恐怕整个贵州省士绅都不会服他。
桐城,皖军龟缩与桐城内。
天明时分,疲战一夜的江北军的攻势终于暂缓,面对城墙高大的桐城县城,为了避免伤亡,王永安下令全军休息。在冯衡的建议下,江北军决定采取围三缺一的计策,扬言允许通城百姓从城南方向逃走,江北军不杀百姓,于是桐城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向城南跑去,逃出桐城县。
起初王庆云并未在意,他也心疼百姓,不过两个小时不到负责受南城门的新任皖省革命军第三旅旅长王瑞前来报告,说因为南门大开,不少皖军士兵脱了军装乔装百姓逃跑了,被他抓到了几十个逃兵,但是各部队均陆续有逃兵出现,已经屡禁不止难以遏制。
王庆云大怒,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即下令关闭城门禁止百姓出城,并严令查处军队中的逃兵现象,将逃兵关押在地牢之中等待处决。随后的各部上报,各部队依旧有士兵逃走,王庆云不得不拉出来几个逃兵枪决,这才镇定了军心。
然而王庆云下令严禁桐城百姓离城,却让皖省革命军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百姓们大骂皖军无耻,打仗打不过江北军也就罢了,却欺负起了老百姓。他们大骂王庆云不要脸,面对敌人只能逃走,不能打仗云云。
王庆云也非常郁闷,只能指望着安庆的援军抵达。
与此同时,王永安在接到损失之后也黯然伤神,一夜之间八百多小伙子阵亡,看着兄弟们的尸体摆在地上,盖着白布,王永安与众军官一起脱帽致敬。说到底这是一场国战,说到底这是一场对内的战争,如果能不死人尽量不死人吧。
“唉……”王永安长叹一口气,对冯衡说道:“派人进城联系一下,看一看能不能收买了当地人,强攻桐城损失太大,不如用银子瓦解对手。”
冯衡一愣神,问:“用银子瓦解对手?”
王永安道:“我以为一战而下桐城,却没想到皖军虽然武器简陋军心不齐,但战斗力犹在,当初淮军之所以能够在甲午战争中独挡日军,恰说明皖人战斗力不低啊。日后我江北军想要发展,必须多吸纳皖人入军队。”
王永安在军中选择了一个叫做彭运哲的充当自己的秘密使者,混入进了桐城中收买地方将领,并给了他十万两银子的权限。
彭运哲是皖南芜湖人,属于军中文职军官,并不擅长军事作战,但是对于人际交往迫于心得,在江北军中担任联络官。这一次王永安给他的任务是一个考验,如果彭运哲能够出色完成,日后必定能够飞黄腾达。彭运哲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握机会,扭转自己的命运,他乔装为皖军败兵混入城内。
由于王庆云关闭城门严禁城内百姓外出,已然成了桐城公敌。虽然王庆云的皖军也是皖省同乡,可是这同乡对自己人也太狠了。人家江北军尚且知道战前放走百姓,你们皖军倒好,不单单固守城池,还不允许百姓离开,简直不是人。
所以彭运哲进入桐城与本地士绅暗中一联系,立即得到了桐城士绅们的支持,当地士绅们表示,他们完全没有反清的意思,如果王将军攻打桐城,他们愿意配合江北军,权力消灭革命军。对他们来说,甭管是清王朝,还是革命党,只要对他们不好,一概反对。有了百姓士绅做内应恐怕还不够,彭运哲考虑到城内尚有近两万皖军,而皖军内部也分为许多派系,便考虑如何分化他们,并注意打听了一下各军官的喜好。
第三百六十四章 挑拨离间()
早有埋伏在桐城的特务立即向彭运哲报告,皖军第五旅旅长金石初在寿县保安团的时候便有抽大烟逛窑子,为此王庆云没少训斥过他。可这金石初作战勇猛,更是枪法无双,还曾经三番五次救过王庆云性命,王庆云惜其忠勇,便一直留在身边担任护卫队长。如果不是第五旅旅长孙多萌阵亡,恐怕也轮不到金石初担任旅长,毕竟如果离开王庆云的身边,这金石初便像个混世魔王一般无人制服。
“王瑞如何?”彭运哲又问。
特务们又报告说,这第三旅旅长王瑞除了一个忠,别无长物。此君原本是个马夫,养马养得好才得到王庆云的重视,王庆云参加革命党的一些会议的时候,王瑞便牵着马放哨,一旦有异动便将王庆云扶上马,自己乔装王庆云引开清兵追捕,为此还没少蹲过大牢。此君在牢中守口如瓶,对王庆云极为忠诚。这一次皖军第三旅伤亡惨重,王庆云便让他做了旅长,一方面看守城门,一方面让他招募士兵补充第三旅,同时收拢城外的溃兵。彭运哲之所以轻松地混入城中,便是在此君的看管之下,可见其能力之差带兵无方。
彭运哲对比了一下两人的性格与特点,很显然王瑞属于榆木脑袋的人,运作他反叛王庆云有一些困难,而金石初缺点多多,为人骄傲,长期受王庆云压制,或许可以利用他的这些骄傲来引起皖军内矛盾。
而后彭运哲便将桐城的大烟馆掌柜手中的所有烟土都买了下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