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安道:“让张勋来扬州吗?还还不得害怕我杀了他报仇不可吗?所以送他和他的军队去京师,对我和对他都好,免得大家见面尴尬。”
第四百一十一章 意料之中,意料之外()
且说张勋严防的南京被南方革命军数日之内攻克,虽然这个结果在很多的预料之中,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南方革命军会如此伤亡惨重。历史上江西兵并不善战,也极少有完胜对手的战例出现,可是防守南京之际,张勋以及他手下的江西奉新兵却极其彪悍地将革命军死死地拖在了南京城下。
如果不是张勋部队之中的江蘇本地士兵陆陆续续造反起义,从背后给了张勋几刀子,恐怕革命军攻克南京的时间还要推迟下去。
因为正面战场伤亡惨重,南方革命联军总司令黄兴下令革命军三路大军都集中在了正面战场,黄兴又犯了一个大错,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只会只懂得硬撼死扛对手,把对手拖垮。这与黄兴接受的军事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毕竟黄兴只指挥过战斗,唯一一次指挥战役便是汉口之战,结果被冯国璋的大军摧枯拉朽一般横扫出去,被迫来到南京。而这一次,黄兴认为是给自己正名的最好机会,数万大家一人一口吐沫也淹死对面那群清兵了。
张勋的军队不断死伤,以至于幕僚赵木村跪在他的脚下抱着他大腿哭道:“再打下去,咱们奉新兵就没人了,就没人了,大家从奉新跟大帅您出来,不能全都死绝啊。”张勋虽然鲁莽却不是蠢不可及,再见到心腹军队越打越少之后,终于决定听从赵木村和其他手下的奉劝,从南京撤出,逃到江北自己女婿地盘去。
由于张勋以及他的军队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人在城在人亡称王的决心,导致革命党陆海军皆产生了错误判断,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张勋会夜间乘船到江北。而革命军攻克最后一个堡垒完全占领南京之后,才在俘虏的空中得知,昨晚张勋连夜征调了所有渔船并且雇佣了外国公司以及停靠在码头上的中华航运集团的运煤船,将张勋的财富和手下一股脑地运到了长江对岸的浦口码头。
张勋的八千辫子军一到浦口,便被李士锐的江北新军第八旅给俘虏了,全部缴械并送到了新兵营中,伤兵得到了救治,连续作战一周的士兵也终于能安安心心地呼呼大睡——江南军都知道,过了江就安全了,过了江就是江北军的地盘了,江北军的老大可是张勋的女婿王永安。这女婿与老丈人矛盾再深,也总不至于逼死老丈人吧,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张勋也暗暗感慨,当初幸亏听了陈兆棠的建议把女儿嫁给了王永安赔礼道歉,否则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啊。
摄于江北势力和对江北军的态度问题,革命党占领南京之后并没有立即追击张勋,而是就地召开会议,商讨是否立即建立中华民国的事情来。孙逸仙等人自然是要求立即成立中华民国,即便现在中华民国只有长江以南,但中华民国成立,将是对满清政府最大的打击。但湖北方面却不同意立即成立中华民国,他们希望继续与袁世凯谈判。
孙逸仙认为湖北方面心存幻想,他早就看透了袁世凯,这袁世凯一方面派人与湖北革命党谈判,一方面派人到南京与孙逸仙等人革命党谈判,想要分化南方革命党,甚至挑拨南方革命党内斗,显然袁世凯自以为天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孙逸仙要求立即成立中华民国,一方面让袁世凯措手不及认真谈判,一方面也趁着新年伊始让全世界反清的汉人们看到胜利的曙光——尤其是一直以来对革命事业孜孜不倦地支持的海外华人们,为那些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子女的海外华人们看到,革命的曙光已经来临了。
南京被攻占在袁世凯的预料之中,但南京被攻占的影响力却超出了袁世凯和他的幕僚的预料之外,他没有想到的是,各大外国报纸与媒体纷纷报道大清帝国的这一场变迁,不少国家开始支持南方革命者,并认为袁世凯已经无力控制清帝国——这一点让袁世凯慌张急了,原本打算调集军队对付王永安的他,不得不立即与朱尔典等外国大使、公使们会晤。
朱尔典公使暗中向袁世凯表示,南方革命党已经找到上嗨英国领事,提出希望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并表示未来的南方革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的利益与势力。朱尔典对南方的态度让袁世凯着急起来,他立即表示南方各省虽然宣布独立,但是他们还是大清国领土,英国政府不应该与南方各政府有任何协议。
朱尔典笑着说:“难道清廷现在真的能代表国家吗?要知道我们大英帝国的利益在长江以南,除非你能够迅速平定南方。”
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李烈钧在武昌城下居然指挥四声联军反败为胜,打得冯国璋的军队落荒而逃,甚至汉口也被革命军占领,李烈钧声望一下子如日中天,全国革命党振奋不已。
冯国璋给袁世凯的急电之中报告说:“革命党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而我军支援部队迟迟未到,望总理予以支持。”
袁世凯回电:“明打暗谈,缓缓打,万勿急切。”
冯国璋拿着电报一脸疑惑,对王占元说:“眼看武昌即将攻克,为何此时对我们发布这条命令?”
王占元想了想说:“总理另有隐情吧。”
果然,次日袁世凯电令冯国璋立即返回北京,冯国璋这才知道,袁世凯之所以不敢调派更多的军队支援武昌,且暂停平叛山陕两地叛乱,其目的是在蓄力准备对付江北军,甚至于段祺瑞已经制定了对江北军的袭击计划。
这个计划是大军兵分四路,靳云鹏率领一路进攻徐州,李纯率领一路进攻淮北,曹锟一路进攻桐城,王占元一路进攻海州。
“此次南下由公领军作战,务必协调好四路大军。”袁世凯叮嘱道。
冯国璋激动万分,立即表示自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袁世凯大为后悔,他知道自己对王永安和江北军的心软导致了如今北洋军骑虎难下的窘迫境地,而且如今的江北军越来越强大,已经超出了袁世凯的掌控。如果真的像是外国报纸上说的一样,王永安和他的江北军就是中国的未来,那么北洋军便是那明日黄花了。
“如果南北夹击……”段祺瑞若有所指道。
袁世凯点了一下头道:“我已经密电唐绍仪了,这件事(指进攻江北)南方的孙逸仙,恐怕更比我们更急,因为江南的钱掌握在江北王永安手中,如果铲除王永安,南京方面就有钱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 着急当总统()
原本袁世凯给负责谈判的北方代表唐绍仪的要求,是希望唐绍仪通过谈判拖住孙逸仙等人,给北洋军争取缓冲时间。不过袁世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南京被攻克,南方革命党内部的矛盾一下子凸现出来,南京方面和武汉方面几乎同时准备建立中华民国,革命党同盟会领袖孙逸仙更是略过黎元洪这个反清首义领袖,召开十八省公推大会,由来自十八个省的代表举手表决,孙逸仙得到了其中的十七票,在南京被攻克的第三天,于南京两江总督府通电全世界宣布成立中华民国,而他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南方革命党的组合拳打得袁世凯措手不及,也打得黎元洪措手不及,两个老狐狸算计太多反而被孙逸仙抢了先。
袁世凯当初派遣唐绍仪暗中与黎元洪、黄兴等人达成口头协议,一旦袁世凯逼迫清室退位让贤,南方革命政府可以允许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可是没想到孙逸仙却在南京被攻克的第一时间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正式宣布南方革命政府成立,一下子将袁世凯逼得无路可走的境地。
但是袁世凯很开冷静下来,立即给唐绍仪发密电,告诉他尽管中华民国成立了,孙逸仙做了临时大总统,但毕竟这个大总统还是临时的。孙逸仙自导自演的总统竞选闹剧,居然候选人只有他一个人,以这种方式成为大总统,显然不能真正的服人心。南方各省必定有许多反对于他的人,例如革命党老将谭人凤、黎元洪、李烈钧、宋教仁等,因此谈判还是要继续谈判的。
与此同时张勋已经发来电报,在张勋离开南京的时候,搬空了藩库内的所有银两,南京城就是一座九十万人口嗷嗷待哺却没有一分钱的空城,孙逸仙的麻烦并不小。别看他现在做了临时大总统,很快他就会体会到口袋里没钱却还不得不给手下发钱粮的尴尬之中,介时孙逸仙想做这个大总统也会被那些闹军饷的大兵给赶下台去。
唐绍仪密电回应,根据他们在南京打探来的消息,孙逸仙从上嗨陈其美处得到了部分军饷,暂时缓解了南京的饷银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始终存在,除了上嗨,南方各省都不愿意向中华民国南京政府交税。
袁世凯这才放下心来,又密电给唐绍仪,让他与孙逸仙洽谈,自己愿意推翻满清,但是现在双方最大的障碍便是江北,江北态度并不明确,所以在南北和谈之前,双方应该就横亘在南北之间的江北地区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磋商解决。
此时的江北地区,扬州江北护军使衙门内,王永安拿着孙逸仙发给全世界的中华民国成立通电,笑呵呵地看着带来电报的副官长李耀,问道:“老李,看你的样子,好像是一脸奇怪啊?有什么奇怪的,我孙大哥能干的出来这种事儿。”
“不奇怪吗?”李耀道,“还有大总统是个什么玩意?”
“山炮。”王永安笑骂,“连大总统都不知道,大总统就是皇帝。”
“我日他姥姥的,孙逸仙这是要当皇帝啊。”李耀跳脚大骂起来,他指着王永安说:“要不然大帅你也称帝得了,起码扬州百姓都支持你当皇帝。”
“当然了,我就是扬州人,扬州百姓肯定会支持我,可是这有用吗?”王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