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永安先是呆呆地愣住了一会儿,忽而抚掌大笑起来,道:“好!好!好!妙!妙!妙!李士锐这小子当真是一语中的,一力降十会!果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诸军觉得怎么样?”

    “这……难道真的要光复不成?”其余人连忙问道,姜登选作为副帅,第一个提出了质疑道:“大帅,贸然光复,江北百姓这边……会否支持啊?光复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光复了,就再也不能走回头路了。”

    “是啊,光复便是谋反,只要谋反,便回不了头了,没有任何周旋余地。”肖湘山也苦着脸说,他慎重地表示:“大帅,副帅,诸位同僚袍泽,大家知道,我江北陆军一直以来比较偏向于自立,既不反清,也不支持革命。若贸然宣布江北光复,只怕恐怕军心动荡。毕竟在百姓心中,朝廷的分量还是颇重的,诸位军官之中,满族蒙族回族军官也有一些,他们更加偏向于忠于满清朝廷。”

    王永安等人眉头紧锁,肖湘山的话有道理,与后世几乎消灭文盲率不同的是,这个时代百分之九十五的百姓都是文盲,而文盲们心中最大的,便是皇帝——不管是哪一个皇帝,只有天子在,百姓们便不会支持什么共和。

    什么是共和?一群人治理国家,那不就是梁山泊草寇嘛。皇帝有什么不好的?没皇帝才不好呢,与其让一群贪官治国,还不如让一个昏君治国呢……许多百姓如是想道。

第四百二十九章 集体表决,支持光复() 
不得不承认的是,满清政府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其统治者们制定的民族政策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极其实用有效,它极大地团结了中华大地各族(或者称之为有效地震慑了分裂势力,但在清政府控制力下降时,依旧出现了甘陕回乱妄图建立依丝兰教国家一事,幸而左宗棠等湘军用以杀止杀的方式平定了回乱)。在民国初立之时,南北双方就民族政策进行了多次讨论,一致认可了满清的民族政策,承认地方土司与王爵制度,这才顺利地成立了中华民国。

    当时的民国政治精英甚至预料到民国成立之后,没有了皇帝的制约,土地与藩王会做大对抗中央,于是分封了许多勋爵,只是一个蒙古便遍地是王侯,大部落变成了小部落,没有人能够组织起足够的力量对抗中央政府。

    所以在百姓心中,朝廷已经不单单是满清的朝廷,而是所有人的朝廷。而清末护卫清政府的反而是汉人,如张勋等旧军人。而当年的李鸿章率领的淮军便是现在江北人组成的军队,而淮军当年足以推翻满清,却因为许多江淮军官士兵终于朝廷,甚至李鸿章也对满清忠心耿耿,无人想过反清。

    二十多年过去之后的江北诸将,早已经不再忠于清廷,然而王永安的手下将领却担心愚昧的江北百姓不支持光复,继而导致军队军心不稳。在座的诸位军官没有一个对满清朝廷忠心耿耿的,但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与集团政治,大家还是希望小心谨慎,步步谨慎。

    王永安想了一下,抬起头来问道:“诸位,江北光复,你们内心是支持成立军政府,还是反对成立军政府?”

    冯衡道:“自然是支持成立军政府。”

    李耀也笑着说:“这个朝廷嘛……早就风雨飘摇了,我们效忠他有何用。”

    罗银贤激动地说:“我早就看这个朝廷不满了,一个七岁的小娃娃做皇帝,能治理好国家吗?我看不成!想要治理好国家,还得需要我们这些人。”

    “我也支持成立军政府,所担心的不过是下级军官与士兵们一时之间难以扭转想法。”肖湘山解释说,肖湘山的话虽然不中听,但是他的老成持重还是得到了王永安的肯定。其余人相互看了看,均表示出了对光复一事的支持。

    罗银贤忽然提到:“江北光复乃支持革命之举,我等是否需要联系南方孙逸仙等人?纵然孙逸仙秘密与北方联手对付我们,但若是我们光复,孙逸仙作为反清领袖,他南方民国政府自然没有借口对我们下手。”

    众人看向王永安,王永安点头道:“明日姜登选立即带领谈判团前往南京,不必特意向孙逸仙通报,因为如果我们光复,必然通电光复,全国都知道了,他孙逸仙能够装傻不成?恐怕介时姜副帅莅临南京,孙逸仙必然竭诚欢迎才是。”众人称是,孙逸仙所处位置也逼得他不能不做出一些支持举动,只可笑袁世凯总以为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却不知政治风云瞬息万变,一个决定不但关系地区,更关系国家未来。

    “即便通知孙逸仙,我江北未来之政府,也不会听他南京的话,他孙逸仙有何德何能命令得了江北?”魏道风忽然说道,他年纪不大,但性格沉稳,一向以来并不愿意多说废话,这一句话便说中了主题。在座的诸位之所以对光复有所犹豫,便是不愿意未来听那孙逸仙的话,听那群同盟会的指挥,只是双方互不听令,只怕以后还得打一仗。

    冯衡笑道:“今日本来的开会是商讨如何应对袁世凯的北洋军,怎么变成了是否光复了?是不是有点跑题了?”

    “哈哈哈……”众人大笑不已。

    罗银贤笑说:“其实不然,江北光复只是时间问题,江北可以光复,但只能是我江北军光复江北,绝不能是劳什子从日本回来的革命党光复,他们只会毁了江北,不会建设只会革命的党人,还不如朝廷的庸官咧。”

    “老罗说得对。”王永安拍了一下桌子,笑着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江北光复势不可挡,只是江北绝不能在别人的手中光复。”众人连连点头,王永安又道:“若不是袁世凯对我们下手,我们也不会这么快做出决定,因为对我们来说,维持现状反而更加利于发展。只可惜我们愿意闷声发大财,别人不愿意看着我们长胖啊,所以光复便势在必行了。这个李士锐做一个区区师长,委屈他了,这样,冯衡,等一会让你发一道晋升令,晋升李士锐担任江北护军府参谋部副参谋长,兼任江北陆军第八师师长。”

    “是。”冯衡道。

    王永安又道:“诸位,江北军是我们一起建起的,我虽然提供了资金与物资,但这是江北军,不是王家军。我虽然是统帅,却不是独裁者,我们是否支持江北光复,还需要大家一起决定。恰好今天有十一个人参加会议,我们做一个表决吧,支持江北光复请举手!”言罢,王永安先举起手来,江北护军府副指挥使姜登选与江北陆军后勤总长罗银贤随后立即举起手来表示支持,副官总长李耀、军务总长肖湘山、参谋总长冯衡、军备总长韩麟春、军法总长魏道风紧随其后举起手来,驻防在扬州的江北陆军第一师师长邵永勤、江北陆军第四师师长陈健、江北陆军第六师师长方咸五几乎同一时间举起手来,均表示对江北光复的支持。

    “非常好,江北光复,乃大势所趋,我等军方齐心协力,便不再多虑什么其他了。”王永安朗声笑道,“冯衡,电令各部准备备战,随时准备调动北上,准备好行军口粮,携带好子弹储备,也许我们会来一场直取京师的北伐战役!”

    “是!”冯衡兴奋地叫道,如果直取京师,则向天下宣告了统治中国两百六十多年的清帝国,被江北诸君终结,今天在座的诸位将载入历史史册之中,成为千古英雄。

第四百三十章 八条光复令() 
在一片欢笑声和议论声中,方咸五起身建议道:“大帅,江北光复,不但是军人的责任,更是百姓与士绅的一件大事,我建议召开江北军政民全体会议。”

    “嗯?”王永安看了看方咸五,方咸五认真说道:“而且我江北九个陆军师,十个保安团,二十个补充团和六十九个县,有必要提前通知所有人,免得介时他们觉得被大家抛弃了。”他苦笑着说:“以己度人,若是大帅贸然宣布江北光复,却不通知我,我定然觉得被大帅嫌弃,内心满是芥蒂。”

    “有道理。”王永安道,“还是方师长考虑周全,倒是我思虑不疏漏了,李耀,等一会儿留下来我们一起拟发秘电给各位师长团长。”李耀点了点头,表示记住了待一会儿怕是要忙起来了。

    大家低声谈笑起来,一切迎刃而解,只需要一招江北光复,袁世凯的南北夹击计划立即流产,众人心中的压力小了许多,笑容也挂在了脸上。

    王永安揉着太阳穴想了想,等大家议论声笑了之后才说道:“诸位,两天之后早上八点,在江北护军府会议大厅召开江北军政民大会,邀请江北士绅名流各级官员,介时我将宣布江北光复并通电全国。”诸人鼓起掌来,大笑着说江北终于要光复了,以后老子再也不用效忠破清廷了,大家也了了一桩心愿,毕竟作为军官没有人愿意为腐朽的清王朝卖命。

    罗银贤笑着提议:“江北光复,即刻成立江北军政府,这江北大都督自然不能是别人,诸位,介时我们推荐大帅为大都督,如何?”

    “好。”众人拍手叫好道。

    王永安拱手感谢,却摇摇头道:“承蒙兄弟们的厚爱,靖云年纪尚轻,不足以被委以重任啊。”

    “大帅,你要是不做这大都督,谁能担得起来啊?”罗银贤大声说道。

    王永安微微一笑,掷地有声道:“张謇!”

    众人先是一愣,忽而哈哈大笑起来,张謇不过是清廷的农工商部长,纵然是江蘇名人,可如何能做的了江北大都督。

    王永安却分析道:“江北光复,成立军政府,便宣告着即刻与朝廷决裂。张謇非但是江蘇名人,更是江淮士绅代表,同时作为状元之才,张謇的背后还是天下读书人。我们将张謇奉为大都督,只是名义上的江北之主,让他不得不选择站在我们的背后,成为我们一份子。”

    “大帅,我知道您是在谦虚,但是江北大都督不是您做,也得王巡阅使来做啊,再怎么轮也轮不到张謇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