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七师团余部投降的同时,第十六师团与部分第十七师团残部在与江北军第五师的追击战斗中,陆陆续续被打死近千人,最后只有不到四千人逃到了东余镇。东余镇尚有仙波太郎率领的第十七师团第十七建设团在此地驻防,美其名曰建设后方港口和运输码头,但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仙波太郎中将。

    不能责怪仙波太郎胆小如鼠,毕竟人家得了疟疾,更何况仙波太郎一直以来最擅长的并不是指挥军队作战,而是作为一名情报机关负责人在敌后进行破坏。当年他作为青木宣纯的手下,在日俄战争中多次率领日军乔装成中国土匪破坏俄军的后勤和运输,使得俄军补给不畅,可是他真正的指挥军团作战经验几乎为零,所以他在这场战斗中明智地选择了留在后方建设,也不失为一种不给上原勇作捣乱的明智表现。

    但是也多亏了仙波太郎这个勤奋的后勤长官,逃回到东余镇的日军得以迅速向海边转移,并乘船逃离中国。

第五百四十五章 江都会战大捷() 
6月3日,江北军第五师与江北军第四师几乎同时抵达了东余镇,对日军残部进行了猛烈的进攻。日本海军随后顶着风险靠近海岸,对中国江北军进行炮火阻击。6月4日,陈健所部骑兵终于绕了一个大圈子,回到了东余镇,加入了对日军的围攻之中。6月5日,经过数天的苦战之后,日军有大约3500人逃回到了军舰上,东余镇剩余1500士兵或被击毙或被俘虏,此次日本对江北的讨伐之战,以日本对华讨伐军大败而告终。

    6月6日,王永安通电全国,江北军大获全胜,全歼日本讨伐军四万余日军(含旅华联队与台湾联队),活捉一万余俘虏。尽管通电报告中对日军的伤亡统计略有水分(夸大敌军伤亡),但此次对日作战无疑是成功的。江北军并未达成战前计划中全歼第十六师团与第十七师团的战略目的,但是全歼第十七师团,打残第十六师团,抓捕日本少将一人(青木嘉禾),大佐军官四人,俘虏六千余人,歼灭日军两万八千余人,再加上狼山港战役,日军被击毙者总计三万六千人。但根据后来日军的统计,日军阵亡人数仅有三万一千人,也许在日本人心中台湾人根本不能算是日本士兵。如此丰硕的战绩,实在是让日本人吐了一大口血,伤筋动骨不说,且让日本的国运为之一滞。

    本次与日军会战,因最终决战地带发生于江北江都县,因此被国内媒体称之为江都会战,而本次大胜则被大家称之为江都大捷。

    江都大捷的消息非常迅速地传到全国,各家媒体报纸增刊甚至将胜利的消息一再夸张地传送,顿时举国沸腾起来。南方各地,北方各地,中原各地,西南各地,西北各地无不欢声雷动,年轻人中更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睡得着觉,甚至有一些激进的学生开始放烟花爆竹庆祝江都大捷。

    袁世凯、孙逸仙、李烈钧、黎元洪等一众国内大佬们纷纷发电报祝贺王永安率领江北军取得如此之胜利,实乃为中国取得了极大的荣耀,让起先看不起中国的外国列强们终于能够正视如今的中国。清末的中国,哪里有如此之荣耀时刻,哪一次不是被人打得灰头土脸,哪一次不是丧权辱国,甚至有对法战争的不败而败的丧权辱国行为。其他不说,单单从战争的角度来考虑,江都大捷都可以称之为近代战争中最经典的战役,也是最艰苦的战役。不单单南北各方派遣军官实地考察听取汇报,甚至外国武官们也跑到江北来学习借鉴经验,尤其是德国人最为热心,大量的德国军官跑到江北,希望能够实地考察江都会战的一切情报,甚至包括物资补给等。

    当然,于战场上的一切资料,王永安倒不吝私藏,倾囊相授给众人,然而一旦涉及到物资调动等有关于后勤方面的情报,江北军半点信息也不会公开。此次获胜的很大功劳,来自于袁世凯的鼎力支持,甚至在后期战斗中,江北军的子弹与炮弹全都是由袁世凯的北洋军提供,王永安非但释放了所有北洋军俘虏,甚至还给姜登选下令,在南北和谈中不允许反对北方代表的任何提议。

    而今的江北军,就像是拳击场上击败了对手,但也被对手打得遍体鳞伤的惨胜者一样,任何人只要动动手指头都能够消灭江北军,然而没有任何人敢对江北军动手,于公理道义上,没有任何人敢于犯众怒。

    袁世凯给王永安发出邀请,请他前往京师一聚,商讨日后建立中华民国的事宜,并向其许诺委以重任。王永安随后与张謇等人仔细商议起来,到底要不要去京师,到底该如何去京师。

    而日本讨伐军战败(江都会战战败)的消息传回到日本国内,更是掀起了日本国内对政府一阵阵倒戈的浪潮,日本百姓不答应了,纷纷叫嚷着对话报仇,报仇!

    广岛、长崎、名古屋三地的百姓率先游行示威,要求惩罚中国,随后东京、大半、仙台等地也开始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

    日本百姓的游行示威一下子让刚刚上任不到十天的日本新一届内阁措手不及,新任首相山本权兵卫做梦也没有想到,日军会败得如此之惨。早在桂太郎下野的时候,山本权兵卫的意见就是既然已经占领了南通,达到了先前的战略目的,可以止战了,但是上原勇作却不这么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对山本权兵卫承诺,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他一定能够占领扬州。数日之后,上原勇作又提出占领江都,以策应山本权兵卫对华谈判。

    山本权兵卫考虑到江都毕竟是扬州的门户嘛,占领江都兵临扬州,同样有利于对华谈判,于是接受了上原勇作的建议。同时山本权兵卫也从各方面知道,对华讨伐军一切进展顺利,大军所过之处江北军接连惨败,眼看着便能够占领江都了。哪成想仅仅过了十天,上原勇作的讨伐军便遭到了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惨败,数万讨伐军几乎被全歼,只有三千五百人在海军的掩护下仓皇逃回日本。

    与狼山港战役打败不同的是,这一次江都会战之失败,可以说日本方面没有任何借口了,确确实实地日本大败,而且败得如此之意外,却又如此之窝囊。山本权兵卫在了解到江都会战的全部进展之后,不由得痛呼道:“故意示弱,将我大军陷入十面包围之中,此计与韩信计杀楚霸王之乌江之战何其相似也!”

    于是从首相府中传出,中国人十面埋伏击败了强大的日军,使得日本陆军更加不敢小看江北军这支南征北战的军队了。

    《京都消息》最先引用了山本权兵卫的“十面埋伏”一次,随后这个词汇传到了中国,反而被中国各大媒体引用,引发了全民热议,仿佛一下子全世界的军迷都成了军事专家,纷纷讨论起来战争应该这么打应该那么打,好么,江北成为了全世界军迷向往的地方,不断有人跑来江北参观,仿佛自己能指挥千军万马一般。

第五百四十六章 应对之策() 
战败的日酋上原勇作回到国内,先是向天皇与军部述职,随后回到家中选择了剖腹自尽谢罪天下。上原勇作用自己的死取得了日本民众的原谅,而另一位日酋日酋长冈外史也在述职之后选择了自杀,因为他用手枪自杀,所以没有成功,并被家人救了下来没有死成,长冈外史却成了天下的笑话——连自杀都不成功,就别想着杀中国人了。

    日本讨伐军第十七师团师团长仙波太郎反倒没有受到任何指责,毕竟他一去中国就得了疟疾,一直到回到日本疟疾还没有好,而且他在最后还挽救了3500名日本士兵,所以他反而是这一次江都会战日本之唯一功臣了。

    甚至于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态度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媒体在称呼中国的时候,开始选择性地使用支那这个词语了,也许只有大败才能惊醒日本人尊重中国。

    日本媒体先是从内部挖掘为什么讨伐军会战败,他们认为内阁的连续换届让前线的将士们军心不稳,内阁对华的政策到底是什么,始终困扰着前线的将士们。

    日本《朝华报社》记者田泽右二郎则认为,日俄战争的胜利让日本陆军骄纵起来,甚至参谋本部对他们的对手江北军知之甚少,远不如当初对俄国一样倾力调查,他们只分析了江北王王永安但这一次战争王永安完全放权给手下两大将军李士锐与方咸五,甚至日本人不知道李士锐是谁,还是事后才得知,李士锐曾经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过两年,方咸五也曾经在日本振武学校学习过一年。日本对中国不重视,反而他们的对手对自己研究得非常透彻,上原勇作急于为自己正名,因此一定会在取得胜利之后夺取更大胜利,因此敌人才给他设下圈套让他钻了进去。这就充分证明了他们的对手,非常熟悉日本的一切,对他们何其重视也。

    日本《东京日报》分析认为,中国的内战形式也让日本做出错误的判断,日本人总以为中国人不团结,中国人善于内斗不善于外斗,但是从此次对江北的讨伐可以看出来,在日本进攻江北时,中国各地纷纷支持,甚至有从中国遥远的西南乘船顺江而下支援江北的川军。因此,在未来或者近期对中国的态度,一定要考虑到日本对中国的影响,是否会真的给中国带来不利形势。对日本来说,分裂的中国才是最好的中国,团结的中国则是最不好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如果能加速中国分裂,那么无论是强硬还是谋略,都是最好的方式,反之,则是错误的方式。

    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也引发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复潮,要求强烈惩罚中国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在东京街头,要求出兵中国的青年学生与日本警察发生了冲突。一些激进的军方士兵纷纷上血书,要求惩罚中国。

    而日本的学者们则提出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不应该继续强硬下去,否则会两败俱伤对大日本帝国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以《东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