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懂的军事的,如今国防军兵强马壮,你善耆拿什么独立?找日本人帮忙吗?日本人若是有这个能力,早就在江都之战大败之后直接报复中国了,何至于与中国谈判咧?

    但是善耆不听载沣和良弼的劝阻,执意要在东北搞分裂,他觉得既然自己有日本人的支持,袁世凯一定不敢动自己,于是明目张胆地拉拢一些前朝贵族子弟,如载泽载涛等商量搞满洲独立运动。

    而此时以彭家珍为首的革命党入京准备为牺牲的战友报仇,恰巧得知前清贵族们竟然结党营私,于是便商议刺杀这些主谋,消灭他们。

    彭家珍原本是张绍曾的手下,昔日张绍曾滦州兵变试图南下进攻京师,遭到袁世凯解职,而后张绍曾下野在天津做了一个寓公。其后袁世凯为了南北议和重新启用了张绍曾,而后又对其委以重任,拉拢他担任了绥远都统。

    彭家珍找到张绍曾告诉他当年张绍曾走后,军队中的革命党纷纷遭到迫害与屠杀,他要为战友报仇,但遭到张绍曾的拒绝。彭家珍认为张绍曾背叛了革命,张绍曾却说国家统一不要再折腾了,袁世凯再不好,但袁世凯若死国家必乱。彭家珍大怒,随后独自进京联络了昔日战友,准备刺杀这袁世凯为战友报仇。

    所以彭家珍等人决定,刺杀袁世凯、良弼和载泽,刺杀袁世凯是因为袁世凯屠杀了他们大量的革命战友,此仇不报不共戴天,刺杀载泽是因为载泽窜联其他前清贵族搞分裂,而刺杀良弼则有点冤枉了,良弼不想参与分裂,也不支持分裂,却被列为了刺杀对象。彭家珍等人的理由则是,良弼是前清贵族之中少有的军事家和指挥官,杀了良弼等于将满人中最有才华的军官干掉,即便他们想谋反也没有人才,凭借着载涛载泽这群草包,造反岂能成功。

    合着杀良弼是为了避免良弼成为对手,这让王永安心里都有点为良弼感到不值,作为一个军事才能相对不错的满人,竟然因为才华而被杀,也许从没有人会想过如此吧。

    彭家珍等人分成三组分别刺杀,其中彭家珍本人刺杀的正是良弼,其他两组分别失败,唯独彭家珍这一组刺杀成功,毫无防备的良弼被炸弹炸死,彭家珍也被自杀式炸弹炸死,同归于尽。

    而良弼之死,带来的影响则是京城内的黄带子们绰绰不安,甚至逃离京师。

    实际上内务总长赵秉均已经充分地控制了黄带子们私下的勾连,如果不是彭家珍,他们可以将其一网打尽。恰恰是这些革命党打草惊蛇,让黄带子们成为惊弓之鸟,纷纷逃离京师。其中善耆逃到了旅顺,为了取得满洲独立,他将自己的女儿金碧辉托付于黑龙会酋目川岛速浪手中。然而川岛速浪给金碧辉取名川岛芳子,在她17岁的时候遭到川岛速浪的**,并从此走上了一条崎岖且复杂的道路。

    而这一切,按照历史与王永安毫无干系,可却因为袁世凯遇刺,王永安不得不留在京师,巧遇了另一个民族英雄,蔡锷。

第六百零五章 有求于人() 
月前蔡锷还在昆明通电,准备与川省督军尹衡昌进军川边消灭叛军,王永安没想到此时他会在京师。

    原来蔡锷来到京师也是为了抗击英法入侵西南边陲一事,这蔡锷自从担任云南督军之后,积极兴办新学校,改革政治体制革除弊病,开发实业支持工商,在他的努力之下云南各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然而蔡锷敏感地察觉到了法国人对云南的窥视,英国人对西臧的觊觎,他知道仅凭云南一省之力对抗英法独木难支,于是提出“川滇粤桂黔”五省军事联合政策对抗英法入侵。

    但是蔡锷的举措却被人误认为他试图占领五省地盘成为西南王,因此直到川边臧民暴乱,川省总督尹衡昌才与蔡锷达成消灭暴乱分子的行动。

    蔡锷想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则必须得到中央的允许,于是他亲自跑到京师向袁世凯请求中央同意西南边防联合作战方案。该方案分为三篇十章,分别对五省的联合军兵力组成、作战区域划分、协同作战办法、军队集中方案、反击尺度、战场建设、作战步骤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具体的规定。固然蔡锷的目的是好的,可如果真的按照他的方案实行,则西南必然会连成一体,成为一个中央之外的强大西南军事组织,这显然不是袁世凯能够接受的。因此袁世凯虽然表面上支持蔡锷对抗英法,却暗中阻挠起来,而其他各省督军也不愿意听从蔡锷这个年轻人的指挥,于是蔡锷只能徒劳地在京师四处奔走呼吁。

    这一天蔡锷在八大胡同的青云阁邀请云南友人小酌,而王永安也在青云阁会友,青云阁主事对蔡锷说起江北王王永安在此,蔡锷连忙赶来拜会。按照品级来说蔡锷要比王永安低两级,而且王永安未来即将执掌川边军政民大权,蔡锷想要西南联合对抗英法,自然少不了王永安的支持。

    于是蔡锷热情地来到王永安所在的普珍园,见到了王永安正在与一些江北官员喝酒,便拱手笑道:“得知云帅在此,特来拜会一二,蔡松坡叨扰云帅,还请见谅。”

    “原来是云南蔡将军,快坐快坐。”王永安高兴地走上前来,一把抓住了他的手,笑着将他按在座位上,道:“久闻蔡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当真三生有幸啊。”

    蔡锷见王永安热情非常感动,他这些日子不断吃闭门羹,终于遇到一个对他态度热情的人了,而且这个人即将担任川边经略使,日后少不得和他打交道。于是两人寒暄了起来,其余人见状,纷纷告辞,王永安与蔡锷将众人送走之后,便回到普珍园来。

    “管事,撤掉酒菜,重新换一桌。”王永安吩咐道。

    那管事立即换了酒菜,笑着说不知需不需要听曲,普珍园的女书小凤仙弹得一手好琵琶。

    王永安听到小凤仙惊讶不已,他看了看蔡锷,又看了看管事,问:“你说的是小凤仙?”

    “是小凤仙。”管事道。

    王永安问蔡锷:“蔡将军认识小凤仙吗?”

    蔡锷道:“不曾认得。”

    王永安奇道:“蔡将军当真不认得小凤仙?”

    蔡锷反问:“我为何要认得小凤仙?”

    “这……”王永安心说我总不能说自己穿越之前,看到无数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演义传说吧,可没想到这会儿蔡锷与小凤仙还不认识彼此,看来反倒是自己帮着他们两个认识了。电视剧里的蔡锷高大英俊,仪表堂堂卓尔不凡,不过王永安见到本人之后只觉得那些演蔡锷的人比他帅,可却没有他身上的一种军人气势和忧国忧民的沉重感,毕竟演员只会演角色,岂能深入到蔡锷的内心。说道蔡锷的长相,王永安便觉得此人长得特别像是后世的一个演员刘佩琦,刘佩琦虽然不帅,但是身上的味道却让人过目不忘,倒是与蔡锷有八分相似之处。

    王永安问起蔡锷来京原因,蔡锷详细介绍英法对中国西南的觊觎,他认为西南各省必须联合起来,必要时可以打一场自卫反击战,因此需要五省统一军事指挥。

    王永安忍不住哈哈大笑道:“松坡兄啊松坡兄,你这是将了大总统一军啊。”

    “何出此言?”蔡锷问道。

    王永安说:“而今大总统最怕什么?”

    “最怕……”蔡锷想了一下,“俄国与日本。”

    “错。”王永安道,“大总统最怕的不是俄国与日本,而是你我啊。”

    蔡锷大惊,道:“为何怕你我?”

    王永安解释道:“历来君王最怕的便是手握重兵的军官造反,你我手握大军,大总统岂能不怕?而今中华民国虽然名义上全国统一,但实际上各省军权都掌握在地方督军手中,尤其是南方各省尤甚。若是你成功建立西南联合军,到那时候大总统该头疼你了。你想想看,大总统怎么可能支持你的想法。”

    蔡锷摇头道:“大总统支持我的建议,只是陆军部有人作梗。”

    王永安批评道:“你还是没看透政治,还是没看透大总统这个人啊。”

    正巧此时,一个身材娇小玲珑的少女怀抱琵琶盈盈走了进来,鞠身一拜,声若黄鹂地问候道:“小女子小凤仙见过二位将军。”

    王永安与蔡锷同时看了过去,这女子长得瓜子脸丹凤眼,肌肤娇嫩宛若阳春白雪一般晶莹剔透。王永安看了一眼小凤仙之后,便转身看蔡锷,只看到蔡锷见到这女子之后先是一愣,随后眼神之中充满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莫非是一见钟情?

    王永安对于小凤仙的长相并没有特别在意,这女子最多清秀了一些,却称不上漂亮,若是论漂亮甚至不如五夫人玉秀咧,只是这女子给人一种清纯的初恋的感觉,让人一眼便过目不忘。很显然,蔡锷非但一眼不忘,而是一见钟情了。

    王永安给自己和蔡锷倒了一杯酒,心中笑着说看来以后历史演义中,自己成了拉煤保牵的月老了,看在自己功德无量的分上,后世的编剧可别把自己写的太差了啊。

第六百零六章 拉拢蔡锷() 
“还请二位将军点一首曲子。”小凤仙见这两个将军一个痴痴地看着自己,一个只顾着倒酒,忙低声问道。

    “哦,哦,哦,”蔡锷最先反应过来,笑吟吟地问道:“小凤仙姑娘,你都会一些什么曲子?”

    “奴婢会的很多,不知将军喜欢听什么。”小凤仙抬起头盯着他问。

    蔡锷被一个娇滴滴的美人盯着看,居然脸红起来,王永安插嘴道:“《十面埋伏》,你会吗?”

    “奴婢会的。”小凤仙先是一愣,随后回答道。

    蔡锷问:“姑娘,这《十面埋伏》很有名吧?”

    小凤仙微微一笑道:“自然是很有名了,以前我和乐师们一起弹奏,而今第一次独自弹奏,还请二位将军万万不要见笑。”

    王永安哈哈一笑道:“好,你要是弹得好,我重重有奖。”

    蔡锷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