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个北洋幕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命,还有江北系的命。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真的认为宋教仁有本事能够影响政局,别说袁世凯有都是办法收拾宋教仁,便是王永安也有很多阴招等着他。所以不管是北洋系还是江北系,完全没有将宋教仁放在眼中的意思,更不存在刺杀他的动机。

    毕竟如果说嘴炮嚣张是杀人的理由,那孙逸仙早就被杀多少次了。

    幸亏当初王永安提出派出专案组进行调查,袁世凯立即表示,在专案组得出结论之前,任何人不得毁坏证物、不得伤害刺客、不得隐藏证据,沪督陈其美所言真假应有专案组进行调查。

    不过陈其美很快发表通电,表态不认可调查组的态度,由嫌疑人派出调查组调查嫌疑人,怎能找到真的凶手。

    双方来往几次嘴仗,搞得袁世凯精疲力尽,当然更让他气愤的是,此时偏偏唐绍仪递出正式辞呈,决定不再担任内阁总理了。

    袁世凯大惊失色,连忙找到唐绍仪,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少川,如今你也要弃我而去不成?”

    唐绍仪摇头叹道:“本来就是宋教仁来做内阁总理,我又何苦继续尸位素餐?罢了,我这个内阁总理,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倒不如回到广东养养老的好。”

    袁世凯明知唐绍仪辞职并不是因为宋教仁,而是因为他架空了内阁,却不能这个时候放他离开,一旦唐绍仪走了,这一届政府就更乱了。但是唐绍仪已经厌烦了袁世凯的虚情假意,他做内阁总理的时候,处处受到袁世凯的钳制,仿佛他做的不是内阁总理,而是囚牢中的犯人一般。这等憋气窝火的内阁总理,不做也罢,反倒不如回到广东老家做个县官为地方上做出贡献。

    唐绍仪着实是被袁世凯寒了心,无论袁世凯如何奉劝,唐绍仪坚持不为所动,一定要辞职。次日,唐绍仪在国会上正式宣布辞去内阁总理,并宣布解散内阁。内阁解散就意味着内阁十二部部长与次长全部同时失业了,而接下来将要面临着重新组阁的问题,那么由谁来担任新的内阁部长,内阁势力范围将如何划分,则成为了摆在众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原本要离开京师的王永安不得不被重新组个一事耽误下来,并立即召集所有江北系官员商讨内阁十二部的划分问题,大家认为一定要先保住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图谋其他,尤其是可以趁机吞并民党的势力,如将教育部和文体部拿到手中,虽然这样看起来江北所占不过是虚职,但是步步蚕食,未来必定可以反过来控制内阁。

    王永安拍板决定,确保工商、交通、司法、卫生四部,全力争取教育、文体两部,江北系再一次倾巢出动了。

第六百三十四章 妥协下的新内阁() 
由于内阁即将重组,很多人心思活泛起来,不但北洋系活动频繁,江北系也没闲着,王永安向袁世凯推荐张謇担任新任内阁总理,北洋系候选人就多了,但正因为候选人多,反而没有任何一个人有绝对的把握。而国会提出又下一任民党总裁继任内阁总理,可如果由民党总裁继任则需要民党重新选举,那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王永安为了支持张謇担任总理,频繁穿梭于国会与总统府,向袁世凯推荐张謇的同时,王永安频繁拉拢国会,并且在王府内举办宴会,邀请国会议员们。在国会议员中,有27位议员来自于江北,虽然他们的身份各异,有的是民党有的是共和党等,但是身为家乡人,王永安请他们一定要支持张謇。尽管27位议员席位并不多,可是接下来王永安与众多江北出身的议员逐一拜访邀请民党议员,使得国会支持张謇的人逐渐变多。

    原本张謇在南北方的声望就很高,如今有了王永安的鼎力支持,国会中呼吁推荐张謇担任内阁总理的人越来越多。

    袁世凯见到煮熟的鸭子就要飞了,他绝不能允许外人担任内阁总理,于是快刀斩乱麻推荐前财政总长熊希龄担任内阁总理。袁世凯心中原本属意于认真听话的赵秉均来着,但是赵秉均深陷宋教仁遇刺案中,如实委任赵秉均,恐怕民党就得闹翻了天。

    国会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占一半,一时之间熊希龄是否能够被国会批准担任新内阁总理也成了问题。

    熊希龄在清末民初的中可谓是一个传奇人物,首先人们常说的湖南神童,其实并不是杨度,而是指熊希龄。他的父亲是湘军大将,曾国藩的虎头将军,曾国藩提倡文人治军,熊希龄的父亲便将他送到最好的私塾中读书。熊希龄六岁的时候第一次看三字经,只用了两天便全背下来,而更加晦涩的四书五经也滚瓜烂熟强识于心,十四岁中了秀才,成为湘西奇谈。二十一岁中举人,位列湘省第十九名,名震湖广。二十四岁中进士,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二十五岁时,甲午战争爆发,熊希龄悍然弃笔从戎参加湘军决定与日本一决死战。二十六岁,为两江总督张之洞赏识,并被委以重任改革湘军。二十七岁,在湘省巡抚陈宝葴的支持下在家乡开展维新运动,组织南学会、废除缠足运动、兴办铁路与航运、创建矿场,但很快维新运动失败,熊希龄被革职永不叙用。

    在家乡生活五年之后,熊希龄被赵尔巽看中重新启用,随后熊希龄依旧支持实业发展经济文化科技,让湘省的财政得到极大的改善,其后被湘省巡抚端方推荐为陪同留洋五大臣考察欧洲各国。回国后,熊希龄坚信大清应效仿英国施行君主立宪制,于是为了立宪开始四处奔走。民国建立,袁世凯认为熊希龄是难得的敛财高手,便委任他担任财政部长一职,而熊希龄果真为刚刚建立的民国的财政立下了不小的功勋,因此被袁世凯推荐。

    当然,熊希龄最被袁世凯欣赏的地方是他听话,袁世凯相信这个熊希龄绝不会学唐绍仪一样没事儿就跟他闹翻天,没事儿就强调宪政之类的话,熊希龄只会干一些事实儿,不会耍滑头。

    而国会的部分议员们也正是因为熊希龄的低调,唯恐他成为了袁世凯的走狗,坚决不支持熊希龄。在随后的几轮投票中,熊希龄均以微弱的劣势未通过,而决定熊希龄是否担任内阁总理的决定性选票,居然是江北地区议员们的选票。

    袁世凯无奈找到王永安和张謇,询问他们能否支持,王永安摇头坚持要张謇来做总理,反倒张謇谦让了起来,说自己可以不做内阁总理。袁世凯大喜过望,不过张謇提出一个要求,即新内阁中,江北系的势力要增加。袁世凯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便同意了,许诺将教育部和农林部交给江北系,这让原本只打算得到教育部和文体部的江北系大喜过望。

    随后的国会选举中因为江北议员的改投,熊希龄终于获得国会的通过,成为中华民国第二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很快提名新的内阁十二部名单,但是名单交给袁世凯之后,却让袁世凯哭笑不得,说你这名单与宋教仁有何区别,只是宋教仁认为只有革命党干实事儿,而你认为只有北洋系干实事,可你却忽略了江北系这个政治巨鳄了,按照你的名单选拔,恐怕未来江北会出乱子。

    熊希龄赶紧与袁世凯仔细商议,最终列出了新任内阁名单,内务部长朱启钤、陆军部长段祺瑞、海军部长刘冠雄、财政部长熊希龄兼任、农林部长周自齐、外交部长孙宝琦、文体部长梁启超、工商部长张謇、交通部长沈云沛、教育部长许鼎霖、卫生部长肖湘山、司法部长陈兆棠。四总局人选则为铁路总局局长孙逸仙、海关总局局长梁敦彦、宗教总局局长陈振先、审计总局局长魏文康。

    名单公布之后,不管是北洋系、江北系还是革命党均对此并不满意,北洋系本以为可以一家独大,但却发现江北系非但没有被排挤反而壮大了。而江北系只得到了教育部,袁世凯私下向王永安承诺的农林部却没有让出来,而是让北洋的周自齐担任。而革命党更是悲惨,居然只剩下了一个四总局的铁路总局,孙逸仙成了新内阁中革命党的独苗。

    作为革命党精神领袖的孙逸仙自然不能单独担任,他立即结束了在日本的铁路技术考察工作回国,通电宣布辞去铁路总局长一职。

    因为孙逸仙的辞职,王永安率领江北系向袁世凯提出要求政府提供支持江北四铁路的建设,袁世凯为了安抚江北系,将铁路总局交给了江北系,铁路总局局长则由江北系干将顾贺担来担任,算是江北系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取得的小胜果吧。

    至此,熊希龄内阁正式成立了,与历史上熊希龄内阁北洋一家独大不同的是,如今的内阁分为两大派系,熊希龄既要受袁世凯的气,又要受北洋系官员和江北系官员的气,可比风箱里的老鼠还要憋闷。

第六百三十五章 十万大军入川边(一)() 
第六百三十五章十万大军入川边(一)

    王永安知道,如果按照历史节奏,接下来孙逸仙回国后在陈其美的支持下高举二次革命大旗了,起兵伐袁。但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从起兵的理由上就站不住脚,孙逸仙起兵居然是为宋教仁报仇,这与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刘备起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一样,将私人恩怨放在了国家大义和公理之上,焉能有站得住脚的名义。

    但如果说孙逸仙的理由充分也就罢了,偏偏很多人不相信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甚至很多革命党人怀疑是孙逸仙派人刺杀的宋教仁,所以孙逸仙公然以不充分理由指责袁世凯并起兵讨伐,便有了栽赃嫁祸的嫌疑,所以支持孙逸仙的革命党人少之又少。

    理由不充分,起兵的人少,后世民党美其名曰的“二次革命”很快便失败了,但此次鲁莽的讨袁行动却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孙逸仙逃到了日本隐居之后,陈其美也搭上了性命,革命党中支持孙逸仙的派系被铲除殆尽,从此之后十几年革命党一蹶不振,一直到孙逸仙抱上苏联人这条大腿革命党才重新发展壮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