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理说蔡攸如今称呼钦宗为太子殿下,于理不合,赵佶应该进行纠正,而且徽宗现在已经退位,他不应该再自称朕。
在场之人要说办事打仗,或许都差劲至极,但是说察言观色,品鉴人心,那个顶个都是人杰。
通过蔡攸和赵佶之间的这番对话,在言语之中,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这位已经退位的徽宗皇帝,其实并不想过这种失去权利的平淡日子。
只要徽宗这颗大树自己不愿意倒,那这些树下的猢狲们,也就都有了底气。
现在众人都瞧出徽宗虽然有心,但却不想跟儿子撕破脸皮,所以蔡攸起身后,赶紧给童贯悄悄使了个眼色。
打铁要趁热,童贯心领神会,当即也有样学样的上前悲呼道:“臣在陕西用兵,前后二十年,虽不能说屡立功勋,但也是辛苦操劳。如今太子登基后,便有人欲治臣欺君妄上,虚立城砦,妄奏边捷等等数十项罪名,若是太子殿下真个听信诬告,恐怕这就是臣最后一次见官家了!”
童贯言罢之后,其他人也依次上前或哭诉,或悲呼,或哀求,都将近日朝臣群起攻之,太学生闹事以及民间百姓舆论,夸大其词的禀告给了赵佶。
听罢自己最信任臣子的话语,赵佶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随后靠在椅子上沉思起来。
赵佶自从病情好转后,心中也充满了后悔的情绪,他感觉先前自己让位之事做的有些太急躁了。
虽然赵佶不是什么明君,但是他毕竟也是才学横溢之辈,作为一国之君,史书也没少涉猎,因此以史为鉴,他也不得不多想一些。
天无二日,民无二君的道理,赵佶当然懂得,所以该如何自保正是他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想要自保,那手中就必须掌握一些东西,这才能让自己占据主动,也能让别人投鼠忌器。
原本徽宗赵佶还想等一等再研究此事,没想到自己的儿子钦宗赵桓,动手的速度远远要比他想想的快!
童贯麾下有训练有素,战斗力惊人的胜捷军,高俅是东京城禁军太尉,都是手掌重兵之人,他们两个要是被治罪,那赵佶就无兵可用了。
除了兵权之外,蔡攸,梁师成、李邦彦和王黼等人,都是可以为赵佶提供钱粮和人员的重要支柱。
此时赵佶的脑海中,很自然的出现了两个历史上的人物。
这两位跟赵佶是同行,都是一国之君,他们一位是东汉的汉献帝刘协,令一位就是唐高宗李渊。
为何赵佶会想到他们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两位也都是被迫让出帝位的皇帝,他们的处境跟赵佶非常相似。
曹操死后,曹丕袭魏王和汉丞相职。一些大臣威逼汉献帝学习唐尧虞舜把皇帝位禅让给曹丕。220年十月,曹丕如愿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曹丕从魏王升到了皇帝,皇帝刘协降为了山阳公。不过这个山阳公还比较尊贵: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效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浊鹿城。
刘协离开都城前去山阳的时候,曹丕还非常客气地说: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曹丕如此宽待汉献帝,一是因为刘协在位三十二年一直是傀儡,刘家的势力已经不足以对曹魏政权形成威胁;二是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刘协。
即便如此,曹丕还是派遣李固驻守浊鹿城,监守山阳公刘协,一直到晋代到刘协的孙子刘康时,守军才撤走。
相比于汉献帝刘协,被迫将皇位让给儿子的唐高祖李渊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接班,他固然没有直接杀掉自己的父亲,但是从此李渊过上了囚犯的生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李渊支持李建成,李世民对此难免心有芥蒂,从李渊退位开端就将其视同幽禁。
头三年,李渊还是住在皇帝专属宫殿太极宫,李世民住在东宫做皇帝,但是李渊的一举一动都遭到监视,其不能随不测出,而且大臣也不能来拜见,当时只有裴寂等少数之前心腹前来探望,但很快裴寂就因为妖僧之事被治罪,发配边疆,其中缘由或许也跟此有些关系。
贞观三年四月,李渊终于“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弘义宫(后改名为大安宫)。
离开太极宫的那天,李渊悄然回望这座生活了十几年的皇宫,想必心中充满了苦涩和感伤。
贞观六年正月,监察御史马周上疏:“臣伏见大安宫在宫城之西,其墙宇宫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
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大安宫的居住条件有些差,而且后来唐太宗李世民也没有予以解决,一直拖了两年,才为太上皇李渊兴建大明宫,可惜宫殿还未建好,李渊便已经因病在大安宫驾崩了。
有了这两位皇帝退位后的前车之鉴,徽宗赵佶心中暗暗决定,自己绝不会像汉献帝和唐高宗一样,屈辱的活下去。
第773章 父图谋子下辣手()
徽宗赵佶虽然已经有了决定,但前几日刚刚让出皇位,如今又想着夺回来,哪怕是面对这些忠于自己的近臣,他也有些难以启齿。
环视殿中,赵佶忽然看到自己的三子赵楷跪在一边,当即疑惑问道:“楷儿,你今夜至此,莫非赵桓也难为你了不成?”
“正是!”见到赵佶终于问起自己,赵楷连忙语带悲声的说道:“儿臣自提举皇城司以来,一直为父皇尽心尽力办事,皇兄继位之后,儿臣也打算继续辅佐兄长,奈何”
“呜呜呜”赵楷突然委屈的哭道:“奈何近日我得到消息,皇兄竟然召集一些朝臣,密议要将儿臣贬至凤翔。”
“什么?”此时赵佶是真的被这个消息惊到了。
要知道相比于童贯和高俅手中的兵权,赵楷掌管的皇城司更是重中之重。
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旧名武德司,位于东京左承天门内。实际上就是一个宋代的特务机构,性质类似明代锦衣卫。主要的职责是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在宋辽西夏等国相对和平的这些年,赵楷执掌的皇城司,将重点放在训练密谍,刺探情报上,就跟其他朝代的谍报组织一样,皇城司的恶名真是威震大宋。
钦宗赵桓要将赵楷贬走,拿走皇城司,这就代表徽宗赵佶将会失去眼睛和耳朵,接下来不管做人和事都会缚手缚脚。
原本赵佶的内心中还有些犹豫,但是他没想到钦宗赵桓下手竟然这么快,这是想要将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都清楚的节奏啊!
当自己无钱、无兵、无耳目之时,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在等待着自己?说实话赵佶有些不敢想了。
徽宗赵佶再次闭目沉思了片刻,当他睁开眼睛后,直接询问道:“你们认为现在李纲、种师道还会听从朕的旨意么?”
听到这句话,在场诸人都知道大势已定,蔡攸上前说道:“李纲与种师道虽然都是官家提拔的重臣,但微臣以为他们不会偏向陛下。”
接下来其他人上前答话,对于李纲和种师道大家的观感差不多。
这两人都属于性格刚正之人,素来与六贼不和,既然现在钦宗继位,那么这两位领军大将都有极大可能会听从朝廷的调遣,而不会偏向徽宗赵佶。
如今童贯和高俅虽然手中有一些兵马,但是李纲带走了东京大部分禁军,种师道更是率领着征讨西夏大胜而归的精锐大军。
不管徽宗赵佶想要做什么,只要带兵的李纲和种师道回到东京城,那名义上是大宋皇帝的钦宗赵桓就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人都无法动摇他的地位。
“兵权乃是重中之重,既然李纲和种师道不能为朕所用,诸卿可有其他良策?”
这件事确实很重要,只要李纲和种师道带兵回京,那恐怕就是众人的末日,所以听到赵佶的问话,所有人都认真的思考起来。
“臣有一个办法。”很快,在场之中,算是最知兵事的童贯开口说道。
赵佶望着童贯,挥手忙道:“速速讲来。”
“李纲和种师道奉旨带兵围堵南国军队,臣听闻两人都有放弃追敌,带兵返回东京,继而前往太原城进攻金兵西路军的想法。如若两人带兵回京,那形势将会恶劣至极,所以臣以为应该让他们继续追击南国军,直至全歼为止。”
“嗯。”赵佶点点头,他明白童贯的意思,那就是尽量的迟滞李纲和种师道回京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改变处境。
思索了一下现在的形势,徽宗赵佶说道:“军报上说南国军队不过三万人,在黄河岸边跟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率领的东路军激战之后,如今只剩下两万余人。而李纲和种师道麾下几有二十多万大军,恐怕他们不会耗费多少时间便会回京,到时又该如何呢?”
“此事倒也好办。”
检校太傅梁师成开口说道:“老臣保举一人,乃是西军大将刘延庆。此人对官家忠心耿耿,只需官家下旨让其在各处州府收拢兵马,那他手中很快就会聚起数万大军。万一李纲和种师道两人带兵回京,那只需让刘延庆牵制他们即可。”
“不错,此谋甚好!”赵佶听罢梁师成的话,顿时露出笑容,当即对赵楷吩咐道:“事不宜迟,快取笔墨来!”
当夜龙德宫中灯火通明,次日凌晨,数个信使便快马加鞭冲出了东京城。
接下来东京城更是波澜起伏,对于处置六贼的呼声越来越高,殿前司太尉高俅很快也被牵连起来,紧接着郓王赵楷探知的消息也变成了现实,在钦宗的授意下,已经有朝臣开始弹劾起他了。
就在赵佶等人还在谋划复辟之时,钦宗赵桓却等不及了,所以很快就有人倒霉了。
梁师成虽然号称‘隐相’,官居检校太傅,但他毕竟是个太监,不但无兵马护卫,平时还在宫中行走办事,所以钦宗赵桓最先对付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