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弃少之君临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爷,忠国公率领朝廷大军班师回京了”

    “回京了?回京了好!”安东王听到幕僚的禀报,心头一松,大军回京了,大概忠国公韩非放过自己了吧?他忽然看到幕僚脸色不对,心头又是一紧,急道:“莫非大军回京有什么变故了?”

    “王爷,朝廷大军并未原路返回,而是朝安东卫来了!”

    “什么?朝廷大军来安东卫了?”安东王顿时脸无人色,瘫软在座椅上,呆呆出神。

    “王爷不必忧心!”幕僚迟疑片刻,说道:“王爷虽然与淮南王有联系,但并未参与叛乱,罪行并不严重,想来不会危及身家性命的。不过,王爷当务之急,是主动向朝廷呈送请罪的折子,请求太后和皇上的宽恕!”

    “对对对,先生快替本王草拟一份折子,向太后请罪!”安东王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急吩咐道。

    安东王的请罪折子通过八百里急递呈送了京城,送进了慈宁宫,可惜西宫太后贾元春根本没有看,只是吩咐转送忠国公韩非处置。折子去京城是快递,送往军营却是随同普通折子一道,用驿站传送的,以致大军快到安东卫才接收到。

    安东王见请罪的折子又是石沉大海,朝廷大军继续往安东卫逼近,彻底绝望了,以为朝廷不会宽恕他。他亲笔写下一份悔罪的折子,把心腹幕僚召来,说道:“先生,孤王悔不当初,没有听信先生劝告,与那些叛逆断绝来往,罪在孤王一人,孤王决定以死向太后和皇上谢罪,请先生带着孤王的悔罪折子去见忠国公,求忠国公饶孤王家眷一命!”

    朝廷大军距离安东卫还有二十余里,韩非接到了朝廷转送的安东卫请罪折子,便命大军停止前进原地休整。分封的八个番王,一次性干掉了七个番王,余下的沉迷修仙的安东王对朝廷没有威胁,韩非本来就没有打算除掉他,要的只是他一个态度,如今他主动请罪了,也就够了。

    这时,侍卫禀报,安东王幕僚求见,韩非便命人带他入内。

    “忠国公!”安东王幕僚拜伏在地,高举一本奏折,泣声道:“安东王后悔与淮南王有联系,自感愧对朝廷,已经悬梁自尽,向朝廷谢罪,留下一本悔罪折子,请求忠国公宽恕安东王家眷!”

    “安东王死了?安东王虽有罪过,但也罪不至死呀,为何要自尽?”韩非一脸惊容,举起手中一本奏折,说道:“本座刚刚接到京城转送的安东王请罪折子,对他主动请罪的态度很是赞赏,正要奏请太后宽恕他,怎么就”

    安东王闻言心头巨震,敢情安东王是自己吓自己,吓死了?

    (本章完)

第四百二十八章 明王() 
韩非见安东王幕僚神色有异,忙问道:“安东王到底因何要自尽?”

    安东王是被朝廷大军吓死的,但这话安东王幕僚不敢说,犹豫一下,说道:“启禀忠国公,七王叛乱以来,安东王一直焦虑不安,后悔当初与叛逆有联系,后来听说忠国公率军回京要路过安东卫,而呈送给太后的请罪折子迟迟没有回应,以为朝廷不能原谅自己的罪责,便以死谢罪,求得朝廷宽恕家眷!”

    韩非接过呈送上来的安东王悔罪折子,翻看了一遍,叹道:“这都是阴差阳错造成的,本座率军经此从济南府回京,一来这条路回京快捷,二来是顺便巡视东边沿海防务,实没有问罪安东王之意,不想还是造成了误会。安东王的请罪折子呈送京城后,太后令转送本座处置,这一来一去耽误了时间,本座刚刚才收到奏折唉,说起来,安东王之死,本座也有过错,不知安东王王府还有些什么人?”

    “这都是安东王心虚造成的,怪不得忠国公!”安东王幕僚施礼道:“禀忠国公,王府内有两位王妃,一位世子和两位郡主。”

    “哦,安东王世子和郡主多大了?”

    “禀忠国公,世子今年十五,两位郡主也还未成年。”

    “世子和郡主都未成年,可悲可叹呀”韩非忽然发现安东王幕僚气质不凡,眉宇之间隐现智慧的神采,便道:“本座还未请教先生大名,不知可有功名在身?”

    安东王幕僚连忙施礼道:“忠国公客气了,学生蓝羽,早年连续几次会试不中,也就淡了入仕之心,接受了安东王的招募,在王府整理些文案。”

    “科举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大才遗憾落榜,本座观蓝先生器宇不凡,有意请先生入韩府为幕僚,不知蓝先生意下如何?”

    蓝羽愕然望向韩非,见韩非满脸诚意,低头沉思片刻,说道:“学生能得忠国公赏识,感激不尽,非常愿意为忠国公效劳,但故主刚刚过世,一门孤寡无依无靠,学生怎能弃之不管?”

    “蓝先生忠心可嘉,本座非常欣慰!”韩非笑着示意蓝羽一旁坐下,又道:“安东王之死,本座也难辞其咎,蓝先生以韩府幕僚身份代本座留此处理安东王后事,如何?”

    “学生遵命!”蓝羽起身答道:“请公爷示下,如何处置安东王后事?”

    “人死罪消,安东王以王侯之礼厚葬吧!”韩非思索一会,又道:“安东王的子女还未成年,就不必留在封地了,本座留一支兵马,协助先生处理善后事宜,撤销王府侍卫军编制,遣散王府内闲杂人员,安东王安葬后,先生亲自护送安东王王妃和子女来京城,本座会奏请太后妥善安置。”

    有封地的番王终究是朝廷的隐患,安东王作为最后一个就番的番王,既然自己死了,韩非也就顺势裁撤了封地,至于安东王子女,养在京城就是了。

    蓝羽领会了韩非的意图,也明白此举对大华是利好,忙道:“学生遵命!”

    安东王的死引来舆论一片感叹,如此一来,大华分封的八个番王一扫而光了,从此,朝廷不再有番王的威胁。但,一些阴谋家却发现,皇家的势力也败落到了极致,韩非在朝中的权势必然更加高涨,也没有任何制衡的力量了,这到底是皇家的运数如此,还是韩非有意造成的?

    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至少如今韩非是无可争辩的胜利者,胜者为王败者寇,各方势力都是争先恐后为韩非歌功颂德,以争取在新的政局中分享利益大餐。

    韩非率领大军取道济南府回京,一路上个县府迎来送往自是不提,过了济南府,离京城不远了,韩非便命人提前向太后呈送了回京复命的折子。

    韩非要回京了,摆在眼前的首要之事就是如何封赏,毕竟这次征讨叛军是实打实的功劳,堪称中兴国运也不为过。西宫太后贾元春虽然不善于朝政之事,但也明白大军凯旋归来,必须要封赏功臣,一般将领的封赏可以留待韩非回京后再处置,针对韩非的封赏方案要提前拿出来。

    韩非是贾元春亲弟弟,是最信任的人,也是她母子的救命恩人,这次又立下了如此大功,什么样的封赏她都愿意,关键要大臣们不反对。贾元春接到韩非的奏折,立即召见内阁大臣商议。

    内阁首辅杜云次辅江枫都与韩非关系密切,其他人不愿得罪韩非,便等待两人先发言。

    江枫在朝堂的势力并不强,唯有紧跟韩非的步伐才能保持地位,上次在韩府已经被龚敬抢了先,这次急忙奏道:“启禀太后,忠国公功在千秋,就是封王也不为过,具体还请太后决断!”

    “封王?好,哀家准了,众卿商议一个封号吧!”

    大华还没有封外姓王的先例,其他人正要反对,想不到太后贾元春这么急着就决断了,看来她早就属意封王了,其他人哪还敢枉做小人,得罪了韩非?

    杜云见太后决断了也是一怔,猛然想起苏州老友的预言,暗叹都是天意,便道:“启禀太后,忠国公倡导明心见性,老臣建议封忠国公为明王!”

    “明——日月行空,普照万民,非弟的功绩当得明王的封号!”贾元春肃容道:“传哀家懿旨,封韩非为明王,皇上未亲政之前,军国政事皆有明王裁决!”

    “明王?”韩非接到内卫传来的消息,心中一愣,自己是小明王的后人,想不到朝廷也封了一个明王,这是天意还是巧合?

    京城西郊芙蓉庵,白莲教圣母韩芸回来后,也得到了韩非即将被加封明王的消息,禁不住对贴身使女秀娘,道:“非儿封号竟然是明王,看来张家的气数尽了,天命要归咱们韩家了,继续执行原计划,早日促成韩家上位!”

    大军回京,韩非命令各军回归营地,然后押着一干俘虏进城,太后贾元春令满朝文武出城迎接。韩非交接相关手续,进宫向西宫太后贾元春复命,讲述了征讨叛军的经过,随后回到韩府。

    第二天,司礼监总管黄叶来韩府传太后加封韩非为明王的旨意,韩非照例一辞二辞三辞,最后太后令文武大臣来韩府促请,韩非这才接旨领命。

    (本章完)

第四百二十九章 京城琐事() 
韩非接受了明王的封号,韩府一干人等自然水涨船高,九公主张婉仪顺理成章成了明王妃,薛宝钗薛宝琴两姐妹成了明王偏妃,其他女人也相继加封了诰命,连通房丫头晴雯也得了一个七品诰命,一时成为丫环群体中羡慕的对象。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韩非已经加封明王了,而且是权势通天,虽然没有摄政王之名却有摄政王之实,这样人物的女人如何封赏,外人除了恭贺艳羡,决不敢说三道四的。不过,有一件事,在韩非的亲族贾家引起了争议。

    韩非是明王了,理所当然要尊自己的母亲韩芸为太妃,不管韩芸有没有过世,都不影响太妃的称号。但是现在问题来了,韩非的父亲是贾政,韩芸是贾政的女人,贾政只是一个侯爵,他的女人如何能成为太妃?而且,韩芸是未正式进门的外室,礼法上比妾侍地位都要低,韩非的嫡母应是王夫人,按照礼仪要尊太妃也只能是王夫人。这又回到了先前的问题,贾政不是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