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有家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投入高迎祥军中。杨六、不沾泥等在陕西府谷等地首举义旗,高迎祥、张献忠等先后起义,陕牺境内,短短时间共有义军几十支余部。

    千部官军边兵,因缺饷哗变,亦加入义军,并成为骨干。一时间陕牺烽火四起,求援文书仿佛雪片一样发往了北金城。

    沈阳,皇太极寝宫,此时的皇太极正在看着眼前的地图,神情颇为严肃。

    在皇太极的身后站着两人,一个深受皇太极器重的汉人谋士范文程。在范文程的身边,是一个新进的汉人谋士,名字叫做宁完我,是皇太极最近才新发掘的人才。

    “两位,你们怎么看?”皇太极将目光从地图上收回来,转身对范文程和宁完我说道。

    “大汗,从地图上就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现在咱们的地盘上,毛文龙已经成为了最后一颗钉子。”范文程沉声说道:“只要拔掉了毛文龙,向东可以联通整个朝鲜,西进也再无后顾之忧。”

    “如此一来,大汗便可西进几百林丹汗,将整个蒙古变成咱们大金的疆域。”范文程指着地图,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意味:“到时候大明漫长的边境线,便是破网漏壶,咱们大金的铁骑随时可以突进长城里面。”

    皇太极点了点头,他也被范文程描绘的场景吸引住了,如果能够达成,那么自己就是下一个成吉思汗。

    “这个我当然知道,可是事情该怎么做,难度怕是不小啊!”皇太极将目光从蒙古收回来,再一次落在了毛文龙的身上,自己几次想要攻破东江,可是都没能成功啊!

    毛文龙就仿佛一根钉子,狠狠的钉在自己的心头上,自己早就想拔掉他了。

    “大汗,这件事情需要三管齐下,其一为招降,如果能够将毛文龙收为己用,对咱们是大大的有利。其二便是离间,离间毛文龙和大明朝廷的关系,借他们的手除掉毛文龙。其三便是暗杀,荆轲刺秦的旧事大汗想必清楚的很,咱们也可以效仿。”

    “至于出兵攻打东江镇,实乃下策,损失大不说,也很难打下来,毕竟东江易守难攻。”

    皇太极看着说话的范文程,眼睛顿时一亮:“你已经做好准备了?”

    “回可汗,八九不离十了!”范文程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年前臣就开始安排这些事情,已经开始有些成效了,在东江安排了咱们的人。”

    “安排了咱们的人?”皇太极盯着范文程:“你是怎么做到的?”

    范文程微微一笑,带着几分得意的说道:“臣劝降了一名东江镇的偏将,虽然官职不大,但是安排几个人还是能做到的。这是臣钉在东江的钉子,到时候一定会有用!”

    皇太极顿时大笑了起来,挥动了一下自己的拳头:“既然如此就行动,八旗子弟也该活动一下筋骨了。”

第七十五章 宁远兵变() 
京城,崇祯皇帝处理完了一天的正事,伸了一个懒腰,心里还算是不错。看了一眼一边的王承恩,崇祯皇帝笑着说道:“今天没什么事情了吧?”

    “回皇上,都处理的完了!”王承恩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

    崇祯皇帝从龙书案上后面站起了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还不错,今天完成的比较早,正好去周皇后那里走动一下,皇后马上就要生产了,朕要常去看看。”

    虽然崇祯皇帝想去看周皇后,可是还是没有去成,因为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来了。

    “皇上,孙承宗孙大人在外面求见!”曹化淳从外面走了进来,他并没有听到崇祯皇帝要去看周皇后的事情,进来之后便躬身说道。

    看到孙承宗的脸色,崇祯皇帝心中就是一动,这明显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皇上,臣这里有两份六百里加急奏折!”孙承宗将手中的奏折举了起来,一脸严肃的说道。

    王承恩也不敢怠慢,伸手将奏折接过来,快速的来到崇祯皇帝的身边,将奏折递给了崇祯皇帝皇帝。

    接过奏折,崇祯皇帝快速的翻看了起来,只是看过之后,崇祯皇帝就是眉头一皱,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了龙书案上。沉吟了片刻,崇祯皇帝才说道:“一群饭桶!”

    这一次出事情的是辽东,而且还是辽东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宁远!

    宁远军中四川、湖广兵因缺饷四个月,发生兵变,其余十三个营起而应之,缚巡抚毕自肃、总兵官朱梅、通判张世荣、推官苏涵淳于谯楼上。

    王在晋反应还算是迅速,兵备副使郭广密谋,诱捕其首恶张正朝、张思顺,斩首十五人,平定了兵变。

    只是这件事情一出来,辽东的一个问题又暴露了出来,那就是这些身在辽东的外地兵。抬头看了一眼孙承宗,崇祯皇帝直接说道:“爱卿,这件事情你怎么看?王在晋可是管朕要粮饷了!”

    听了崇祯皇帝的问话,孙承宗直接就开口说道:“王在晋此事处理的还算妥善,毕竟人不在辽东,不能妄加评断。虽然王在晋此举是两军离心,但是迅速的稳定了局势,好处坏处都有,至于说那个多一些,也不好说!”

    “爱卿,朕不是问你这个,朕问的是此事该如何处理!”崇祯皇帝瞪了一眼孙承宗,重复了一遍自己的问题。

    孙承宗如此做法,无非就是在避嫌,他之前和王在晋就有矛盾,此事怕崇祯皇帝误会自己落井下石。可是崇祯皇帝心中着急的很,毕竟一边皇太极虎视眈眈,自己这边要是乱了阵脚,那就糟了。

    “皇上,臣以为辽东的外地军,可以令其撤回原籍了!”孙承宗看了崇祯皇帝,语气严肃的说道。

    “仔细说说!”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孙承宗的回答倒是没有出乎自己的预料。

    孙承宗点了点头,似乎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当初外地兵赴辽,乃是辽东战事吃紧,宁远岌岌可危,现在辽东局势已经稳定了下来,以辽兵守辽土已经足够。”

    “即使辽东有了危局,京城人马也可堪一战,外地兵在辽东作用便没那么大了!”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也明白,事情也确实如孙承宗所说的那样。

    “其二,辽东的外地兵一直和辽兵多有矛盾,受辽将排挤和打压很严重。两军不和,反而容易坏事,当初掉外地兵赴辽,本就是权宜之计,现在正是将其撤回的时候。”

    “其三,外地兵在辽的粮饷供给,不但增加的朝廷的开支,也增加了补给的难度。现在既然因为粮饷的事情闹出了这样的事情,还不如将其迁回原籍,反而很好。”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我同意爱卿的说法,不过这些外地兵都是有功之臣。”

    “他们远离故土,到辽东为大明江山出力,流血牺牲,朕不能让他们流血在流泪。”崇祯皇帝态度严肃的说道:“内阁拿出一个章程来,欠下的饷银全都补发,另外每一位士卒奖励半年的饷银。”

    “有功的军官拟定出一批,让他们到京城来,朕要亲自封赏!有在辽东战死的,抚恤金发三倍,这笔钱谁也不准贪污,朕会派专人去给士卒们发放。”

    孙承宗一愣,有些迟疑的说道:“皇上,其他的臣倒是不反对,只是这奖励半年的饷银,是不是太多了一些?臣担心国库没有这么多的银子啊!”

    崇祯皇帝摆了摆手,面容严肃的说道:“有的钱可以省,有的钱不能省,这钱就不能省,朕会从内库里面拿出钱来,专门做这件事情。”在崇祯皇帝的心里,如果没钱了,那就抄几个贪官,钱在他们的手里,还不如给这些为自己作战的将军。

    “对了,秦良玉将军可还在辽东?”崇祯皇帝看着孙承宗,沉声说道。

    “回皇上,秦良玉将军和他的白杆军已经回四川了!”孙承宗不知道崇祯皇帝怎么会说起秦良玉,但是这位大明朝唯一的女将军,他还是知道的,便开口回答道。

    脸上闪过一抹失望,崇祯皇帝原本还准备见一见这位传奇人物,现在看来是没什么机会了。

    “辽东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内阁拿出一个章程来,要快!”崇祯皇帝直接定下了,伸手拿起剩下的那份奏折,看了几眼,崇祯皇帝就开始揉自己的额头,这就叫屋漏偏逢连夜雨?

    东南沿海又出事了,浙江海溢,人畜庐舍漂溺无数,嘉兴飓风淫雨,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胜计。绍兴大风,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阴、会稽、箫山、上虞、余姚被溺死者,各以万计。

    将奏折合上,崇祯皇帝对孙承宗说道:“按照以往的赈灾惯例来办,有一条,赈灾钱粮要派专人跟着,每一笔钱的去处都要有迹可循,朕会派人盯着。内阁举荐一个赈灾钦差的人选,然后钱粮也要备好。”

    “皇上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孙承宗点了点头:“臣这就回去安排!”说着躬身退了出去。

第七十六章 范文程与毛文龙() 
北京城里面,气氛一时间紧张了不少,整个朝廷上下都知道出事了,而且还不是小事情。有的地方受灾,有的地方闹出了兵变,陕牺更是闹出了民变,一时间,大明江山颇有几分风雨飘摇之感。

    皇宫大内,崇祯皇帝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卢象升,满意的点了点头。

    沉稳英武,锐气逼人,很不错,是自己希望看到的样子,打量了一番卢象升,崇祯皇帝笑着说道:“今日爱卿来到皇宫里面,还是一副如此严肃的样子,怎么了?有什么大事情发生吗?”

    卢象升看着崇祯皇帝,撩起衣服跪倒在了地上:“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皇上为新军筹措军饷节衣缩食,为了制造军械殚精竭虑,现在陕牺局势糜烂,是到了新军为皇上出力的时候了!”

    这是来请战来了?崇祯皇帝看着卢象升,心中顿时就明白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看着卢象升道:“爱卿,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朕还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