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有家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承恩连忙跪倒在地上,大声的说道:“皇上,万岁山的果树乃早年种植,与大明风水龙脉有关,不可妄动啊!”

    微微一愣,还有这样的说道?崇祯皇帝翻了一个白眼,难道不砍了?

    袁妃连忙说道:“皇上,些许果树,死物罢了,怎么惹了皇上心烦了?”

    崇祯皇帝一愣,最后叹了一口气,死物罢了,自己着像了。能治理好国家,自己用不到那个歪脖子树,治理不好国家,煤山么了歪脖子树,自己恐怕要在乾清宫悬梁自尽了。

    伸手拍了拍袁妃,崇祯皇帝示意王承恩出去,自己拉着袁妃说道:“你说的对!”

    得了崇祯皇帝的夸奖,袁妃喜笑颜开,伺候着崇祯皇帝洗漱,用了早膳。

    崇祯皇帝离开了袁妃这里,带着王承恩去了乾清宫,斗志满满的准备大干一场。来到乾清宫,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笑着说道:“昨天晚上,事情可还顺利?”

    “回皇上,一切顺利!”王承恩连忙笑着说道:“许显纯很快就会接下这个案子!”

    点了点头,崇祯皇帝接着问道:“朕这些日子没上朝,朝臣可有什么说法?”

    “回皇上,朝臣倒是没有什么微词,毕竟事情处理得宜,皇上身体不适,他们也能体会圣意。”王承恩连忙说道。

    没有微词最好,崇祯皇帝不得不感叹,魏忠贤调教的这些人,实在是没话说。不过自己不可能总不上朝,等着自己上朝的时候,有你们好看的。

    “行了,宣王在晋进宫吧!”崇祯皇帝想了想,直接说道:“不要让他等了,免得人心惶惶,正所谓夜长梦多,真的等出事情,那就晚了!”

    “奴婢这就去传旨!”王承恩点了点头,转身就找人去传旨了,崇祯皇帝六百里加急宣召王在晋,现在才召见,已经让王承恩没想到了。

第三十五章 王在晋面圣() 
京城馆驿里面,王在晋有些坐卧不宁,皇上还没又传召自己的进宫,外面抓魏良卿的事情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与所有大臣担心的一样,这一次的事情会不会闹大,会不会最终演变成一次朝堂的大清洗。

    对于东林党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重返朝堂的好机会。

    可是对于多少和魏忠贤有牵扯,或者说和东林党不同步的人,他们就开始人心惶惶了。尤其是皇上的动作上来就是吵架抓人,丝毫没有留余地的意思,让人忍不住琢磨。

    皇上真的要有大动作了?这是很多人期盼的,同时也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王在晋此时就是心里没底,本来皇上已经启用了孙承宗了,现在又赶上这样的时候,恐怕攻讦自己的人的会更多吧?

    虽然很想找田尔耕问问消息,可是王在晋还是压下了,他知道自己现在是多方关注的焦点,还是不要乱动的好。如果与田尔耕接触的太频繁,在这种敏感的时候,实在是容易引起别人的猜忌。

    如果被人捅到皇上那里去,事情就变得糟糕了,甚至是无法挽回的。

    正在王在晋左右为难的时候,宫里面终于传来了消息,皇上宣召王在晋进宫。

    心里有些忐忑,可是王在晋还是迫不及待的换了衣服,整理好了自己,跟着来的公公进了皇宫。迈进拱门的刹那,王在晋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上一次自己被灰头土脸的赶走,这一次难道还要重复?

    抬头看向乾清宫高大的宫殿,王在晋在心里决定,这一次绝对不会在轻易的离开。

    走进乾清宫,王在晋见到龙椅上坐着一个年轻人,身上穿着龙袍,手里面拿着一份奏折,显然这就是崇祯皇帝。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撩起衣服跪倒在地,王在晋大声的说道:“臣王在晋,参加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将手中的奏折放下,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爱卿一路上辛苦了!”

    “臣的本分!”王在晋连忙答道,站起身子恭敬的在一边等着崇祯皇帝问话。

    微微一笑,崇祯皇帝笑着说道:“咱们君臣是第一次见面,朕为信王时候,听过爱卿的名字,倒是没有和爱卿有过什么接触,这一次找爱卿来,朕有些事情想问爱卿。”

    “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王在晋连忙说道。

    “辽东自从袁崇焕辞官之后,朝廷只是拍了王之臣在辽东总督军务,王之臣朕想挪作他用,那辽东督师就空了出来,朕有意让爱卿去辽东,将爱卿找来,是想听听爱卿的想法。”崇祯皇帝说完看着王在晋,等着他说话。

    王在晋没想到崇祯皇帝如此的干脆,如此的直接,丝毫没有铺垫,直接就问到了辽东问题。

    沉吟了片刻,王在晋咬了咬牙,大声的说道:“皇上,辽东之事,臣以为不能单独拿出来,不应割裂开来看,辽东乃国之大事,应从一国方向来看,虽然病在皮肤,但确实是长在人身上。”

    听了王在晋的话,崇祯皇帝老怀大慰,自己到底没找错人,终于找到一个能错战略层面出发的人了。

    “爱卿可详细说说,朕今天有的是时间,专门听爱卿给朕说说辽东。”崇祯皇帝对着王承恩一摆手:“给王爱卿半个凳子,让王爱卿坐下说!”

    王在晋连忙谢恩,双手从王承恩的手里接过锦墩,自己坐上去之后接着说道:“自从萨尔浒之战以来,朝廷兵出塞外已经成为了不可能。无论是京中三大营,还是辽东军队,已无兵出塞外的战力。”

    “成祖曾经兵出塞外,彼时大明军力强盛,可是现在大明军力早已不复当初。从土木堡之后,大明军队精锐消耗殆尽,元气大伤,虽然这些年有些恢复,尤其是万历之后,三大征虽然消耗了大量的银子,但是也练出了一支能打的军队。”

    “只不过萨尔浒之后,军中精锐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想要短期并处塞外,收入辽东,剿灭鞑子,已经不可能了。”

    说完这些话,王在晋就没有在开口,等着崇祯皇帝消耗话里面的内容。

    王在晋知道,袁崇焕那边口号喊得很响,甚至孙承宗的做法也比自己喊得出去,练兵克复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复辽土,甚至喊出了五年克复辽土的口号。

    可是王在晋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朝堂上党争严重,朝廷经常是朝令夕改变,为了党争而弃国家利益于不顾。人事变动也不是看谁能够胜任,而是看是不是一个党派。

    这样的情形,军队能打胜仗都有鬼了,士卒也没有士气,想要在塞外和鞑子一决高下,甚至是消灭到鞑子,那就是痴心妄想。

    虽然自己的建议有些消极,甚至听起来有些涨鞑子志气,灭自己的威风,但是这就是现实。

    无论是军队还是官员,贪腐成风,争来斗去,哪有战斗力可言。

    虽然大明地大物博,鞑子不过是塞外蛮夷,可是打不过就是打不过。王在晋清楚,如果不改变现在朝廷的官制问题,军队的战斗力绝对上不来。

    况且朝廷也没有银子,没有银子支撑大规模的战争,没有银子支撑大规模的编练新军,更没有银子支撑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就将朝廷拖入泥潭里面。

    “爱卿说的这些,朕都清楚,那爱卿绝对当如何?”崇祯皇帝目光灼灼的看着王在晋。

    见到崇祯皇帝的态度,王在晋反而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他已经准备好了,一旦皇上不能理解自己的说法,自己无外乎就是接着回家。如果能理解,但是不能接受,那自己也想了好多说法来说服崇祯皇帝。

    可是王在晋怎么也没想到,崇祯皇帝理解,也接受了,还问自己该怎么办。

    现在王在晋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心跳也越来越快,在王在晋来看,辽东之事很简单,那就是采取守势,尽可能减少开销,然后将鞑子牵制在辽东一线。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策略?是因为王在晋觉得朝廷没钱,朝廷内政混乱,朝堂党争严重。

    现在朝廷愿意支持自己在辽东的计划了,来的如此简单,让王在晋有一种十分不真实的感觉。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自己争取了这么多年,为了这个目的甚至不惜委曲求全,现在皇上答应了。

    惊喜来的太突然,让王在晋一时间心思起伏,有些接受不了,情绪也有些激动,甚至眼圈都有些发红。

    崇祯皇帝看着王在晋,一时间有些没弄明白,不过崇祯皇帝也没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王在晋。

    半晌,王在晋终于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可是他还是没想好怎么回到崇祯皇帝的问题。辽东的事情定下来,自己的第二步计划是转向内政的,在朝堂上进行改革的。

    在王在晋看来,万历之所以支撑得起三大征,那就是因为张居正的改革。

    国家有钱,军力自然强盛,文官效力,将军卖命,不搭胜仗就怪了。

    可是说道改革朝堂,王在晋知道那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非常的麻烦,自己该怎么和皇上说?历朝历代,主张改革的大臣几乎都没有好下场,人亡政在是好下场。

    比如商鞅,大多数都是人亡政息,而且没有丝毫的好下场,最近的就是张居正,死后还会被鞭尸。

    王在晋看着崇祯皇帝,心中一时间起伏不定,要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可是自己也不知道皇上的想法,这样贸贸然的说出去,真的好吗?而且一旦说道改革,那自己就成了大臣的公敌了。别看东林党和阉党斗得你死我活的,但是他们的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

    一旦碰到根本利益,他们双发都会反弹,到时候压力会很大,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爱卿,有什么难言之隐吗?”崇祯皇帝见王在晋脸色阴沉不定,半晌也不说话,只好开口问道。

    王在晋见崇祯皇帝问自己,只好开口说道:“皇上,如今朝堂上党同伐异,贪污横行,臣觉得辽东局势稳定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