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有家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和自己交接的王之臣,王在晋不得不感叹,这位老兄的辽东之路就没顺利过。

    王在晋和王之臣的关系还是不错的,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啊!

    在王在晋胡思乱想的时候,下面的人已经到期了,点卯之后,王在晋咳嗽了一声,开口说道:“本督刚刚到任,对辽东之事尚不熟悉,需要诸公倾力相助,方不负朝廷重托。”

    “祖大寿,你来说一下今年辽东的战事!”王在晋看着祖大寿,开口说道。

    祖大寿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今年正月,袁崇焕瞒着朝廷私自和后金皇太极议和,皇太极也同意了袁崇焕的请和,举兵渡鸭绿江征讨朝鲜。朝廷觉得袁崇焕与王之臣不能相互协作,于是将王之臣召回,不再设立经略一职,关内外尽属袁崇焕管理。”

    “袁崇焕于是趁皇太极举兵朝鲜之际,派人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朝鲜和毛文龙同时向明廷告急,明廷命袁崇焕前往救援。袁崇焕派遣水军增援毛文龙,又派左辅、赵率教、朱梅等人率领九千兵力逼近三岔河,以牵制后金军。而朝鲜倒向清廷进攻毛文龙,却被毛文龙击败,后金军也被毛文龙击退了。”

    王在晋心中一动,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毛文龙,怪不得皇上屡次提到这个人,告诉自己一定要善用。

    哪怕毛文龙交横跋扈一些,也要适当的忍让,皮岛上的军队是毛文龙自己拉起来的,暂时没有人能够指挥的的动。皮岛的位置太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有丝毫的纰漏。

    “大帅,这里卑职有话要说!”祖大寿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

    “讲!”王在晋没想到祖大寿会有话要说,点了点头允许了。

    祖大寿也不客气,直接开口说道:“卑职对于袁大人在辽东所行之事并不赞同,背着朝廷私自与后金议和,大不敬之罪,幸亏朝廷没有追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再就是对朝鲜和皮岛毛将军,朝鲜和毛将军的重要性不可置疑,袁大人居然置朝鲜不顾,非要修城,幸亏毛将军打了胜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朝鲜落入后金之手,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拿回来。”

    “朝鲜之地,可种粮食,产量也很高,朝鲜落入后金之手,不但解决了朝鲜的边患,同时还能得到朝鲜的支持,包括粮食军械和战马,这些都会使后金的快速的壮大。卑职请大帅上书朝廷,准许对朝鲜用兵作战。从登州派遣水师登陆朝鲜,迫使朝鲜从新倒向大明。”祖大寿的话说完,大厅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王在晋顿时皱起了眉头,对于袁崇焕他一项是不待见,孙承宗他都不服,更何况一个区区袁崇焕?

    现在看来情况比自己想的要严重,袁崇焕居然私下议和,还把朝鲜给丢了。

    在王在晋看来,即便是锦州丢了,自己退守山海关,朝鲜也不能丢。一旦打反攻,尤其崇祯皇帝说的大军征伐后金,朝鲜就非常的重要。水师可以直接从登莱出发,在朝鲜登陆,直接渡过鸭绿江取辽杨。

    叹了一口气,王在晋沉声说道:“祖将军,本督明白你的意思,这件事情事关重大,稍后咱们详谈,现在你继续说吧!”

    “是,大帅!”祖大寿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四月,赵率教在锦州督护城防建造工程,朝廷派尤世禄前来接替赵率教,又以左辅为前锋总兵官,驻扎大凌河。”

    “五月,皇太极从朝鲜退兵后,率兵直抵锦州,将锦州包围,赵率教与纪用一方面闭城坚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议和,想以此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使者跑了三个来回仍旧没有决定,而后金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袁崇焕以宁远的兵力不能轻易调动,于是让尤世禄、祖大寿率领精锐骑兵四千绕到大军后面决战,另派遣水军从东面进行牵制,并请求蓟镇等地发兵东护关门。”

第八十七章 王在晋在辽东中() 
“朝廷于是命山海关的满桂将军移驻前屯,三屯孙祖寿移往山海关,宣府黑云龙移往一片石,蓟辽总督阎鸣泰移到关城,又调动昌平、tj保定的部队奔赴上关;传檄sxhnsd等地的守将整备好兵马听候调遣。”

    “尤世禄刚要整备出发,后金军又分兵来攻宁远,袁崇焕与刘应坤、毕自肃率将士登上城楼防守,在濠沟内排列阵营,用炮远距离轰击。而满桂、尤世禄、和我则在城外与后金军搏战,死伤比较多,满桂将军也中箭负伤。”

    “后金军从宁远撤退后增加锦州的攻势,但仍旧无法攻克,而且伤亡惨重,六月,后金军撤兵,而后金军撤兵时顺道毁坏大小凌河二城。”

    祖大寿说道这里,略微沉默了片刻,才继续说道:“这一战被以“宁锦大捷”之名上奏朝廷!”

    说到这里,王在晋也听出了祖大寿对所谓的“宁锦大捷”颇为不屑一顾。

    在来辽东之前,崇祯皇帝就和王在晋提到过“宁锦大捷!”王在晋原本以为这是一次大胜仗,可是听了崇祯皇帝的分析,直接就转变了想法,同时也听崇祯皇帝提到了一个词汇,那就是战略层面。

    这一次的战斗起因是袁崇焕与皇太极议和,无论是真心还是假意,这已经是既定的事情了。

    在得到了议和的承诺之后,皇太极直接兵发朝鲜,为的就是夺得朝鲜这个大的战略后方。一旦拿下朝鲜,不但能够得到广阔的土地和粮食辎重,同时也能得到一个出海口。

    如此一来,后金就打通了朝廷对后金海上的封锁,使其能够进行海上贸易。

    无路是rb倭寇,还是红夷蓝夷,甚至是江南的有些走私团伙,后金能够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火炮和补给。在sx和sx已经快要糜烂的当下,这个补给地对后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袁崇焕也有自己的战略意图,那就是趁着后金攻打朝鲜的时机,在大凌河筑城,将自己的前线往前移动。

    可是最终的结果呢?崇祯皇帝就给王在晋分析了,最终朝鲜丢了,毛文龙差一点被拔掉,如果不是毛文龙打败了朝鲜和后金的联军,朝廷恐怕连皮岛这个战略要地也要丢掉了。

    袁崇焕的战略意图达到了吗?显然是没有,不但宁远和锦州被围困,新建的大凌河城也被毁掉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还丢了朝鲜,这也叫大捷?从整个战略层面上来讲,这就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败典型。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宁锦大捷”报到朝廷之后,朝廷虽然表面上认了,但是在奖赏的时候,采取了区别对待。

    满桂、赵率教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但袁崇焕却因为魏忠贤让他的党羽弹劾袁崇焕不救援锦州,论功行赏时,只给袁崇焕增加一级官阶。尚书霍维华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辞去荫袭子孙的赏赐,但魏忠贤不许。

    七月,袁崇焕辞官回乡,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焕为督师兼任辽东巡抚,驻扎宁远。

    王在晋此时想到了崇祯皇帝的话,在承认了“宁远大捷”是胜仗之后,自然不能够在提袁崇焕的决策失败,不然就是朝廷自己打自己的脸,所以找了一个不救援锦州的罪过,将袁崇焕的奖赏给压了下来。

    只不过朝廷没想到的是,袁崇焕做的更绝,直接来了一个愤而辞官。

    当时的天启皇帝看穿了袁崇焕的无能面容,而且事后虚报战功,伪造了“宁锦大捷”,还威逼朝廷,所以就同意了袁崇焕的辞呈,袁崇焕直接就回了老家。

    万年酱油男王之臣又被提了起来,刚刚离开辽东没几个月,王之臣再一次来到了辽东。这也是朝廷变相的承认了错误,前面相信了袁崇焕,结果一个宁锦之战打成了那个样子,还做了一个“宁锦大捷”。

    事实证明袁崇焕不行,那和袁崇焕不对付的王之臣,自然就是正确的,自然就把王之臣给换了回来。

    如果天启皇帝不死,估计袁崇焕的军官生涯也就到此为止了,只不过没过几天,天启皇帝驾崩了,崇祯皇帝登基,将魏忠贤钦定逆案,直接下了大牢。这个时候,东林党又开始鼓吹平辽非袁蛮子不可的论调。

    袁蛮子也敢说话,直接就来了一个五年平辽的策略,说的崇祯皇帝是心花怒发。

    刚刚登基的崇祯皇帝觉的自己是中兴之君,克复辽土,自然就是自己的功绩。既然袁崇焕有才能,自己大力支持他,五年克复辽土,那自己肯定青史留名,作为大明的中兴之君。

    在朝中大臣的建议下,袁崇焕得以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tj军务。

    同年七月,袁崇焕返回京城,上疏陈述兵事,崇祯皇帝于平台召见袁崇焕,袁崇焕声称自己可以五年复辽,朱由检对此大加赞赏。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焕复辽的策略,袁崇焕却说是用这种话安慰皇上。许誉卿说:“皇上英明,怎麽可以随便应对。他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麽办?”

    袁崇焕也觉得自己失言了,于是上奏说:“五年复辽的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委托给臣,臣怎麽敢推辞这艰难的任务。但是五年内,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崇祯皇帝此时已经被五年克复辽土的功劳弄得双眼放光,怎么可能会听出袁崇焕的推脱之意?还大加赞赏,于是让四部的大臣按照袁崇焕的话办。

    袁崇焕害怕自己去往边关以后,朝廷中难免有人会再次诽谤自己,于是将此事告诉崇祯皇帝,在大学士刘鸿训等人的建议下,收回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将其赐给袁崇焕。

    鉴于此前熊廷弼、孙承宗都因为受到排挤陷害,使自己的意愿难以舒展,袁崇焕于是又上书说:“恢复辽地的计策,不外乎臣往年所提出的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策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