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朱敬伦对自己非常有自信,他相信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是让英国人和赫德都很满意的,他相信赫德会认为把自己带去谈判,会得到更理想的结果。

    朱敬伦都没有猜错,果然第二天一早,广州将军衙门就派人来请他,说是赫德大人有事情要跟他商议。

第十九节 取信(3)() 
前往城外谈判的团队有三人,赫德是唯一的洋人,在十多个广州将军府八旗兵的保护下,前往石井跟林福祥谈判。

    石井位于广州城北,后世属于白云区下辖的一个镇,此时叫做石井圩,因为一口石砌水井而得名。后世这里已经算是城市了,但现在还是纯粹的乡村。

    这里民风彪悍,宗族势力庞大,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之后,这里就成了乡勇的势力范围,巴夏礼多次带人来围剿,但一次一次都失败了,倒不是打不过,而是这里的地形限制,他们无法剿灭乡勇,不是被对方跑了,就是给对方袭击,烦不胜烦。

    要跟这样的乡勇接触,是相当冒险的,巴夏礼是无论如何不能来的,赫德想拼前程,是他主动轻盈代表洋人前来,所以除了他一个人洋人之外,剩下俩人都是中国人,其中一个是朱敬伦,另一个则是伍崇曜。

    伍崇曜这种商人,是广州城跟洋人接触最频繁的,而且他们跟官员不一样,他们跟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更愿意透露一些中国官员的态度和底线,因此更受洋人信任,所以这一次巴夏礼才将伍崇曜从广州衙门释放出来,让他作为谈判的一员来跟乡勇接触。

    出了三人之外,还有一个带一封信的家丁,信柏贵写的信,家丁是柏贵的家丁,目的是为了跟当地乡勇取得联系,并告诉当地的乡勇,这些人是来谈判的,希望不要伤害这些人。

    事实上,早在三月的时候,由于石井一带的乡勇活动频繁,巴夏礼带人多次清剿也没有成功,就威胁柏贵派人去开导过这些乡勇的,当时是让南海知县华庭杰手持他的书信前往,不过华庭杰只是敷衍了事,回来说“开导不从”,不久之后华庭杰更是自己逃出广州城去花县操练团练了。

    这说明一个道理,柏贵从始至终都跟广州城外的乡勇有联系,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死心塌地跟洋人的汉奸,当然他依然是一个汉奸,但却不能排除他心中的纠结,他不过是为了在夹缝中求活而已。

    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不得不给洋人合作而已,是典型的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文人,两面三刀是他们的本质,从来不会把后路堵死,是他们的做派。甚至连巴夏礼都很清楚这一点,经常抱怨就是柏贵暗中怂恿乡勇和村民们跟他做对,才让他无法控制局面。而柏贵在上奏给皇帝的奏折中多次汇报了当地乡勇的情况,很多情况相当详细,显然他对外面的乡勇情况是比较了解的。

    果然柏贵的心腹家丁很容易就找到了一家普通农民,将信交给他后,不久就有乡勇装扮的一对士兵出现了,他们拒绝了八旗兵进村,让他们立刻回城,这些八旗兵巴不得呢。结果就只有三人进了村子,还被蒙上眼睛,最后带到了一个普通的石房子中谈判。

    谈判的人朱敬伦并不认识,谈判的过程中他也甚少讲话,而是以赫德为主。

    但是赫德的谈判方式太过于正式,让对方很不耐烦。

    谈到傍晚也没有结果,晚上三人都住在一间房子中。

    赫德非常焦虑,他是冒险前来博取功劳的,显然能解决这件事,会让他在广州领事巴夏礼这样的大人物面前露一把脸,但是如果不成功的话,这个风险就白冒了。谈判破裂的后果也是他不想吃下的,这种人为了功名而来,敢冒险,但却更珍惜自己。同时他深知中国人的某些行为确实很不文明,虽然也有西方文明中的使者豁免权观念,但是并不会严格遵守,中国人也讲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但是动辄也会说“斩使祭旗”这样的话,显然不斩来使并不是一件原则性的东西,或者说中国人的原则性很不强,原则性的东西也说改就改。

    因此赫德极其焦虑。

    “赫德先生,也许我们可以跟他们私下接触一下,了解他们真正想要什么。您今天也表明了,我们是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银子和大米的,我相信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也许他们别有所图也说不定。”

    房子中就三个人,赫德焦虑的奏折,刚刚被从监禁中释放的伍崇曜此时十分谨慎小心,他知道这些底层人民组成的乡勇都骂他是汉奸,所以他根本不说话,说话的只能是朱敬伦。

    对朱敬伦的建议,赫德向来都愿意听,他此时也是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了。

    “朱,您有什么办法能跟他们接触吗?”

    朱敬伦摇了摇头“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能直接找他们了。”

    赫德点了点头“我也同意这一点,但是今天的谈判你也看到了,他们对我十分的抵触,任何有用的信息都不愿意透露。”

    朱敬伦叹道“赫德先生,因为您是一个外国人。”

    赫德点头道“所以,我的意思是,也许您出面会更合适。”

    朱敬伦道“在下也正有此意。”

    说着走向破房门边,外面就有看守他们的乡勇。

    “告诉你们的头,我想跟他谈谈!”

    那乡勇喝骂了几句,看似很不情不愿的去通报了,接下来的事情就出奇的顺利,很快他们就派人把朱敬伦带走。

    之后赫德更为焦虑,他期盼朱敬伦能带回来好消息,但同时又告诫自己不要太过乐观,以免到时候失望。他在房中反复的转悠,没有半分睡意。接到这个苦差事的伍崇曜也是毫无睡意,没人知道他出城前,甚至给家人交代了后事。

    两个焦虑的人哪里知道,此时朱敬伦只是在跟林福祥派人的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当喝的醉醺醺的朱敬伦晃晃悠悠,唱着小曲回到破房子中的时候,赫德一下子就迎了上来,伍崇曜也竖起耳朵来听。

    但是此时朱敬伦说话都有些口齿不清了,进房后就躺倒在了床上,在赫德的多次催问下,才口齿不清的说了一句“他们想要一个人”,接着就昏睡过去,任由赫德摇晃也醒不过来。

第二十节 取信(4)() 
第二天的谈判依然很不顺利,但却有了结果,因为一开始乡勇这边就一口咬定,拿人换人,其他什么条件都没有,这相当于通牒,根本就不是谈判。而且要洋人先单方面放人,然后这边再放人。

    至于赫德提出的其他任何方案,这边根本就没有谈的意思。

    结果下午谈判团队就被请出了石井圩,赫德一副失望的表情,倒是伍崇曜松了一口气,他总算安全了。

    平安回到城里,巴夏礼第一时间接见了谈判团队,赫德将情况如实报告后大家都沉默了起来。

    中国人的态度让他们感觉到了深深的不信任,就连赫德也觉得对方根本就没有诚意。

    “你们都出去吧。赫德留下!”

    朱敬伦知道巴夏礼要跟赫德商议一下对策。

    第二天他们就行动了,巴夏礼亲自带队,率领300英军出发,去石井一带清剿乡勇。

    但跟过去无数次一样,这次他们依然铩羽而归,被乡勇引到了山里,不但没有抓到一个乡勇,还三死六伤。当然乡勇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有近十人伤亡。

    巴夏礼曾经多次去城外清剿乡勇,每一次都没有结果,这一次他心里应该很清楚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但是他需要给印度人一个交代,甚至出兵的那三百人除了军官都是印度人,其实就是在堵印度人的嘴,证明他们已经付出了努力。

    但朱敬伦显然不会让他的图谋得逞,当夜广州城就贴遍了告示,城外乡勇严正斥责英国人的无耻,在告示中表示,他们已经答应跟英国人以人换人,谁知道英国人竟然出尔反尔,带兵来攻。同时在告示中向英国人最后通牒,要他们三天之内把人送出城外,否则他们就要砍了那个印度人的脑袋,悬挂在广州城上。

    此时印度人急了,他们并不知道英国人的计划,巴夏礼告诉他们,已经派人去谈了,但是对方不答应放人,所以他决定派兵清剿,清剿的时候,印度兵还是很卖命的,可是现在告示告诉印度兵,乡勇答应放人,可是英国人骗了乡勇。

    这让印度土兵们感觉到被英国人深深的欺骗了,这时候巴夏礼又出来解释说,乡勇并没有答应放人,只是威胁英军放人,根本就没有诚意,但这时印度兵已经不再信任巴夏礼了,封死了军营,所有士兵都拒绝出勤。

    城外又传出来发现有乡勇向广州城靠近的情报,一时间让广州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巴夏礼更是焦头烂额。

    “大人,你说夷人会放人吗?”

    对于朱敬伦让乡勇们做的事,林庄一直看不懂,他觉得如果朱敬伦真的想要洋人放人,大可以双方约定地点,互相交换,可是偏偏要让洋人先放人,就是换做乡勇,也不会答应。

    “他们会的!”

    朱敬伦一口笃定。

    林庄疑惑“大人这么肯定?”

    朱敬伦笑笑“你知道印度吗?”

    林庄想了想“天竺?那里不是被英夷占了吗?”

    林福祥生长在澳门,他的亲族相当多都在澳门,林庄是一个有心的,他对洋人的了解还是相当深入的,虽然未必清楚英国统治印度的方式,但不妨他拿满洲人统治中国相对比。

    朱敬伦点头“没错,天竺。哪里的土兵造反了!”

    印度大起义,到现在英国人还封锁着消息,广州的印度兵根本不知道家乡发生的事情,显然英国人在防范着他们。

    这说明英国人很忌惮,恐怕心中现在已经把那七八百印度兵当成火药桶了,防没有兵力去防,打又不可能去打,城外还有上万中国乡勇虎视眈眈,英国人此时绝对是如坐针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