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方的攻防极为酷烈,十几年的战斗,已经让湘军跟太平军不共戴天,尤其是在安庆这里,当时湘军攻陷安庆后,曾国荃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之后李鸿章又杀了投降的太平军四王、四将,这让太平军明白,在跟清军的战斗中,他们要么杀死对方,要么被对方杀死,绝对没有中间路可以选,湘军本来就没有投降长毛贼的习惯,加上他们自己的屠杀行为,让他们不可能跟太平军和解,因此也是死战不退,要战斗到最后一人。

    当年湘军围困安庆的时候,整整围攻了一年,曾国荃才攻下安庆,太平军绝对没有道理在战斗意志更坚定的湘军面前,轻易的攻取安庆,因此一场持久战拉开了序幕。

    可是一边太平军在大明海军的帮助下,开始围困安庆,另一边他们的都城天京也还在湘军围困之中,局面之复杂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曾国藩是一个很有耐心,意志坚定的人,他知道保卫安庆比夺取天京更为重要,只有安庆在手,湘军的大后方湖南、湖北才能安全,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军饷和各种物资,一旦安庆失陷,别说攻打天京了,两湖倒要陷入战乱之中了。

    所以曾国藩看到形势不利,立刻就调他弟弟曾国荃的部队回防安庆,可是曾国荃拒绝了,他向曾国藩保证,他一个月之内一定能攻占台南京,正好天京的长矛都去安庆了,他刚好趁机发动总攻。

    这不是曾国荃第一次抗命了。

    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年),太平军突然进攻上海,上海士绅奔赴安庆来找曾国藩求援。此时的上海因为太平军战乱,大批富人迁入,富庶繁华,饷源充足。前来乞师的士绅为了劝曾国藩早日出师,提出每月可以接济湘军十万两银子,曾国藩同意了,让曾国荃派人去增援。

    可是当时曾国荃刚刚攻陷安庆,将军队调到了天京城下,一心想着攻破天京,夺下剿灭太平天国的首功,硬是不远去上海,结果李鸿章主动请缨,招募了6000淮军,从此李鸿章淮军集团借助上海的丰沛军饷,很快就崛起了。

    这一次包围天京城已经三年多,可是曾国荃还是不肯放弃天京,他甚至认为,太平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就差最后推那一下了,这时候放弃天京,实在是不甘心,于是在回信中,一再的保证他能攻下天京,然后马上去接安庆之围。

    于是曾国荃强行催促本就已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的湘军攻打天京城,围城的湘军人数不过三万,可是现在还能动的就一万多,他们欠饷已经一年多,比太平军好的一点是他们始终没有断粮,曾国荃两面做准备,一边严肃军令,一边告诉士兵们城里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一旦攻下天京,允许士兵搜掠十天。

    从去年开始,曾国荃就一直组织士兵在朝阳门、神策门、金川门外挖掘地道十余处,准备轰塌城墙,但是都被李秀成带领太平军从城内对挖破坏掉了,后来明军解围后,曾国荃强行攻击过几次,被打退后,士兵的士气更难鼓动。

    可巧最近他们的一个地道挖到了太平门下,堆放大量火药点火之后,竟然炸塌了城门左右十余丈长的一段城墙,曾国荃不由大喜过望,马上命令强攻。

    李秀成得知城墙被炸塌的消息后,并没有惊慌,只是有些懊悔,自己还是大意了,最近抓回来的一些湘军情况看,他认为湘军已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不可能发动进攻,因此一心筹划着从何处突围,却没想到对方竟然还有余力攻城,一时间对城防有些疏忽了,之前他可是一直亲自巡视城防,每天都要关注,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用三千兵马守住这座城池。

    现在条件好了,军队恢复了过来,不但身体良好,士气极其高涨,武器装备都换了一茬新的,却不想心却松懈了。

    一边懊悔,一边组织士兵守城,他觉得此时的湘军攻城,已经不可能拿下天京城了。

    事实确实如此,湘军的进攻一波一波被打退了,但是遇到了一个新问题,城外的明军这次要求进城协防。

    明军态度激烈,他们认为天京的安危关于他们在天京的安危,一旦天京城有失,他们在下关势必不能停留,因此要求进城帮忙防守。

    这一年多来,明军无数次提到过入城的问题,都被李秀成以各种方式推诿过去,他认为放这样一只军队进城,对太平天国来说不是好事,他已经了解到明军的战斗力,他认为不亚于太平军和湘军的精锐,武器装备犹有过之。

    李秀成这次依然推诿,可是对方的态度之坚决,比历次都要强硬,甚至表示,如果太平军再如此,他们将不得不撤离天京,他们的军舰也要撤走,他们认为太平天国对友邦全无诚意,去岁寒冬都不许明军入城,导致明军士兵多有冻伤之事。

    就在李秀成决定要允许对方派一部分士兵进城协防的时候,他的军队打退了湘军,这下好了,明军没有进城了理由了,他立刻请陈阿达和文鸢俩人进城,这俩人一个是海军统领,一个是步兵统领,告诉他们太平军已经打退了湘军,但看过城防之后,文鸢却兴致勃勃的提出,太平军该反攻,明军愿意做咸丰,就从太平门开始反攻。

    李秀成坚持了一番之后,允诺明军派出三千士兵参与反攻,太平军将抽到两万人配合,这占了太平军目前在天京五万兵力中的四成。

    明军的先锋让李秀成极为尴尬,因为对方派来的三千人中,竟然有两千八旗兵。

    太平军的意识宣传,向来将清军视作妖怪,这些八旗兵显然就是铁杆清妖,但是明军却派这些人来帮忙,显得很恶心人。

    朱敬伦似乎有专门恶心人的恶趣味,他用洪秀全模仿耶稣死而复生的典故,恶心了一把上海的传教士,现在又用八旗老爷兵们恶心了一把天平天国,接下来就该湘军恶心了。

    李秀成发现,这些八旗兵对他们可没什么好感,一路招摇,冲着太平军士兵高喊他们就是清妖,惹得城里从广西出来的太平军老人极为不满,但都被李秀成弹压了。

    李秀成还很好奇明军到底是如何能招募到旗人给他们当兵的,也好奇这些八旗兵的战斗力,当他们出城作战的时候,李秀成跟明军将领一起,站在城头箭楼上观战。

    他看到三千军队有模有样的迈着整齐的步伐,向湘军阵地缓步前进,很快湘军就开炮了,李秀成命令城上的大炮还击,现在李秀成可装备了相当多的火炮,一年来光是从明军手里就买了一万门大炮,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生产出来这么多的大炮的。

    明军的炮队也架在了城上,两只炮兵很快就压制住了湘军的土炮,掩护着先锋一直打到湘军第一道长壕前,这时候湘军的洋枪打响,直接就打死了几百个士兵,这时候八旗兵开始溃败。

    湘军骑兵反攻,一下子擒获了相当数量的八旗兵,反倒是明军能够结成阵势且战且退,逃回来了大部。

    城上同样观战的富珠哩神色非常不好,他觉得这摆明就是让他的手下去送死,他现在是天京八旗兵的统领。

    “这下够了吧!”

    他颇为愤怒的对陈阿达抗议。

    陈阿达面无表情:“嗯。吃了我大明皇上五年的军饷,不给皇上打一仗,你们觉得仗义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吃粮可不止千日了,今日总算派上了用场,但却让富珠哩感到无比的羞耻,闷哼一声走下城楼,脸上带着一种落寞的神情,八旗兵何至于沦落到今天,他越来越厌恶汉人了,不管是明军还是太平军,甚至城外的湘军。(。)

第三百七十三节 湘军撤围() 
富珠哩的感觉不是无缘无故的,这几年来,在军队中,八旗兵越来越受到歧视,虽然他们依然按月领着军饷,但却没有任何尊严,就连普通的明军士兵也看不起他们,看不起的理由让他们无法反驳,那就是他们不能打仗,一只军队都不能打仗了,如何让别人看得起。

    可是让他们怎么打仗,明军要打仗,那就是在跟朝廷打啊,无论如何是提不起心气的,所有的士兵都在厮混度日,领了军饷后赌博买醉,没人愿意想他们的未来,可是却又无法离开军队,有志向的旗人早就从广州逃走了,他们想办法逃到了北方,可是大多数旗人连逃都没法逃。尤其是现在军队中的士兵,他们的家人都在广州,他们在前线,家人和自己分隔,如何让他们逃。

    没法逃就混吃等死,天天在下关醉生梦死,明军的供给是充足的,他们吃得饱睡的足,得过且过的下去。

    富珠哩不知道他们打这一仗是朱敬伦等了五年的结果,他早就需要八旗兵跟清军打一仗了,没想到拖到现在要跟湘军打,效果似乎更好。

    因为当曾国荃发现攻击他们的是一群八旗兵之后,心中的怒气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他看到这些八旗兵,身穿着他们祖上传下来个中棉甲、布甲,一个个被抓还趾高气扬的样子,他就来气,连砍了十几个八旗兵后被幕僚劝阻,生怕这样会惹来麻烦。

    但曾国荃的怒气更胜,还偏不肯息事宁人,直接将剩余的数百八旗兵都给砍了。

    他越想越气,他们曾氏兄弟为清廷浴血奋战,曾氏一门多有损伤,曾国华直接死于敌手,保的可是他们旗人的江山,可到头来倒好了,八旗兵都来打他们湘军了。

    一想他哥哥几次三番来信催促,天京他一下子就不想打了,打下天京干什么,保北京的那对小母子平安?

    但提到他大哥他也来气,曾国藩可能没野心,但是不代表他的手下没野心,多少人劝进过曾国藩,包括胡林翼等人,甚至李鸿章也多次信誓旦旦表示唯曾师马首是瞻,其中最激进的就是曾国荃。

    如果他大哥当了皇帝,曾氏一族也能问鼎天下,他为什么不推上一把。

    可是无论谁劝进,他大哥都不同意。

    现在倒好了,慈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