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下省里的官员,有黄门侍郎、谏议大夫等职位,因此慢慢具有了一些皇帝顾问加检查百官的权力。朱敬伦给这个省的设计,也是皇帝顾问,加上监察百官。但是他却将这个职位给了赫德这个洋人,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连赫德自己都没想到。

    赫德是一个很看重自己地位和权力的人,当朱敬伦将制度公开之后,他很是下了功夫研究了一番,他当时看重的是户部的官职,他希望能长官大明的户部,这样跟他现在税务司的职位基本一致。他现在的税务司可不仅仅是收税的,还坚固了财政预算等工作,相当于才政府加上税务部两个部门,因此他觉得户部非他莫属。

    可没想到朱敬伦给了他一个看似高高在上,却没有什么实权的部门,这让他惊讶之余,心中是不太满意的,接过官服的时候,他也没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后来他为此还找过朱敬伦,认为朱敬伦是因为他是一个洋人,所以限制他的权力。朱敬伦则告诉他说,门下省是中国传统官职,跟丞相所在的尚书省平级的部门,他是大大提高了赫德的地位,如果赫德不愿意接受的话,就打发赫德去户部,赫德又是一个很看重地位的人,权衡之下他还是觉得地位重要,他可以对外宣称他是跟首相平级的。

    三省之后就是六部,礼部自然是龙元喜的;兵部给了被龙元喜说服投靠的罗惇衍;刑部交给了较早跟随朱敬伦的旧官僚和大画家罗天池;吏部交给了高要人苏廷魁,他也是当年跟龙元喜、罗惇衍一起在城外练兵的三大乡绅之一,做过工科给事中,人比较耿直,当年就敢弹劾八旗权贵穆彰阿,吏部这个管人的部门,就得让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来管;工部的任命也有些出人意料,让一个大臣们认为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南海人陈启沅担任,大多数人都没听过这个名字,但朱敬伦给工部的设计,其实类似后世的工业部,不仅仅是管理国家工程,民间工业也归他管;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户部,则交给了东莞豪门张敬修。

    张家是当地豪门,修建了可园,但张家却是经商发达的,张敬修做官并不贪财,他也不需要贪财,他当官的钱,和修园子的钱,都是他二哥张熙元掏的,户部需要跟商人打交道,而且就得一个不贪财的人来掌管,所以一步步怕到了广肇罗道台的张敬修得到了这个职位。

    三省六部主要官员封完,剩下的小官不需要在天坛一一封赏,事实上其他官员,大都不再这里,因此最后只念了一遍委任状了事,就算是在吃牛肉的天帝面前封的,图个喜庆。

    尽管名字跟古代官职一样,但事实上主要职能是做了调整的,比如工部就是这样,权力扩大到了民间,不止像古代的负责给皇帝修个皇宫了,修修运河了之类的职责,这个部门历来是清水衙门,没什么权力,所以交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也没引起多大的反弹,他们不知道的是,后来这个部门的权力之大,让他们很眼红。

    礼部跟工部一样变化比较大,古代的礼部是兼顾外交的,理藩院最早就归礼部管理,因为番邦的使臣到中国后,得由礼部教他们觐见皇帝的礼仪,有的使臣甚至要学习大半年,然后才能见到皇帝。

    但现在的外交,可不是随便来俩野人磕头给赏钱时代的外交了,而是实实在在要跟洋人打交道的外交,因此礼部下设了一个洋务司,只能跟奕欣建立的总理衙门一样,就是外交部,洋务司的主事,依然是伍崇曜。

    剩下的吏部长官人事,刑部掌管司法,兵部掌管军队,这些部门的变化也有一些,大体变化不大。(。)

第三百九十一节 中国种族的悲哀() 
如果有任何可能,在三十年之内,朱敬伦都不想招惹英国人,因为这是维多利亚时代,这是英国人的时代,任何人,任何国家在这个时代挑战大英帝国,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但对于苦力贸易中存在的人性恶,让朱敬伦难以接受,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耻辱,更让他这个带有新中国老时代人身上那种不容侵犯的尊严感的人难以容忍。

    谈到苦力贸易,后世的年轻后辈想到的,可能只局限于长途游船舱底超高的死亡率,只局限于美国铁路枕木下的华人尸骨,甚至拜一些美化的影视剧所赐,很多人眼里的苦力贸易恐怕是浩浩荡荡的下南洋,是一个个白手起家的巨头的美好故事,是旧金山英雄主义的黄飞鸿传奇。

    可设身处地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真正沦落到苦力境地的老百姓,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半分影视剧中的浪漫氛围,他们感受到的只有恐惧,只有绝望。

    后世甚至在国家的宣传中,下南洋都带有一种正面色彩,把这个历史事件描述成中国人在海外拼搏的精神象征,可中国人是一个最讲乡情的民族,人离乡贱,但凡有点办法的人,谁愿意远离家乡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呢。

    而苦力则是其中最没有办法的一群人,他们有的只用了几块大洋就将自己的未来,甚至生命卖掉了,然后他们被像垃圾一样塞进污秽的船舱,连伸脚的空间都没有,一路送到南洋的矿坑里,没日没夜的干活,忍受着皮鞭的抽打和繁重的苦役,大多数人进了矿井,就再也没有出来的一天。

    相比而言,南洋由于中国人已经深耕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比西方殖民者来到这块土地更久,因此多少还有一些依靠,有的苦役劳作期限满后,还真的有机会恢复自由。那些被贩卖到美洲,尤其是中南美洲的苦力,基本上没什么活路。他们在秘鲁的粪场工作,污秽的空气过早的侵蚀了他们的健康。在古巴的种植园中工作,动辄被施以酷刑,常有苦力被鞭挞至死。

    这个时代,似乎真的像信奉信教的英美和西北欧国家描述的那样,“信奉天主教的人道德低下”,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人类历史上可谓罪恶累累,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倍西班牙人灭绝,而葡萄牙人也不是什么好货色。

    最早在中国开始苦力贸易的国家,就是葡萄牙这个小国,他们从明朝手里骗取了澳门,然后以此为基地,开始了对这个单纯的国家和淳朴的人民的伤害。

    在英国人的记载中,早在大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葡萄牙人就开始拐带儿童(其中很多出身于名门)至印度卖作奴隶……这些中国奴隶及家仆们大部分是当他们年幼时就被骗子从村里拐出来卖给葡萄牙人。……被拐小孩的平均售价为12两至16两银子,他们大部分是广东人。

    大明朝廷曾多次下令禁止贩卖人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规定“禁买人口。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估怯不法者,按名追究,仍治以罪。”

    到了清朝,继续限制,在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的时候,官府下令:“禁卖贩子女。凡在澳华夷贩卖子女者,照乾隆九年详定之例,分别究拟。”

    但是葡萄牙殖民者对此置若罔闻。18世纪末以后,随着开发美洲殖民地的需要,他们在澳门变本加厉地发展苦力贸易。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葡萄牙人从澳门掠去几百名苦力,运往巴西种茶,不久全部死亡。

    甚至连葡萄牙在澳门传教的主教也直接参与掠卖中国人口的活动,他们拐买中国妇女进行训练,然后送到果阿供殖民者奴役,与印度等国妇女一样充当奴隶,命运十分悲惨。

    西班牙在早期苦力贸易中倒是作恶不多,但不是他们不想作恶,而是他们没有机会,他们没能在中国取得一个立足点,但是贩卖黑奴的事情就没少做,同时屠杀华人最多的,就是西班牙人。

    当这两个小国的辉煌时代结束之后,他们依然没停止对中国人的伤害,他们的殖民后代,中南美洲的庄园主们,正是奴役华人的主力,天高皇帝远,他们动辄对华工施加酷刑,甚至直接草菅人命。

    相比而言,在英美殖民地上的华人苦力,境遇相对好一些,至少没有那么阴暗。比如美国人虽然役使华工,但是少有南美种植园中的鞭打监督。但这不是美国人道德高尚,流放犯和人渣建立的美国,谈不上什么道德感。只是他们的经济模式使然,在美国西岸的华工,主要是雇工,美国人给工资,用不着鞭打,这些勤劳的中国工人就能老老实实干活。

    但美国资本家对待工人绝对没有那么仁慈,尤其是对待华工,虽然比种植园主好一些,不会动辄鞭打甚至虐杀,但却采取欺骗的手段,比如让华工去做最危险,没有白人肯干的工作,其中包括安放无比危险的硝化甘油炸药的工作,引爆的工作等等,因此美洲华工的死亡率才那么高,才被描绘成每根枕木下都埋葬着一个华工的尸体。

    朱敬伦在后世见过一些即便知道华工遭遇的人,他们也只是嘴上哀叹两声,并没有多么的痛彻心扉,朱敬伦不认为他们是对历史无视,朱敬伦觉得,恐怕是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体味出苦力贸易中的耻辱来。

    作为一个历史现象,苦力贸易由来已久,但是在鴉片战争过后突然爆发,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大的历史背景是,从183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开始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废奴运动,一些富有人类良知的社会精英,开始猛烈的批评这种泯灭人性的贸易,最终英国在1833年废除了奴隶贸易,并且派出军舰在全世界打击奴隶贸易。

    由于英国是世界霸主,他们的行为具有带动效应,又有海军的打击,各国慢慢的开始废除奴隶制,过去的西班牙殖民地大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马、委内瑞拉从1821年开始渐进解放奴隶,1854年全部解放。智利在1823年,墨西哥在1829年,法国在1848年,秘鲁在1851年,荷兰在1863年先后废除了奴隶贸易。

    可是这些殖民地却积蓄劳动力来开发怎么办,此时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