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进的审判就更麻烦了,侯进是军方元老,还是朱敬伦的兄弟,这是外界公认的。
朱敬伦也从没想过要杀侯进,杀了这个人影响太大,尽管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但是他身居高位,最关键的是他的身份很特殊,他是朱敬伦起家时候就跟着朱敬伦的,在朱敬伦起家之前还跟朱敬伦一起打过仗,是别人眼中朱敬伦的生死弟兄。
如果侯进被判死罪,确实能够彰显法律的权威,让大家对法律感到恐惧,连那么显赫的认为都得伏法,谁还会怀疑法律的力量呢,就好像萧朝贵杀父母立威一样,太平军士兵的纪律性比清军更强。
可是一旦杀了侯进,外界还会把朱敬伦看作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朱敬伦必须在法律权威和自己这个皇帝的威信之间进行巧妙的周旋。
如果是西方社会他就没有这么多烦恼了,即便是一个亲王犯罪了,该流放流放,没人会说什么,西方人连皇帝都可以流放,更别说其他了。但这是在中国,在一个人情社会,中国的皇帝也不是西方的国王能够相比的。
东方的皇帝不但是政治领袖,还是宗教领袖,是天子,身上肩负的是政权和神权双重色彩,一旦大家认为自己的皇帝是一个冷酷无情之人,这不利于一个包容的政治氛围形成。
所以对侯进的审判一直让朱敬伦很头痛,最后无论怎么判决,似乎他都要损失一些什么,不是法律的权威就是他个人的威望。而两者他都损失不起,不是他好面子,不想让自己的权威受损,而是他很清楚,在中国传统中,皇帝的威望对国家的稳定意义大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中国历史上,凡事皇帝威望高的朝代,就更稳定一些。比如宋朝,虽然皇帝的权力收到臣子的削弱,可事实上宋朝政治相当稳定。明朝皇帝的威望不足,哪怕明朝军事力量更强大,但明朝就是更混乱一些。
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宋朝臣子们更认可君王,认为君王开明,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所以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内斗更少,而明朝的臣子,国家主人翁精神少的多,当官就更是为了争夺个人利益,所以官场斗争比任何时代都更激烈,可以说明朝不是毁于农民起义,不是毁于满清入关,事实上是毁于党争。
朱敬伦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的野心很大,他要将中国政治带到自古以来的最高程度,但不能一蹴而就,首先他得保证在无法突破传统的情况下,让中国政治可以达到宋代的稳定程度,所以目前他的个人威望极为重要。
权衡之下,他最后做了一个折衷的考虑,他自始至终没有干涉司法的运行,让皇权尽可能的尊重了司法。但是对判决结果他进行了干涉。
张千山某犯罪不成立,侯进自然也没有谋反,但跟张千山不一样,侯进最后还是被定罪了,他身上还背着克扣军饷的罪责,在大量勒索军饷的现实下,他的罪行很清楚。
克扣军饷是重罪,朱敬伦对此很严厉,死刑是跑不了的。但是当宣判结果出来后,朱敬伦不等执行,就发出了一封特赦诏书。
他有这个权力,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领袖,哪怕是美国总统都有特赦的权力。
但特赦得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朱敬伦给的理由是,侯进于国有功,侯进作为军事统帅之一,确实在大明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哪怕他本身没什么本事,但是大明的军队够强,或者说清军太弱,但展现的就是他的功劳。
将功折罪,也算是传统了。
因此最后尽管有一些不满的声音,可是法律的尊严保住了,法律的尊严在于他有权力审判任何人,而不在于是不是能够裁决所有人的命运。至少让人看到了,即便是侯进那么位高权重的人,也必须经受司法的审判。
但为了平息众怒,朱敬伦接着宣布流放了侯进。
大明现在唯一的流放地,只能是阿拉斯加。
侯进都流放了,对于朱敬伦一向不喜欢的张千山,他干脆直接任命张千山作为总督,也打发去了阿拉斯加这个殖民地去了,跟沮丧的侯进不同,张千山似乎对这个任命颇为满意,乐呵呵的去赴任了。
除了这些遗留问题,朱敬伦的私事也有一些,最重要的是婚姻问题。(。)
第四百零二节 皇帝的鸭子()
皇帝的私事向来不是普通的私事,尤其是纳妃子这种事,更是国事一般。
朱敬伦要纳妃,当然不是全天下选秀女,他不是洪秀全,没那么强烈的占有慾,没有穷人乍富的爆发情绪。
他要纳的这个妃子,是早就定下来的,是高官仙的妹妹高媛。
这件事已经拖延了四五年了,几乎每年都有人提出来,因为这件事背后牵扯的是一个政治势力,五邑地区的客家势力,由于早期借助客家人的武力,军中客家军官占了将近一半,是朱敬伦不能不稳住的一股势力。
当年答应纳高媛为妾,就是在为了得到客家人支持而不得不接受的事情,就跟娶张柔是为了稳住张千山一样的道理,是一笔政治交易。
可是之后的几年,朱敬伦可以说没有遵守交易。
前一两年,以张宝铭为首的客家官员没有一年,甚至没有一个月不催促,他们需要有一个客家女人在朱敬伦身边,当时的客家人朝不保夕,他们需要给自己找一个保护人。
但现在客家人的危机已经度过去了,土客械斗已经彻底平息,他们没有生存的压力了,但他们更渴望一个客家人能成为朱敬伦的女人,因为朱敬伦的身份也不同寻常,朱敬伦是皇帝了。
可奇怪的是,除开前一两年他们拼命催促外,后来他们反倒是不着急了,也就是每年例行公事一般提一下,态度并不坚定,所以事情也就这么拖延下来。可今年突然,客家势力再次集中向朱敬伦上书,要求朱敬伦纳妃。
原因很简单,结亲的前两年,客家人自己危机感很强;但是当英法联军进攻北京之后,尤其是朱敬伦摆明军马扯旗造反之后,他们反而不急了。因为那时候他们危机感解除不说,他们还看到了朱敬伦真正当皇帝的希望。
将客家女儿嫁给一个割据的诸侯,跟嫁给一个皇帝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之后几年,客家势力虽然每年都提一提,可是并不着急,他们在等,等朱敬伦真正登基的一天。
而去年年底,朱敬伦登基称帝了,而且是挟攻占北亰的余威,在天坛登基的,这不但一下子让大明国家公开建立,而且瞬间就让所有国民产生了坚定的信心,大家都认为这个国家很强大,不会被灭掉,在这种安定的心态下,百姓对大明的认同空前提高。
这时候客家势力觉得时机成熟了,开始密集的催促朱敬伦纳妃,没登基之前的朱敬伦娶客家女儿那是纳妾,但现在的皇帝娶客家女儿,最少也得是一个妃子了,此时不争取,更待何时。
客家势力还争取到了相当多的支持,很多不同派系的大臣都支持他们,尤其是礼部,他们担忧朱敬伦目前唯一的妃子张柔根本就无法生产,否则这么多年也没诞下一儿半女,他们不但支持朱敬伦娶高媛,事实上朱敬伦娶谁他们都支持,最好能娶一个农村的屁股大能生育的粗壮女人。
当然反对者也有,土客械斗的另一方广府人势力是反对的,但是在一种皇帝需要继承人的大势面前,他们还真的不好公开反对,但他们此时帮了一个倒忙,他们拼命的催促朱敬伦广选秀女,他们希望用大量的土人女儿,来冲淡客家女儿可能入宫给土人带来的影响。
当自己的亲事变成政治博弈的时候,朱敬伦可选择的空间也就不大了。
更何况他根本就没想过不承认诺言,当年他需要客家人的时候答应娶高官仙的妹妹,现在他根基稳固了,就把人一脚踢开,这不是他做人的原则。他之所以一直不娶高媛,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高媛太小,定下婚事的时候,高媛才十三岁。
但一晃五年过去了,现在的高媛也十八岁了,尽管朱敬伦依然觉得是一个小女孩,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十足的大姑娘了,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了,他可以想像得到这个小姑娘此时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不能不为人家姑娘考虑。
加上让他选秀的压力越来越大,朱敬伦马上就答应了客家势力的诉求,他决定就在今年迎娶高媛,责成礼部选定吉日。
处理完这些公私事务之后,朱敬伦基本上留在手里的权柄就不重了。
需要亲自负责的事情也就不多了,闲暇时间马上就多了起来。
这时候朱敬伦做了一个让人惊诧的行为,他开始种地了。
在皇宫中开荒种地。
两广总督府,鴉片战争中被夷为平地,原本的历史上,这里一直就没修复过来,最后被洋人强占做了教堂。
朱敬伦始终对西方宗教的传播报以谨慎的态度,只允许洋人在口岸传教,不允许他们进入内地。加上大明也没有满清那么荒唐,总督府也不可能被洋人拿走。
因此朱敬伦登基之后,选定这里作为皇宫,但由于资金紧张,朱敬伦反对铺张浪费,只打算修复这里,可还没等修复,朱敬伦主意就变了。
刚刚清理了废墟,他就迫不及待的搬了进来,将广州巡抚衙门让了出来,给了办公紧张的广枺「W芏礁淙换俚袅耍⒉皇撬械姆课荻嫉顾耍謇碇蠡沽粝铝耸嗉渫旰玫姆课荩炀绰渍剂似渲械娜洌患渥魑允遥患渥魑浚O乱患渥魑吞F渌考湓蚋嘶の谰幼。魑实鬯幕の廊嗽倍啻锛盖耍馐翘聿焕氲氖涛溃筒荒苌儆谌佟
总督府的面积还在,这里占领两百亩,直接从新城城墙到老城城墙,南北两面都靠近护城河,尤其是老城的护城河,甚至都被总督府包了进来。以前这河里的水被引入总督府,为总督的假山花园增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