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可久很快告退离去。

    朱敬伦心中暗叹,兵工厂这样的重要部门交给一个晋商掌柜,如果不把他的家人都接过来,让他们留在满清的地盘,他怎么能放心。还感叹,这礼贤下士这招就死好使,惠而不费,日后要经常用用才是。

    郝可久离开皇宫,门下省一个小官一直将他带到六部,找工部交割。

    出了工部,郝可久依然是一个兵工厂帮办的头衔了,这是五品职位,隶属于工部。

    听说为了兵工厂这一块,工部当时还跟兵部争论过,都想要这个工厂。

    回到家中,一个人孤单的独坐空屋,郝可久摸着工部发下来的崭新的官服,心中感慨万千,如此国家,如此皇帝,焉能不强啊!这天下恐怕迟早有一日,都是大明的。

    他今天进宫,本就是准备去答应的,跟日升昌总号已经说好,总号犹豫过,后来明白这个兵工厂对大明很重要,是一个要害的官办工厂,而且连皇帝都出面邀请,日升昌觉得如果不答应,恐怕以后日升昌在大明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现在日升昌在福健、广枺降兀磕昙赴偻虻纳猓翟谑歉钌岵坏谩

    反过来说,如果日升昌的人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器重,对他们以后的生意,自然是极大的保证。至于清廷那边,他们也考虑过朝廷会反对,但晋商上面是有人的,跟几个北亰的大员沟通过,对方认为日升昌的掌柜给大明做事也没什么害处,尤其是奕欣这样的洋务派,更是觉得还有好处,听说连李鸿章都听说此事,而且是大力支持,李鸿章尤其看重大明兵工厂的情况。

    所以今天郝可久答应,可是得到了各方的许可的。

    但他可没把自己当作什么间谍或者探子之类的,真那么想了,他反而不敢干了,那是掉脑袋的事情,也不可能在大明皇帝面前还那么坦然。

    他答应下来,是真的决定好好给大明做事,现在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这个工厂的问题。他不是没做过工作,通过方方面面的渠道,他已经对这个工厂有所了解了,他知道这个工厂能制作各种机器,现如今大明的机器行生意不错,他觉得大有可为。

    可让他担心的是,这个机器厂太大了,已经招到了第八期学徒,每年还都会招募一批,一两千人,目前厂子里可是养着一万五千多号人。这些人的工资很高,平均下来月薪都有八两,一人一年接近一百两,光是薪水每年都要发下去一百多万。

    在工部的时候,工部尚书跟他交代过,工部的意思本来是想卖了这家工厂,现在就交给郝可久总办,工部只有一个要求,不求工厂能赚钱,但求不要在找官府要钱了,明年最多能给兵工厂三十万两银子,再多一个子都拨不下来。

    这意味着郝可久必须让工厂明年最少盈利一百多万两银子。

第四百三十五节 兵工厂的大生意() 
佛山镇在明清时期的地位比后世显赫的多,即跟景德镇等并称四大镇,又跟扬州、苏州这样的名城放在一起合成四大聚,即是手工业生产的重镇,还是万物富集的商业城市,后世将此时的佛山与广州一起作为岭南两大经济中心。

    这几年随着新安县融入国际市场飞速发展,在货物聚集方面是把佛山比下去了,但佛山依然在广枺琶谌诠ひ灯飞希鹕揭揽颗哟蟮氖止ひ底鞣唬廊皇橇肽系谝弧

    佛山的手工工场数量众多,规模也相当大,雇工数百人的大工场有数百个,主要集中在陶瓷业、丝绸制造业和佛山的名片冶铁业。

    尤其是冶铁业,在这个时代,佛山是毫无争议的中国第一,没有大明出现,她是第一,有了大明,他还是第一。

    这座商业繁荣的城市,在此时拥有不输于广州的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四十万。

    之所以凭借这么一个小城能发展的这么大,除了地理位置本身水陆交通极为便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运气实在是太好。广枺矶喑鞘校诿髂┣宄跏焙蚨荚庥龅搅苏交觯鹕椒炊虼硕⒄蛊鹄础

    当年广州就被清军多次屠城,很多人城里的手工匠人就跑到了佛山,后来三藩中的尚可喜到了广枺缆玖斯阒莩牵肯驴吹椒鹕椒被蚕虢俾樱簧锌上仓浦沽耍捣鹕礁皇晌谩

    战乱造成的结果就是,广州的手工业几乎都搬到了佛山,佛山就这样侥幸在战火中保存并发展了起来。

    整个清朝,佛山在手工业中的地位,始终牢牢压过广州一头。

    尤其是冶铁业,养活了佛山七成的人口,形成了数百家大型铁作坊,佛山的铁锅甚至被贩卖到四川一带,东南亚就更不用说了,当年洋人的商船是整船整船的进口佛山铁锅,这几年虽然少了,但是越南的市场上,依然被佛山铁锅占据。

    每年因为铸造铁锅就要用去几万吨的生铁。

    大明给佛山带来的影响,也主要集中在冶铁业,最直接的是捧起了五十多家铁作坊。

    这些铁作坊当初答应给大明铸造大炮,兵工厂派来了技术团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铸造工艺,还教会了他们的学徒使用现代机器,至少这些作坊现在都有能使用镗床的工人了。

    这些答应跟官府合作的作坊,当年可算不上最大的作坊,当年最大的作坊,主要是一些大家族的作坊,他们都属于中型作坊,不算大,大了不想冒险给造反的大明造炮,也不小,太小了官府还看不上。

    结果就是这57家中型作坊找到了机会,他们不但升级了技术,而且真的造了很多炮,而且赶上了好时机。

    第一笔生意是大明当时疯狂造船下的订单、但之后的订单远远不断可就不止是大明的了,太平军是第二笔大生意,他们被大明解除了天京封锁之后,不要钱一样的下了大笔的订单,总计采购了两万多门大炮,太平军的生意才刚刚做完,日本人又下了一万多门的订单,听说日本国内造反,官府借了大明的款子买炮镇压呢。

    短短三五年时间,他们造了三万多门大炮,技术早就熟练,每家平均下来铸造了五百多门大炮,多的得到了几十万的买卖,小的也有两三万的进账,光是利润家家至少都过万了。

    钱一多,野心就大了,过去他们属于铁行中最尴尬的位置,上面是明朝时候就很大的那些大家族,他们完全说不上话,但是那些人推了官府的订单,甚至是找各种借口压在他们头上,结果却让他们做大,现在他们翻身了,就像做一回大人物了。

    而且他们也不想光造炮,谁都知道这买卖不可能长久,眼看着仗都打完了,他们也就没什么生意了。所以老本行不能丢,铸造铁锅的还铸铁锅,铸造铁钟的还铸铁钟,打农具的还打农具。

    老本行不但没人愿意丢,新行业他们也要插一手,那些大家族的作坊,比如在清朝时候给清军都造过大炮的李陈霍三家巨头,他们当时推官府的订单,没想到官府也好说话,一推就掉,后来他们才知道这是好事,大明官府给钱及时,从不克扣,最关键的明军打赢了,广枺任鹊氖谴竺鞯慕搅耍钦馐焙虿藕蠡谀埃丫砹耍瓜敫俑炫冢惶峁俑鸩淮鹩Γ57家铁作坊先联合起来抵制他们,导致眼下他们双方已经势成水火,在佛山铁行内斗的死去活来。

    57家现在已经越来越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他们提举行首,组了新的铁行,称作炮行,意思是他们是造炮的行会,但中国的行会自古以来就是自发的,没有官府的硬性支持,规矩之类的全靠自觉,加入退出也比较随意,不像西方的行会,往往有议会的授权,他们对行业拥有管理权,对从业人员、生产品类互相之间定的很严格,谁也不能触犯。

    所以炮行不但可以造炮,他们依然可以打造其他的铁制品,最近他们看上了李陈霍三大家联合做的机器,主要是茶叶厂要的碾压机和缫丝厂的缫丝车,都是结构比较简单的机器,他们发现他们也可以做。

    而且他们是官府支持的作坊,兵工厂的技术人员都还留在他们作坊里帮忙,他们请这些年轻但技术精湛的师傅帮忙,很快就仿制出了规格相同,品质甚至更胜一筹的机器,拿到市场上去竞争。

    这些兵工厂的技术员,大多是当年朱敬伦招募的第一代学徒工,几年过去了,他们一个个也都成长为老师傅了,每人都可以带徒弟,支援佛山铁作坊基本就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就将一个作坊的技术提升起来。

    这些人对炮行的铁作坊来说,一个个都是宝贝,虽然他们的工钱兵工厂给发,但作坊不但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真是当师傅一样恭敬有加,在作坊里,他们所的话,往往跟作坊主一样有用。

    那些作坊,过去也基本都是yield师傅,带几个儿子或几个徒弟,在招募一些杂工构成的,所以聪明一些的铁作坊已经看到,官府不可能一直让这些技术人员留在他们作坊里帮忙,现在还没走,主要是他们还负责监督作坊大炮的质量,不管是给军队供应的,还是给太平军甚至是日本人的大炮,官府都要严格把关,他们说不能让劣质品出国坏了大明货的名声。

    他们知道,不止是铁作坊,就是那些缫丝厂,官府都派人去检查,但跟他们不一样的是,官府不是派人住在作坊里,更不会派人帮忙干活。

    那么一旦这些人走了,铁作坊还真的觉得可惜,有这些人在,哪怕只有一两个,也可以教他使用机床,一旦走了,他们虽然也学会了使用机器,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万一有的玩意需要新机器,他们又不会用咋办。

    所以把这些人留在铁作坊是一劳永逸的办法,因此几年前就有人看重这些技术员了,有人在造大炮发横财的时候,许诺高薪聘用这些人,谁知道人家根本不动心,最后问急了,人家才说自己是吃公门饭的,他们是公差。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