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这个时代还会不会再次联盟。以及法国这个殖民帝国会不会因此而收缩,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越南,是不是让大明有机可趁。

    这些都要等待这些国家的反馈。

    谁知道朱敬伦等待的欧洲战争还没有爆发,中国反倒先出现变故了。

    已经平静了许久的太平天国再次蠢蠢欲动,他们向大明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提议,以江西向大明换取一千万两银子的贷款。

    不费一兵一卒,平白增添一个省的领土,大明政府的官员已经被这个美妙的馅饼砸晕了,绝大多数相关的官员都认为,没什么可犹豫的,马上答应太平天国的要求,别说借了,就是白给都行,有的官员信誓旦旦表示愿意捐献半年俸禄。

    可惜他们说了不算,在军事问题上,朱敬伦向来独断专行,他现在掌握着全部的军权,一刻都没有放松。

    天平天国这几年日子过的也算轻松,虽然被清廷牢牢的挡在长江以南,甚至连大明帮助下夺占的浦口也再次被鲍超的部队夺回,现在鲍超驻兵三合镇,这个当年李秀成击杀李续滨和曾国华的地方,但太平军也成功的阻挡了鲍超部多次过江的企图,在经历过被封锁天京的危机之后,太平军对水军格外重视,大明出售的军舰中,一大半都被他们买走了。

    清军在长江北岸再次打造了铁通一般的江北大营,由江宁将军鲍超部统一节制。但其实鲍超根本就指挥不动别人,无论是像石头一样赖在安庆的曾国荃,还是在扬州大练兵马的左宗棠都没把他当回事。

    甚至可以说,鲍超部之所以选择驻扎在三合镇,主要是实在找不到地盘,左宗棠抵触他驻扎在苏北,曾国荃更是不允许他驻扎在安徽。现在江北彻底军阀化,苏北等于是江苏巡抚左宗棠的地盘,他的军队还需要扬州、徐州的税收支撑。曾国荃则牢牢控制着安徽,做着安徽巡抚的官,完全没有挪窝的意思,谁要敢来,曾九爷就敢跟谁动刀子。

    可以说离开了曾国藩,同时被曾国藩遗策肢解的汉人军阀集团,其实比曾国藩在的时候,更加没有凝聚力了。好处是,对清廷的威胁也小了很多。

    清廷最近这两年,可是真的受够了这些军阀的苦,打也打不得,还打不过,骂又骂不得,当然骂估计也骂不过,跟这帮人玩笔杆子这种事,可不是八旗那帮大爷能玩的活计。

    八旗吗,还是当兵吃粮是正途,起码慈禧和奕欣是这么想的,但他们的八旗大爷连当兵的本事都没了。

    朱敬伦送给这叔嫂一份大礼,富珠哩等一大批在大明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八旗官兵被送回了北亰,这些人的战斗意志虽然不行,可毕竟有过军事经验,也上过战场,让奕欣如获至宝,马上给了富珠哩一个总兵的头衔,让他挑选在京八旗子弟,编练一只洋枪队。

    这两年北方的形势就是这样,清廷和汉人权臣勾心斗角,太平军成功守住了长江防线,不但成功开辟了苏福省,而且占领了整个江西,积蓄实力,缓过了天京被围时期的窘境,但是要打一场打仗,他们的积蓄还是不够,经过多年的历练,这帮子泥腿子也明白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再也不敢什么都不准备就贸然北伐了。

    只是这两年太平天国已然恢复了生产,江南地区的生丝为他们提供了巨量的税收收入,他们能够大笔从大明订购军火不说,而且自己仿造了大明的拳头产品,托马斯大炮。所需要采购的,不过是更难生产的线膛步枪。

    朱敬伦记得,他们这两年可是购买了20万只线膛步枪,一百二十艘蒸汽战舰,以及上万门大炮,显然已经兵强马壮了,积蓄想必也有不少,但依然要借一千万两银子,他们的野心恐怕不小啊。

    北伐是肯定的,两年前李秀成曾向大明提议,要联合大明北伐,只要大明能攻占北京,他就愿意将江西让给大明。显然两年前他们就有信心只要大明能进攻北亰,牵制住在山东负责拱卫京师的李鸿章部,他们就有信心能够击败江北的汉人军阀势力。

    两年后,他们直接告诉大明,只要给他们一笔贷款,他们就愿意将江西割让给大明,显然他们认为现在他们有能力独自北上,即便李鸿章南下,他们也有能力一举歼灭。

    但朱敬伦真的不太看好他们,两年时间,李秀成没有虚度,江北军阀也没有虚度啊,左宗棠重建了楚军,拥兵五万。李鸿章更是将淮军翻了十倍,达到了七万多人,在山东招纳了大批捻军和响马,组建了一只一万人的马队。

    鲍超部得到了朝廷的最大支持,上海的赋税大半都给了他,帮他打造了一只规模不弱的长江舰队,聘请英国人阿思本指挥,多次击退了太平军的进攻。还让鲍超这个人汉人武将,节制在江北的绿营、八旗各三万人,鲍超部总兵力高达十万人,似乎是江北军阀中最强的。曾国荃少了哥哥曾国藩的掣肘,肆无忌惮的扩充湘军,将旧的湘军势力整合就有十二万人,又招募新兵,已然拥兵十五万。

    太平军兵力倒是很多,号称百万,实际也有六十万,但是良莠不齐,对上江北的汉人军阀,朱敬伦还真的不看好李秀成,除非他能各个击破还有一点点可能,遇到两只联手,恐怕都打不下来。

    但是李秀成白给的地盘没道理不要,用北伐换江西,接替太平军抵挡湖南湘军,保护太平天国腹背这种事朱敬伦不会干,但如果白送的话,他倒是觉得帮太平军抵挡一下湘军,还算是一笔公道的买卖。

    但是做买卖吗,当然是要讨价还价的好,朱敬伦提出一个要求,借款可以,但是需要抵押,他觉得一条从宁波经过杭州,苏州,贯通江浙腹地的铁路路权就很有价值。

    太平天国的回复让朱敬伦直接坐不住了。

    他们大气的表示,宁波到南京的铁路而已,愿意让大明修建,他们还表示,只要大明有意,他们很乐意将上海也交给i大明管理。

    原来太平军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江北,李秀成念念不忘的,竟然还是上海,这个让他三次无功而返的十里洋场。

    可是他们疯了吗,他们不知道上海现在有一大群大强盗,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甚至还得算是新近在上海扩张的厉害的大明国的暴发户商人们。

    难道他就不怕引来洋人的集体抵制,不怕惹来英国人,法——

    想到法国,突然朱敬伦脑子一个激灵,法国今年要被普鲁士暴揍啊,如果太平军今年进攻上海,法国人还真的没有力量干涉,那么说来这倒还真是一个好机会。

    至于为什么太平天国说要将上海交给大明,原因也很简单,吃到了甜头了。

    大明现在已经完全控制了宁波港,英国人主动放弃了宁波海关,因为实在是管不过来,他们发现宁波海关的税收要跟太平天国结算,而上海的税收却是交给清廷的,两套机构根本就无法放在一起结算,而且他们跟太平天国打交道起了多次冲突之后,就萌生了退意,但也不愿意直接将海关交给太平军的人管理,他们想到了大明。

    此时宁波港整个的政务都在大明控制之下,他们认为大明能够保护这座海港,和在这座海港上做生意的洋人,提出的唯一要求也是,不允许太平军进宁波。

    大明跟太平天国商议之后,取得了宁波的海关管理权,这座海港在英国人手里已经发展起来,不需要进行创新,萧规曹随就能逐步扩大关税,去年给太平军提供了500万两银子的税收,大半都是来自于浙江生丝的出口关税。

    宁波每年就能提供500万两银子,那上海能给他们多少银子?最少1000万,不,应该是2000万两吧,而他们没管理海关的经验,也对管理海关没兴趣,与其交给对他们越来越不友好的洋人,还不如交给大明这个盟友呢。

    这就是原因。

第四百四十七节 战争冲击() 
太平军对上海的攻击,准确的说是对上海周边几个县的攻击,是1870年4月开始的。

    正是春暖花开好时候,上海四周却不断的响起开花弹的声音。

    防守上海周边各县的,是左宗棠的楚军部队,左宗棠是江苏巡抚,此时的上海就在江苏境内,上海周边的太仓州、松江府各县都属于左宗棠管辖。

    要说左宗棠完全放弃了长江以南倒也不对,至少他还掌握着上海周边,尽管这几年因为清廷将上海的财政大多都划拨给了鲍超部湘军,左宗棠对此颇为不满,但他依然不愿意放弃防守这里,因为哪怕只是一小部分,对楚军集团来讲,也是重要的财政。

    最重要的是,左宗棠还能通过其他方式从上海获取给养,大名鼎鼎的胡雪岩早在左宗棠还在浙江的时候,就已经投靠了左宗棠,在左宗棠看来,只要有胡雪岩在,他就不用愁军费问题,而胡雪岩的银子都是从上海弄来额。

    正是靠着从上海得到的经济支持,这两年左宗棠才换过一口气,从浙江大败的境地下恢复过来。

    而且此时的楚军更为强大,失去了常捷军那只由法国人指挥的洋枪队,左宗棠重新组建了新的火枪部队,他依然聘请了一批法国軍官,主要是法国的基层退伍军官,但跟常捷军不同,现在的楚军洋枪队可完全是左宗棠自己的亲信指挥的,法国人只负责训练士兵,和传授战阵,用左宗棠的话说,叫做习洋操,用洋枪,摆洋阵。

    显然被明军的纯火器军队击败之后,左宗棠思想转变的很快,他是聪明人,自幼学的是儒家的经世致用派学说,脑子本来就灵活,思想也不守旧,后来能办福州船政局的人,当然不是守旧派了。

    可他跟李鸿章相比,依然显得更正统一些,他始终基本上只跟法国人合作,不知道是不是受到林则徐影响,让他不信任英国人,当年林则徐因为禁烟跟英军打了一仗,清廷战败后,他被流放伊犁的时候,途径湖南经人引荐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