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骋坏呐分藁醣仪院罄春芏喙业幕醣叶冀凶龇ɡ伞

    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再次成为法国皇帝后,在1865年再次倡议,欧洲国家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联盟,各国都以法国的货币体系为基础,主币的含金量定为2903225克黄金或者5克白银,可以在各国间等值流通。主币为面值100、50、20、10、5法郎的金币,同时发行5、2、1法郎和50、20生丁的银币。小于20生丁的辅币不能在各国间流通。由于有关国家此前基本上都在实行相同的货币体系,因此纷纷采纳。

    拿破仑三世建立货币同盟的意图,除了方便贸易之外,显然还有政治因素考虑,如果大陆都采用法国的货币单位,显然对法国的国际地位是大大的提升。

    现在大明这样一个东方第一大国接受法国的国币体系,对现在国际地位大大降低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来说,可能拥有更加重要的政治意义。

    但同时更重要的是经济意义,如果法国跟大明的货币能够统一起来,那么法国跟大明之间的贸易肯定能取得压到英国的优势,跟这样一个大国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对法国经济的促进作用无法估量。

    因此法国十分积极的答应帮忙,甚至愿意出借一一法郎作为大明稳定新货币的资金。

    另一方面,其实大明货币体系,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了,为了救灾,大明发行了巨额债券,导致金融体系大受打击,纸币已经完全跟贵金属脱钩,完全靠法定地位支撑,但依然不断贬值,跟白银的兑换比例已经从前半年的二比一,变成了三比一了,显然再不进行改革,大明的货币体系有崩溃的可能。

    新的货币体系最大的目的,就是要重新跟贵金属之间建立联系,目前列强都在推行英国人倡导的金本位,因为黄金相比白银更加稳定,可是大明是一个传统的白银货币国家,贸然建立金本位不现实,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黄金储备,又欠下了巨额外债,建立金本位,只能是痴人说梦,强行推进,只会是再一次的崩溃。

    但法国人倡导的拉丁货币同盟,因为不但定义货币的含金量,还规定了含银量,其实是一种金银复本位,对于不能一步走到金本位的大明来说,是一种相当现实的选择。不过其实法国自身的拉丁货币同盟也在瓦解,白银越来越起不到计价的作用,法国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已经开始转为金本位,不断的重新修订货币跟白银之间的比值,无力维护金银之间的比价,这也是普法战争后法国经济地位下降的后果之一。

    所以大明加入拉丁货币同盟,其实更具象征性意义,大明的金银复本位,恐怕更多得用白银计价,通过修正跟黄金之间的比价,来进行货币的升值和贬值。

    法国人既然愿意在大明财政快破产的时候,还肯借海量的贷款,大明当然乐意,刚好缺一笔改革经费,于是欣然笑纳。

    跟重建度量衡一样,也是通过重新规定货币的贵金属含量,来完成货币改革的。

    新货币的单位依然是两,但是两这个重量单位本身,已经成了标准的五十克,而此时的国际金价为1比16,所以大明规定,一两纸币的贵金属含量为125克黄金,或者50克白银。

    并开始铸造第一批标准金银币。

    相对于这些极其吸引眼球,充满政治意义的度量衡和金融合作之外,其他方面的合作意义可能更大,但却缺乏足够刺激眼球的亮点,因为双方在其他方面的合作范围实在太广了。用双方的话来说,就是建立全面的,统一的经济贸易关系。

    具体措施是双方都出台具体措施促进贸易规模的扩大,通过免税、补贴在内的一切方法,无比保证在未来五年内,双方目前的贸易量扩大一倍以上。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六百三十七节 英国的小动作() 
在双方都很积极的情况下,一项内容庞大的明法扩大贸易协定,很快就出台了。

    协定规定,大明和法国之间全力合作推动大明生丝向法国出口,大明放弃对出口法国的生丝征收出口关税,甚至保留减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流转税的权力和义务,法国则放弃对大明进口生丝征收任何关税,同时保留减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流转税的权力和义务。

    所谓保留义务和权力,指的是,一旦对方采取了所有手段后,依然无法达到扩大贸易规模的目标值,则另一方保留的权力即刻转变为义务马上执行,如果达到目标,则视为权力,对方可以选择执行和不执行。

    也就是说,五年内,如果大明出口法国的生丝出口额无法翻一番的话,大明将会率先减免流通过程的流转税,也就是相当于退税补贴了,如果依然无法达到目标,则法国也将相应的给予进口以补贴。

    除了明显对大明有利的生丝贸易之外,还有明显倾向于法国的产业,比如钢铁工业。

    普法战争后,法国开始重视重工业,大力建设重工业几乎成了国策,连诺贝尔都迎来了春天,尽管他不生产军用火药,可是因为他的火药,在战争中被普鲁士軍队用做爆破工具,战后法国终于给诺贝尔发了许可,允许他在法国开办工厂,不但一改往日禁止私人生产火药的态度,给诺贝尔提供贷款让他办厂。

    法国开始极为重视重工业,尤其是跟军工生产最为息息相关的钢铁工业,而大明是一个欣欣向荣的钢铁进口大国,开启的铁路建设热潮,对钢铁的需求与日俱增,之前是被免税的英国钢铁制品垄断,现在法国不但得到了免税的待遇,甚至有可能享受到两国同时的补贴,这对法国钢铁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相关的其他产品的详细规定,多达三十多种,有法国的成衣、香水、红酒、钟表等等,大明的纸扇、绣品、草编、陶瓷等等。

    双方几乎同时免除了对方的各种手工艺品的关税。

    因为法国相信他们的各种时髦奢侈品能够征服大明中产阶级的芳心,而大明也对自己本国门类庞大的传统手工艺品充满信心。

    朱敬伦到没有那么强烈的信心,他相信借助文化话语权优势,法国的奢侈品很快就会占领大明日益成长的富豪们的腰包,但是他相信,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也必将大举进入法国市场,并在法国这个世界奢侈品市场上经受考验后度上一层金,开始热销其他国家。

    经过一个月的友好谈判后,在1879年1月22日前,也就是中国丁酉年、清光绪五年,日本明治十二年,大明十三年(1866年北亰登基算起)农历新年之前,明法双方签订了内容庞大的条约,并且规定在中国新年之后即刻执行,昭示两国同样急迫之心。

    此时英国的深度经济危机日益严重,英国棉纺织工业在经济危机期间,依然在扩大生产规模,结果此时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导致英国危机深重。

    其实这跟西方国家的工业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可是德国等国,却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结果各国都相继开启了本国的工业革命,都在本国开战了纺织工业,连俄国都有规模庞大的纺织工业,以美国棉花、英国棉纱为原料生产布料。

    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大大抵制了英国产品的输入,结果世界上最富裕的欧洲,对英国来说,却只是一个小市场,英国棉纺织品最大的客户,竟然是贫瘠的,过去世界第一大棉纺织品生产国印度,因为英国无法左右欧洲各国的关税,反倒能够在印度推行高额的棉纺织品税率,对英国手工作坊征收远远高于英国本国机器工厂的重税,还大大降低英国棉纺织品的关税,用政策,将印度打造成了一个出口棉花原料,进口棉纱和棉布的殖民地经济。

    可即便印度进口了英国出口棉布的七成,印度庞大的人口每年消费英国15万吨棉布,占总消费量的百分之五十四,英国棉布无法占领的市场是精美的印度手工棉布,但印度手工品也随着印度人的越来越贫困,销路越来越狭小了,受此影响,印度的纺织工人从1850年的600万纺织工人,下降到只有250万人。

    印度棉纱工业因为引进了英式棉纱机器,结果飞速发展,纺锤从1861年的338000个增至1874年的593000个,印度本土对棉花的需求量翻了几番。印度纺织企业不仅能满足本土市场,也有了出口能力。但此时印度纺织业的规模与英国相比仍十分弱小,印度纺织厂每年消耗的棉花数量仅是英国纺织厂的7%,但英国人已经坐不住了,通过一个法案,规定印度对英国进口纱线免征关税。

    印度对英国棉纱免税,英国对印度棉纱征税,殖民政府还在印度推行沉重的生产税,结果印度的棉纱工业化就此中断了。

    可英国管不住大明政府,尽管跟英国的关税协定还有两年才到期,还无法对英国的纺织品课税,但1879年新年后,大明马上宣布了对纺织品的补贴案。

    来自法国的贷款,让大明的财政稍微宽松,就马上宣布,五年内开设棉纱、棉布工厂,不但完全免税,而且在进口棉纱、机器设备时,还能享受到退税待遇,在资金融通方面,则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

    结果1879年前几个月,大明的棉纱、棉布工厂继续大规模投建。

    工报开辟大篇幅,向工商界宣传政府的政策,表示政府将会尽全力保护纺织工业,号召大明业界努力开办现代化纺纱、纺织厂,促进大明的工业发展,给更多人工作,缴更多税赋。

    大明纺织工业的发展,以及大明跟法国之间合作的加深,让英国产生一种正在被排挤出东亚市场的焦虑,在国内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不满舆论,让英国政府认为自己在远东外交上,遭遇了一次失败。

    可是英国在这一带蛮横惯了,他们不是以低姿态来迁就大明,反而开始采取对抗姿态,开始找大明麻烦。

    他们正式介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