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阀经济让日本成功攀登上发达经济体的例子,让朱敬伦很想尝试一下,因为这是一条成功的例子,先是日本成功了,韩国跟着成功了,台湾和香港也是一群政商在把持经济,至于新加坡,整个国家都基本上是李家的。

    后世的东亚经济体中体量最大的,一个就是日韩的财阀,另一个则是中国的国企,有经济学家曾经猜想过将国企改组成为财阀的可能性,后世没有实现的可能,但在大明,朱敬伦如果想尝试的话,倒是有一个机会。

    因为兵工厂本身就是一个国企,虽然目前盈利水平还行,那是因为启用了郝可久这个晋商体系培养出来的职业经理人,如果换一个人呢,未必不会沦落到后世国企的状态。

    与其有朝一日让这个巨型航母变成一群官僚谋利的工具,成为滋生**的温床,不如趁现在最好的时候,直接让他转变成财阀。

    直接送给郝可久是一个办法,但影响太大了,巨大的利益不是郝可久这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承受的起的。

    朱敬伦的决定是,引入更多有背景的巨头,来给郝可久分担压力。

    他决定引入有背景的私人资本让兵工厂私有化,变成一个巨头背后控股的复合型财阀。

    “是啊,兵工厂确实不应该让郝可久只手遮天。这样下去确实不像样子,官办产业就不能这么搞。守业啊,你说我们把兵工厂卖掉怎么样?”

    “啊?!”

    伍守业完全没想到自己告状告出了这样的结果。(。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六十一节 路通八方通鬼神() 
兵工厂要出卖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大明的顶级巨头圈子中。

    谁都知道兵工厂是一块超级肥肉,每年营业额超过一千万,利润水平达到五百万,而且掌握着铁路这个下金蛋的母鸡,也许军火买卖会时有时无,机器行情有好有坏,但谁都不相信铁路会赔钱。

    现在铁路公司每年制造的利润已经远超兵工厂自身了,光是广九铁路这条广东经济大动脉,现在每年带来的利润就已经能稳定在三百万两了,在满清进内修建的两条铁路,虽然还没有达到盈利水平,但是大家都相信,那是满清的商人和百姓还没有了解铁路的好处,等业务开拓出来,那两条铁路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赔钱的,还有东北铁路,由于运输数不尽的大豆和粮食,已经率先冲过了盈利线,而这条铁路正式通车才不过半年光景。

    光是这几条铁路,未来几年,就有望带给兵工厂过千万的利润,谁会不看好兵工厂的前景。

    但之前兵工厂是官办产业,没人想到要染指,哪怕再眼红,不该他们的就不是他们的,大明商人的胆子可没有美国那些流氓资本家大,还没成长到敢跟官府正面抗衡的程度,尽管背地里他们的能量已经很大了。

    现在皇帝说要卖兵工厂,那么就肯定会卖,那么大家就不用顾及官府的态度了。

    于是开始想方设法的找自己的关系,找各自在官府的代言人打听情况,表达意向。

    但直接找皇帝的胆子倒是没有,谁也不想让皇帝认为自己觊觎公产。

    这些人找他们的代言人结果并不好,因为他们的代言人根本都不确定这座工厂是不是真的要卖,因为官僚集团的首领陈芝廷正是坚决反对的人之一。

    陈芝廷为此面见朱敬伦,态度坚决的表示,兵工厂是国之重器,怎么能轻易卖掉,把这重要的公产卖给私人,国家如何控制。

    朱敬伦笑了笑:“国家为什么要控制?”

    大明的官员,观念转变了很多,但对权力,对民间,对各种事务的控制却没有改,这大概是本能,满清的官府为什么要搞不许私人插手的洋务运动,就是不想一切都脱离了官府的控制。

    陈芝廷劝道:“兵工厂那是生产兵器的,这样的产业难道不应该控制吗?”

    朱敬伦笑道:“洋人生产兵器的工厂,可大都是私产,克虏伯比我们的兵工厂差?”

    陈芝廷道:“国情不同,民情不同,舆情不同,岂可相提并论,陛下要三思啊。”

    朱敬伦道:“这都是托词,克虏伯做得,我大明的商人也做得。”

    陈芝廷道:“若有不良奸商将兵器私售敌国,或将我之制器技艺私传敌国那该如何?”

    朱敬伦道:“自有法律制裁。况且即便兵工厂不向敌国出售武器,也有洋人做这笔买卖,不但西洋人会卖,就算毛瑟、施耐德这些在大明建厂制器的洋人工厂,也一定会卖。没道理洋人在我大明的国土上可以建兵工厂,而我大明的商民却做不了这件事。”

    陈芝廷叹道:“陛下三思。兵工厂盈利颇丰,实乃国库一大财源,若贸然授予私人,不啻为引民人公然盗掘官库。”

    见厉害关系说服不了朱敬伦,陈芝廷干脆跟朱敬伦谈利益,他知道朱敬伦看重利益。

    朱敬伦摇头道:“没那么严重。兵工厂肯定是要卖一个好价钱的,肯定比兵工厂每年上缴户部的红利要多。而且一旦出售,短期内就能筹集一大笔钱,可以让他们削减上亿两的债务啊。”

    救灾过程中欠下的十几亿外债,现在已经成了大明官府的心病了。

    可即便官府在缺钱,有些东西也不能卖。

    陈芝廷问道:“就算兵工厂可以卖,那铁路呢?现在铁路可都在兵工厂旗下经理,铁路虽也有通商之便,但说到底其通达四方,军事调转才是根本之途,如若也卖给了商民,将来一旦开战,我大军如何管控铁路。”

    朱敬伦叹道:“这点你可想差了,铁路在公家手里,还是在私人手里,国家都有征用的权力。你没看到最近几次战事,海军主要都是用民船在运兵吗?”

    陈芝廷见皇帝主意已定,他知道不会更改了,他最后提出了一个要求。

    “如果陛下坚持要卖,臣请陛下一事,铁路公司和兵工厂须分开售卖!”

    朱敬伦不解:“这是为何?”

    铁路公司在兵工厂旗下运行,一项都很平稳,铁路公司从修建到运营,员工都来自于兵工厂,贸然切断跟兵工厂的联系,肯定对运营有影响。

    陈芝廷说道:“铁路相比工厂,绝不可看作一个产业。铁路是路,路通八方,通鬼神,绝不是私人之器。”

    陈芝廷说这些玄之又玄的话,朱敬伦完全摸不透他的想法,什么通鬼神之类的,完全不像是一个儒生说出来的话,子不语怪力乱神啊。

    只见陈芝廷继续道:“这天下的路,可都是通着的。”

    朱敬伦这下明白了,大明的铁路肯定是要跟满清境内的铁路连通的,所谓通八方,一旦跟满清境内的铁路连通,这就不是简单的铁路问题了,这涉及到两国沟通的问题,非得有一个在两国都吃得开,有门路的人才好方便经营,普通私人还真的很难玩转这些铁路。

    至于说通鬼神,那就更麻烦了,起码在陈芝廷看来,非常麻烦,路通鬼神,通的不是中国的鬼神,而是洋鬼,将来大明的铁路,还要跟英法的铁路沟通,别的不说,法国人的铁路就快要穿过边境的山区进入大明境内了。

    因此铁路实在是比兵工厂要复杂的多,一旦兵工厂私有化,再继续经营铁路的话,还真有可能玩不转。

    说的朱敬伦都有些犹豫了,但既然兵工厂可以卖,铁路也没有不能卖的道理。

    他相信铁路在私人手里,肯定比政府经营更有效率,而且政府的财政负担更轻,投入的管理成本更低。

    朱敬伦就不希望打造一个事事都要深度介入的大政府,一个以引导、规范社会秩序为目标的管理型政府,才符合朱敬伦心中的理念。(。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六百六十二节 兵工厂私有化() 
朱敬伦认为,政府最不该经营产业,因为政府一旦牵扯到经济利益之中,政府极其倾向于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利益,从而带给竞争者不公平,严重影响市场的竞争,因为政府是一个制定规矩的机构,他如果既当裁判又当参赛者的话,必定有制定严重不公政策的倾向。

    深思熟虑之后,朱敬伦还是决定要卖掉铁路公司,尽管后世大多数国家的铁路都是国营,可那是因为铁路的时代已经结束,铁路已经无法在带来资本利益,私人无法经营的缘故。在这个时代,铁路可是一项绝对优质的资产,铁路的资本积累,也算是民间积累之一,政府要这些积累做什么,政府需要钱,大可以通过税收和借债来获取,政府如果介入盈利性商业来捞钱的话,还要商人做什么?

    虽说要卖,但铁路公司牵扯太大了,怎么卖,卖给谁,这都需要细细思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章程。

    更何况有人根本不希望铁路公司卖掉,陈芝廷不希望,郝可久更不希望。

    铁路公司是一只下金蛋的母鸡,但这只母鸡是兵工厂养起来的,郝可久早就将铁路看作是兵工厂的资产了,根本没想过还有人敢动兵工厂的蛋糕,铁路公司从修建到运营,全都是兵工厂的人员在操持,甚至连投资都是郝可久用兵工厂的资产抵押借来的商业贷款,现在贷款才都还没有还清呢,官府竟然就要卖掉铁路公司。

    这让郝可久很愤怒,可是要卖铁路公司的又是朱敬伦,是大明的皇帝,郝可久就只有感到心凉的份了。

    人一旦心凉,就必然要有所动作,郝可久决定辞职。

    郝可久辞职,朱敬伦感到殊为可惜,他虽然对郝可久的经营理念并不完全认可,比如郝可久经营兵工厂后,兵工厂并没有起到当年想要通过这个机构进行技术扩散的初衷,民间的技术扩散最后还是工部引导的,兵工厂反而成长为了一头压迫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