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国时代,政坛上始终活跃着各种派系,保皇党、社会党、共和党,温和派、激进派,甚至天主教会也掺乎期间。

    如此复杂和混乱的状态,让任何派系上台,都不可能做的安稳。

    即便茹费理不因战争而下台,他也会因为各种其他千奇百怪的问题而下台,因为始终有人想要他下台。

    从第三共和国建立的1871年,到茹费理下台的1885年,法国总共经历了十七任总理,平均任期还不到一年。

    第一任总理朱尔阿曼德斯坦尼斯拉斯杜弗尔,从1871年2月到1873年5月,担任总理一职,他是独立人士,属于温和共和派。第二任是布罗伊公爵,从1873年5月做到了1874年5月,显然这个公爵是一个保皇党。第三任是欧内斯特库尔托德西塞,从1874年5月做到1875年3月,他是独立人士。第四任是路易布菲,保皇党。第五任又是朱尔阿曼德斯坦尼斯拉斯杜弗尔。第六任朱尔西蒙,属左派共和。第七任又是布罗伊公爵。第八任加伊坦德罗切布埃尔是保守主义者。第九任还是朱尔阿曼德斯坦尼斯拉斯杜弗尔。第十任威廉亨利沃丁顿是温和共和派。第十一任夏尔德弗雷西内是共和机会主义者。

    第十二任,就到了茹费理上台了,此时是1880年,当了一年时间。茹费理再一次当政就到了第十七任的时候了,这一次他从1883年当到了1885,显然已经算长的了。正因为他当的时间太长了,而不是他当的不够好,所以才被反对派哄下了台。

    这就是第三共和国政治的常态,比后世的日本政坛还乱。好的地方是,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建立共和国,推翻共和国,建立帝国,推翻帝国等等政治大事件之后,法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以成为欧洲二流强国的代价,将自己的政治进化到了混乱却能保持平衡的境界。

    总理随便换,但政府却始终能保持稳定,这也算是特色了,犹如后世的泰国,政变不时的玩一个,但从不会天下大乱,因为政变本身就已经成了泰国权力平衡的一种手段了,同样的道理,总理倒台也是法国政治权力平衡的一种方式。

    所以茹费理倒台真的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他已经是难得的在任时间长的总理了。

    茹费理倒台之后,很快总统就任命了新的内阁,亨利布里松内阁。

    此人是激进共和主义者,跟赶茹费理下台的克列孟梭都是激进派,但克列孟梭却是社会党,依然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克列孟梭是反对殖民扩张的,认为殖民扩张除了让一小部分巨头大发横财之外,对国家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降低法兰西民族的道德。

    法国议会中充斥着这么多的派系,让他们的执政政策不可能一致。维系法兰西共和国权力的,当然就不可能是内阁政府,而是他们的总统。相对于总理交替频繁,法国总统的位置就比较稳固,想废除总统的法律程序十分复杂,几乎不可能做到。但问题是,第三共和国总统并不直接行使权力,而是通过任命总理来实现。总理内阁不稳定的情况下,政治也就不可能稳定了。

    这种情况,直到二战后戴高乐建立了第四、第五共和国,加强了总统权力,让总统成为真正的执政者后,法国政治才算稳定了下来,政府首脑终于能够坐上几年了。

    所以茹费理内阁倒台,法国人早就习以为常,大明都习以为常。法国不但不会因为茹费理的倒台而陷入混乱,反而该怎么样还怎么样,连战争都不会受到影响。

    唯一受影响的,不过是战争的投入度而已。因为要说服一个个派别,包括从根本上强烈反对殖民扩张的派系支持增加预算,增加兵力,这个非常难。

    而大明却不存在这些问题,在看到法军兵力紧张之后,大明反而持续的增兵。在确保物资供应的情况下,打算将前线兵力增加到一百万人。同时新的牵制法军兵力的战术,也一一制定了出来。

    :。:

第七百零四节 顺化战役 3() 
法国人修建的阵地很坚固,也算是一种天赋,修建马其诺防线的民族,修建一条临时防御阵地当然也不算难,普法战争中他们也挖掘了大量的战壕抵抗德军。

    因此通过他们的正面阵地真的很难,可绕行山地就没那么困难了,因为明军中有的是翻山越岭的好手,客家士兵、广西士兵、云南士兵,都有这种天分,别说人过去了,有些干过马帮的云南士兵,连军中驮运物资的滇马都牵过去了。

    这就是大明陆军新的作战计划,渗透法军后方,派遣一小队一小队善于翻山越岭的士兵,从安南山脉中绕过法军防线,进入法军后方。

    配合他们行动的,还有一些黑旗军的士兵,越北乡绅起义军的士兵,这些人将成为明军跟当地人沟通的桥梁,然后在法军后方,组织起一只只起义军,通过游击的方式,让法国不得不继续分兵。

    组织起义军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分散法军兵力,一方面则是为了破袭铁路,法国可以在顺化修筑一百多公里的战壕保护铁路,但他们不可能沿着铁路线修建八百多公里的战壕,一直保护到西贡去。

    所以这还是围绕切断法军铁路线的战略,至于开辟敌后根据地,此时的军官们还没有这种意识,也看不到开辟根据地的意义,因为占山为王对前线能起到什么作用,真的不好说。

    这些只是配合,真正的进攻,还得是正面进攻。

    在储备了足够多的粮食和武器装备之后,大明的軍队持续南下,从五十万人增加到了八十万,又增加到了一百万,此时再次发动更迅猛的攻势。而且是多点开花,集中突破,让法军疲于奔命。

    激战十天后,明军终于从中断切断了法军防线,不但突破了他们的阻截,而且将法军一东一西截为两段。明军接着开始向侧翼迂回,作战方法非常大胆,打算一左一右同时包围两只法军。

    但不等明军的包围圈合拢,法军主动撤退了,东路军沿着铁路线南下,西路军沿着山脉南下。

    明军则大胆追击,一时间越南境内,形成了三支大军同时向南的奇观,仿佛三条长龙在竞赛。

    东路军成功逃到了岘港,依托这里的坚固要塞,重新组建了防御阵地,但是东路军却被明军包围在波罗芬高原东北方。

    陷入包围圈的法军,人数并不算多,只有三万人,而包围他们的明军,则是十五万人,他们没有任何机会突出重围,而且溃逃的时候,丢失了太多的武器装备,在明军重炮部队增援上来之后,他们选择了投降。

    另一方面,由于法军放弃了顺化,明军成功进入这座越南的正式国都。在河内的越南君臣异常兴奋,马上宣布即刻移驾旧都,传檄越南,告诉越南人王师收复了都城。

    但顺化这座城市已经被法国人破坏一气,连越南皇宫都给爆破了,显然法军不想把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留给明军。

    当越南君臣艰苦跋涉回到顺化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废墟,站在旧王宫面前,许多老臣子潸然泣下。但他们很快就恢复了斗志,马上就开始着手要修复王宫。

    苏杰生向越南君臣建议,暂时就不要修复王宫了,把王宫的废墟保留下来,让后来人知道法夷的罪孽。他还举例说,人家满清至今都不肯修复圆明园,就是因为这个道理。留下圆明园的废墟,是在激励满清君臣卧薪尝胆,一雪前耻。

    苏杰生的一番话,让越南人打消了修复皇宫的主意,但国王不能没有地方住,所以他们决定尽快起一座新宫殿。至于规模吗,他们决定比广州的大明皇宫稍小一些,这规模可就比原来的越南王宫小多了。

    在新王宫建好之前,越南君臣决定结草庐而居,他们也要卧薪尝胆。

    明军则进入了再一次休整阶段,一方面舒缓一下战斗的疲惫,伤员需要运回国治疗,战损需要进行补充。

    休整的同时,大明即刻开始清理顺化废墟,在国内来的工程师的指挥下,组织越南民夫帮軍队建设兵营,至于法国人炸毁的要塞,大明就不打算恢复起来了,他们不会给法军再次攻打顺化的机会。

    同时工程师向越南朝廷提出尽快修建铁路的要求,他们认为,如果没有畅通的交通,明军很难继续向南进攻了。打到顺化就已经是一个极限,战斗中多次弹药断绝,以后越往南,则法军越强,法军兵力越多,供给越充足,可明军兵力却更少,补给更紧张。

    大明的说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要说完全符合事实也不对。攻击顺化的过程中,大明确实始终受到武器弹药补给的影响,靠越南人的独轮车、驮马运输的给养完全跟不上,但如果说没有铁路,明军就没法南下,那就有些夸大其词了。

    因为既然法国人已经把铁路修到了顺化,而明军从北方打到了顺化,法国人能利用顺化的铁路,大明也可以。

    不过在收复王都的喜悦之下,大明提什么建议,越南人都会觉得有道理的。尽管也有一些对铁路向来没什么好印象的官员提出反对意见,但很快就被尊室说等权臣驳回了,反对者说,铁路是夷人侵略越南的手段,尊室说表示,法国人修的铁路是法夷侵略越南的手段,大明修的铁路,则是大明援师越南的捷径。

    于是越南朝廷批准了大明在越南修建铁路的提议,并且接受大明的请求,修建好的铁路将跟法国人的铁路对接,等明越联军彻底把法国人赶出越南之后,这些铁路都交给大明来运营。

    这样大明的穗京(广州)将和越南的京师(顺化)连接起来,方便两国守望相助,若今后越南再有夷狄入侵,大明大军南下,一天就可达越京城下。

    这样的理由让越南人完全不好意思拒绝,现在他们小国的小心眼已经动了起来,眼看着收复了京师,法国人被赶回南圻去了,明军看来还打算继续打,利用明军的力量能够收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