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西班牙的谈判,则没有那么容易,天主教国家都比较麻烦,没有新教国家那么理性,西班牙人坚决不愿意大明向马尼拉派驻领事,也不同意大明商人在菲律宾进行自由的经营,尤其是严格禁止大明商人在菲律宾拥有土地。

    大明拿出了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屠杀相威胁,并且一度表示要彻底中止跟西班牙就菲律宾问题的讨论,将采用其他方法解决菲律宾问题。

    最后连恐吓带威胁,又在英国的调解之下,西班牙才接受了像英国和荷兰殖民地一样,对大明商人开放菲律宾,否则真的跟大明动起手来,西班牙没有任何机会守住菲律宾。

    法国成功保住了他们对柬埔寨的绝对权力,同时也承诺柬埔寨向各房开放,与会国任何国家的商人,都享有在柬埔寨自由经商、旅游和居住的权力。同时各国保证不会对法国在柬埔寨的权力提出异议。

    英国也毫无疑问的保住了他们的权力,确立了整个缅甸归属于英国的事实,并且英国继续统治马来亚等殖民地。

    葡萄牙保住了他们在帝汶岛的权力,他们也只求能保住殖民地,对扩张没有任何野心,能保住这里,还是因为跟着英国才达到的成果,否则荷兰迟早会吞并这里。

    越南和暹罗成功让各国承认两国为自由独立之主权国家,得到各国保证不会试图将暹罗和越南变为殖民地的企图。两国得到了安全,但越南提出的解决法国在南圻驻军问题,则因法国以两国之间有专项条约为由,会议没有进行讨论,南圻依然保持现状,法国依然在西贡驻扎队。

    大明在新几内亚岛殖民地得到各国承认,大明在南洋的殖民地正式走上了前台,不再是商业垦殖地,而是带有领土性质的殖民地。

    大明还得到了华人在南洋各地自由经商和定居的权力,付出的则是永久性放弃对这里的主权申索,包括之前极有可能成为大明殖民地的兰芳共和国,兰芳共和国被确立为商业性质的垦殖公司,不带有任何政权色彩。

    不过大明试图在南洋核心区域建立一个军事基地的企图,在英法等国的强烈抵制下,没有成功。

    总的来说,大明得到了移民和自由经商两项基本要求。

    会议还通过了一系列类似柏林会议决议的保护各国独占利益的条款。

    比如规定,各国共同担保相关国家在南洋殖民地的安全,对任何没有得到新加坡会议参与国同意的殖民扩张都不予承认,这相当于将欧洲其他列强阻拦在了南洋之外,任何国家试图在这里建立殖民地,都会受到各国的集体抵制。

    同时还规定,南洋地区的殖民地变动问题,必须得到其他国家的一致认可,否则不予承认。这杜绝了其他国家通过战争等手段,从南洋殖民国家手里夺取南洋殖民地的机会,同样是一条共同担保性质的条款。

    会议上还对各国争议区域进行了裁决,比如大明和荷兰的新几内亚岛之争,荷兰和葡萄牙的帝汶岛之争,法国和暹罗的老挝之争,暹罗和英国之间的清迈之争等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裁决。

    法国放弃索要老挝,换取暹罗对柬埔寨边境现状的承认;暹罗得到了清迈,作为支持英国发起新加坡会议的回报;荷兰放弃了西帝汶作为其他殖民地被担保的代价;荷兰放弃了新几内亚岛,作为大明放弃对兰芳共和国的权力申索。

    南洋问题解决,但是因为瓜分殖民地所带来的麻烦,是不会终结的。

    南洋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地理概念,包括印尼、暹罗、缅甸、马来亚、菲律宾等地,却不包括紧邻南洋地区的太平洋地区。

    大明夺取了法国在南太平洋的所有殖民地,但法国人是不是还打算卷土重来,新兴的德国是不是会继续扩张,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只要丛林时代列强瓜分世界的野心不死,争端就永远不会结束。

    德国人已经得到了所罗门群岛,但在萨摩亚群岛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萨摩亚群岛在新喀里多尼亚和塔希提之间,随着德国势力的出现,美国人也开始出现在了这一区域,为了防止德国向这里扩张,并且防备美国打着防备德国的旗号参与瓜分这里的土地,大明一边加紧在各地建立据点,一边跟既得利益者英国紧急磋商,讨论能否将这一地区划为非军事化区域,两国共同反对任何国家对这一区域的占领。

    英国表示,应该邀请美国一起参加讨论,于是太平洋地区三个最大也最强的势力,做到了一起,他们的讨论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大家都认为,明英美三国的这次会议,是又一次瓜分南洋的行为,许多对太平洋抱有潜在兴趣的国家舆论哗然。

    尤其是德国,以及刚刚退出这一地区的法国,强烈谴责这种不经过其他文明国家,对无主土地野蛮肆意划分的做法,认为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国际法精神的,是对各国贸易自由权力的非法侵犯,因此任何决议也都是非法的,是不会得到其他国家承认的。

    这两个强盗,他们浑然忘记了,一个主持了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一个才刚刚参加完一场瓜分南洋殖民地的盛宴,转头就开始谴责太平洋地区的权力谈判,擦干净嘴角的血迹,立马就不承认鸡是他们杀的了。

    但德法两国制造的舆论,让明英美受到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尤其是英美,大明并不需要在意西方国家的态度,但英国需要在意,英国过于吃独食会引起大陆国家的不满,一旦大陆国家集体向海洋扩张,不是英国能够承认的,美国经济实力强盛,可偏偏文化自豪感不足,十分在意本国在欧洲的国家形象问题,因此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参与瓜分南太平洋。

    最后的讨论就变成了三国共同声明,三国不会在太平洋进行扩张,也反对任何国家在这一带进行扩张,号召国际社会将太平洋当作一个和平的,自由贸易和通航的中立地区,而不要变成某个国家或者某些国家的私有领地。

    最后出来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声明,而不是强有力的决议案,大明是不太满意的,但有两国的声明,大明认为在必要的时候,就给大明采取军事力量提供了极好的理由。

    大明这几年说话的底气越来越硬了,有实力拒绝西方列强进入自己的狩猎区域,因为以前最制约大明军事实力的财政问题,在赫德这几年的改革之下,也得到了大大的缓解。

第七百二十八节 赫德的财政政策() 
战争期间,大明总计发行了三笔外债,总共三亿英镑。

    第一次是战前以铁路公司名义的借款,第二次是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第三次是战争爆发第二年,也就是1887年发行的债券。

    其中第一笔的利率高达六厘,而第二笔的利率近一步提高到了七厘,可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利率反而跌倒了四厘五,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大明队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让大明债券升值,大明国家信用提高,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大明的财政状况不断改善,战争期间,大明财政收入一度高达两亿大明两,折合8535万英镑,同期英国财政收入不过1。3亿英镑,大明财政收入高达英国的六成以上。

    看似惊人,但赫德却认为大明政府的征税能力和税收水平还是太低,以大明超过一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生丝和茶叶出口国,并且发展起了相当规模的工业产业的水平,财政收入竟然比不上英国,赫德认为很不合常理。

    这不是赫德有意夸大其词,这是历史事实,因为作为被英国疯狂压榨的印度,其财政收入都有英国本土收入的一半,大明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大国,竟然还比不上印度,显然大明政府的征税能力还太差,连西方一些二流国家的征税能力都比不上。

    一个先进的税收制度,能够带来的税收征收能力,是传统社会的文人无法想像的。

    历史上,甲午战争时,满清的财政收入是8867万两白银,日本财政收入7585万两白银,小小的日本,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制度,在征税能力上,竟然能与庞大的满清相当,而满清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恰好是赫德主持的最完善的机构海关,每年能为清政府带去的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比日本还小的暹罗,建立了完善的财政收入之后,到1909年的时候,财政收入竟然能达到480万英镑,相当于当时清政府收入的39,人均纳税是满清国民的17。3倍,暹罗尽管富庶,暹罗人的生产水平也不可能比满清高十七倍,因为那时候的暹罗依然是一个农业国。

    如果说暹罗穷刮民脂的话,事实证明,当时暹罗百姓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吸引了大批中国移民前往暹罗谋生,这说明在现代财政制度之下,政府提高了征税能力,将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政府手里,并没有将老百姓的生计逼到破产,可满清以低税率文明,不是不想征,而是征不上来,结果是满清的国民不断的破产,满清的低税率显然没有让老百姓受益。

    真相就是,中国传统的征税制度落后,尽管政府官方名义的税率很低,可事实上老百姓缴纳的税收远高于官方税率,多余的部分全都被官污吏给侵吞了,享受政府低税率带来好处的,不过是一群蛀虫。

    如果大明的人均税率,能够达到暹罗的水平,以大明目前的人口规模,应该是历史上满清财政收入的四倍,满清的财政收入以八千万两计算的话,大明就应该收到两亿两。

    但大明的工业水平,显然要高于暹罗,因此征税能力应该比暹罗更强才对,所以赫德认为大明的征税能力还有待加强。

    可是朱敬伦真的不敢任由赫德进行欧洲化的改革了。

    因为赫德要大力度的触动中国社会的根基:地主的土地。

    赫德强烈建议应该对土地征税,因为任何国家土地税都是最重要的税种之一,英国是如此,英国在殖民地的制度也是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