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签条约,李鸿章还没回复呢,日本人的大炮就打在了城墙上,慈禧以为日本人开始攻城了,乔妆打扮一番跑了。

    这又是日军的一个失误,他们要的是活捉慈禧和光绪,并不想这么快攻城,他们打算在北亰城四周要道都埋伏上自己的軍队后,才正式攻城。这又是底下士兵的自行其是,高级军官有建功立业的慾望,底层军官也有立功晋升的慾望,所以负责去挑衅的日本军官没忍住下令开炮了,认为这样就打起来了,他的部队将是第一个进城。

    结果这种挑衅性的大炮一发,慈禧就跑了,北亰城乱作一团,老百姓也大批的跑,軍队都跑了。

    一小队士兵轻而易举的攻下了北亰城,而他们完全控制不了局面,北亰彻底失控。

    李鸿章还跟日本谈判呢,这还怎么谈,北亰城被占,慈禧光绪失踪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遍了全世界。

    伊藤博文都傻了,直接找李鸿章私下谈,说你赶紧签字,我们再让让,昌黎县不要了,赔款降到八亿英镑,你这算是给清政府立功了。李鸿章此时苦笑,爱谁谁,老子这回是真的做不了主了,主子都不知道是不是被你们打死了。李鸿章还嘲讽伊藤博文,建议日军攻打中原,没准天皇能坐一坐北亰的龙椅。

    李鸿章算是看出来了,日本人急着呢,蚂蚁吞大象,自己也是个死,他是破罐子破摔了,此时都这样了,还让他签这个条约,除了让他跟着死,没任何意义。

    至于慈禧和光绪到底怎样了,李鸿章其实也很想知道,他明白,消息最广的肯定是大明,他求见大明驻日公使,但这个公使也不知道。

    慈禧和光绪跑哪里去了,全世界都想知道。

    除了日本人,英国人也很急,这场战争一开始,他们是真心中立的,但随着日本的胜利,他们看到了日本身上的潜力,觉得日本真的有潜力制衡大明,所以开始支持日本,毕竟日本人的军火基本上都是进口英国的,而且钱是找英国银行家借的,日本打输了,找谁要钱去。

    但支持日本,不代表他们愿意看到日本吞并满清,他们也知道日本吞不下,最好的结果是让日本逼满清掏一大笔军费,然后英国的借款就有着落了,日本还能变得更强大一些,帮忙制衡大明,同时制衡俄国。

    英国早就对大明这个不太听话的国家不满了,奈何在东方只有大明能制衡俄国,而制衡俄国是英国的外交政策,现在一个更听话的日本跳了出来,还很能打,很愿意打,这样的打手可不容易找,历史上普鲁士长期扮演这个角色,随着普鲁士变成了德意志帝国,也不愿意扮演这个角色了,英国反而要制衡德国。

    日本是个打手,这个定位很清晰,所以可以大力扶持,直到这个打手变成帝国。

    可打手失手了,把满清这个二货的首都给端了,中央政府直接崩溃,太后和皇帝不知所踪,这怎么办。

    英国这时候发现,有能力处理这种巨变的,还是大明一家。

    他们马上找大明协商东亚大陆的局势。

    英国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只要大明愿意出面维持东亚局势,英国可以对大明在大陆上的扩张做一定的让步,他们认为大明和清廷的领土可以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大明的领土可以推进到长江流域,将湖南、贵州和江南等地并入大明领土范围内。

    英国做出这种让步,他们在怕什么?

    因为俄国行动了,这种机会沙皇如果抓不住,那就是蠢货了。

    沙皇看到满清不堪一击,连小日本都打不过,他们还客气什么,马上以远东局势紧张,影响了俄国利益为由,增兵十万,进驻张家口,他们在张家口存在已经很多年了,当年争葫芦岛的时候,他们就在张家口建设了兵营,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撤走,保留了几千驻军,现在突然增兵十万,鬼知道他们打什么主意。

    英国找俄国交涉,俄国表示不占有满清领土,但英国也要敢信,俄国这种表示多了,尤其是在中亚地区,可现在整个中亚都是俄国的领土了。

    更让英国担心的是,德国人也插了一杠子,在得知满清中央崩溃的消息后,德国一艘巡洋舰开到了南通,占领了南通县城,名义是为了护侨。

    德国直接就侵入了江流域,这可是英国的核心利益,而且南通跟上海就隔着一条长江,怎么让英国不担心。

    法国人看到德国人在行动,他们也派兵占了海州(连云港)。

    英国除了增兵之外,也没有什么办法,最坏的局势,就是满清被列强瓜分,英国分一杯羹而已。

    但这不符合英国的利益,英国不想看到任何列强来跟他们争抢满清的蛋糕,跟英国一样的是大明,大明也不愿意看到任何列强来争夺满清,所以英国认为这这点上,他们跟大明是天然的盟友。

    必须保证满清的领土完整,一来作为俄国南下的缓冲,二来继续为英国商业利益服务,让英国直接统治满清,这是不可想象的,投入的成本跟产出完全不成正比。

    为此他可以向大明做一定的让步,大明提出四川也在南方,也应该归入大明领土,才能更好的管理,繁荣商业,英国同意了。

    大明跟英国一拍即合,表示保持满清的领土完整也是大明的国策,大明外交官说这话的时候,英国公使脸上都不太自然,哄鬼去吧,谁不知道大明做梦都想一统全国。

    在英国人的默许下,大明軍队很快开进江南、湖南和四川,都不用调动軍队,直接将原来在这里招募的士兵派回去就行了,几个省的总督得知慈禧和光绪不知所终,早就慌乱了,大明軍队一来,表示让他们继续当官,基本上都表示了服从。

    几乎没有任何震动,长江以南归属大明。

    朱敬伦长叹一口气,局面还是乱了,果然像他想象的那样,满清一旦崩溃,巨大的地缘权力真空,会让局面难以收拾,蒙古、东北俄国和日本虎视眈眈,德国人也要来分一杯羹,法国人不甘示弱。

    就剩刚刚被大明狠揍一顿的美国没来了。

    他刚叹息完,突然有一个消息传来,连意大利都跑来割肉了,他们派兵占领了日照,声称意大利在中国也应该有一个利益特区。

    ,

第七百八十五节 唯有巧手来捏合() 
大明答应了跟英国合作,这算是真心的吗,大明说真心,英国都不信。

    但英国人笃信利益,他认为在保存满清上,他们跟大明利益一致,尽管英国是为了商业利益,而大明则抱着统一民族和国家的目的,但毕竟一致,所以他们信的不是大明,而是利益。

    大明答应了跟英国合作之后,马上展开商议,大家的基础是,保证满清的领土完整,不管之后是换一个皇帝,还是改成共和制,这个国家的领土都必须是完整的,大明和英国联合反对任何国家瓜分这里。

    大明要求,英国必须支持大明,一起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撤出满清领土,给其他列强做一个表率,大明则将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军事支持,包括向对德国和俄国这样的强国使用武力。

    英国跟德国近在咫尺,不方便对德国动手,况且也打不过德国的陆军。主要是担心用海军压制德国的话,会引起德国的反弹,比如进一步促使德国扩张海军,对英国构成威胁。对俄国,英国就更没办法了,这是一个纯粹的陆权国家,比大明还要纯粹的多。英国的铁甲舰队就是再强,也开不到俄罗斯大平原去,所以历史上,英国就对俄国无能为力,俄国也从来不愿意做英国的打手,从来不听话,所以英国也向来排斥俄国。

    如果大明能承受住俄国这台蒸汽压路机的地面压力的话,英国帮忙抵抗一下其他方面的压力,那还是可以的。

    于是英国马上跟德法两国交涉,提出保存满清领土的主张,法国人表示支持,法国也跟英国一样,早就扩张到了极限,目前的主要目标在非洲,这里距离欧洲更近,跟方便扩张,在亚洲扩张,法国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占领海州,主要是看到德国占领了南通,不想德国势力继续北上,况且法国面对德国越来越强大的压力,而他们一直想复仇,英国是他们主要拉拢的盟友之一。

    抱着凡是对德国不利的,就是法国要干的原则,法国人和英国达成一致,一起反对德国在南通占领殖民地。

    德国则认为,他们占领南通并没有影响任何国家的利益,德国有权力维护和开拓在中国地区的权力,他们认为英国不应该干涉他们的行为。

    威廉二世虽然中二,但他有一点很值得称道,他敢于想英国说不,这一点比俾斯麦有种多了。

    当然俾斯麦也向英国说不过,但说的实在是太巧妙,一般人学不来。比如德国打算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时候,已经在当地建立了商栈,跟当地酋长签订了卖地合同的德国商人,在当地建立了教堂传教的德国教会,在向德国政府提出要求政府保护他们的时候。俾斯麦假意表示,德国不谋求海外殖民地,但是支持英国占有这里。英国人马上就宣布对东南非洲的占领,结果俾斯麦向英国政府提出询问,问他们的依据在哪里?

    英国有个鬼的依据,搞的英国政府十分尴尬,连忙解释说英国政府无意占领这里,是因果南非殖民政府向这里提出的诉求。几年之后,召开非洲瓜分会议,德国得到来这里。

    威廉二世做事情就比俾斯麦干脆多了,俾斯麦的同盟条约太麻烦,直接废掉,为了奥匈就要放弃俄国,想要在长江占有一席之地,那就直接占领南通。英国要反对,也不问英国人的依据在哪里,就说德国有权这么做,既然英国可以在上海有租界,在香港有殖民地,德国也可以有,德国在天空之下呼吸的权力,英国还无法干涉。

    法国很干脆,跟英国达成协议之后,很快就宣布,法国将很快撤出海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