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计划中,这次战争之后五六年内,真正的一场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又会打响,到时候英国会跟德国硬碰硬,中国则会保持中立发战争财待价而沽。但折断剧情还没来得及写,大家脑补一下。

    ————————————

    在方纶和德国的谈判之中,德国人提出,要求中国保证,一旦德国跟法国开战,而俄国因此加入战争的话,中国必须对俄国宣战。

    德国是想让中国单方面对德国做军事保证,这一点不是不能考虑。因为中国跟法国的外交处境一样,法国是认为自己跟德国必有一战,因此极力拉拢俄国,而俄国却未必需要跟德国开战;中国认为自己跟俄国必有一战,所以一直都想拉拢德国组建同盟,结果德国要价太高,缺乏诚意,权衡利弊之下,最后中国只能选择跟英国同盟。

    所以是中国需要德国更多,如果是在平时,中国没准会做这样的单方面保证,从而可以跟德国联合夹击俄国。可现在中国正在美国进行行动呢,一旦真的给德国做出保证,而战争真的爆发,中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处境。别的不说,在美国肯定得收缩,美洲利益链必然断绝。

    因此皇太子一行怎么都不可能向德国做出这种保证。

    没有中国的保证,德国担心陷入两面作战的处境,这种担心从俾斯麦时代就开始出现,到现在也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恶化。威廉二世这几年不遗余力的拉拢俄国,目的就是想拆散法俄同盟。

    施里芬计划很好,军方很想要一场战争,但政府却不想冒险,万一没能快速击败法国,德国就要面临两线作战的处境,很可能会遭遇一场失败,因为此时不管法国还是俄国,都是世界级强国,对上任何一个,德国都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跟两国一起开战呢。

    另外英国的态度也让德国担心,英国人坚定的支持法国,这让德国更不敢发动战争了。因为对上法俄尚胜算不大,英国也加入进来,简直可以说是必败了。

    这时候法国让步了,法国国会罢免了强硬的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决定接受国际仲裁,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没有理由不答应。

    1904年1月,关于摩洛哥问题的谈判,德、法、英、俄、西、美等13个国家齐聚西班牙商讨。

    事实上决定性的力量只有英法德俄等国,美国自己还不安生呢,比利时、荷兰等国则国力太弱,连在摩洛哥近在咫尺的西班牙,其实也只是想保住自己一点特权。

    真正交锋的,还是法俄同盟和德奥同盟。

    由于没有历史上日俄战争的干扰,中国在美洲行动,让中国对俄国的牵制力降低,

    1904年2月,中美两国代表在英国的调停下,在伦敦进行谈判。

    虽然比马德里会议开的晚,但达成协议却更早,只进行了一个月时间,两国就达成了协议。

    因为美国人拖不起,一天不达成协议,三十万美军就一天得不到给养,听说已经有人饿死了。

    加上之前通过英国,双方已经就大多数问题达成了一致,在双方都不想进行战争的情况下,在英国从中调停下,很容易就达成了一致。

    其实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并不大,中国的目的不过是在美国西部保持影响力而已,在没有大的国际地缘变化前,中国不可能占领美国本土。美国的目的则是加强对加州的控制力,在美国愿意让步之下,中国政府并没有特别的诉求。

    最大的困难,其实是当地华人和印第安人问题。所以这次请来了洪秀全的代表和印第安人的代表。

    美国对这两股势力进行了让步,他们愿意将萨克拉门托河和圣华金河以西直到内华达山脉地区,划为华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不干涉保留地里的任何事务。洪秀全的代表谋求的是独立,根本不在乎保留地的名称,只要美国人不管他们怎么生活,他们也懒得搭理美国人。

    于是两条大河以西的半个加州谷地成了华人和印第安人保留地,在其他地区,则建立自治政府管理。太平军势力和印第安人也不干涉自治政府的问题,不向自治政府派遣代表。

    其实等于分割了加州,东半个加州彻底成了太平军和印第安人的地盘,西半个加州,则成了华人移民、侨民和美国白人的统治区。

    这基本满足了各房的诉求,美国收回了大半个南加州,将印第安人赶到了圣华金河以东地区。华人得以在旧金山湾地区为中心的三角洲地区自治,白人也能和平生活在这里,各取所需。

    美国取得了继续在加州驻军的权力,但只局限于旧金山,而且数量不能超过十万人。当地自治政府则取得了建立国民警卫队的权力,今后他们可以组建自己的武力保护自己。

    至此,加州事实上形成了三股势力,太平军势力、当地华人和白人自治势力,以及美国联邦势力。

    这些协议最后形成了一份宣言,中国和美国分别签字,太平军代表和印第安人代表也签字,英国同样签字,英国将为这份宣言担保。

    在宣言签订之后,中国軍队必须马上从旧金山撤军,解除对旧金山的封锁,太平军也必须从三角洲地区撤走,美军从南加州返回。

    很快加州就取得了和平。

    但是马德里会议进展却很不顺利。

    德国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俄国坚定的支持法国的要求,英国也站在法国一边。

    本来德国认为,法国对摩洛哥的侵略,侵犯了所有国家的商业利益,他认为召开国际会议,一定能让其他国家反对法国,尤其是英国肯定会为了商业利益跟法国针锋相对的,本来挑起摩洛哥危机的一个最大目的,就是拆散英法协约。

    可没想到,英国也坚决的支持法国,大家都支持法国继续控制摩洛哥的海关、建设道路的权力,可以说法国的大部分诉求都得到了满足,而德国则受到了全面的压制,只有奥匈帝国一个国家支持德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除了让步别无选择,但德国很不满意,也很恐慌。

    他们看到的是,整个欧洲都在反对德国,就好像布尔战争时期大家都反对英国一样。

    其实能得到这种待遇,本身就说明了欧洲已经开始像担心英国那样担心德国了,这本身就是德国国力的体现。国际平衡之下,所有国家都倾向于压制强国,扶持弱国,从而获得自身的安全。比如后世中国崛起的时候,全世界的那种抵制。

    尤其是英俄两国对法国的支持力度,让德国政府十分惊慌,这意味着一旦德国跟法国开战,会受到来自英法俄的三面夹击。

    但他们能怎么办,除了选择让步之外,没有任何办法,只是这会让挑起摩洛哥危机的德国成为一个笑话。

    中国皇太子此时还在欧洲,因为他要在伦敦决议上签字,签完字后,他的外交行程才会结束。

    但这时候他受到了德国皇帝的邀请,邀请他在结束英国行程之后,访问德国,跟德国皇帝会晤。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德国打算拉拢中国,化解他们在马德里会议上的尴尬,但大家都认为,这又是德国皇帝天马行空的昏招,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中国在欧洲没有影响力,中国也没有参加马德里会议,无法给德国任何支持。

    最多能跟德国达成一些针对俄国的计划,但那跟现在的马德里会议毫无关系。

    但所有人多错了,他们并不知道,马德里上空已经开始集聚阴云,最终会形成一股强烈的风暴。

    因为所有人都忽视了德国和中国两个君主制国家,皇帝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一旦两个皇族达成了协议,真的可以改变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又都强大到了能够影响世界局势的地步。

    只不过现在连两个皇室贵族都还不清楚会发生什么呢。

第八百二十八节 德国需要保证() 
中国皇太子已经离开了伦敦,这几年中国的名字出现在欧洲的报纸上越来越多,中国皇帝这个名词也渐渐变得更加显眼,就好像元明时期的中国一样,大家提到中国皇帝,越来越开始有一种不一样的味道。

    庆祝伦敦决意的晚宴上,在英国首相,外交大臣的口中依然不时的出现中国的名词,让首相妇人颇为不满。

    “中国,中国,德国,德国,在你们眼里,全世界就只有这两个国家吗?”

    男人们都笑了。

    晚宴是简单的家庭晚宴,正式宴会昨晚就过去了,这是首相的家宴。

    大家心情其实都很放松。

    成功调停了中国和美国的冲突,让大英帝国的政客们找回了久违的感觉,似乎英国并没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控制力,似乎他们正在重塑世界霸权。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跟法国和解带来的。

    首相很清楚:“那说说法国怎么样?谈谈我们跟法国出色的外交。”

    外交大臣道:“当然。我个人认为,这次我们的法国朋友会很满意的。不过德国有些让人担心啊。”

    首相道:“是巴格达铁路吗?”

    德国要将巴格达铁路延伸到波斯湾,可是波斯湾出口的科威特已经跟英国签订了协议,这里是英国的保护国,为了不引起跟奥斯曼帝国的冲突,英国跟科威特酋长的协议是秘密的。可奥斯曼将修筑到这里的铁路权给了德国。德国掌握的铁路,可以一路从柏林到科威特,这是英国不能允许的,不是科威特有多重要,现在这里还没有发现石油呢,重要的是德国一旦得到波斯湾的出口,德国势力就能通过海陆直达印度了。

    外交大臣道:“我是担心俄国。”

    首相道:“俄国有什么可担心的,担心他们的工人运动吗?不过说起来,俄国的工人过的确实挺惨。他们应该常识跟工会和解,而不是一味镇压。”

    英国的工会力量和上层关系已经发展到了可以相互谈判的地步,就在不久的几十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