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85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朱敬伦还隐隐有些担忧,如果柏贵把自己夸的太厉害,万一咸丰觉得他有用,比如皇帝认可了他的外交能力的话,把他调到北京,派他当某个洋务大臣的翻译,过两年总理衙门成立了直接塞里面任职的话,那不是朱敬伦愿意接受的。

    他在广东如此费尽心机,除了让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夺回广州,好得到一个在洋人面前可以说自己胜利的强有力的理由外,也是在给自己夯实根基,他打算扎根在广东,这是一片热土,足够自己辗转腾挪。

    广东面向外洋,是天然的对外窗口,而且一直都没有中断跟西方的沟通,这里有最了解西方的人才,有跟洋人打交道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商人家族,这些商人其实早就融入了世界商业网络,十三行的伍氏家族在美国都有投资,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广东这里无疑是最合适的。

    而且清政府显然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小族掌大国的现实,注定他们最大的利益是防止汉人做大,而不是抵抗外辱,因此注定这个政权很难适应即将到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汉臣们努力了,但是失败了。

    朱敬伦不打算在试一次,而且他如果跟着满清混,可能连试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他手上没有丁点权力,按照正常的程序,他也能玩,比如科举做官,二十年内他能爬到巡抚的位置上就算快了,非正常一点,买官的话,虽然满清始终有捐官的制度,但是捐官想做到高位真的很难,最有名的无非是李卫,用了十年做到浙江总督。除此之外,捐官甚至很少有能做到巡抚一级的。

    另外一个捷径则是靠军功,太平天国让许多的汉人官员脱颖而出,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自不用说,其他的比如做到台湾巡抚的刘铭传也都是靠军功为基础爬上去的。

    这些靠军功崛起的汉官,大多数都成了跟随李鸿章、张之洞的洋务派,李鸿章、张之洞算做的不错的了,起码建立了一些洋务企业,但依然受到掣肘太多,没办法放开手脚,朱敬伦也不想落得一个跟他们一样的下场。

    所以唯有最后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变革,撇开满清进行变革,朱敬伦有两个选择,第一是通过太平天国那样的武装造反,立起炉灶,自己掌握权力,另一个是在满清的体制内进行变革,时机合适的时候,朱敬伦更倾向于前一种,但无论哪一种,广东都是最为合适的地方,因为这里不但拥有最了解西方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这里天高皇帝远,让北京那个权力忠心触手莫及,距离就是最好的保障。

    所以富礼一说道喜,朱敬伦第一反应是皇帝那边有消息,可是很快就明白不可能,从广东到北京没有个把月到不了的,一来一回两个月就出去了,毕竟现在兵荒马乱的,说两个月已经算是快的了。

    那到底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富礼没有卖关子:“你手下那些苦力,现在编入南海县县勇了,组一个火枪营,你暂任帮办一职。”

    这倒算得上是一个好消息。

    朱敬伦招降的那两千苦力,现在多住在客栈抽鸦片赌钱,柏贵一开始就想让这些人自成一营,也算是他手里的力量,但是黄宗汉不同意,认为这些人都是投靠过洋人的乱臣贼子,不捉拿治罪已经是皇恩浩荡,怎么能招揽这些人。

    两广总督是有这个权力的,当年林福祥组建平海营,就是他的老师,给时任两广总督的祁贡做幕僚的黄培芳推荐的,祁贡才任命林福祥招募人手编练乡勇。

    黄宗汉不同意,柏贵又已经去职,连大印都不再身边,所以真的是没有办法安排朱敬伦招降的那些苦力,可如果放弃手头现有的这一点力量,柏贵又不甘心。自从朱敬伦告诉他洋人肯定还会打过来后,他就更不敢放弃这些人手了。

    没说服黄宗汉,反倒是说服了南海县令华庭杰,让朱敬伦带这些人编入南海县县勇中,县令作为地方官,也是有权力临时调动乡勇的,华庭杰早在东莞当县令的时候就组建过乡勇镇压小刀会起义,这次出城编练乡勇,他也是最早的一个。

    只是华庭杰不可能不知道柏贵跟黄宗汉之间的关系,黄宗汉不同意收编这些苦力,华庭杰反倒招揽这些苦力进入自己的麾下,岂不是得罪了黄宗汉。

    这只有一个解释,要么柏贵成功拉拢到了华庭杰,要么华庭杰从始至终就是柏贵的人。

第七十三节 找几个教官() 
朱敬伦还是小看了柏贵,虽然华庭杰等人也不是对柏贵马是瞻的人,但是这些人在柏贵和黄宗汉之间,确实现在倾向于支持柏贵。

    除了在广东经营三十年,圆滑的柏贵在广东官场向来人缘不错,而黄宗汉在广东只当了一任督粮道就因为得罪人太多被调走;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华庭杰等人出城编练乡勇的时候,其实都是请示过柏贵的。

    纵观晚清时期的地方官,太平天国攻陷了那么多城池,除了少有地方官投降的之外,也极少有地方官弃城而逃的,而明末时期,地方官扔下驻地逃跑的情况比比皆是。是明朝的文官比满清的文官更没有骨气吗?当然不是,明清时期的文官半斤八两,都没什么气节。原因很直接,那就是满清对于弃城而逃的文官非常不讲情面,逃跑的几乎都是一个死字。所以城破后,被太平军杀掉的有,上吊自杀的有,逃跑的就非常少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逃走的,只是相对来说要少的多。

    所以当初洋人攻占了广州城,华庭杰和李福泰两个县令在城中还是待了一些日子,就是担心落一个弃城而逃的罪名,因此在他们出城前,都秘密拜会过柏贵,希望柏贵跟他们一起出城。柏贵如果出城了,这个弃城的罪名,当然由他这个最大的巡抚承担,可是柏贵没出去,却支持华庭杰他们出去。

    柏贵当时肯了他们出城编练乡勇的举动,并且为此向皇帝解释过,所以华庭杰他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不存在弃城而逃的担忧,因此他们心里是感激柏贵的。

    同时黄宗汉此次来广东,虽然有督导整合广东乡勇的任务,最重要的还是在洋人攻占广州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帮皇帝稳定广东地方,所以黄宗汉的使命让他无法坐视乡勇做大,这就跟华庭杰这些编练乡勇图谋收复广州城的地方官产生了一些意见上的冲突。

    可以说黄宗汉之所以在拉拢广东地方官的斗争中慢慢败北,最大的原因还是利益不同,柏贵跟这些人的利益相同,而黄宗汉反而有限制这些人权利的意图,加上柏贵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并不输给黄宗汉,所以一来二去,柏贵也就慢慢占了上峰。

    这些事情朱敬伦不可能完全琢磨清楚,他只知道柏贵慢慢赢了,起码在广东地方实力派中,柏贵站稳了脚跟,这就够了。这就表明朱敬伦在柏贵身上的投资没有白费,相比之下这才是一个好消息。

    朱敬伦点点头:“呵呵,那感情好,不知道在下是否现在去华大人哪里去听候差遣?”

    富礼摇摇头道:“那倒是不急。华大人正在忙着炮台布防,你手里不是有一批火枪吗,留下自己用的,剩下的都派人送去给华大人吧。相信有这份大礼,华大人会照拂你的。”

    朱敬伦明白了,自己手里那批军火,大概也是柏贵拉拢华庭杰的一个大筹码,华庭杰现在负责炮台防御,对手里的力量不自信,所以是能加强力量的东西他都想要。弄不好这批军火才是让他在黄宗汉和柏贵斗争的要紧时刻,公然站在黄宗汉对立面的一个原因吧。

    朱敬伦想了想:“也罢。我手下只有两千多人,就给华大人两千支枪又何妨?”

    富礼点了点头,看来朱敬伦拿出来的东西,能够满足华庭杰的胃口。

    富礼又道:“巡抚大人说了,枪可以给华庭杰,人我们可得抓牢了。”

    朱敬伦道:“巡抚大人可以放心,这个在下自然明白。”

    富礼走后,朱敬伦立刻让黑狗去客栈里喊人,五仙门客栈现在整个都被朱敬伦包下了,反正兵荒马乱的也没人住,前后院子几十间房,硬是挤下了两千多人,这些人只要有大烟,也不讲究,打地铺都愿意,倒也没人喊委屈。

    很快侯进就跟着黑狗来了。

    “朱——嘿嘿。”

    侯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朱敬伦了,以前都是直呼其名,喊朱二。但现在他自己都觉得这有些不合适了。

    黑狗很懂得察言观色,小声提醒:“大人现在是火枪营管带了。”

    侯进一喜,连尴尬都忘了:“兄弟你做官了?”

    朱敬伦笑道:“不是什么官职,临时的差遣罢了,你带人搬两千条枪去炮台哪里,都交给华县令,态度要好一些,别冲撞了南海县的人。我去一趟军营,一会就赶过去。”

    侯进唉了一声,就招呼人干活去了。

    朱敬伦匆匆离开衙门,赶往不远处的协镇大营,柏贵和洋人都在这里,洋人是作为战俘,柏贵则是作为洋人的人质。

    只是现在还没人知道,反正洋人没有说,外人也就不能确定。当初大家掩饰的好,朱敬伦叮嘱过,柏贵住在这里,对外不能说是人质,否则就是丢了大清朝的体面。那些洋人中也只有少数军官得知,他们现在都成了俘虏了,自然不会乱说。

    而柏贵对外则宣称自己是为了安抚英夷,怕因为误会导致这些俘虏闹事,其实对黄宗汉他们的解释是怕看押这些俘虏的乡勇擅自报复洋人,引起更大的麻烦,因此在皇上决定如何处置这些洋人之前,柏贵不希望有什么意外。

    利用洋人和黄宗汉等官员的信息不对等,柏贵成功瞒住了他是以人质的身份,才让这些洋人放下武器的。等仗打完了,到时候就算说出去,谁还会信呢。那时候柏贵躲过一劫,依然是广东巡抚,就更没人触霉头乱说了。

    而且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