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的脊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说你来思南无非就是个笑话而已,你也看到了,根本就不需要三年,甚至只需要一年,甚至半年,光是凭着瓷砖的生意我便足以给朝廷交付三百万两银子,更不要说药材。”

    “就拿这水车来说吧,你看着水车上面的水斗,不断地翻滚,将河水从河里翻到下方,你看出来了些什么?”杨铭看着刘仪问。

    ps:第一更送上!

    (。)

第286章 水车的作用() 
“就拿这水车来说吧,你看着水车上面的水斗,不断地翻滚,将河水从河里翻到下方,你看出来了些什么?”杨铭看着刘仪问。

    水车虽然并不常见,但是在明朝的很多地方也多多少少有,特别是黄河沿岸最为常见。

    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在西方还是类人猿的时候华夏人的祖先便开始了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开智,从最原始的自然等待收成,到除草、浇水。。。。到了后来甚至对气候以及地理环境都深入的研究从而在适当的时候种植、以及有效的管理逐渐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科。

    而水利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虽致力于兴修水利工程,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运河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但是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农业区,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于是中国人善用其智慧,发明了另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

    对于水车的历史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

    在《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从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躯。

    而水车的发展其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中国正式记载中的水车,则大约到东汉时才产生。东汉末年灵帝时,命毕岚造“翻车”,已有轮轴槽板等基本装置。又有一说三国时魏人马均也有翻车的制造(《三国志。魏志》卷二九杜传裴松之注)。不论翻车究竟首创于何人之手,总之,从东汉到三国翻车正式的产生,可以视为中国水车成立的第一阶段。

    然后水车的发展到了唐宋时代,在轮轴应用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利用水力为动力,作出了“筒车”,配合水池和连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仅功效更大,同时节约了宝贵的人力。南宋张孝祥〈题能仁院壁诗〉中大赞其曰:“转此******,救汝旱岁苦。”可见此水车对农事帮助之大。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直到到了元明时代,轮轴的发展更进步。一架水车不仅有一组齿轮,有多至三组,而有“水转翻车”、“牛转翻车”或“驴转翻车”,可以依风土地势交互为用。这项发展。使翻车的利用更有效益。翻车打东汉三国时代发明以来,一直停滞在人力的运转。至此,利用水力和兽力以为驱动,使人力终于从翻车脚踏板上解放。同时。也因转轴、竖轮、卧轮等的发展,使原先只用水力驱动的筒车,即使在水量较不丰沛的地方。也能利用兽力,而有所贡献。另外。则有“高转筒车”的出现。地势较陡峻而无法别开水塘的地方,也能低水高送。有所开发。这是中国水车发展的第三阶段。元明之后,中国水车的发展便再没有多少特出的成就了。

    由上之言可知,水车一物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实有大贡献。它使农作所受的地形制约大为减轻,实现丘陵地和山坡地的开发。不仅用之于旱时汲水,低处积水时也可用之以排水。

    可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水车的作用其实就是用于灌溉庄稼,而扬名如今大量的耗费人力、物力建造如此之多的水车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但是,问题又恰恰出在这里,刘仪非常清楚,杨铭是根本不可能做无用功的,无论是在京城之时,还是对于思南的每一步安排,那简直就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人物!他要建水车那就必然有用处,如果不是对杨铭还有几分信心和信任,他甚至根本就不会多此一问,照着他的脾气二话不说就是一道奏折弹劾了,那儿还会在这里站着和杨铭说话?

    “看不出来!:刘仪老实回答道:“可是如果你不给老夫说个明白,相信一个月后内阁那边肯定能收到老夫的弹劾奏本!杨铭,你别以为老夫是在和你说瞎话,你知道思南百姓不易,对于你的做法老夫虽然觉得应该是有你的道理,但是老夫不想冒这个险,这么多人力足够我们再起三座土窑,烧制出来的瓷砖甚至能够卖出数千两银子,所以老夫想听听你到底有何高论!”

    刘仪还算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不懂得事情绝对不会妄下结论,现在的他坐在一块光石板上,这些石头就是根据杨铭的交代炸山之后从泥土里分割出来的石块,根据他制定的规格由石匠弄好再搬运到河边的。

    “刘大人,难道你就没有想过为何那木头做的水槽会不停地旋转?要知道一水槽的水足有数百斤,哪怕是牛在这么频繁的运动中也吃不消,而水车,只要是在江面上,只要水车不坏便可以日夜不停地转动,你知道这是什么吗?”杨铭笑着对刘仪道:“这其实就是力的一种表现!”

    看着刘仪满头黑线的样子杨铭就有些发笑,不过还是准备给他解释一番。

    虽然早在唐朝开始便有了专门研究物理的学科,但是对于这些自然地现象到现在依旧没有太大的进展比如说雷电、比如这水力,其实很多人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知道这水灾流动中会产生一些奇特的现象,但是因为认知,和自身的局限性他们却说不出来。

    “这。。。。”刘仪想要开口,最终还是沉默了下来,正如杨铭所想的那样,他对这个问题几乎是一片空白。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些东西边是奇淫技巧,他们甚至不屑一顾,他们在乎的是圣人学说以及思想,对于这些能够给百姓真正带来实惠和帮助的东西往往并不重视。

    ps:第二更送上!(。)

第286章 杨铭的期盼() 
对于读书人来说,这些东西边是奇淫技巧,他们甚至不屑一顾,他们在乎的是圣人学说以及思想,对于这些能够给百姓真正带来实惠和帮助的东西往往并不重视。

    “你看,随着水流不断推动转轮旋转,从而便将水槽带动起来,而这就是力!”杨铭解释道:“水在流动中会产生力,而水车在转动中同样也会产生力,就像我们看到的这辆一样,他的气力持久、稳定,只要一安装完成便不会因为我们的休息而停止,甚至可以说只要水车不坏,那么四周的水槽便会周而复始的运动,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水车因为旋转而产生的力量运用起来!”

    “格物?”刘仪一听,脑海里边想起了这个词来。

    对于他来说格物之学虽然并不精深,但是也听过不少,并且也接触过,但是那些也就只是针对于一般层面上的东西,比如日出、日落、潮汐。。。。。

    然而杨铭现在说的显然不止高了一个层面。

    借力!

    这就是杨铭的目的!甚至他还真的就听懂了!

    可是,如何借力他却是并不知道,对于这样的新奇事物他虽然并不抵触,但是内心之中依然还是不太看的起,御史朝杨铭道:“杨铭,按理说我是不该指手画脚的,不过我与你恩师乃是同考换句话来说我与你之间也不是外人,咱们学得圣人大道终究还是需要为官一方造福万民才是,你如今专研这格物一道未免失了本末,依老夫看这次你对思南的布局便甚为不错,借贵州之民发展思南、瓷砖甚至种植草药这都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你稳打稳扎三年时间何愁不能风光回京?到那个时候海阔天空朝堂之上必然有你一席之地,可是你现在看看你自己。哪里是一个官的样子?与一群百姓工匠在河边上弄的跟个什么似的?”

    杨铭站起身来,摸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朝几名工匠招呼了一下才向刘仪慢慢走去。

    “刘大人,难道到了现在你还觉得这些东西就只是奇淫技巧?”杨铭指着这台已经安装调试好的水车道:“你信不信,就是这台你所谓的奇淫技巧足可以代替三十个人干活,并且还不会伸手向你要吃要喝!我只需要在水车的轴承上面建立一个链接然后在旁边做一个小玩意儿。就可以用于小石块的粉碎!”

    “思南这边的地况你也清楚,几乎除了泥土之外就全是这种页岩,现在思南人多不假,可是你要知道这些人迟早也会回去的,朝廷不可能放任这些流民不管,最多过完这个冬天,你信不信这些人绝对会全部回老家种地?别看这现在只要给一口吃的就能让他们拼命的干活,等到了那一天即使有钱也并不一定能找到人!更何况我也不得不为思南的今后考虑,泥土可以烧瓷砖。可是泥土烧完了之后呢?烧完了之后剩下的便是这些石块,你让他们怎么办?”

    “所以你就准备专营这些个水车?”刘仪有点儿动心,他其实也就是不希望看到杨铭不务正业而已,听到杨铭的解释他也觉得是这么个理,这泥土用完了难道在这些光石头上种地?那自然是不成的,所以他准备好好听听杨铭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两人一说话,把其他的工匠都引了过来。

    杨铭道:“刘大人,你可别小看了这水车。到时候二十八太水车一起转动起来,光是哪场面就不小!到时候再建一个蓄水池用来蓄水。将江里面的水吸进去加入少量的明矾沉淀泥沙,然后分三次过滤便可以直接送入城内百姓饮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