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的脊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闹出事来。

    如果国库充盈,哪里有灾难立即大赈,哪里有兵乱立即镇压,直接消除在苗头之下,所以无论是皇帝还是内阁几位相公每天心里其实都在算账,一笔一笔的钱该花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比较急切,而什么地方可以缓怠。

    杨铭如今还是白身,即使恩旨下来也不过是一个举人身份,当然这个身份再洪城一亩三分地来说绝地能够横着走,但是他这个身份却保不住这份家业。

    如今煤炭集团刚刚开局便每月有上万两银子的进账,这还只是蜀中一地,那乳沟遍布全国呢?相信会有很多的人会很乐意自己无声无息的死去,一个举人而已,并没什么大不了。

    李秀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到如今他才真有些佩服杨铭了,这个女婿绝对不是一般人物。紧紧就只是从分配利益这一手看来就绝对不简单,以前的不说,就是现在,他送出去的可以说日后那便是每年几十万两银子的财富,眼都不眨一下的就如同是宋棵白菜一般。最关键是送的人,嘉靖帝。

    这一点他看的非常准,无论那位臣子都不是所谓的大树,只有这位爷才是如今大明朝真正的主人,如今主人缺钱,家里突然有人送你一大笔钱谁不会高兴?单凭这一点杨家便能富贵三代!

    “这是前面一个多月的账目,你在遂州带信给老夫让老夫帮忙办理,你且看看,还有份例银子一共是一万三千五百二十七两四钱三分,全在老夫这银库里,找个时候也一并拉回去吧!记住,刚才说的事情要赶紧着办,越快越好!”李秀才从方桌放着的一本书下面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递给杨铭。

    杨铭接过册子,并没有看,随手又放在了方桌上笑道:“岳父大人安排的人办事想必是滴水不漏,杨家如今虽然已转秃势,但是家族能用之人实在太少,日后还请岳父多多招抚才是!”

    杨铭说的是实话,整个杨家中就只有他一个人是读书人,其他比如大伯、二伯又或者几位堂兄都是庄稼汉,你让他们种地还成,可是要让他们拿笔杆子算账还不要了他们的老命?

    “贤胥不必忧虑,白手起家却是是困难重重,不过贤胥如今只等拿恩旨下来,想必便不会如此着急人手了,哈哈!”看到杨铭的犹豫之色李秀才摸了摸胡须,笑到:“到时四乡八里的人还不都抢破脑袋朝你家投献?只要到时候你不怕门槛被踩破就行!”

    “投献”作为明代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封建等级特权制度的产物。因为被投献着往往有着功名在身,根据大明律从秀才起便有了一些相关读书人的政策,比如不服兵役,不纳税等诸多利好。

    特别是到了举人以上,那特权就更为明显,往往一位举人名下几乎有着成千上万亩田地,而这些田地都是那些庄户投献而来。

    虽然土地名义在被投献人名下,但是被投献人根本就不用上税,这些投献人只需要付出正常税收的五成甚至六成便可以放行的耕种,而被投献人却什么也不用出平白的家里多出了好多土地,有人耕种只等着收钱便可。

    这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弊端,也是土地兼的恶性循环!

    ps:这周没有推荐位,好凄惨!有票的来张票吧!没收藏的朋友顺便动动指头,收藏下!

    ;

第九十四章 时间差() 
这其实就是封建社会最大的弊端,也是土地兼的恶性循环!

    杨铭并不介意别人投献,相反她还会很乐意的接受,比如光华村的人本来田地产出就不高加上连年税赋的增高对于庄户人家来说简直是苦不堪言。

    但是如果他们带着田地投献道杨家虽然要给一部分所谓的租金但是绝对要比官府征收要强的多。

    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虽然是挖大明朝的墙角,但是人往往并不能随心所欲。

    “岳父就不要取笑小胥了,投献虽说能凑出些个人手,但是您老想想,这方圆百里不是庄户就是佃户,稍微一个能拿笔杆子的也早另谋出路了,所以啊,没有些年月的积累和培养这好用的人手可还真难找!”杨铭微微的叹了口气,他说的是实话,一个没有底蕴的家族是不可能有多少人才的。

    在封建社会,家族的建立其实就是一个培养人才和笼络人才的过程,这其中权力,金钱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这些因素全部满足之后还必须注重后代的培养,从这一点来说就是所谓的人才积累。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其实并不正确,豪门贵族的存在其实就充分的说明了问题。当后代足够优秀,有权有钱还有人的时候家族如何不能昌盛绵延?

    当然,家族过于巨大臃肿肯定也有不少弊端,难免出现两个不孝子,但是这都是后话。

    杨家如今刚刚起步,就目前看来就已经开始举步维艰,想要壮大乃至其他根本就想都不用想。

    李秀才一脸似笑非笑的看着杨铭道:“贤胥可有方略?还有京城距离蜀中好几千里路,即使恩旨下来你也恐怕赶不上恩科了!”

    杨铭只好道:“今岁的恩科恐怕是赶不上了,为今之计小婿还是觉得先把家里这一亩三分地伺候好再说!如今我也不过才十四,等上两年等年岁大些在去东华门唱名吧!”

    所谓恩科其实就是朝廷加恩赦免科赋。南朝齐萧子良《请停台使检课表》:“值今夕酒谐肉飫,即许附申赦格;明日礼轻贷薄,便復不入恩科。”

    然后到了宋朝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明朝道了如今虽然算不上是官员繁多,但是至少也不少,据闻京师三甲进士还好歹有个出身,外放留京都有门路,可是举人排队候补的那可就多如繁星了。

    想要权力就必须做官,做了官便能保护住家财,才能安生立命,历史上嘉靖帝在位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特别是后期更是服用丹药而死,但是不可否认他是一位胸有报复的帝王,只不过出生以及很多限制让开始还有拯救天下的宏远而最终也未能实现。

    从历史的重重脉络中就可以看出,其实嘉靖帝王业有着消减官员的打算,因为他在位期间就科制少的可怜,而恩科更是只有这一次。

    杨铭其实很头疼,如果错过仅此恩科那么就要等上好几年,到时候自己的官位是否能跟得上家族的发展步伐?

    至少他早就已经想好了如何发展,在他的计划中,无论什么样的生财之道都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他却没有能力保护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贤胥不必担心!”李秀才不愧是人精,从杨铭淡淡皱起的眉头就看出了问题的本质,对于杨铭早在洪城听县尊李道远讲述的时候她就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这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庄户子弟,如今的他已经丰满了羽翼,只需要等到何时的时机便能展翅高飞。

    而李家,纵然李栋梁纨绔一些,哪怕再无进寸,只要李嫣然嫁入了杨家那么至少三代以内李家富贵无忧。

    他早有定计笑道:“蜀中距离京城大约两千多里路程,如果以旧日的方法自然是不可能赶上,贤胥不妨早日动身北上带恩旨到后老夫便着家仆换马不换人追赶,想必定能在院试之时赶到!”

    这其实就是打的一个时间差,如果杨铭等到恩旨到了洪城取得了举人身份再北上赶考那么此次恩科肯定是赶不上了,但是李秀才这个主意就是相当于并分两路,一来减少了杨铭赶路的辛苦,而来找寻以为精于骑马的人赶往京城那么自然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次恩科便必然能够赶上!

    毕竟院试的日子还早,至少要等到十月之后,算起来如今还有不少时间那么就一定有机会!

    杨铭听李秀才一说,眼睛一亮!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在他看来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想不到居然被这个岳父很轻易的解决了!

    这个时间差的运用说来人人都会,关键是用在何时的时间,那么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

    杨铭不禁一阵感慨,亏得自己还是天朝来的灵魂,无论是见识还是学识比起这位也不知道甩他几条街,但是对于学识的运用来说还是略显不足,果然是活到老学到老。

    “如此就多谢岳父了!”杨铭缓缓起身,恭敬的俯身一躬,如果说以前是因为高傲女的缘故,他还带着有色的眼光看待这位长线投资的岳父,那么现在他绝对是真心诚意。

    一位老人能想自己所急,解自己所需就从这一点来看就值得他尊敬。

    诚然,以前杨家和李家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人家送宅子送丫鬟,无非就是结个善缘,只求杨家以后生发了不忘本而已,这么做其实没有错,即使杨铭自己换位思考也许也会做着同样的举动。

    而如今两家结成了亲家,那么便是同气连枝,已经部分彼此!

    正在这时候中堂外面的窗户后面一道黑影闪过,然后又是鞋子小声摩擦地面的身影,紧接着那身影便成了两个。。。。。。

    透过窗户的缝隙还略微能看见一抹绿色的衣服料子在风中起舞!

    窗外!

    “小姐,你小心点儿,现在天气潮长者青苔呢,滑!”楞子丫鬟小翠小生的提醒着李嫣然,在他看来在外面偷偷的听两句就已经是犯忌讳了,哪里想到小姐居然还要爬窗户!

    ps:今日章节送上,姗姗来迟了呵呵!

    ;

第九十五章 拜访很顺利() 
“小姐,你小心点儿,现在天气潮长者青苔呢,滑!”楞子丫鬟小翠小生的提醒着李嫣然,在他看来在外面偷偷的听两句就已经是犯忌讳了,哪里想到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