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穆九描述的炼钢的工艺和工序,杨柯提出了将尽可能大的工作量和工具能操作的工序交给机械完成,节省人力,而将最精细化暂时又无法用机械替换的工作尽可能减少,交给大匠去完成。
这个想法启发了穆九,他将整个工序做了一些调整,尽可能将烧铸和锻打的工量加大,由水车带动的冲压铁锤来完成,杂质打得越彻底,越少,则人工成型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产量也才最大。这些工序如果纯粹由人工来完成的话,调整的意义不大,而且冲压铁锤锻打虽然省力,但成型之后的快铁太大,搬运不了则下面的工序就无法进行了。
这种小技术攻坚在后世有很成熟的解决思路,自然难不倒杨柯。在杨柯的指导下,穆九等人又做出了杠杆吊车,能用半自动的方式轻松搬运铸件和块铁,还做出了木制的滑车,在钢件冷却后可以用来搬运,只是因为材质不过关,否则杨柯很想一步到位将水力的自动传送带都给设计出来。即使是这样,也让穆九等干了一辈子铁匠营生的人咂舌不已,心里对杨柯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为了更好的提高效率,杨柯建议凡是能自动化或者半自动化的工序都添加进去,尽可能减少和替代人工,所以钢水的槽子一直延伸到炉子跟前,钢水顺着槽子直接就到了锻台的模具上,稍微凝固就用冲压锤开始锻打、淬火,大匠只是负责最后的成形。经过反复的改进和尝试之后,第一个工坊大功告成,接下来的效率就高多了,半个月的功夫,一口气将剩余的九间工坊依葫芦画瓢通通建好了。
按照穆九的预测,每一个工坊配备十个大匠,四十个小匠,十个工坊两百多人就可以同时启动和开工,一天每个炉子可以练出四到五炉钢,十个工坊就是四五十炉钢,一炉钢如果是五百斤,那可是两万多斤钢,完全靠人工,人数再翻十倍也做不到,关键是时间大大节约了,所谓的百炼钢百炼钢,就是要靠人工一锤子一锤子的打出来,人力毕竟有限,锻打的重量也有限,有了水车带动的冲压锤,这个最窝人力和工时的问题就解决了,产量自然能打着滚的往上翻。
想到这里,穆九不禁喜滋滋的开始盘算起来,这样一来,铁户营的男人们都得进工坊,还不一定够。女人和半大小子们是不能进工坊的,钢水四溅,毕竟是有危险的,但做饭和给工坊上料就没有问题了。。。。。。正在这么盘算着的时候,突然人群开始骚动起来,匠户们纷纷让开了一条路,还不住的和来的一行几人打着招呼。
穆九远远的就看见了有三个人望着工坊而来,一个是杨柯,另一个是县令陶侃,还有一名人过中年的男子,气度不凡,但不认识。
那个人正是张华,多年的苦学生涯养成了他黎明即起的习惯,早早的在自己居住的客院里读起书来,杨柯和张蕊带着仆从给他送来了早饭,带到吃罢早饭,杨柯突然提出要带岳父去看看刚刚竣工的炼钢坊,张华微微一愣。杨柯的跳跃性思维和做事的风格他是早已领教过了,但这个旧时的上司,现在的新姑爷从来都是不走闲棋的人,做的每一件事看似漫不经心,让人捉摸不透,却往往都是意味深长,临到关键时刻,就开始显现出决定性的作用来了。张华虽然不清楚杨柯为何突然开始鼓捣起炼钢作坊来了,但没准又是他的神来之笔,所以怀着好奇心,立刻就答应了。
两人只带了几个随从,骑着马就出了杨家庄,正好迎面碰上了陶侃,他也知道昨天了工坊完工的事,所以今日推掉了一些政务,也是想找到杨柯,一起看看究竟,结果就与杨柯等人不期而遇了。
远远的看到沿着河边一字排开的巨大的水车,张华虽然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彻底震撼了,工坊是比寻常房屋足足要高出一倍多的房子,四面没有围墙,巨木为柱,一种从未见过的炉子就在工坊中一字排开,显然就是特制的炼钢炉了。张华不仅仅是读书人,还是中国第一本博物学博物志的作者,当时被称为杂家,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对于炼钢之法也有所涉猎。他一看就明白这工坊搭建得十分高大,又四面不设围墙,其实是为了通风和防火,而这种炉子与他之前见过的炉子却是完全不同,再看到工坊内很多奇形怪状的工具和设备,他更是兴趣高涨。
“侯爷,小老儿还以为您今天会在家歇着,怎么还是来了?”穆九迎了上去。
“我是一夜都没睡踏实,就等着今天出这第一炉钢,在家里怎么能坐得住?老人家,我们赶紧开始吧。。。。。”杨柯笑吟吟的说道。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七九章 利吾神兵()
众人里三层外三层的将第一个工坊围了个水泄不通,只留出了操作的空间,杨柯等人居中而坐,所有人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穆九等人。随着穆九一声令下,首先是两个赤膊大汉登场,推着慢慢一车铁矿石,顺着槽斗倾泻而下,倒进了一个翻车当中,连着倒进四五车矿石,才将翻车装满。
穆九一边看着他们操作,一边给张华和陶侃等人讲解:“原来炼炉送料完全靠人工,装满一炉料需要四五个壮劳力、半个时辰才能装满,炼完之后清楚炉渣要等到炉子放凉了,再用人工去掏废料,炉子放凉需要整整一天,掏废料又得半个多时辰,废料清不干净就会越积越多,久而久之,这个炉子就不能再用了,现在装料和清料不再需要人工了,上料的时候只需要倒进翻车,再用绞盘将翻车搅上去,一次性就可以装完,清料的时候不用冷,只需要打开下料口,废料就能自己掉下来,稍微冷一会,就可以打开水槽的门,水进入水槽,自然就把废料冲洗得干干净净。比原来的土办法最少节省了七八个人工,一个炉子一天最多可以炼四五次,时间比原来少了五六倍还不止。”
众人一边听穆九讲解,一边看着一个壮汉已经开始轻轻转动绞盘,这个绞盘是按照杨柯设计的滑轮原理安装的,看到这名壮汉很轻松的就搬动了绞盘,足足装了七八百斤铁矿石的翻车稳稳的便顺着石槽被送上了足有数丈高的炉顶,一直滑到了尽头,翻车的轮子被一个防滑墩挡住,连接翻车把手的绳索继续被太高,翻车便倒转过来,铁矿石倾泻而下,果然是轻松又省力的瞬间便装满了炼炉。
“点火。。。。。”随着穆九的第二个命令下达,工匠点燃了炉膛中的引火之物,随即摇炳被扣上了连接到水车的曲轴,风箱在瞬间便传动起来,炉膛立刻燃气了熊熊烈火,几丈开外的人已经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熊熊热浪。
“原来的风箱都是靠人力,现在用了水力,不仅仅节约了人工,而且火力起来的又快又猛,一个时辰就能将铁料化成水。”穆九继续解释道。
随着一道道工序走下来,张华与陶侃不禁啧啧称奇,从头到尾的半自动化操作让他们眼界大开,一个风车,通过各种曲轴、连杆、榫头、机关竟然将各种需要大量人工的工序变得轻而易举,只需要两三个人在传动装置上进行控制就行,整个设计端的是巧夺天工。
一直到最后一个环节,需要人工来锻打成型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只见穆九亲自提着小锤上场,另一个大匠则挥舞着大锤准备就绪,一个负责淬炼杂质,另一个则负责整形,穆九用铁夹从模具中取出了烧的通红的一把弯刀的毛坯,叮叮当当开始敲打起来,随着锻打、淬火,再锻打,再淬火,最后穆九将完全成型的弯刀沉入了水槽之中,一炷香之后,重新夹起了弯刀搁置在钳台之上,此刻的穆九老眼中透着四射的精光,死死的盯了一眼刀身泛起的光晕和波浪一般细细密密,层层叠叠的花纹,突然间,穆九操起手中的铁锤,用尽力气,大喊一声,猛地对着刀身的中间最容易受力的部分狠狠砸了下去,在场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甚至有人已经闭上了眼睛,随着当啷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铁锤被稳稳的弹开,再看刀身,纹丝不动,被震动得嗡嗡作响。穆九猛地翻过了刀身,刀刃朝上,早有人手执钢刀站到了弯刀旁边,他手中的那把钢刀泛着蓝光,也是层层叠叠的细密的波纹布满了刀身,一望而知是千锤百炼出来的宝刀,随着那人一声大吼,钢刀狠狠的看向了穆九手中的弯刀,随着一片惊呼,两刃相交,弯刀的刀口连白印都没有一个。人群中不禁同时爆发出了一片惊天动地的欢呼之声。
穆九高高的举起弯刀,面朝杨柯,突然双膝跪地,泪流满面:“侯爷真乃神人也,大功告成,从此以后,我大晋朝的军队人人都可以配上这种神兵了。。。。。。。。。”
杨柯满脸庄重的走上起来,一把扶起了穆九:“老人家,这是大家伙的功劳,怎能算在我一个人头上。您说得好啊,从今往后,我打晋的军队人人都可以用上这种神兵了,不仅如此,以后全天下的百姓人人都能用得起好农具,好的铁器了。。。。。。”
张华置身于人群之中,如同沉浸在了欢乐的海洋中,不禁也变得热血沸腾,他看着杨柯,打心眼里敬佩这个年轻人,同时也是自己的女婿。在他的印象中,杨柯是个足智多谋,权变心机深沉,近乎于妖的人物,放眼朝局变迁,就是这个年青人,将一个个看似高不可攀、大权在握的神一样的对手纷纷挑落马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先机,让对手一步步陷于被动,直到最后发现落尽下风的时候,已经回天无力,造势与掌握主动的布局功夫简直让人叹为观止。临阵对敌,千变万化,劳师远征竟然能逼着刘渊签署了城下之盟,将一场惊天的边患危急消于无形。手下网罗了一批才智高绝的人才,就连文鸯、马隆这样的宿将也甘心对他俯首帖耳,忠心不二。所有这些才能集中在杨柯一个人身上,说他是天子骄子也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