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万岁要在正殿宴享功臣,论功行赏。上古把这种“享有功于祖庙,舍爵策勋”的礼仪称为“饮至”。承制官要宣读皇帝的制命,众官俯伏而拜,然后颁赏。受赏官依次到礼案前跪受诰命,由吏部官代授,接受礼物,由礼部官代授。。。。。”看着白发苍苍的礼部官员口沫横飞,滔滔不绝,马隆与唐彬耐着性子洗耳恭听,这一番礼仪讲解足足用了大半个时辰,礼部官员才住了口。
马隆嘿嘿笑道:“大人休怪,你讲了一大堆,我们都是些军伍厮杀的汉子,怎么记得住?就算记住了,那么些个部下又怎么让他们一一听懂?”
礼部官员陪着笑脸道:“将军不要担心,其实您的部下记不记得住不要紧,一个是跟在您后边依葫芦画瓢就行,再一个有礼仪官会在一旁提点将军,您到时候只要约束部下听从礼仪官的指挥,不要君前失仪就成。”
马隆道:“哎,大人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放心,保证不会出问题。”
那礼部官员用探询的眼光看了看四周,对马隆说道:“将军,不知监军大人何在啊?”
马隆叹了口气:“哎,监军大人何曾受过这等军旅之苦,这不,劳碌奔波就患了风寒,一病不起了,现在正在中军大营养病呢。”
“哦?那下官可得要去问个安,监军大人为国家操劳。”
马隆沉吟了片刻:“监军正在出疹子,所以四面不能通风,为防疾病流散,中军营也被大人的亲兵封锁了,连本将无事也轻易不去探视,不过大人乃朝廷礼官,理当请见。”说完这番话,马隆做了请的手势。
礼部官员听说是出疹子,心下先自肝颤了几下,但话已出口,哪能收回。何况此来明面上是奉旨宣读朝廷迎军礼仪,以示对得胜将士的荣宠与重视,暗地里就是得了司马颖的嘱托来刺探情报的。于是乎咬咬牙,跟着马隆和唐彬一起奔中军营而去。
隔得老远就看到兵卒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大军与中军营远远的分开,戒备十分森严,一座巨大的中军营帐四周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六七个随军的医官正在帐外熬煮这汤药,浓烈的汤药味道在空旷之地也随风飘扬,十分刺鼻。营帐中偶有进出的随身亲兵全身上下也包裹得十分严密,头上绑着面巾,只露出两个眼睛。这一副场景立刻震撼了礼部官员,他硬着头皮走到大帐门口,恭声道:“礼部侍郎赵瑞奉旨探视监军大人,监军大人为国操劳,万岁褒奖有加。”
那名随身亲兵撩起了小半扇帐帘,赵瑞从缝隙中看去,帐内的军榻上横卧这一个年轻人,一袭白衣,身形修长,脸上隐约可见微微的疹子,擦抹了厚厚的药水,大帐中也是药味弥漫:“谢万岁体恤下臣,柯身有恶疾,不便款待大人,请大人见谅。”
赵瑞等得就是这句话,假惺惺的又安慰了两句,便如遇大赦般逃离了大帐门口,临走的时候,看着熬药的医官,突然灵机一动,对马隆道:“差点误了大事,临来之时,万岁口谕,听闻监军大人染病,随军太常毕竟比不上宫中的御医,令下官将监军大人的药房和熬煮得药渣带些回宫,让御医会诊和审定一下药方,再将诊治的药火速送到军中来。”
马隆呵呵笑道:“如此甚好,只是要有劳赵大人了。”
几个御医围着药渣会商了良久,推举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个钱太医开了口:“王爷,这生麻黄、芫荽子、西河柳、紫浮萍是用来煮沸蒸熏,继而外用的,这三黄石膏汤和犀角地黄汤配着人参是内服的。这两副药是用来治麻疹的”
司马颖哈哈大笑道:“几位不愧是御医圣手,正是用来治麻疹的,小王有一个至交好友,突发此疾,只是人不在京城之中,还要烦劳几位先生开一具良方。”
“王爷,只是没有问诊,不知轻重如何?有没有寒热,我们也无法用药啊。”
司马颖这才将药房递了过去:“这是我那位朋友的医方,诸位先生据此可以用药么?”
钱太医接过了药房,和几个同僚商量了片刻,便笔走龙蛇,开出了药房:“王爷,您这位朋友据医方来看,应是寒热渐退,热降疹收,此时宜养阴清热,给您朋友诊治的先生手法过猛,我们斟酌了一下,换用这副药应该能对症。”
“几位先生是高人啊,凭着医方就能断人手法,给我这个朋友问诊的是随军的军医,他们治跌打损伤是内行,但这寒热之症,恐怕就力有不逮了。”司马颖接过药方,转头吩咐管家:“来人啊,速速去采办这几味药材,用快马递送军前,不得延误。”管家应诺,即刻操办去了。
送走了几位御医,卢志从堂外踱步进了客厅,司马颖说道:“礼部赵大人带回来的消息很准,杨柯确实是在出疹,他所用的汤药也经几位御医验看过了,就是治出疹的药。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卢志沉思片刻道:“按道理,王爷此次的布置是万无一失了,但下官始终觉得有些担心,要多做一手准备。毕竟是生死之搏,差之毫厘就谬以千里啊。”
司马颖问道:“你还有什么主意?”
卢志压低声音在司马颖耳边低语了几句,司马颖脸色微变:“大庭广众之下,这样做岂不是授人以柄?”
“王爷,我们备而不用,如果真到了用这招的地步,宁肯授人以柄,也要一招制敌,小心行的万年船啊。”
司马颖凝重的点点头:“你在我府里头挑人吧,此事就交给你亲自操办,事机一定要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零八章 千钧一发()
杨芷将王祥的奏章递给了张华:“两天之内,这已经是第三道奏章了,这个老王祥是要干什么啊?”
张华结果奏章,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从容回复道:“太后不必担心,在这个节骨眼上,王大人连着三道奏章,意思其实很明显,是在向太后表明心迹。”
“表明心迹?表明什么心迹?”杨芷不禁有些疑惑。
“太后想想,最近朝中暗流涌动,藩王与士族蠢蠢欲动,王大人这个请辞的奏章为什么早不上,迟不上,偏偏在这个时候上,而且一连三道坚辞太后的挽留,其实是在告诉太后,他是和士族划清界限,最起码也是不想掺和到眼前的朝局之争中来。”张华耐心的解释道。
杨芷细细一想,确实如此:“依张大人之见,哀家该怎么办?”
“太后只需驳回,继续挽留,他辞几次,您就留几次,朝局评定之日,他自然就不会再辞了。”
杨芷点点头:“就这样办吧。”说完,转头看了看蒯钦问道:“大军班师之后迎接的事宜现在办得怎么样了?”
蒯钦恭声道:“启禀太后,一切准备妥当,而且出奇的顺利。cd王十分卖力的筹备迎接大军凯旋的事,自告奋勇充当天子迎军使,届时杨太尉也会亲自去迎接,臣反而插不上手了。今日臣领太后懿旨巡视了一遍,礼部、吏部均已准备妥当。”
杨芷沉吟了片刻问道:“唐大人和文候回朝了没有?”
“还没有,唐大人只是差人给臣来了一封信,说回乡之后病体沉重,还需要将养一些时日,一待病体康复,立刻回朝。文候巡查京都近卫军营,非十天半月时间不可,现在行程估计刚刚过半。”张华回答道。
“不知道为什么,哀家今日老是觉得有点心绪不宁。”杨芷看起来有点心事重重。
刘伶劝慰道:“太后今日想必是过于操劳了,还请保重凤体,朝中的繁杂琐事,臣等愿为太后分忧。”
“有劳几位大人费点心吧,临晋侯身子不适,哀家也想去探探病。”杨芷听到这句话,略微有点宽心,毕竟这些人都是弟弟杨柯千挑万选出来的近臣亲信,办事也比较得力,所以,尽管心中有点没着没落的,但还是有自知之明,如果他们想不到和疏漏的地方,自己也未必能考虑周到,与其空费心力,不如让他们放手办差。
三人一起辞出了大殿,一路往宫城大门方向而来,刘伶看看四顾无人,压低声音对张华和蒯钦道:“两位大人,可觉得有些不对劲么?”
张华是厚道君子,玩弄权谋本非他的长项,蒯钦虽然办事尽心,但机变不足,听到刘伶的这句话,均不由自主放慢了脚步,诧异的问道:“有什么不对劲?”
“cd王此次办差如此积极,任劳任怨,我们几乎没插上手,他就将迎接大军的事情弄得面面俱到,井井有条?”刘伶说道。
“也许是cd王刚来京都,急于借着这个机会向公子示好,也好让自己能在洛阳站稳脚跟吧。”蒯钦说道。
“不对。。。。”刘伶缓缓的摇摇头:“cd王素来都是心高气傲的性子,身份又尊贵,当年贾谧权倾天下,贾后一手遮天,他都敢当面泼贾谧的面子,这不是他素来的个性。”
张华沉吟片刻问道:“刘大人的意思是?”
刘伶深吸一口气,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开口说道:“适才我是在宽太后的心,但我隐隐觉得不对劲。一来近日cd王与士族往来频繁,据朝中传闻,这一行人还专门泛舟洛河之上饮酒作乐。cd王折节与士族下交,必有所图。二来杨太尉与临晋侯公然反目,引得朝中大臣公议沸腾,人心思变。三来张子平处报来的消息越来越少,我们竟然如聋子和瞎子一样,完全不清楚对方在打的什么如意算盘。”说到这里,刘伶停了一停:“还有,老夫子称病归乡、文候巡视近卫军营同时发生,而且在公子班师,cd王入京,杨太尉和藩王士族走到了一起这几个大事交汇的当口,他们和公子竟然都好似视而不见一般。这些事每一样单单一件,都不是了不得的大事,但这么些事碰到了一起,就一定是大事了,我们竟然都摸不着头绪。”
蒯钦心直口快:“如果有什么变故,公子不可能不告诉太后,可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