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乾站在那里,神色自若的答道,“儿臣奉陛下之旨,监国摄政,正常处置国事而已。那诏令,是经过御前会议,与三院宰辅商议过后,得到绝大多数宰辅支持后,由翰林院草诏,门下省审核,并经三院宰辅同意用意后,方颁告天下。所有程序,并没有一处违制。”
“你可奏报于朕?”
“不曾。”
“为何不奏报经朕同意先?”
承乾答,“陛下当初让孤监国摄政,是代掌国事,并没有说要事事请奏陛下。且孤以往欲求见陛下一面都不可得,呈的奏章也无一得到回复,既然如此,奏又有何用?”
李世民紧咬着牙关,怒视儿子。
“你还不知错吗?”
“儿臣何错之有?”
李世民怒极而笑。
“承乾,你别忘了,你是朕的太子,算你是监国,那也是朕让你监国的。朕能让你监国,也可以不让你监国,甚至朕可以不让你再做这个太子!”
承乾目光直视皇帝。
“陛下是要废了儿臣?”
“朕在考虑!”李世民冷冷的道。
承乾摇头,“儿臣并未有错,错的是父皇。如何父亲要废了儿臣,儿臣无话可说,但父皇早晚有一天要后悔的。”
李世民大怒。
他叫承乾来,是想看到儿子认错。可现在承乾不但不肯低头认错,还这样跟他硬顶,还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让李世民真的怒极。
“你真当朕不敢废你吗?”
承乾闭嘴,不再答复。
“滚,滚回去。”
······
“立即宣诏书令长孙无忌、侍房玄龄、尚书令马周、翰林院承旨学士魏征、岑本、枢密使李靖、御史大夫杜淹入见!”
“马!”
王承恩小声道,“陛下请息怒,三思啊。”
“朕,要废了承乾!”李世民怒吼。
“陛下,太子乃是储君,国本啊。被立为太子已经十三年,未曾有过差错。”
李世民怒瞪王承恩一眼,“你也要违逆朕命吗?”
“老臣不敢,只是请陛下三思,莫愤怒冲动之下做出决定,导致不可挽回。”
“滚!”
汉京城、梁国公府。
房玄龄正在看书,管家匆匆进来禀报,宫里来人,宣他立即入宫。
“太子相召?”
“是陛下召见。”
房玄龄眉头一皱,意识到可能有大事发生了。
回房换官袍,房玄龄立即乘坐马车入宫。
宫门前,房玄龄看到匆匆赶到的长孙无忌等六人,一看到他们,他心里更是咯噔一下。连他在内,七个宰辅,全是枢重臣,三省的令,还有翰林院两位院长,御史台的台官,还有枢密使。
王承恩过来,“几位相国随某入宫。”
“王公公,发生什么事?”
王承恩叹息一声,“发生什么事,几位相国明白,今日御前会议颁出的那道诏书,可是犯了大错了。刚刚陛下召太子入宫,陛下和太子大吵了一顿。陛下已经说出要废太子,现在召几位相国,是为此事。”
“废太子?”长孙无忌大惊。
怎么到这一步了。
“陛下正在盛怒之下,而殿下却又很执拗,现在事情正僵着,一会可全靠几位相国了。”
七人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入宫。
废太子,这可是惊天大事。
十三年的太子啊。
七位宰相入宫,拜见皇帝。
“诸卿平身,朕召你们入宫,只有一事,朕要废掉承乾,你们草诏。”
“陛下,万万不可啊!”房玄龄大声劝道。
长孙无忌更是高声为外甥求情。
李世民却不为所动,“朕的江山,绝不可能交到那个逆子的手里。”
“陛下,太子还年幼,算有错,也还能改过。”
七位宰相苦苦哀求。
这要废了太子,那大唐朝局真是大地震了,这好不容易才有的今日局面,完了。
马周前。
“陛下,臣身为宰辅,未能辅佐好太子殿下,自知有过,请求贬谪外放。但太子还年幼,请陛下莫怪罪于太子。”
马周这是要舍已保太子了。
李世民冷眼打量着马周,“太子有今日,你们也难逃其咎。马周,朕很信任你,你一介白衣,朕用为卿相,可你却辜负了朕。明日,你出京去吧,贬为西域道西州刺史!”
“陛下!”长孙无忌大惊,皇帝这时贬了马周出京,这可大大不好。
马周跪接旨意,“臣领旨,明日即出京往西州赴任,只求陛下给太子一个机会。”
说完,马周辞退。他已经不再是尚书令,也不再是同书门下平章事了,没有了继续留在这里的资格。
为了保住太子,平息皇帝的怒火,房玄龄也主动请辞。
苦劝半天,最后李世民留下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但岑本、褚遂良、王珪、虞世南、李守素五位宰辅被贬,加马周,一下子六位宰相被贬出朝廷。
这简直是场大地震。
出宫之时,褚遂良几人站在宫门前长叹。
谁也不知道,这次地震会怎么收场。
他们都明白,这次皇帝虽没直接废了太子,但挥下的刀一样狠。被贬的六位宰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是相,二则都是与李超关系较好,曾经被称做为李党的人。
“天要变了!”褚遂良叹一声道。
“暴风雨要来了。”岑本也叹一声。
他们和马周一样,都被贬出京城,贬任边州刺史。马周是西域道西州刺史,岑本是湖南道永州刺史,褚遂良则是广南道棠州刺史,王珪原本是广东宣抚使刚入朝为相两年,这次被贬为广东道琼州刺史。
第1196章 起兵吧,赵王()
第1196章起兵吧,赵王
当天,六位宰相被贬出京,轰动汉京。。
而第二天早朝,那张龙椅依然无人。
书令长孙无忌和侍房玄龄带领百官,向着那张空龙椅山呼万岁,然后各自回衙了。
朝野下,人心惶惶。
当天,更劲爆的消息传出。枢密使李靖辞职,枢密副使秦琼辞职,皇帝接受了两位枢密使的辞表。
枢密院由副使李绩接任,殷开山出任南衙都指挥使,接任南帅一职,而段志玄出任北衙都指挥使,接任北帅一职,兵部尚书依然为刘弘基。
三天后,右军大都督苏定方被解职,西京留守屈突通暂时兼任右军大都督。军大都督程咬金被解职,张公瑾接任军大都督职。后军大都督罗士信被解职,前军大都督单雄信被解职。
安西大都护牛进达被解职。
大理寺卿郑善果贬官外放,刑部尚书孙伏伽贬官外放,吏部侍郎崔干贬官外放······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突然到来,让人措手不及。
军政两界,大批宰相高官被贬。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被免被贬,京也有一个会议甚嚣尘。
“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李党!”
越来越多的言论,把这次的官场地震,指向了朋党。而这个朋党也被称为李党,马周、岑本一群宰相,谁是党首?
所有的议论渐渐指向一人,赵王李超。
太子已经连续数天没有朝,也没有人见到太子。皇帝也没有朝,但却在长乐宫摇控朝政,刀斧已经挥下,清洗还在继续。
短短几天时间,朝已经有超过百名五品以官员被贬离京城,还有数百名低级官员被贬。
朝气氛更是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哪天自己也被贬离。
·······
陕西,长安,灞。
京地震的消息传来,灞李府门前车马稀,没有了以往每日里无数访客前来拜访的局面。
清除李党的流言也已经传到了长安。
“老师,我们现在怎么办?”
鲸鱼沟水面,李超与学生苏定方正泛舟游玩。
两岸的梯田,李家的奴隶和长工正在犁田,一块块梯田都放满了水,耕牛背着犁耙在水田里慢慢的走着,一身的泥浆。
在这里梯田间,有一块块的秧田,稻苗青翠,如同一块块绿毯。
天气暖和,马也要进入插秧时节。
李家这里有万亩水稻梯田,虽是一年只种一季早稻,但每年能收获近五万石稻谷。关水田较少,种植的稻谷少,但紧邻灞的长安如今是一座繁华的商城都市,有着大量的南方人,大米的需求很大,但不论是从两湖还是河套运米过来,运输的成本都较高。
因此李家的稻谷种植非常划算,每年都是供不应求。
山坡有不少人在采摘桑叶,如今也是养蚕的季节。李家的桑树经过改良,不再是那种高大的桑树,而是通过修剪枝条,使得桑树只有不到一人高,每年发新枝长新叶,桑叶既多也采摘方便。
等到桑椹成熟,还会采摘后用来酿造桑椹紫酒。
“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李超靠在船头,看着清清的水面,淡然的说道。
“老师,皇帝这是要鸟尽弓藏,要诛杀功臣啊,刀都已经架到脖子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苏定方有些着急的道。
一纸诏书,右军大都督苏定方被免职了,同时被免的还有他同军机事衔。
身为宰辅一员,还是镇守一方的大帅,说被免被免了,如此突然。他并没过错,被免只是因为他是李超的学生。
“定方,那你想怎么做?”李超问他。
“我们为大唐打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天下太平,皇帝不能这样对我们。”
“你要怎么做?你能怎么做?”李超问。
“我们要争!”
“怎么争?起兵造反?”李超笑问。到了此时,李超却依然还笑的出来,这让苏定方很意外。
“定方啊,造反是不可能的,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真要造反,你以为会有几个人肯跟着起兵?师出无名,是不会有人响应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