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尉晋升中尉率均为100,中尉晋升上尉率基本保持在98,上尉至少校的平均晋升率为90,少校至上校的晋升机会逐级下降,将军晋升完全遵守“退一进一”原则。
理论是,士官最高就晋升到一级军士长,另外各个军种兵种会特设总军士长,做为高级军事顾问。
士官与军官是两个完全不互通的。
义务兵能升士官,但士官绝不可能升军官。
军官由军校专门培养,甚至是从少年开始培训。士官虽然也会jin ru士官学校进行培训进修,但不会转为军官。
士官是军中的基石骨干,而军官是领头羊。
至于士兵,三年一轮换,少量士兵晋升为士官,余者都返退伍回乡。
三年在军营期间,会有一些津贴。役退伍之后,除非zhan事,否则不会再征召第二次入伍。
每个人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张超也希望这些在军营里锻炼了三年的年轻人,到了地方后,能够成为支持朝廷的主力。三年军营生活,不但练武,也会育他们文化,让他们接受支持朝廷等的宣传。
甚至还会他们一些专业工作技能。
设计这一募兵制,也是考虑到更长远。
毕竟府兵制,其实有许多缺陷。zhan乱年代,府兵制还是有不少优点的,但府兵制的缺点就是在统一年代,zhan斗力会迅速的下降,下降的会非常的厉害。
而建立一支终制的军常备军,也一样有许多缺点。比如宋代的募兵制,就是职业兵,但这种把兵当成职业的军队,其实也一样容易zhan斗力迅速的降低。
一支军队最重要的还是指挥的军官和骨干的士官,所以张超才选择用军校培养军官,以士兵中选拔士官。
拥有一个专业和锐的军官和士官阶层,朝廷军队的zhan斗力能够一直保持。而士兵使用义务兵制,则让养兵费用大大降低。
三年换一批新兵,也能让军队保持着盛的zhan斗力,以及好的风气。
虽然这种兵制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张超认为,这种兵制更能适应以后的大唐。
新军制在广州的阁会议上讨论后通过,然后拿到了议会两咨询,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最终,由太子下诏,正shi 通过了这个新军制。
现在,南军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整编。
基本上是按这个制度架构的。
广州军校也已经建立起来,另外还有钦州士官学,广州海军学等也纷纷建立起来。
第1253章 株连九族()
,。
汉京。
中书门下。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两人与一众宰辅们,正在商议如何救出三位皇子的事情。
“用张超之女交换三位皇子殿下。”房玄龄提出。
“还可以把张琳的尸首也还回去。”
长孙无忌点头,“如果张超愿意,我觉得这个计划可行。”
有人道,“只怕张超并不会愿意做这陪本生意,三个换一个半,他会愿意吗?”
“夏花是张超嫡女,还是承乾的妻子,这不是一个还是三个的问题。只要我们拿出诚意来,他没有理由拒绝。”长孙无忌说道。
“只怕张超愿意,陛下也不一定愿意。”有人又道。
“总得试试,我觉得如果张超肯答应,那么就没有理由拒绝。一换三,我们赚了。”
“李绩那边还没有进展吗?”
“自上次进攻受挫之后,到现在还没有进展。这本来就在预料之中的,张超若是那么好对付,那就不会有军神之名了。”房玄龄摇头,“眼下李绩的进攻完全被张超所算到了,两军对峙九嶷山,僵持难下。我建议,应当再选一位上将军,率一军另辟奚径。不然,这僵局难破。”
长孙无忌还寄希望于水师。
“水师不是已经在杭州集结吗?还没完成集结?”
“也没有这么快的,要从登州、辽南、平壤还有扬州等地抽调各种水师,大大小小得几百条战舰,集结两万水师,另加三万陆战步军,可不会这么容易的。”
“哼,我看水师也是怠战,若不然,哪用的着这么多时间集结?现在我们全指望这支水师能够给李超一记突袭刺杀,若能令李超抽调五岭驻军回防广州,那也能帮李绩制造不少机会,有助打破僵局。”
“指望水师,有些太乐观了。我感觉水师想要建功,太难。诸位可别忘记了,李超的船更多,如今的新式战舰、商船那都是由他所发明设计的,包括水师的战列舰的战斗方式,他都是鼻祖。【。】”
“要我说,应当让李靖出山。李靖统兵,还是很稳健的。”
?
御书房。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宇文士及三位令公前来向皇帝禀报中书门下刚商议出来的结果。
“用张超之女换李泰他们?”李世民眉头挑了挑。
“不用了。”
“陛下?”长孙无忌急了,“如果张超真愿意换,我们更有利啊。”
“换人之事不用再提了。”李世民面色很不好,“那三个逆子,朕只当他们死了。”
三位令公一头雾水。
“承乾一去不返,跟着张超背叛朕,他宁愿当张超的儿子也不想当朕的儿子。朕已经没有了承乾这个儿子,如今,李泰、李佑、李恪三人,也背朕而去。朕又失去了三个儿子。”
“陛下,这从何谈起?”
李世民从御案上拿起一封信,扔到了大舅子面前。
长孙无忌捡起,打开。
一目十行。
看过之后,他脸上表情十分的精彩。
“这怎么可能?”
“白纸黑字,有什么不可能的。而且,你应当认识,那是李泰的笔迹。李泰自小随我学习飞白字体,很有几分成就。”
房玄龄也看完了,“陛下,这明显是被胁迫的,并非他们本意。“
“胁迫?哼,这可是已经明示天下了。瞧这里面的用词,和朕断绝父子关系,说朕昏庸无道,成了暴君。哈哈哈,不管再怎么胁迫,这些话他们也不应当说。既然说出了这些话,他们也就不再是朕的儿子,也不配成为朕的儿子。”
“朕只当他们已经死了。”
说出这话,李世民心很痛,但也很愤怒。
承乾是自己曾经最看好的皇子,是他一手选定,并十分看好的太子,是大唐的接班人。可他最终却与自己背道而驰,选择了背叛自己。
如今,这三个年长皇子,做出的举动,也令他万分的失望。
如此软弱的皇子,有何资格当他李世民的儿子。
“以后不要再提这三个废物,无忌,你拟道诏书,宣告天下,朕废除李泰三人王爵,将他们贬为庶人,朕,没有这三个废物儿子。”
“还有李承乾的儿子李象,贬为庶人。”
?
诏令颁下。
汉京百姓再次被震惊了。
“这闹的又是哪一出啊?”
“皇帝又跟三个儿子断绝关系了?”
“好牛啊。”
“错,明明是三位皇子与皇帝主动断绝关系的。”
“这天家还真热闹。”
汉京的各大报纸早就被朝廷封禁了,如今汉京经济萧条,物价飞涨,工厂停工,大家每天闲的没卵事,也就剩下瞎扯蛋过日子了。
每天大家聚一起,怀念过去的好日子,扯着扯着,最后总忍不住要抱怨如今的日子。
对于皇帝,也渐渐从过去的狂热尊崇,到现在的心生不满,甚至怨声载道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又听到哪位贵族起兵了,朝廷哪里又失利了。
甚至许多人在讨论着,太子殿下什么时候打回汉京呢。
“一位太子殿下,加上三位就藩的年长皇子都声讨皇帝,哎,要我说,这陛下也真是够憋屈的。”
“以前总觉得陛下英明神武,无所不能,如今看看,陛下也只是凡人啊。没有赵王的辅佐,陛下也不行。”
“嘿,过了,当心隔墙有耳。”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难道他还能堵的住天下百姓悠悠众口?”
御书房。
三院御前联席会议。
“郭孝恪反了,兰州之后,凉州又失守。而李绩迟迟没有进展,叛军声势已经越来越大,他们越发的嚣张了。营州之后,锦州也失守了。罗单牛三叛将,日前更是夺下了云州大同。”
李世民声音中透露着极大的不满。
“四处火起,这就是你们的平叛策略?姑息纵容,导致谁人都敢欺朝廷软弱!”
宰辅们都低着头。
到了如今的局面,确实非常出乎大家的意料。
谁能想到秦琼程咬金牛进达等这些大将,居然会倒向叛军一方呢。
这些人个个实力很强,在朝野的声望也极大。
他们的反叛,对朝廷的声威打击极大。尤其是他们于四边起兵反叛,让朝廷也无法全力去讨伐岭南的叛军,还得分兵防范。
“不能再姑息纵容,朕绝不再姑息纵容。”李世民怒道,“将所有敢叛乱造反者的九族,都逮捕下狱,没收他们所有的财产。”
牵连九族。
这是极少有的处罚。
就算是朝廷律法中的连坐,也都早改成了父子连坐,兄弟都只处以很轻的惩罚。因为过去门荫制,父荫子,以子功追赠父亲。却没有荫兄弟的,所以早有人反对连坐兄弟。
过去哪怕是造反大罪,兄弟也顶多处流放之罪,绝不会受株连处死。
而现在,皇帝却要株连九族。
“陛下,此例不可开啊。”
李世民却不理会。
“诏令四边分封贵族,让他们率领封地卫队和民兵,讨伐周边叛军。这是他们做为大唐封臣的职责!”
用封臣来讨伐秦琼等叛乱的封臣,这是李世民最新的策略。
同时,引薛延陀、契丹等藩属率兵南下帮助平叛。
“即日起,全面征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