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制,公主的采邑应当是终身制,而不是世袭的封地。当然,若皇帝有意要给自己的姐妹女儿们弄个世袭的封地,这个事情也不是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但大家还是比较希望公主的是终身制的采邑而不是世袭的封地。
“公主采邑必须为世袭,若公主去世,采邑必须收回。而且,我提议公主的采邑,应当由朝廷代管,且不得按封地标准拥有兵额。公主领地采邑上,由朝廷驻兵或者建立民兵。”
虞士南接连提出了好几条要求。
公主采邑这块,过去比较模糊。
现在虞士南觉得可以借这次皇帝采邑,把采邑这个事情弄清楚,划好界限。
马周苦笑,这些家伙个个都不简单啊。
这边又堵上他了。
“这个我觉得可以考虑。”
“不是可以考虑的问题,是得和皇帝、太子采邑等同商讨。议会甚至因当订立个采邑法。”
哪些人可以有采邑,采邑的授封标准是什么样的,怎么封,怎么收回,怎么管理。
统统都要次讨论清楚。
“那也行,就先来议议这个采邑法吧,提请议会建立采邑法立法会。”
个皇帝采邑,立时在汉京掀起了又轮热议。
大家都在争论要不要有皇帝采邑,然后引申请为要不要有公主采邑,甚至要不要有采邑等。
在议会的听证会上,有人更是很直接的道,应当取消采邑。
对皇后公主,应当实行过去的那种虚封食邑制,就是分封时食邑多少户,真实封多少户,然后把每户的食邑,直接算成俸钱,比如户二十什么的,那么真封千户,月就是二十贯采邑月俸发给,由朝廷发给钱。
这就是南北朝以来的食邑分封制,爵位、采邑这些都变成了虚的,封号跟封地没关系,因为封地只是虚的,寄禄而已。采邑多少户也不是真的就能够管理封民,不过是计算俸钱标准而已。
过去食邑,是真的给块地方,连同上面的多少户人口划给封臣,然后封臣要管理这些人,并向这些人收取税赋,甚至还能役用这些人。
但后来,渐渐的就由朝廷代管,到最后,根本就没有封什么地方,更不会有指定哪些是邑民,实际上就是朝廷财政拔钱而已。
当然,在唐朝推行分封法以来,朝廷已经实行实封,连公主采邑也都因此在恢复实封采邑。
现在有人提出虚封食邑,虽也得到些人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却更多。
反对的人还是以贵族院的诸侯为主。
他们可是实封诸侯,现在要改回虚封实邑,那你们以后是不是要把贵族们的爵位、封地也改成虚封食邑?
这个必须防范,谁知道下院那些人会不会真这样干。
采邑得有。
争论了半天,结果因为某些众议员过火的言论,导致了参议员们的迅速改变观点。
参议员们整齐致的对实封采邑支持。
但参议员们支持实封采邑,却又不想让皇族扩张太厉害,宗室年年封,若是连公主都连连封,这还得了。
所以参议员们最终达成了几条。
皇后和四妃还有公主们可以有采邑,其它皇帝嫔妃则没有。
后妃和公主的采邑,为终身制。
后妃公主的采邑,由朝廷派人代管,不就藩不亲管。
后妃公主采邑,由朝廷派驻士兵和组建民兵负责安全。
至于皇帝和太子的采邑,则可分别拥有万和万五的采邑兵。
其实也有人想提出皇帝和太子的采邑不拥私兵,而是由朝廷驻兵。但这种想法没有谁傻头傻脑的提出来。
皇帝和太子的采邑,怎么可能跟皇后公主们的采邑相同呢。
甚至许多人都认定,皇帝这次要弄出这个皇帝与太子采邑来,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采邑兵。
支皇家私兵,本质上跟承乾当初的那百宫廷侍卫样。
但数量更多,父子俩有三万三的私兵,说起来,也算是支数量不少的军队了。
当初张超凭南洋五万兵,发起护法之战,路北伐,打进汉京,逼迫李世民退位。
有三万三皇家私兵,威慑力提升不少。
皇帝、内阁、诸侯,三足鼎立。
在这种共识下,采邑法很迅速的就拿出了草案,然后在议会通过了。
太子采邑在倭国、皇帝采邑在吕宋。
皇帝与太子的采邑,都是皇帝钦定的,都在海上。
个在东海,个在南洋。
未来是大航海的时代,海上肯定更有发展潜力。
·······
“臣幸不辱命。”
御书房,马周前来覆命,他带来的是议会通过正式颁行的采邑法,以及皇帝、太子、皇后、四妃、公主们的采邑分封表。
这次不但张超和张璟的采邑有了,连皇后与四妃的都有了,甚至所有公主也都得到了份采邑。
她们的采邑分布各地,都相对较小,但又算是还比较富裕的地方。这些采邑对于后妃公主们来说,就真的纯粹是个私房钱来源而已。
公主们的采邑,嫁人后也相当于嫁妆,但是当公主去世后,则采邑收归朝廷所有,其子女没有继承权。
张超笑着拉着马周边坐下,亲自给他倒茶。
“辛苦老马了,这回肯定顶了不少压力吧?”
“都是臣的本份。”马周只能这样回答。
第1454章 东西皇帝()
,。
一身紫袍的赫拉克洛纳斯微笑着向和超走来。
大华帝国的皇帝身着明黄的龙袍,站在御阶上向他张开手。
两人拥抱在一起。
“在君士坦丁堡听说陛下登基称帝,欣喜不已,恨不能马上赶来庆贺。恭喜你,这是我迟来的祝贺。”
分开后,赫拉克向张超躬身行礼。
张超笑着道,“也恭喜你,奥古斯都!”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
奥古斯都,这是一个封号,源于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屋大维的封号。这个封号到了此时,就是相当于皇帝头衔。
罗马一直以来,都是欧洲唯一的帝国,波斯的万王之王也算是帝国皇帝,但波斯并不算欧洲。
在罗马帝国的体制内,其实一直以来,都不是只有一个皇帝。
在中原汉人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在罗马人那里,却不是这么回事。
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将罗马从共和带向帝国,后来屋大维的奥古斯都头衔,便也成为日后历代罗马皇帝的称号,视为皇帝的同义词。
不过奥古斯都一直只是个荣誉头衔,罗马皇帝真正赖以行驶权力的头衔是元首。早期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其实称为元首制,严格来说,元首制应当不是真正的君主制度。
因此罗马帝国早期的历任,其实应当称为元首而不是皇帝。
罗马帝国真正的君主制建立,应当是在戴里克先…君士坦丁时代,戴里克先使用了主人这个称号,被认为具有了君主制的特征,君士坦丁则更进一步,在他统治时,罗马的国名从用了八百年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简称罗马共和国,变更为了后世非常熟悉的罗马帝国。
因此,也可以说君士坦丁才算是罗马帝国的真正开创者。
不过罗马人有个同职同权多人担任的传统,因此从共和国时代起,每年一任的执政官其实就都有两人。
到了帝国时,对于皇帝来说,庞大的帝国统治起来也是相当任务沉重的,而且出于钦定继承人的需要,就出现了多位皇帝共治的局面。
理论上说帝国皇帝也是元老院选出来的,因此生前要把自己属意的继承人先扶起来。
戴克里先时就是四帝共治。
后来,他把帝国划出不同的区域,由多位皇帝们分头管理,各管一块区域,这才算是创新。
这个创新也确实让行政效率提升了许多。
而这也是后人喜欢称东西罗马分裂的原因,但这只是以中原人的习惯来称。实际上,东西罗马并没有真正分裂过,甚至也没有什么东罗马帝国。
罗马其实一直都是统一的,只不过同时有两个皇帝分治东西而已,他们以前甚至还有过四帝共治,所以东西两帝共治根本不算什么。
这就好比后世有些国家有双首都一样。
在罗马人自己那里,双方皇帝都是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并且都认为对方是统一罗马的一部份。
这在中原人看来,简直是无法思议的事情,但在罗马,这确实是事实。
后世不少人把东罗马,称为拜占庭帝国,但实际上,东罗马一千多年的传承,他们从没有自称过拜占庭帝国,也没有自称过拜占庭人,他们一直自治罗马。
东西罗马时,东西两帝分联名发布法典以通行全帝国。
世上从没有西罗马帝国这么一个国家,也没有拜占庭这么一个国家。
在约二百年前,蛮族领袖奥多亚克废掉了末代西部罗马皇帝后,派出使者,把皇帝的信物送到了东罗马宫廷,向东皇帝表示效忠。
同时表示,罗马只需要一位皇帝。
这其实就相当于把西治的治权归还给了东部皇帝,从此罗马结束了东西分治局面。
当然,这只是表面上,实际上西部已经被蛮族王国瓜分了,他们名义上承认罗马为宗主,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皇帝去治理了。【。】
因此说,蛮族灭西罗马前,罗马一直是统一的帝国,只不过是东西部分治,那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国家的两个部分,由两位皇帝分治,却依然是统一的帝国。
蛮族废了西皇帝,瓜分了西部罗马,然后表示承认罗马为宗主,但西部以后也不需要另一位皇帝了。
因此罗马回到了一位皇帝,回到了只剩下东部实际控制的状况。
蛮族们名义上臣服于罗马,受领罗马的官位,算是罗马帝国的封臣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