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侦察敌情、制订作战计划、做好备用计划、筹集好粮草军械、准备好时间,预设好战场,把士兵训练好。。。。。。
两个月后,万事俱备,项目立了两个月,一切就绪,终于开始。
韦云起一路上一直在跟张超聊天,看似闲聊,但往往不经意中问出的一个问题,却包含着他深思熟虑好的问题。
一个个问题得到张超的解答,韦云起也对这场作战,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了解的越多,他对张超就越发的佩服。若说一开始见面时的那番客气,还只是礼貌性居多,为了能够在洮州有个好的开始而已。但慢慢的,他对张超的佩服越来越深。
因为他发现,一切尽在张三郎的掌握之中,是真的一切尽在掌握。
连行军都早规划好了,行军路线,行军多少里,行军的速度等等。
“你怎么做到这些的?”
“多计算,多准备,自然就不是问题。其实打仗在我看来,出兵之前,已经决定了七成的结果,而行军又占了两成影响,真正面对面的开打了,就只占了最后一成影响结果的因素了。”
“我们现在这样杀过去,不再派人先给冶利部人下最后通牒吗?”韦云起道。
“我闻当年韦公借突厥之兵征讨契丹之时,就是打着借道突厥去与高句丽交易的名头靠近契丹,然后突其不意的发起了进攻,最后大获全胜的,对吧?”
“确实如此。”
“那就是了,突袭是一个很有用的战术。我们对冶利部人可是早就有警告通牒的,两个月了,不知道警告通牒他们多少次了。”
“你这是故意麻痹他们啊。”韦云起摇头笑道。
“不管怎么说,我都是有言在先,并非是不宣而战。冯利人不顾劝戒警告,越过边界,侵犯我大唐疆土,我身为大唐边关官员,守土有责,既然多次劝告不听,那就只能发兵征讨了。”
韦云起看着身后的这支大军,呵呵的笑。
这就是一起精心准备的战争,唐军一直在戏耍错误的诱导冶利部,就是为了今天。整整七千多唐军出动。
除了一军留守,张超出动了整整三个军。
数量看起来似乎不多,但见识过这支军队的装备和素质后,韦云骑啥也不想多说。人人骑马的七千多府兵,还是配双马,这么豪华的府兵,就算天子的元从禁军都达不到。
弓的装备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二,弩达到了百分之四十。
铁甲装备百分之四十,皮甲百分之六十。横刀百分百装备!
这已经不是装备好,而是相当的豪华了。
连辅兵都穿着皮甲挂着横刀背着弓,骑着马,这样的装备,还有那军伍整齐的样子,精锐之师啊。
“都护,洮州府兵如何做到这般模样的?也才几个月时间吧,而且据我所知这军里的辅兵,半年前还只是一群少年工匠学徒、农夫子弟吧?”
“唯有八个字,赏罚分明,严明军纪尔。做到这八个字,自然就有士气!”
七千多杀气腾腾的洮州府兵,看的韦云起都有股热气沸腾的感觉。
秋风拂面,旌旗猎猎,骑着膘壮的战马,韦云起觉得自己来到了地方。
“都护,这次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张超在马上沉思了一会,“目标就是起码要抢个三五万俘虏,十万牛羊回来,而且要让吐谷番人彻底明白,这三百里土地,已经彻底归属大唐了!”
三五万俘虏,十来万牛羊。
张超嘴里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韦云起觉得目标好高。
“如果吐谷浑大军来援冶利呢?”
“那就跑啊,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抢牛羊掳俘虏争地盘固然重要,但保存实力更重要。”
听着张超如此直白的说出保存实力最重要的话,韦云起真不由对张超越发的刮目相看了。
秋风萧瑟,张超率领着七千余洮州府兵越过曾经的边境线!
还欠10章!(。)
第368章 最好的行军粮()
第四更送上,求订阅打赏!
洮州是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缘,往南就是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
洮州就处于这样的一个交汇地带,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截然不同地貌、地理气候等,使得这里向来是汉胡文化的交汇带,秦汉时起,立都于关中的中原王朝开始拓边陇西,将统治推进到这片地区。
秦代的临洮郡、汉代的陇西、隋朝的抱罕郡,汉胡在这里反复争夺。
农耕与游牧,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这片地方交替生辉。
隋王朝曾在洮州以南的地区短暂的设立过郡县,但后来这片地方重归吐谷浑,依然由吐谷浑人放牧牛马。
如今,张超来了。
带着七千余兵马,向西行军。
到处都是肥沃的牧场,开阔的草原,弯曲的河流静静流过。
一路过来,张超已经看到许多群羚羊,鹿群,各种野物,相当丰富。
草原上有一条牛马走出来的道路,这是牧民和商人们踩出的路。
苏定方这两个月来带着洮州骑兵们也不知道在这条路上走过了多少次,对于这片草原了如指掌,哪里有河、哪里有山、哪里有山谷、树林,全都绘制成了详细的地图。
大军一路安静的行军,没有嘈杂之声。
斥候骑兵不断的回来,又不报的离开。
洮州骑兵们还都带着狗,狗就是藏獒,这是相当凶悍的一种狗。斥候骑兵们从小开始亲自喂养训练,这些藏獒能成为他们最忠诚的伴侣和助手。
张超也养了两只,现在就跟在他的马边,虽只有几个月大,可却已经长的十分壮实。洮州府兵大部分都养狗,其中多半是这种凶猛又忠诚的藏獒。出兵打仗,他们骑着马,带着狗。
有的斥候骑兵甚至还养鹰。
鹰就是斥候们的眼睛,狗是他们的耳朵和鼻子,而马是他们的脚。
韦云起也早发现了这支洮州军的奇特,这狗多也是特点之一。
“都护,回头也替我找两只好狗!”
张超拿刀把一只野兔子切下两条腿,一条狗扔了一只。相比于家里那三只土狗,这两只獒既大且凶,可对主人又忠心无比。
獒一般只认一个主人,最为忠心,也只听主人的话。
养这种獒,得亲自喂养,花时间跟他们培养感情。而且他们吃的也很厉害,经常得吃肉食,还得是新鲜的,要不然就没有了那股凶猛之劲。
不过这一路上,虽然要喂他们新鲜肉食,可并不会给张超带来什么负担。草原之上,正是秋季,各种动物都多,也正肥的时候。獒犬经常能捕到猎物,张超的这两只獒,他一只取名叫山下,一只取名叫渡边。才半岁的獒,却已经是捕猎能手。
不过他们捕到的猎物并不会直接自己吃掉,而是要衔回来给张超。
张超每次都会给他们剥皮,然后再给他们吃。张超不但不需要负担它们的食物,甚至还能经常偿偿鲜,野兔、羚羊经常有。
“回头我找羌人给你弄两只刚出生的,你自己亲自养。”
羌、氐、吐谷浑人都有养狗的习惯,而且也多是养獒,狗也是他们的好助手。洮州府兵养狗,也正是学习他们。
韦云起原本还想直接要两条大狗,可一听这獒犬如此独特,也不由的有了兴趣,“这么说,我还得打小养起啊,不过既然只认一个主人,这倒也不错。只是,你这两条狗,为什么要取名山下和渡边啊?”
“山下和渡边只是他们的姓,山下全名叫山下十三郎,渡边叫十一郎。”
韦云骑好奇的问,“难道山下十三的狗娘生了十三个狗崽?”
“没错。”
藏獒算是大型犬,通常一年一窝,一窝五六只,到七八只不等,但多的也能下十只甚至十二三只的。
张超养的这只山下十三,他…娘就一窝下了十三只。山下是第十三只,都说狗一窝七只以上必有一只狗王。而且一般先生出来的狗都较小,反而是后生的狗比较强壮。
山下十三,就是那窝里的狗王了。
而渡边十一郎,那窝下了十一只,他也是那窝的狗王。
至于张超为什么给两只狗取名字,还有姓,而且偏偏姓山下和渡边,这个张超就没再跟韦云起多说了。他原本还想给两条狗取名山本和东条呢。
“洮州将士真的是兵精将猛啊,不但人人有马,还有这么多的獒犬!”韦云起呵呵的笑着。
配马那是需要,毕竟出了洮州,就离开了黄土高原进入了青藏高原地带,就从农耕区进入了游牧区。
这边是大片的草原,更加的地广人稀,而且他们要对付的吐谷浑人,也都有马,机动性高。如果唐军没马,机动慢不说,而且很难做到突然性和隐蔽性。
甚至胜不能追击歼敌,败了还可能跑不掉。
对付什么样的敌人,就得运用什么样的战术,甚至是配套的装备。在草原上作战,跟游牧人作战,没有马,怎么打仗?
汉代李陵,也是个牛逼人物了,可他以五千步卒深入匈奴腹地,这就是取死之道。而霍去病带着一支精锐骑兵,却做到了直捣汗庭。
李棱是勇敢的,不甘心只做个押运粮草军械的后勤,带着五千步兵就敢去单挑boss,勇气可嘉,但头脑就差远了。
在孙子兵法上,这是最不可取的冒险行为。
孙子说以正合,以奇胜。奇,不是奇谋,这个奇读ji,是奇数,意为预备兵。打仗这东西不能老想着冒险,虽然有不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奇计取胜的例子,但这都不是值得推崇的。
打仗,就得稳稳当当,除非是逼的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比如张超上次陇右之战,冒险诱敌入城,以及虚张声势,冒险进军渭州,那是不得已的情况下。
正常情况下,绝不能主动去这样干。
这好比正常情况下,应当想的是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