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此时的形势下迁都,却未免有畏敌逃跑之嫌,一旦从长安迁都到了襄邓一带,那么原本关中驻集的重兵,就会大部迁到山南。这就会让关中的这路防御,越发的减弱,本就是个弱点破绽,就会成为一个大洞。
若是没有突厥的威胁,李超也赞成迁都,不管是迁洛阳还是迁襄邓,都能接受。比起关中的窘况,迁都好处很多。
但此时此刻,突厥人就顶在关中的西北大门外,朝廷这个时候迁都,那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此时迁都,不仅仅只是迁都这么简单,这是避战派。
而李超是坚决的主战派。
“陛下,敌人都拿刀抵到我们的喉咙上了,我们这个时候却还想着要转身搬家,这不会有帮助,只会显得我们懦弱。若是迁都,到时关中防御更弱,关中就更难防御住突厥人了。一旦突厥人进入了关中平原,那时建在襄邓的新都,也一样不安全。陛下,长城都拦不住突厥人,靠迁都更不行。要迁都,也得等到我们击退突厥人才行。现在,天子当守囯门!”
“文远,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明天你负责去太极宫,请陛下来东宫!”
李世民的登基大典,并不是在太极宫举行,而是在东宫举行,这是李世民的坚持,李渊在一日,那太极宫就是李渊的,他会在东宫登基,以后也在东宫治理天下。
不过李世民可以在东宫继位,但明天的大典,却必须有皇帝和建成等人到场。
“臣明白。”
三月初九。
太极宫。
李渊已经穿戴庄严,不过今天却没有穿黄袍。
李渊慢吞吞的剥开一个茶叶蛋,就着稀粥慢慢的吃着。裴寂和封伦站在一旁,静静等等着皇帝。
等李渊吃完两个茶叶蛋加一碗稀粥,裴寂问,“陛下准备好要出发了吗?”
李渊拿布巾擦拭嘴角,“我没说要去。”
“陛下今天不去?”
李渊把擦过嘴的布巾扔在桌上,语气不好的道,“我也没说不去。”
“这。。。”
“去还是不去,我还没有决定呢。”
李渊又拿起一个茶叶蛋,继续剥了起来。
李超今天也身着庄重的冠服,来到太极宫。
“陛下,赵国公在外求见。”
李渊剥茶叶蛋的手停顿了一下,然后他将那个剥了一半的茶叶蛋扔回了碗里。
“李三。”
“不见!”
李渊恨恨的道,他到现在都还没忘记,那天李超带着尉迟恭等人,杀进太极宫,在海池边将他围住的场景。他自认为待李超不薄,可这个人却是个乱臣贼子。
片刻后。
李超大步过来。
李渊脸色越发难看,可最重还只是冷哼了一声而已。那天,李超能带着人闯进他的皇宫,今天,这宫殿就更阻挡不住李超的脚步了。
李超进来,向李渊拜礼。
“陛下,太子殿下请陛下驾临大典,接受太子殿下、朝中众臣的朝贺!”
李渊没好气的瞪着李超,“朝贺?朝贺什么,朝贺我成了太上皇?还是免了吧!”
李超上前一步,“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陛下理应受各方朝贺!”
李渊扭头。
“陛下,太子请陛下前往!”李超加重了几分语气。
李渊扭回头来,打量着李超,“朕看错了你!”
“请陛下移驾!”
“我今天身体不适,不能去参加大典。”李渊也来了脾气。
面对着李渊的不配合,李超皱眉。
但今天的登基大典,李渊是必须出现的,不但李渊得去,李建成李元吉也得去,李渊的那些小皇子们也一样要去,李家的宗室,朝廷的大臣,一个不能少。
李渊若不去,那这场大典,就会很难看。
“陛下,既然决定退位,为何却要在最后一步为难太子殿下呢?”
“是我为难太子吗?”
“陛下是希望太子殿下亲自来迎接陛下吗?”
李渊停下脚步,站在那里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裴寂和封伦看了李超一眼,上前去劝说李渊。
李渊回头,走到李超面前,脸色难看。
“走吧,去东宫!”
东宫,显德殿。
李渊到来,李世民长松一口气。
仪式开始,李世民在群臣朝拜下,即位为大唐皇帝。
李建成和李元吉跪拜新天子。
李世民下诏,封李建成为海南侯,封李元吉为海陵侯,尊李渊为太上皇。
李世民登基后的第二道诏书,就是正式颁布勋贵们的赏赐封地。不管是新封勋贵还是老牌勋贵们,他们的永业田都换到了边疆,实封贵族们的封户也改成了勋田授封边疆。为了安抚这些老旧勋贵们的不满,李世民给这些贵族们大多晋升了爵位,将许多虚封改成了实封,实封的也增加了封户。永业田翻倍,勋田加赏。
最让人惊讶的还是李世民一次性在大唐的边疆,划立了三十六个州,这些州是新设之州,李世民一次把三十六位玄武门功臣,封为这三十六州的世封刺史。
与国休戚,世代袭封,子孙代代永为刺史。
说是世封刺史,其实就相当于变相诸侯国。这些州其实地方都不大,因为都是在边疆之地划立的,许多地方还都是些蛮夷们居住着,现在皇帝直接划了三十六个州,然后把功劳最大的三十六位功臣,赐封世袭刺史。
屏藩中央,镇慑地方。
做为玄武门首功之臣,李超自然也是这三十六位世封刺史之一。
李超的封州,在丰州。也就是河套的东套中的后套,这是位于后世巴彦高勒与西山咀之间的巴彦淖尔平原。
自汉代起,丰州就属于战略要地。
隋末大乱,失去丰州,直到此时,都还没有收回。
李世民直接把丰州这块地图上的疆土封给李超,也算是前无古人了。隋时,丰州曾有九原、永丰、丰安三县,有户一千九百。
而且从汉到隋,丰州就是古代的四大流放地之一。
丰州比起其它功臣们的封地,算是较大较好的,但毕竟现在还在突厥人手里呢。不过看看长孙无忌、房玄龄、秦叔宝们的封地,其实也都差不多。
基本上,三十六功臣的封州,都是和李超差不多的,处于如今唐朝实际的控制线外,而又是历史上属于中原疆土的地方,比如河套平原、比如辽西,比如安南,比如西域。
李超不由的很佩服李世民,搞出来一个三十六世封刺史,但其实李世民一点真金白银都没有掏出来。
能不能真的拿到这些封州,还得等朝廷把那些地方收复了再说呢。
世封刺史,不叫诸侯国,倒也有趣,李超对此之前毫无知情,看长孙无忌他们的惊讶,估计也是不知情的。李世民很可能是在封户换边疆荒地一事上得到了灵感,然后来了这么一招。
给功臣们虚空画大饼,安抚功臣们,让大家能够支持朝廷把他们封户、永业田换到边疆去。
这一着,玩的漂亮!
晚饭时父亲突然中风,急忙送医院抢救,现在还在医院,刚交完钱,我蹲医院门口,把这章发上来。接下来可能没法好好码字更新,跟大家说声抱歉!,,,,,,。,,(。)
第450章 龙武……位列宰相()
不出李超的预料,李世民突然拿出了一个世封刺史之后,又拿出了分封制。世封刺史是给异姓功臣们的,而分封,是给宗室的。
三十六世封刺史后,李世民分封了十八个宗室,其中他自己的三个儿子,还有李渊的那堆儿子,再加上宗室里几个比较有功名的,比如淮安王李神通、任城王李道宗、河间王李孝恭等。
不过不管是世封刺史还是分封诸王,后面却有条解释。世封刺史们暂时不用到任封州,而分封诸王也一样不用马上就藩之国。
世封刺史们不用到任,那是因为那些州还在敌境呢。而分封诸王不用马上之国,李世民的解释是诸王们还太年轻,当然,李孝恭他们不年轻,但李世民说给他们的封国还没选好地方。
总之,全是大饼,空中画的大饼。
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分封的诸王之一,但李超相信,起码十年内,他们根本不可能就藩之国。李孝恭、李神通这几个宗室王,也是一样,李世民不可能真的放心让他们到地方上去当诸侯王。
李世民的儿子和他的那些小弟,都还几岁,想就藩,也起码得十年后了。
不过表面上,李世民这套还真是玩的漂亮,玩的大方,世封功臣,分封宗室啊。
李世民下第四道诏书,册封太子妃长孙氏为皇后。第五道诏书,册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李超对这套看的很明白,也许这永远只是一个大饼。如果朝廷真有一天收复了河套,那李世民估计到时又舍不得把丰州交给李超了。
反正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还是在李世民的手里的,到时说不定他就要来个注释。其实如果可以,李超希望李世民给他在陇南、甘南,或者是海南划块地或者给个岛他就好了。做为可以传家的私人土地,也不要什么世封或者诸侯的名头。
不过李世民这次玩的确实比较大,一张钦定功臣名录封赐差第名录,重新整理了大唐勋贵名录,新旧总共一千多个,从亲王、郡王,到公侯伯子男,二等九级。
实封、虚封,世袭、终身,长长的勋贵名录,把那唱念的内侍都给喊的喉咙破了,声音哑了。
数十位王爵,一百多公爵,能把人吓尿。
不过没有了俸禄,永业田、封田也全都封赐、改封到了各个边疆之地,勋贵们数量翻了好几倍,许多人爵位都升了,但朝廷的供奉勋贵们的开支却减了许多,甚至差不多没有开支了。
不过勋贵们虽然永业田封田改到了边疆去,但他们在京畿在中原,依然还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