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既高兴于有人造反了,又害怕造反的人打到襄阳来,内心纠结无比。
襄阳,樊城,襄州、唐州、邓州,整个山南东,都在四处打探着李超平乱的消息,甚至连长安都在密切的关注着这边的消息。
灾年,造反,这是最危险的苗头。一旦控制不住,就会导致叛乱四起,朝廷对灾区的救灾等越发艰难,脆弱的控制可能就会因此崩溃,一旦变成了无序,那就是恶梦的开始。
上次弹劾李超无果,现在李超结果在山南搞的怨声载道,甚至逼的地方都造反了。许多御史们兴奋万分!
御史都是不怕事的,只会嫌事不够大。
对他们来说,不弹劾李超这样的年轻宠臣,如何彰显自己的存在。
弹劾的奏章再次不断的上呈,这次杜淹找下面的御史们谈了话,他表示了反对乱弹劾,让御史们慎重。
可御史言官们反而越发的激愤了,李超弄的百姓造反,难道还有理了?
弹章雪花一般的送进了宫,呈上了李世民的案前。
李世民刚接到山南奏报,说房州有人反了的时候也吓一跳。
他甚至考虑过是不是撤李超回来,李超的那些救灾策略,是否过激了。最后李世民深思之后还是没动摇,这个时候调李超回来,那真是前功尽弃了,不说让李超心冷,就是萧瑀陈叔达他们在地方上,也不敢用心做事了啊。
等过了三天,李世民才收到李超的奏章。奏章里,李超详细的述明了房州叛乱的前因后果,李超把这件事情定义为房州上庸豪强与土蛮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这次救灾的事情只是个恰巧碰上了,是个引子而已。
李超说只要一个月,就能完全平定房州之乱。
而且保证,房州之乱,不会引起其它地方的动荡。
李世民信了。
李超一般不会轻易做承诺,但敢承诺保证,一般都是很有把握的。
房州之乱,也就被定义为蛮人作乱。
半月谈,还出了特刊,专门详解了房州上庸之乱的前后经过,当然,有过一些加工。反正最后大家从半月谈上,知道的房州之乱,是标准的官方解释版。
都是蛮人桀骜不驯,野蛮凶狠等等。
报纸特别着重报导了上庸屠城的惨状,整个县城被屠,三千多人遇难,加上乡村被杀害掳掠的,损失之大,之惨烈,让读者无不愤怒,土蛮千夫所指。
大家的矛头,也都指向了那些土蛮,而没有人再把上庸之乱,与朝廷与李超的救灾防灾的政策连在一起。
这天,忙碌一天,回到丽正殿。
“观音婢,朕突然想吃鱼冻了。”
长孙氏有些惊讶,“陛下怎么突然想到吃鱼冻了?”
“今天太子又来信了,说是鱼鳞冻很好吃,还在信中附上了鱼鳞洞的作法呢。这小子,真是越来越胆大包天了,不但去了山南,现在还跟着李超整天在山里剿逆平乱,朕都有些不敢相信,朕的太子,七岁的太子,居然就已经上战场了!”
“陛下,承乾现在已经八岁了。”
“八岁,又不是十八岁,朕领兵之时,也是十六岁。承乾,给老子还有种!”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自豪和得意,这样的太子,其实很对他的胃口。
“房州的叛乱还没有平定吗?”
“差不多了,李超转战山中月余,兵分多路,这次不但是房州,就是金州、均州等周边数州内大山里的这些土蛮,算是倒霉了。要么老老实实的向朝廷登记户口、田亩、山林,并向朝廷缴纳税赋粮食,要么就要被攻破山寨。”
“李相这个时候,还这么强硬,会不会逼的蛮人都反了?”
“不会的,南方的蛮、獠,向来成不了事,他们就是一般散沙,窝里斗厉害,平时相互猎头、仇杀都是极寻常的,互不服气。这次上庸出了这个事,都算是很意外了。李超借着上庸之乱,狠狠的收拾下土蛮,也是给他们些警告。有些时候,我们不能示弱,越示弱,他们越会觉得可以跳出来。”
李世民对于李超在山南东趁机,狠狠敲打土蛮的做法,持支持态度。不能惯着这些土蛮,借机收拾敲打一下,把他们编户齐民,然后警告一下,免得回头,这些人又做出什么作死的事情,李超也没有那么多空一次次去教训那些家伙。
长孙皇后对于那些,不是太明白,她问,“这次应当杀了不少人了吧?”
“嗯,是杀了不少。桀骜的蛮子还是很多的,李超兵分多路,剿灭大小寨了数十,斩杀五千余人,俘虏三万余众。李超上奏,说那些俘虏,全都一个不剩的要送往陇右和朔方、河西、河东等边疆之处,让他们为官奴,为边军屯田,朕觉得倒也不错。”
“臣妾不懂朝政,还是不胡乱评说了,这鱼鳞冻太子有没有说怎么做?”
“嗯,说了,我把信拿给你看。”
长孙氏看过信,笑道,“太子的字倒是越写越有力了,字词间能感受到他又长大了许多了。”
“是啊,朕挺佩服李超的,朕平生佩服的人不多,李超绝对是一个。能文允武,尤其是连带孩子都这么厉害,朕感觉,承乾以后会成为第二个李超,允文允武,嗯,还能成为一个很会做菜的太子!”
长孙氏忍不住轻笑。
“会做菜倒也没什么,陛下看李相国不就厨艺高超么,可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也不弱于其它宰相们的。”
“这倒是,承乾信里说做鱼冻,用大鱼的鳞最好。我派个人去灞上李家问问,让他们送些二十斤以上的大鱼来。”
“还是算了吧,等灞上李家送鱼来,陛下这顿鱼冻得明天才能吃了。”
“没事,鱼冻就是要做好了过一夜才最有味,现在从李家调鱼,今天做,明天吃刚好!”李世民笑道。(。)
第659章 李阎王又回来了()
新年第一天,六更送上,求月票!
“太子殿下班师还军,城中官吏士民,明日到城外迎接!”
晨曦初现,开城鼓刚停,街道上就响起了敲锣之声,襄阳的衙吏一遍遍的喊着。
“李阎王要回来了!”郑籍向来睡眠轻,每天天微亮的时候他就会醒,起来后照例先上一遍茅厕,然后再躺一会,睡个回笼觉,小半个时辰后再起床。
今天他刚爬起来,正练着五禽戏呢,结果就听到坊墙相隔的街上传来的喊声。听到这个消息,郑籍心情复杂。
李阎王一月前出襄阳,说奉太子去巡视地方,结果后来大家才知道是房州叛乱,去平逆去了。一开始郑籍还有些兴奋,可很快就知道,没什么可高兴的。
上庸之乱,被朝廷定性为桀骜不驯的土蛮做乱。李阎王依然在山南东当着土皇帝,要风要雨。最让人烦的,是天天有人从房州回来报捷,今天李阎王破了雷公寨,明天破了黑崖寨,再后天又破了上湾寨。
那些屠了上庸的土蛮们,在李阎王的进剿下,居然不堪一击。
到了后来,大家看到报捷的士兵入城,都已经麻木了,甚至都提不起半点兴趣,反正李阎王不可能打败仗,肯定又是哪个倒霉的蛮子被灭了。
短短不到一月时间,李阎王又要行军又要打仗的,结果还灭了大小数十寨子,最后甚至都分兵把周边几州山里的土蛮寨子都去问候了一声。
逼的那些蛮子都老实的表示臣服忠顺,登记户口、缴纳税赋、向皇帝进献贡品,没有人敢炸刺,因为几个敢炸刺的,直接就被李阎王连根拔起了。
月余间,李阎王分兵多路,破寨数十,敲打过的寨子更是上千。朝廷一下子新增了好几十万编户齐民,新增许多田林,征得的粮食税赋都大批。
那些土蛮被彻底的震慑,五千余土蛮成了李阎王刀下之鬼,五万余土蛮成了俘虏,被沦为奴隶,发往边疆。
这就是李阎王对于上庸之城的报复。上庸城死了三千多人,整个上庸之乱死的汉人大约五千人。李超也五千蛮人陪葬,每个死的汉人都有一个蛮人陪葬,而且还有十个蛮人被发配为奴。
山南的蛮人,经此打击,算是丧了胆,桀骜的他们也被拴上了锁链。
叛乱起的突然,平的更迅速,而且十年之内,这些土蛮都不敢再生事了。
这是好事,可对郑籍来说,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情。
土蛮们不但没有帮他赶走讨厌的李阎王,反倒让李阎王越发的得势威风起来了。现在任何人想要有点其它心思,都要先想想李阎王的狠辣。
他只觉得这些土蛮真没卵用,屠上庸的时候,还觉得他们很厉害,可李超才带了五千人啊,就把几州群山之中,拥有上千寨子,几十万众之多的蛮子们打的喊大人了。
现在李阎王又要回来了。
郑籍突然打了个冷颤!
得益于朝廷驿站系统的畅通,半月谈借助着帮朝廷开设邸报专版的半官方身份,发行全国。
襄阳距离长安不到千里,借助驿站系统,半月谈一般也就晚两天就到了。虽然晚了两天,可大家倒不觉得什么。
长安朝堂上、京城里,发生了什么大事要事,襄阳百姓两天后就能知道,这已经非常不错了。甚至看半月谈,连长安东西两市现下的物价,长安市民们流行的衣饰等,襄阳百姓也能迅速知道。
经常看报或者听报的人都知道,长安的皇帝陛下对于李阎王在山南东做的事情,只有赞赏没有不满。
继上次李超第三子被封开国男之后,这次皇帝特别为李超平定土蛮之乱,给李超第四子和第五子都各加封一个开国男爵位。
虚封爵位,还是个终身的。
但一次封赐二子爵位,这在本朝,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了。李超五个儿子,都还不满一岁呢,结果全都封爵了,三个实封世袭两个虚封终身,郡公县子加三个县男。若上加上李超的赵国公和李铁枪的上洛郡公,那灞上李家,现在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