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对他说,“你我君臣之间,没有什么可猜疑的。如果我们把听到的话,都放在心里不说,那我们就可能引起误会。现在,我把这些给你看,就是想告诉你,朕不会猜忌你,会一如继往的信任你,你也不要误会朕!”
李世民甚至还在朝会上,当着百官的面,说李超与他,就如他与太子一样,他信任李超,和信任太子承乾一样。
李超相信这些话是实话。
李世民当皇帝不过两年,他们君臣配合默契,这就好比创业之初,大家是很少猜忌的。起码,那些聪明的老板,不会早早的就猜忌自己的元老功臣。
要猜忌,也得等鸟尽弓藏啊。
李世民还不到三十岁呢,他的江山才刚开始,他还雄心勃勃,哪里现在就自断臂膀。也许再等二十年,那个时候皇帝迟暮,开始考虑太子继位的时候,也许会担忧李超这样一个功绩太高的臣子会对新帝有威胁。
但历史上,李绩、长孙无忌也是对大唐功高赫赫,可李世民去世前,并没有说要对付这两位大功臣。
李世民让长孙无忌做辅政大臣,托孤于他。只是将李绩贬职,但却也对太子说,让他一继位就重用李绩,这样做,也是因为太子无恩于李绩,这样一来,新皇可以趁机示恩。
李世世,终究不是杨广。
他李超,也不是杨素。
李世民并非没杀过功臣,但绝没有凭猜忌就杀的,他杀的,都是那些谋逆的功臣。比如侯君集,比如卷入几个皇子公主谋反案里的。
李超敢说,只要他不去触碰李世民的逆鳞,也就是不去谋逆,那李世民是不会动他的。富可敌国、功高着著、威重天下等等,这些李世民都是能容忍的,连魏征都能指着皇帝骂,把口水喷他脸上,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忍,李世民是个很厉害的人。
李超为什么要去谋逆?
有钱不是谋逆,有声望也不是谋逆,对李世民来说,勾结串连,暗中招募死士,打造兵器,这些才是谋逆。
李超吃饱了撑着,才会去做这种事情。
“你不是大唐人,你对陛下也不够了解,当今天子是难得的明君,你说的那些,不会发生的。”
青鸾见李超的样子,半信半疑,却也知道,这个男人不会随自己去大金川的。只是,回想起两年前,她可是亲自参与了他策划的那场宫变,李世民可是一个宫变篡位的皇帝,软禁父亲,幽困兄弟,这样的皇帝,真的会是一个明君吗?
“陛下雄心万丈,要做千古一帝,他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我是他的好帮手。”李超笑着道。
李超抚着她柔顺的长发。
“吐蕃人越来越猖狂了,是时候给他们一些教训了。”
李超两年前在陇右的时候,打服了吐谷浑,迫吐谷浑和议。又将东女、白兰、白狼等诸藩,劝说内附大唐,西南安稳,李超又开通了西南丝茶商路,通往天竺大陆。
当时吐蕃虽然没有内附大唐,但也是与大唐达成友好协议的,他们向大唐称臣进贡,算是大唐的藩属国。
可如今才过两年,吐蕃却已经开始四处出击,甚至把战争威胁到了如东女等大唐的属国上。要知道,东女国等国,现在名义上其实已经是大唐的疆土,他们是大唐的羁糜州,那些国王酋长,是大唐的诸侯刺史们。
朝廷对于吐蕃人的这些举动,不太以为意,毕竟东女国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羁糜州,实际上就是鞭长莫及的化外之地而已,他们打就让他们打。
但李超不同。
他一直盯着吐蕃,也一直防范着吐蕃,因为他知道,吐蕃是大唐一生之劲敌啊。历史上,大唐跟吐蕃超过十万人规模的战争,打了不知道多少次,而且居然还是输多败少,甚至一度连京城长安都被吐蕃人攻破。
可以说,终唐一朝,吐蕃才是唐朝最大的外敌,连突厥这样的草原部族,也只是初唐时的一个外敌而已,威胁大唐的时间都不到百年。
可李超跟李世民说过多次,李世民都不太以为意,或者说眼下突厥等威胁最实在,连个吐谷浑的威胁都比吐蕃近的多。
朝廷不重视吐蕃,李超却得重视。
现在时常有吐蕃人拦截商路上的汉商队伍,向他们敲诈。据说吐蕃开始改革,不少地方有效仿大唐的意思。
他们建立千户、万户等制度,搞起了全民皆兵。
军队数量大增。
吐蕃不但和那些羌唐小国打,还跟吐谷浑搞起了摩擦。吐蕃向外扩张,不可避免的跟吐谷浑相碰撞。
在之前李超跟吐谷浑的战争里,吐蕃人看透了吐谷浑人的虚实,从敬畏变成了不屑。他们屡屡主动挑衅吐谷浑,制造摩擦,虽然还没有变成大的战争,但边境冲突不断。
李超知道这些,觉得可以利用。
既然皇帝和朝廷没有打算现在去管管吐蕃,那就以夷制夷吧。
让吐谷浑和吐蕃开战,然后让东女国和白狼国等这些大唐西南的狗腿子们观战,随时掺一脚。
李超不希望吐蕃大胜,也不希望吐谷浑大胜,他的想法,就是让这两国打,僵持,打不出结果,让他们打的两败俱伤。
谁要是快打输了,大唐就过来调停一下,然后跟弱的那一方,搞点贸易,高价卖他们点军火,再让他们休整点时间,然后让他们继续打。
实在打不过了,还可以派出东女国等组成的联军,去调停支援一下。总之,就是不让吐蕃或者吐谷浑人安身自在,更不能让他们肆无忌惮的壮大。
“你们东女国要的军械,我都给你们批了,而且可以增加一些数量。至于货款,我们优先收取奴隶,一个吐蕃奴隶相当于三个普通的獠人奴隶,一个吐谷浑奴隶相当于两个獠人奴隶。其次收金和银。”
“用金银购买军械,数量有限制,但如果以吐蕃奴隶和吐谷浑奴隶来换购军械,数量不限,你们能拿出多少奴隶来,我们就给你们多少军械。”
身为尚书令,又是太尉,还是皇帝第一宠臣,李超在李世民面前要些这个政策,还是没有问题的。
“回头我向陛下奏议建立大唐第十九个道,西康道。请陛下授你母亲东女国王为西康道大都督,东女国、白狼羌等诸藩,组建一支联合部队。共同维护西康太平。”
第847章 复国()
第四更送上,有点晚,抱歉,求月票啊!
吐蕃。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
正确的来说,他还算不上一个国家。吐蕃是藏区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但他的实际立国者却被公认是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弃松农赞,此时才刚八岁。历史上他继位后,按传统称为第三十三任赞普,实际上却是吐蕃王朝的开国之君。
因为在他之前的吐蕃,其实是一个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部族联盟而已,还算不得一个真正的王朝。
松赞干布八年前出生,正好是武德元年。
他的父亲,也就是如此吐蕃的赞普朗日松赞,是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在松赞干布三岁的时候,出兵灭掉了苏毗部落,统一了高原,由一个山南地方的小邦首领,一跃成为吐蕃各部的君主。
藏区在远古时期,是一个多部落的地区。早在公元前五六世纪时,就出现了许多小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小邦之间掠夺性争战增多,不断的征服和兼并,这些小邦相互结果成部落联盟。
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左右,藏区范围内逐渐出现象雄、苏毗、雅砻悉补野三个势力较大的部落联盟。
雅砻悉补野部落联盟,在不断征服周边部落的过程中,力量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
到了第三十二任赞普朗日松赞的时候,他开始实行更强有力的统治,使得雅砻悉补野部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进一步增强。
二十五年前,朗日松赞率精兵万人,兼并了苏毗部落,完成了统一雅鲁藏布江南北的大业,至此,雅砻愁补野部落,也打破了过去藏区三足鼎立的平衡。
朗日松赞是一个相当有眼光的赞普,开始效仿北面的中原王朝,对部落实行政治和军事改革,吐蕃的实力也日益增长,开始不断向外兼并战争。
李超通过商人们带回来的信息,知道朗日松赞在做什么。他想把部落联盟,带入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从部落联盟社会,到封建王朝社会,这个跨度很大。而如果完成了,那么吐蕃一统,中央集权,则实力更强。他们也能从此走出千百年来高原内各自为政相互攻伐的困境,向外扩张。
但还是那句话,任何改革,都是在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这是在砸很多人饭碗的事情。改革固然会让吐蕃变的更强大,但对于那些现在享受着既有利益的旧贵族们来说,却不是好事。
好比杨广当年的雄图大业,一样不被关陇门阀们支持一样。
事实上,历史上的朗日松赞,将在五年后被反对变革的旧贵族们毒死。
刚统一起来的吐蕃内部新旧贵族分裂。
朗日松赞死的时候,松赞干布才十三岁,当时许多吐蕃有识之士都在感叹吐蕃的崛起之路断送了。可这个松赞干布却出奇的厉害,在大臣的支持下,迅速的平定了叛乱,定都逻些,坚定的实行他父亲留下来的那些富国强兵的政策。
此后秉承父志,对外用兵不断,先后降服达布、工布、娘布、苏毗等邻近大部落,最后兼并象雄,统一吐蕃全境,首次用政治、军事力量,把吐蕃从过去分散和独立状态的各部族联合成一个整体,在青藏高原上真正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吐蕃王朝。
这个吐蕃王朝从松赞干布建立到灭亡,前后二百余年,基本上伴随唐一世。他们的疆域,北起吐谷浑,南至泥婆罗、天竺,东与唐相邻。甚至在强大的时候,吞并了吐谷浑以及陇右,控制了唐的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