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的内库还有大约两百万贯钱,你拿去吧。”李世民道。
“陛下,这也是杯水车薪啊。”戴胄道。
李世民沉默,当年武德之时,朝廷一年收入也不过是几百万贯,可都能过的下去。现在二百万,居然成杯水车薪了。
“你有什么建议?”
戴胄犹豫着道,“臣建议,继续开源节流,首先是裁减北衙禁军。如果裁军一半,北衙六军保留三万人,那么一年至少能节省开支三百万贯。如果直接把神器军裁了,还能再省一百万贯。”
“若是把火器监也给裁了,一年还能节省许多。”
“另外,臣以为,北衙禁军以后也不再发放军饷,而是给他们分地。给北衙禁军们分地,这些地分给他们后,既可以由朝廷安排人租种,也可以交给他们自己家人耕种。这样,朝廷就不再给他们发放军饷,也能节省不少开支。”
“还有,相比起养军,打仗的开支更大。朝廷应当暂停一切用兵计划,包括出兵西域计划,暂停以节省军费。另,九边防御计划里的城堡烽堠的修建,河套、陇南、燕北、辽西等地的军堡修建计划也应当暂停······”
戴胄的节流计划,首先就是向着军方下手。
裁减北衙禁军,罢撤神机军、火器监,以及停止边地的防御工事的修建,暂停一切用兵计划等等,甚至停发北衙禁军们的军饷······
一项一项,确实能节省很多钱。
算下来,一年能节省下上千万贯。
可李世民却越听眉头越皱。
大唐能有今天,正因为重视军备。哪怕日子再苦,也没有自废武功。李超在朝的时候,甚至主动提出了要扩军至八十万,还积极发展出了火器部队,建立火器监,打造火器生产线。
大唐还建立了一支正规的常备军。
可现在倒好,戴胄一来就要一刀全切。
第936章 求票()
武当山,李氏净乐庄园。
年底了,李氏各地产业的管事代表们都纷纷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李记年终大会。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
就如是朝廷的朝集使一样,远的地方,从十月就开始动身前来。近些的,则也赶在十二月中就前来。
李家产业越来越多,越做越大。
这么大的产业,管理起来也是非常难的。好在李超有比较好的管理制度,早早就把框架立了起来。他把李氏的产业,分门别类。
同类的产业规划在一起,委派了管理团队,对整个产业下的各个商铺进行垂直管理。同时,李超又设立了人事、财务等各大总部管理团队,管理所有李记下的各行各业。
好比李记的金融部,就总管着李记的钱庄、当铺、保险等这类所有产业。但同时,李家的财务部,也一样对李记钱庄的财务有着管理、审核权。
正是靠着这套制度,李家的产业这些年发展的极快,却极并不乱。
年底的这次大会,不仅是审核,同时也是让李家能跟下面的管理团队,特别是那些产业主持的管事们有个更好的了解机会。另外,让他们亲自来开会,也是李记下各产业的加强交流,让他们更好的领会李家的要求。
这些产业都是李家的,一切都要围绕着李家的要求发展。
每年的这次年底大会,李家和别家合伙的那些产业,也会派代表前来列席会议。
武当山下,到处都是马车。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停出去好几里路。
每家产业代表,都坐着马车前来,带着车夫,甚至带着自己的助理、幕僚什么的。李记的产业都很赚钱,李家赚大钱的同时,对管理团队也向来不吝惜。
管事们都能拿到身股,就是管理层的分红,甚至就连普通员工都能拿到分红,虽然这只是身股,也就是岗位的干股,去职就没有了,可这样的优厚待遇可没有几家有的。
管事们还能享受不少的好处,比如李氏内部产业商品的优惠券,李家的管事购买李记的马车,可是能优先提货,并且享受打折优惠的。
要知道,如今李记的四轮马车,可是拥有许多项独家技术,四轮马车早成为身份的象征。宝马、奔驰、悍马、捷豹······这些牌子的四轮马车卖的好的不得了,订单早排到很久之后了。
但李家的管事,却能享受到工坊的计划外订单额度。
价格上还有优惠。
李家这么大声势的武当山大会,连均州官府都早惊动了。
哪怕李超已经不是宰相了,可人家也还是大唐第一功臣啊,赵国公的领地依然是大唐臣子中最大的,灞上李的声势依然牛皮轰轰。李超可还是太子老师呢,之前皇帝再次下诏晋封李超为太保,李超已经接受了。
嗯,李超还是太子的未来丈人。
就凭这两点,李超哪怕不当宰相不入朝为官,可这地位依然是无比煊赫的。
均州刺史早派出了衙役帮李超维持秩序,武当山下替李家接待客人。
几个衙役站在路边上,看着那长长一排看不到头的路边停放马车,惊叹连连。
“这只怕得有上千辆马车吧?”
“何止啊,我估计得有三千辆。”
“天啊,差不多全都是四轮马车啊。我好想买一辆宝马马车,可惜太贵了。”一名衙役望着那一辆辆装饰漂亮的四轮马车,羡慕的道。
“宝马可不便宜,不过我还是喜欢悍马,宝马太奢华而且过于精致了些,还是悍马好,粗旷结实,乡下路也能跑的飞起。”
另一个衙役对两个同伴的幻想很不屑一顾。
“你们连匹马都还买不起呢,还想买四轮马车?四轮马车,那可是非富即贵才能买的起的,不是勋戚贵族就是官僚富贾,一般人哪买的起?我们能买攒钱买辆普通的马车就不得了了,还是想点实际的吧,什么时候攒钱把家里的骡子换一匹马,这两年马价下跌了不少,我想着再等两年,河西马价格再降点,到时花二十贯买一匹河西马。”
“我觉得还是突厥马好,不挑食,好养,还便宜。”
一名年轻的均州小吏却没理会几个衙役的话,他也一直在打量着那些马车,可想的却不是买马车还是买马的事情,他想的是,李家果真庞大无比。
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
一句话道尽李家的财势宠大啊。
起码三千辆马车,如果一辆马车代表着李家的一处产业,那就意味着李家起码有三千家产业。
连管事都能拥有这么昂贵的马车,可以知道这些产业是多么的赚钱了。
李家真是富可敌国都不为过,家财千万,那都是说的太少了。
小吏是个年轻人,也是世家出身,虽是旁枝,可书没少读,也曾游历过不少地方。看待事情比较成熟,他暗暗的数着李家的那些产业。
李家最赚钱的产业是什么?
李记钱庄?李记钱庄分行遍布天下,据说天下三百余州,每一个州都有李记钱庄的分行,天下一千余县,起码有一半的县,已经有了李记钱庄的分行。仅仅是这一点,就能知道李记钱庄有多么的了得。
大唐无数的百姓和商人把钱存进李记的钱庄里面,李记转手把钱拿去放贷,就不知道赚了多少利息,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
可偏偏还得到天下称赞,存钱的人称赞李记揽储给息,给了大家方便。钱存进李记,不但有利息,而且还能随时取出。特别是李记分行遍布天下之后,储户已经可以凭着存折随处可取现。虽然异地取钱,多收点手续费,但方便啊。
商人们也称赞李记钱庄,他们外出的时候不用再背着沉重的铜钱,也不用带着金银不安全,直接汇兑就行。
大家都喜欢李记钱庄,李记见票即兑的庄票,跟钱币一样的好用。
全天下的人都在帮李记赚钱,却还要称赞他。
而李超拿着这些钱去放贷,却还又得了好名声。因为李记借贷的利息低,比起普通的民间借贷低的多,更别说高利贷了。只要有抵押,在李记贷到钱非常快。一些信誉好的商家,甚至能凭他们的信用评估就能拿到贷款。
李记钱庄,已经真正的深入到了大唐百姓生活之中,光一个李记钱庄一年要赚多少钱?年轻的吏员不知道,但赚的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朝廷之前也有专门给一笔钱各地官衙放贷,称为公廨钱,但公廨钱月息百分之八,利息高昂,甚至中间替官府放贷的捉钱品子还要中间渔利一把,朝廷的公廨钱在民间名声极臭,根本不及李记的放贷。
更别说民间地主和商人们的九出十三归、羊羔贷等高利…贷了。
李记既赚了钱,又得了好名声,这本事,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啊。连年轻吏员自己,也都把钱存在这李记钱庄里,他倒不是为了几个利息,而只是为了取用方便。相比起沉重的铜钱、金银币,李记随时能在天下各地通取的存折或者是见票即兑的庄票,更加方便好用。
还有李记当铺,一样遍及天下。有李记钱庄的地方,一般旁边就有李记的当铺。
李记商行、李记百货、李记货运、李记邮递、李记营造、李记镖行,还有李记的茶、酒、糖,他们还涉及盐、矿产、炼钢冶铁、造船、马车、瓷器等,似乎这天下赚钱的买卖,李家都有插手。
什么贸易,牲畜贩卖、屠宰加工、皮革毛纺。
甚至是贩卖粮食、培育粮种。
这天下,还有李记不做的生意吗?
他们连奴隶贩卖都做,开医馆卖药材开酒楼开饭店,似乎只有青楼和赌坊没开了。
山上。
大管家李伯进来。
“郎君,大家都已经到齐了。”
“这次来参会的,总共是李记名下三千六百名代表,代表着我们李记全天下共八千余处产业,另外列度的有一百多名代表,是我们李家参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