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舰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日之后,张煌言带着朱昌祚写的这篇文章来到宁波。

    “王公子,你就看看这篇文章吧!这朱昌祚,枉费我们如此善待他,他居然还心怀他的鞑子伪朝廷!在文章里面说鞑子朝廷比我们大明好!”张煌言指着这篇文章愤怒的说。

    王新宇拿起这篇文章,仔细翻阅了几遍,觉得朱昌祚说得很有道理:这朱先生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啊!当年江南的读书人,是不是都是为了一己私利,一味的减少江南税收,先帝只能在土地贫瘠的北方多收税,这才造成流民造反。他们那些江南的读书人给自己的家族存了那么多银子,最后都白白便宜了鞑子!

    但是这样的话,王新宇还是只能在心里面默默的说,不敢公开对张煌言说出来。毕竟这个年代,读书人所代表的江南士族能量还非常大,明军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今后的道路要怎么走,王新宇心里面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些江南士族,明军当然不可能学清廷那样动刀子,把那些在中间摇摆不定的分子都给杀了,也没办法学后世的伟人那样在江南搞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

    要如何收走江南士族的土地,或许是只能采取走资本的路子,让他们看到资本的好处,把土地变成资本参加投资。

    目前王新宇所做的,在海外开发开疆拓土,也是降低江南地价的办法。让更多的人去外面发展,江南的土地价格自然就会降低下来,那样就无形中减少了江南士族的财富,一步步逐渐对他们进行削弱。

    与此同时,王新宇还可以通过制造大量的玻璃制品等奢侈品,把江南士族手中的银子都给换出来。等到积累了足够的影子,再开动马力大量生产,让奢侈品的价格降下来,这样也是无形中剥夺江南士族财富的办法。

    当然了,如果有眼光,不肯死抱着土地不放的江南士族,也有可能变成资本家,完成了转型,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在未来将会出现大型企业集团逐渐取代江南士族,但那是遥远的将来的事情。

    至于科举制度,在将来也要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尤其是科学技术方面的人才,这都是未来要做的事情。

    “张大人,其实这文章修改一下还是可以发表的。其实朱先生说得有一点每错,是人都有私心。正是因为当年江南士子他们的私心,为了一己私利少给朝廷纳税,结果怎么样?最后都是便宜了鞑子!而贪心不足的鞑子搞了江南三大案,最后屠刀还是落在他们头上啊!”王新宇指着文章感叹的说道。

    张煌言毕竟不是迂腐的老儒,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他当然明白,明末发生的事情,很多江南的读书人都逃不了干系。于是张煌言答道:“这篇文章老夫去改一下吧。”

    “留着朱昌祚对我们还是有好处的,其实他可以让我们看到我们的不足之处。至于说被读书人的口水淹没,那是他的事情,又不是我们的事情。”王新宇笑着道。

    朱昌祚经过修改之后,终于被发表到报纸上。

    “没想到王大人和张大人胸怀坦荡,老夫这样说明廷的不是,都能放过老夫,还能让老夫的文章发表。”朱昌祚对这个结局十分意外。

    “对了,有件事,还是说出来的为妙!”朱昌祚终于下定了决心。(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海宁查家() 
海宁查氏,江南名门望族之一,根据考证,查姓源出姬姓,为周公长子伯禽之后姬(查)延之后。海宁查氏原籍安徽婺源,因躲避战乱去了海宁。

    查氏在海宁三百多年来,可谓是家族兴旺人才辈出,明朝的时候查家就出了两名进士。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查家是海宁当地有名的豪门之一,和当地的朱、庄、陈等名门望族都是齐名的大家族。

    说起查继佐,其实张煌言和他还是老熟人了,当年张煌言随张名振一起拥鲁王朱以海为监国的时候,查继佐也曾经跑来投奔抗清义军。可以说,在鲁王那边,查继佐还算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后来查继佐在海宁、湖州等地,也筹建义军,号召为张名振等人募捐,为抗清做出一定的贡献。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王新宇在告诉张煌言,说查继佐有告密嫌疑的时候,张煌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经过一定的调查,张煌言也没能找到查继佐告密的证据。而关键人物朱昌祚又是一口咬定了吴之荣和陆圻才是无耻的告密者,不愿意出卖查继佐。至于吴之荣和陆圻都是由确凿证据的,加上张煌言又不太相信查继佐告密的事情,这就使得查继佐这个无耻的告密者暂时逃脱了正义的惩罚。

    每天晚上,查继佐躺在床上,心中惶惶不安,他总是要想起四年前的那件事。

    庄允诚和庄廷鑨父子,想学习历史上同为盲人的左丘明,著写一部史书。但又匮于自己所知不多,便去买得明朝天启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书中仍奉尊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并增补明末崇祯一朝事,直呼老奴为“奴酋”、清兵为“建夷”,全都是清廷所忌讳的。

    书成后不久,庄廷鑨去世,后来父亲庄允诚也去世。

    庄廷钺携带着即将刻印出版的《明史辑略》到了查继佐家中,因为庄廷钺知道查继佐曾经参加过抗清义军,而且是当地有名的士子,所以希望把查继佐的名字放在书中,列入明史的参订名单内。

    查继佐见到这本书,当即吓得心胆俱裂:这简直就是要掉脑袋的反书啊!有人居然要把自己的名字列入这本反书中,那不是要命吗?

    之前查继佐是参加过义军,可那都是因为他错误的判断了形势,以为大明能和清廷划江而治,他加入明军,也是为了给自己今后谋取富贵。当年的形势还不算太坏,虽然弘光朝廷被清军攻克,福王朱由崧出身的弘光帝被杀,但是还有隆武帝,有唐王,有鲁王,南方还有张名振、郑芝龙、李定国、孙可望、何腾蛟、堵胤锡等南明势力,加上后来李成栋、金声桓等人的反正,形势一片大好。

    也就是这种情况下,查继佐以为南明可以收复江南,同清廷划江而治,所以参加了张名振的义军。

    谁知道南明各势力之间相互勾心斗角,一次次错过了大好形势,最终失败已成定局。到了这个时候,查继佐才发觉自己错误的判断了形势,懊悔莫及。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查继佐脱离了义军,回到老家,剃发易服当起了顺民。

    至于后世一些资料,说什么查继佐是什么反清义士,那完全都是某位大侠为自己的祖辈脸上贴金。真实的查继佐,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失败的政治投机者。

    就在查继佐打算老老实实当顺民,平平安安过完这一生的时候,却有人来,要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反书。

    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查继佐不顾情谊,竟然出卖朋友,向当地的道台高发了有人写反书一事。但当时为官的汉八旗官员陈永命为了不想把事情扩大化,加上受了贿赂,把这件事暂时压了下来。

    可谁知这件事却引起了一个叫吴之荣的人重视,最后被吴之荣告发到了江宁,结果惊动了清廷。当时辅佐大臣令人来调查此事,于是发生了著名的明史案。

    这吴之荣何许人也?这是一个因为贪污被革职查办的县令,原本被判绞刑,谁知道吴之荣神通广大,判下来的绞刑拖了六年都没执行,最后碰上顺治大赦天下,吴之荣被放出来。此人出狱之后,以敲诈勒索为生。发现了《明史》之后,就知道自己发财的机会来了。

    虽然这件事是被吴之荣捅上去的,可是查继佐心中十分清楚,如果不是他的话,也不好引起吴之荣的注意。

    历史发生了变化,舟山张煌言的势力比真实历史上强大了数十倍都不止,随时可能再和郑成功入江,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查继佐拒绝了清廷要分给他的奖励,大概是庄、朱两家财产的十分之一吧。也正因为他拒绝了朝廷的奖赏,所以明军入江之后,张煌言就没有找到查继佐告密的证据。

    尽管逃过一劫,但查继佐惶惶不可终日,每天都在提心吊胆。

    吴之荣和陆圻被抓之后,查继佐就十分担心,害怕这两个人招供出自己。果然不出所料,吴之荣在被审讯的时候,提出查继佐也是告密者。可是因为张煌言对查家还是有好感的,更何况手头没有证据,查继佐虽被传讯,却因没有罪证又被放回去。

    当年张煌言对江南士族的态度十分温和,只要不是投靠清廷的,都不会下重手,更是加上查继佐曾经当过浙军的兵部郎中,而且也曾为张名振募捐到不少银子。

    “不知道为何,南海藩王会怀疑我是告密者?”查继佐想到这个问题就感到害怕。

    早晨,查继佐扛起鱼竿走出初白庵,准备去河边钓鱼。每天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只要想起来就惶惶不可终日,那就不去想,去钓鱼可以静下心来,这样就不会担心了,所以查继佐喜欢上钓鱼。

    查继佐刚刚走到河边,却听到身后有人冷笑:“查先生,今天好闲情啊!”

    声音十分熟悉,查继佐一转头,却见是张煌言站在自己的身后,边上还有两条虎背熊腰的彪形大汉。

    “张尚书,您怎么今天有空来看草民?”查继佐心中吃惊,表面上却很冷静。

    张煌言笑眯眯道:“查先生,有件事还需要麻烦你再跟我们回去一趟,协助我们一起调查。走吧,跟本官去杭州!船已经备好了!”

    查继佐愣了下,继而又冷静的回道:“那还容草民回去告知家人,免得他们担心。”

    张煌言还是笑眯眯的:“不必了,本官都安排好了!你的家人都会接去杭州。你到了路上自然就能见到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