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鬣狗回答道:“他们是试图我们的兵力,数我们有多少弓箭。”
刘韬目瞪口呆:“居然还有这种战术?用人命来试探对手兵力和火力?”
说起来确实很可笑,不过那是当地土著人的一种办法,他们没有多少侦察能力,只能依靠这种笨办法来试探对手火力。
鬣狗道:“敌人马上要进攻了!”
刘韬冷笑一声:“就等着他们上来送死了!”
前方的草原上响起一片震天的呐喊声,黑压压的苏库马人向班图人的大营发起了冲锋。
“放箭!”鬣狗一声大喊。
大营内无数箭支犹如漫天飞蝗一样飞了出去,殷红的血花在一片黑色的皮肤中飞溅,形成了一片血雾,成排的苏库马人在惨叫声中倒下。不过这些弱弓的射程实在太近,只有二十步的射程,每一名弓箭手张弓搭箭两次,苏库马人便已经冲到木栅栏跟前。
弓箭手后退出去,长矛兵向前,一支支长矛从木栅栏内突刺而出,站在木栅栏外面的苏库马人纷纷被刺中,发出痛苦的惨叫声倒下。
苏库马人的弓箭手也射箭了,不过防御的班图人有木栅栏,又有盾牌,苏库马人那些更加劣质的弓箭根本就不能造成班图人的损失。
也有的弓箭射中箭楼,但是箭楼上的明军身上都有披甲,那些劣质软弓加上骨头做的箭头根本就不能伤到明军。
不少人开始在木栅栏上面攀爬,但是木栅栏里面刺出来长矛毫不留情的扎入他们体内,那些爬到一半的苏库马人一个接一个从木栅栏上掉落下去。
“砰砰砰”五名黑人火枪手开火射击,弥漫的硝烟腾起,枪声如响雷,几名中弹的苏库马人倒下。
与此同时,箭楼上的明军士卒投出了国姓瓶。
“轰轰”黑压压的人群中腾起火光,陶瓷碎片和里面装填的铁蒺藜迸溅四射,挤成一团的苏库马人倒下了一大片,爆炸中心周围一下就空出了一大片。
“天降神雷?”被火器吓坏了的苏库马人扭头就跑。
“放箭!”大营内又是一排乱箭射出,正在逃跑的苏库马人又被留下不少。
“简直是不堪一击!”刘韬冷笑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九章 出师岳州()
水战和陆战不同,当年的陆战一般是选择秋后,天气转凉开战,水战一般是五月份,天气转热之后开战。之所以选择天气转热开战,也是为了水兵落水之后能够生还。若是在寒冷的冬天,其实也不用寒冷的冬天,初春和深秋的水已经很冷了,人落水之后,一般坚持不了多久就会被冰冷的水抽干能量。
康熙五年农历五月初八,明军水陆并进,向岳州方向推进。
出征的明军拥有陆师骑兵一个镇,步兵五个镇,一共六万陆师战兵,其中骑兵一万,步兵四万,炮兵一万,各种火炮一千多门;水师三万,大小战船两千多艘;辅兵和民壮相加十二万,共计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顺流而下,向岳州进击。
明军沿着湘江顺流而下,因为施琅在江中布置了大量水下暗桩、人工暗礁和拦江索等障碍物用来阻拦明军水师,因此在进入洞庭湖之前,明军需要陆师来掩护水师。
王'辅'臣已经是铁骑镇提督了,他的一万余骑兵负责打头阵。
说起来王新宇对王'辅'臣还是非常信任的,就连自己的弟弟率领的铁甲重骑,都是便在王'辅'臣的铁骑镇之下,毕竟他知道弟弟的才能远比不上王'辅'臣,而且此人确实精通骑战,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良将。
目前还是在水网地区作战,明军可以水陆并进,以水师掩护步兵,清军骑兵根本就不敢进入舰炮射程内骚扰明军,因此王'辅'臣铁骑镇的重要性尚未体现出来。若是到了江北,骑兵就变得尤其重要,步兵在行军的时候,两翼需要骑兵保护,否则在行军过程中,不断遭到清军骑兵骚扰,士气会很快下降。
王'辅'臣四处派遣出游骑,用来刺探前方军情,不断给中军提供情报。
邵苓芝和白光勇,本来都是王'辅'臣的亲兵,这两人武艺高强,作战勇敢,现在都被提拔成游骑军官。
明军游骑装备了双管长铳,击针式迅雷短铳和滑轮弓,还有自己擅长的冷兵器,每一名游骑都是从骑兵中精心挑选出的精锐。游骑兵主要是侦察用的,和同样骑马的夜不收相比,游骑兵主要是骑马作战,夜不收是下马作战,但是不管是游骑兵还是夜不收,都是既可以在马背上作战,也能下马作战。
白光勇骑着一匹高大的顿河马,背着一杆双管长铳,这是明军的新式武器,枪的长度不是很长,比起鸟铳、燧发枪和线膛枪都要短多了,全长不到三尺。
但是枪管短了,刻膛线的时候降低了很多难度,也节省不少成本,装填子弹也容易多了。这种火铳射程却不近,可以打一百多步远,比起满蒙八旗的神箭手远得多了。当然了,缺点是无法在马背上装填子弹,因此游骑兵还配备了滑轮弓,可以在马背上射箭。由于滑轮弓拉开弓箭节省力气,可以在马背上射出步弓的效果,只是滑轮弓的弓弦行程较长,开弓时间长,但射程远又弥补了开弓时间长的缺点。
游骑兵的战马头部也有藤甲,脖子上挂着防箭布帘,能够抵挡正面射来的羽箭。不过为了减轻重量,马的侧面和后面都没有批马甲,事实上还是轻骑兵。
白光勇手下一共有一百多游骑兵,所有的弟兄们都分散开了,以十人一组分散活动。白光勇自己也带着九名弟兄,孤军深入,刺探清军军情。
“前面有鞑子来了!”白光勇的这支游骑半路上遭遇了一支清军斥候。
看着前面来的二十名骑兵,只见那些骑兵头戴高高的避雷针头盔,身上披着棉甲,一名明军士卒喊了声:“还是真鞑!”
那么热的天气,清军斥候骑兵还披着棉甲,也真是难为了那些满蒙八旗了。烈日当空,大太阳照射在身上,每一名清军骑兵都汗流浃背。而明军的游骑身上披着的是薄薄的藤甲,防护力不差,穿在身上又不热。
“鞑子要上来了!准备作战!”白光勇大喊了一声。
明军斥候十骑,清军斥候却是二十骑,兵力对比上清军多了一倍,不过在武器方面,明军斥候骑兵的武器远胜于清军。
白光勇从马背上取下双管长铳,呐喊了一声,策马向清军斥候骑兵冲去。后面的九名骑兵也快马加鞭,向清军斥候骑兵发起冲击。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开始了,双方从距离两百步的时候开始对冲。
距离清军还有一百步,白光勇手中的双管短铳开火了,只见火光一闪,铳口喷起一股白烟,一颗高速旋转的子弹飞向百步之外,一名清军八旗兵应声落马。
“砰砰砰”九名斥候骑兵相继开火,每人都打出两颗子弹。
对面的八旗骑兵犹如被狂风扫落的树叶一样,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去。十名明军一口气打出二十发子弹,连续打落了八名清兵。
与此同时,清兵也用骑弓射来羽箭。这些八旗斥候兵都是精锐,一般的八旗兵使用骑弓在马背上射箭,只能射二十步远,而精锐八旗兵,可以在马背上开弓射出百步之远。当然了,如果说要在颠簸的马背上准确把羽箭射中对手的眼睛,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再厉害的神箭手,马背上百步射箭,能射中面门就很厉害了。
八旗兵射来的羽箭射中了七名明军斥候,其中有五支箭射中人,两支箭射在明军斥候骑兵的面门上,却被铁制假面挡住,羽箭弹落在地上;另外有三支箭射中斥候骑兵身上,两支箭被藤甲挡住,一支箭射中一名骑兵小臂,那名骑兵受了轻伤。
还有两支羽箭射中战马,一支箭射穿了防箭布帘之后,力度被抵消了九成,只剩下一成的力度射中马身上,战马受了轻伤;另外一支箭射中马头藤甲,被挡住了。
第一轮交火,清军死伤了八人,其中三人是连人带马都被打死了;另外还有三名清军骑兵虽然人没事,战马却被打死了,还在冲锋的清军骑兵只剩下九人。而明军这边,只有一人轻伤,一匹战马轻伤,十名明军继续冲锋。
双方距离只剩下三十步了,清军射来第二轮羽箭的同时,明军用迅雷短铳射击。
“砰砰砰”可以六连发的迅雷短铳连连喷出火光,对面的清兵下饺子一样接连从马背上跌落下去,无主的战马继续飞奔几步,然后停了下来。
白光勇连连开枪,他一个人就打落了三名清军骑兵,但他也中了两箭,受了轻伤。
只不过是转眼之间,清军那边就只剩下一人了,而明军这里只有两人落马。剩下的最后那名清兵一身甲胄,头盔上的避雷针高高立起,像是一个身份不低的巴牙喇,马术十分精湛。白光勇瞄准他连开两枪,却被他镫里藏身躲过了。
“狗鞑子!”白光勇见对方连躲过两枪,于是微微转了一下枪口,最后一颗子弹轰在对方坐骑的马头上,可就在同时,那人藏在马肚子下开弓射箭,也射在了白先勇的战马侧面,两人同时滚倒在地。
“我的马!”顿河马没有任何防护的侧面挨了一箭,这一箭的力度非常大,从马腹刺入,整个箭杆几乎没入战马体内,眼看这匹马就没救了,白光勇痛心疾首的大喊了一声,拔出刀就向那名清兵砍了过去。
其他的骑兵去追杀那些落马未死,正在逃命的八旗兵去了,两名骑兵路过白光勇身边,本来想要用迅雷短铳帮忙,可是看到自己的主将同清兵纠缠在一起,他们担心误伤主将,不敢胡乱开枪,而且战马速度已经提升起来,想要停下来又谈何容易。
骑兵策马过去了,掉在地上爬起来的八旗兵徒步逃命,可是两条腿又怎么逃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很快五名逃命的八旗兵便被追上,明军游骑兵也没有给他们近战的机会,只是远远的用迅雷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