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缺少淡水,队伍行军的速度变得更加缓慢,带着大批妇孺老弱的清军步履艰难,还要面临蒙古人的骚扰,一日能走十五里都算很不错了,原本康熙认为足够的粮食,都已经快要见底,清军开始对粮食进行限量供给。
因为开始限制粮食供给,那些负责运送粮食的包衣奴才和辅兵们是第一批开始挨饿的人,他们每天的工作量最大,要负责运输粮食,可是在粮食的供应上面却被限制最少,造成的结果就是更多的包衣奴才和辅兵掉队,沦为蒙古人的俘虏。
蒙古人抓住包衣和辅兵之后,不再不由分说的砍了,而是给他们武器,把这些人武装起来,当成炮灰使用。
随着包衣奴才和辅兵的掉队被俘,运送粮食的任务逐渐落在战兵和太监们身上,这又增加了运输粮食的困难,也减少了清军的战斗力。即便是队伍的人数迅速减少,可是粮食还是消耗很快,有不少运送粮食的骡马因为缺水倒毙在荒漠上,车子无法拉走,落在后面,粮食也落入蒙古人手中。
口渴、饥饿、疲劳、疾病,还有草原上的蒙古人和野狼群,困扰着清军。有不少绿营兵和蒙八旗的清兵开始逃亡,趁着长官不注意,一转身就溜走了,随后向蒙古人投降。
越来越多的清兵向蒙古人投降,蒙古人把投降的清兵编入新附军,这些清兵摇身一变,变成了蒙古兵,给蒙古人当炮灰,帮助蒙古人一起追杀自己原来的同伴。
曾经五十多万人(包括妇孺老弱)的大队伍,如今迅速缩水,进入荒漠戈壁的一个月之内,这支队伍的人数就迅速下降到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第二百六十六章 骆驼兵西征()
清军离开归化,数千里的逃亡之路走了三个多月,五十多万人,只剩下不到十万,几乎所有的妇孺老弱都丢光了,只有那些地位较高的旗人,官员,富商的家眷有车乘坐,才能跟着清军一路走出了荒漠戈壁。至于那些徒步行走的妇孺老弱,不是死在漠北蒙古,就是落入蒙古人手中。
对蒙古人来讲没有任何作用的老人都被杀掉了,女人变成了战利品,赏给有功的将士;小孩都变成了奴隶。
穿过了几乎是不毛之地的喀尔喀蒙古荒漠,前面出现了郁郁葱葱的草原和森林,这里和喀尔喀蒙古荒漠戈壁完全不一样了,北冰洋的湿润气流可以抵达这里,带来了丰富的降水,这里冬季降雪量大,积累了厚厚的积雪,到了天气转暖,积雪融化,提供了植被生长,也形成了多条河流,还形成了世界上淡水储水量最丰富的湖泊。
看到连绵成片的绿色草原,看到丘陵上郁郁葱葱的松树、云杉、白桦和白杨,原野上奔跑的各种野生动物,康熙泪流满面:“我们终于快到了!快到了!我们不会饿死了!这里到处都能找到食物!”
因为康熙他们进入了布里亚特人的地盘,两个多月来一直跟在后面的喀尔喀蒙古人也不再尾随追击。终于甩掉后面的小尾巴,这也令康熙兴奋不已。
“皇上,奴才带人去捕猎,再让一批人去采集野果吧。”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头上的头发长了出来,满头乱蓬蓬的乱发,后面挂着一根小辫子,身上的官服都已经破烂不堪,看起来和一个老叫花差不多的图海说道。
“快去吧!朕已经快饿晕了!”康熙道。
……
古丝绸之路,这条曾经东西方的交流贸易之路,因为唐朝安史之乱后,大唐走向衰败,这条汉朝开辟的,连接东西方的古丝绸之路也因此走向了衰败。到了宋朝和元朝,因为造船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东西方之间的贸易主要依靠海洋,这条古路逐渐荒废。到了明朝,这条古路上再也看不到商队的影子。
如今,古丝绸之路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军队,中军鲜红的大明旗帜格外显眼,大明旗帜后面,几面蓝色的忠贞营旗号,李字帅旗,郝字将旗等旗帜随风飘扬。这支军队是一支全部骑着骆驼的大军,士卒们骑在骆驼上,粮食弹药也用骆驼运输。
这支军队,正是西征叶尔羌汗国的忠贞营大军,由李来亨担任元帅,麾下拥有五万多战兵和五万多辅兵。
叶尔羌汗国是突厥人趁着蒙古人创建的帖木儿帝国衰弱的机会,击败了蒙古人,在南疆建立的汗国。虽然叶尔羌汗国的苏丹带有蒙古血统,可是他们却是天方教徒,同蒙古人格格不入。叶尔羌汗国和北面的准噶尔汗国矛盾不断。虽然蒙古人已经衰弱,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突厥人还是惧怕蒙古人。
真实历史上,因为清军击败了准噶尔汗国,大批蒙古人遭到屠杀,突厥人却迅速增长。清军平定准噶尔的时候,带进了大批汉人兵和蒙古兵,那些汉人和蒙古人在新疆扎根。可是突厥人从来就把汉人和蒙古人当成外人,多年来叛乱不断。一开始突厥人的人数不多,一次次的叛乱被轻松镇压下去。可是到了清末的时候,突厥人的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在新疆的汉人和蒙古人,终于发生了更大规模的叛乱,最后被左宗棠镇压。
前些年准噶尔的势力尚存,突厥人老实得好像一条狗一样。可是这几年来,准噶尔内部发生了内乱,突厥人开始蠢蠢欲动。
若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发展下去,噶尔丹很快就会处理完内乱,腾出手来对付突厥人,最后灭了叶尔羌汗国,让突厥人臣服在自己脚下。直到准噶尔灭亡,突厥人的势力才重新抬头,多年来叛乱不断。
现在是忠贞营奉王羽的钧旨,出征叶尔羌汗国。跟随大军一起行动的,还有王羽封的使者李光地。
李光地的使命是让准噶尔的噶尔丹称臣,既然要让别人臣服,当然不可能只是带着礼物上门拜访好言劝说,还要有足够的实力,才能说服别人。王羽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用实力说话,所以这次李光地的使团其实是一支五百人的精锐骆驼骑兵部队,其中四百五十人是后装线膛枪手,五十人是使用米尼弹步枪的神枪手。
对突厥人镇压,对蒙古人拉拢,是王羽制定的西征计划,以两手准备对付不同的人。
王羽对天方教可是把他们看成比满清更加凶恶的敌人,满八旗可以同化,可是天方教徒是很难同化的,除非是把斯大林或者王胡子之类的无神论者拉过来,对信仰天方教的进行触及灵魂的劳动改造和马列主义教育,还有可能改变。
长途出征的忠贞营大军,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口粮,主食是烤得干硬的杂粮面饼,装在布袋里面,食品袋就挂在骆驼身上。其他的副食品有肉干和南洋公司产的各种罐头,都是用骆驼运输。
西征叶尔羌汗国,需要途径缺少水源的戈壁沙漠,骆驼大军出征,除了携带足够的食物弹药之外,还要携带淡水。
南洋公司给忠贞营提供了一批铁制水壶,每一名士卒身上都背着一口水壶。除了战兵自身携带的饮用水外,负责辎重运输的一部分骆驼也背了水囊,里面装满淡水。而骆驼不像战马那样需要经常喝水,这就减少了淡水的消耗。
大军出征之前,早就有使者去过准噶尔了,这时候噶尔丹已经击败了他的敌人,成为了准噶尔的汗王。
火州城,今天的吐鲁番。目前这座城池控制在叶尔羌汗国手中,是西征大军出了戈壁沙漠之后,要进入水草丰美的北疆,火州城是必经之地。因为蒙古人还未完全臣服,从北路进入新疆的道路尚未打通,忠贞营走的是丝绸之路。既然走丝绸之路,火州就绕不过去。
“启禀大人!城外有大军来袭!”一名突厥士兵向守城的将领禀报。
第二百六十七章 上天堂()
忠贞营抵达火州城下,官兵们纷纷从骆驼上跳下来,在城外结阵。炮手们从骆驼背上卸下炮管和炮架,把火炮组装起来。辅兵们在一部分战兵保护下,前往距离火州城几十里外的山中砍伐木头。
当年的吐鲁番一带,还没有现在那么干燥,周围湖泊河流纵横,是沙漠中的绿洲。不过在绿洲上多半是草地,树木极少,根本无法提供辅兵打造攻城武器。李来亨要拿下火州,需要派遣辅兵前往五十里外,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区去砍伐木头。
李来亨站在一匹骆驼背上,拿起望远镜,观察远方的火州城。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这座城其实也十分简陋,是一座用泥土和碎石构筑的土城。这里缺少木材,要制造烧砖的木炭都要长途运输,极为不便。因为运输不方便,给明军打造攻城武器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使得火州的城防工事相当简陋。
“如此小城,连护城河都没有,只需要简易云梯即可。架起炮来一轰,再让新附军一冲,估计就拿下来了。”李来亨放下望远镜说道。
其实忠贞营的火炮也并不怎么样,除了少量南洋公司提供的新式三磅炮、臼炮之外,而且火药不多,开花弹极少。西征军使用的火炮大多都是从清军手里缴获的虎蹲炮、小型佛郎机等火炮。因为路途遥远,只能用骆驼运输,所有重炮都没有带上来。
战兵护送辅兵,骑着骆驼前往海拔两千多米的山区砍伐木头。火州城不仅距离山区远,而且海拔很低,该城的海拔是海平面零点到三十四米,要去五十多里外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砍伐木头来打造攻城武器,来回都要一整天时间。所幸的是,忠贞营不需要打造大型云梯车之类的大型攻城武器,只需要打造简易云梯和小型望楼。
辅兵上午出发,一直走到下午,才抵达山林。砍伐下来的木头暂时放在一边,当天晚上,负责砍伐木头的辅兵和战兵就地扎营,就在山脚下歇息。次日,辅兵砍够了木头,把木头截短了,放在骆驼身上驮运。
到了傍晚,砍伐木头的辅兵便赶着骆驼回来了。
负责砍伐木头的辅兵回来的时候,忠贞营已经在城外修好营寨,挖好壕沟。没有足够的木头来修建寨墙,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