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七十七章 会面噶尔丹()
噶尔丹不以为然的大笑:“这有何难?我们蒙古武士也能在马上开铳!”
准噶尔蒙古人手中有不少罗刹火枪,其中最好的罗刹火枪射程也能达到百步之远。擅长骑马射箭的蒙古人,在马背上使用火枪,一样是百步穿杨。
不过噶尔丹的笑容很快就僵在脸上了,只见马背上的明军压一下枪托,把枪膛朝下一倒,一个物体掉落下去。接着那明军又从腰间的子弹袋中摸出一颗子弹,塞进枪膛,再把枪托一压,随即转过枪口,策马向一只奔跑的黄羊追赶过去。
“砰”又是一声枪声响起,黄羊应声倒地。
还未等到目瞪口呆的噶尔丹回过神来,那明军骑兵再次完成装填,又是一声枪响,另外一头黄羊头部喷起血花,一个趔趄倒在草原上。
“好快!不过十息时间,就已经连发三枪!”噶尔丹感叹道。
李光地让人打开木箱,从里面取出一支后装线膛枪。李光地从士兵手中接过枪,双手呈给噶尔丹:“大汗,就是这种枪,请大汗过目。”
噶尔丹接过枪,在手中来回翻转几下,只见这支他从未见过的新式火枪长度不是很长,只有罗刹火枪的三分之二长,也不如明军清军所用的鸟铳长,漆黑的枪管闪烁着亮光,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精铁打造的枪管,枪管里面凹凸不平。再看枪的尾部,没有看到火绳,也没有燧发机,噶尔丹搞不清楚这种枪是怎么发射的。
“这种枪从后面装填子弹。”李光地压了一下枪托,枪托和枪管形成一个直角,露出了后面的枪膛。
“子弹拿来。”李光地转身道。
边上一名士兵递上子弹,李光地把子弹塞进枪膛,接着一压枪托,枪托又和枪管变成了一条直线。接着他端起枪来,瞄准远方草地扣动扳机,只听到“砰”一声枪响,枪口喷出火光,一股淡蓝色的硝烟从枪口冒出。
李光地的枪法确实不怎么样,本来他瞄准一只刚刚探出头的野兔开枪的,但是没有击中目标,受惊的野兔一溜烟便不见了踪影。
“哎,枪法献丑了!”李光地摇了摇头。
“让我来试试!”噶尔丹接过枪。
边上一名明军士卒递上一条子弹袋,噶尔丹接过子弹袋,背在身上。随后他跨上战马,模仿明军的动作,手脚麻利的装填人一发子弹,接着一挥鞭子,战马撒开蹄子狂奔。噶尔丹向远方的黄羊群追赶过去。
“砰”一只小羊倒了下去。
母羊看到小羊倒下,便停步不前,守在小羊的尸体边上不肯走。看到母羊不走,公羊也不肯离开。就在这个时候,噶尔丹装填好子弹,又是“砰”一枪,母羊倒下。
噶尔丹装填上一颗新的子弹,从容不迫的对准公羊一枪,把公羊也给撂倒了。
“大汗好枪法!”众蒙古人纷纷大声祝贺。
噶尔丹哈哈大笑:“还是枪好!要不是那么快的枪,能打那么快,还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装填子弹,要不也不可能一下撂倒三只黄羊。还有,这枪冒出来的是青烟,不是白烟,这也奇怪了,用的什么火药?”
“新式火药,没有白烟的。”李光地回道。
陈水根策马跑了回来,到了噶尔丹面前,翻身下马:“大汗好枪法!我怎么就不能一下打死三只黄羊?打死一只就全跑了,最多只追上第二只。”
噶尔丹哈哈大笑道:“这打黄羊,也要有诀窍的,先打小羊,小羊打死了,母羊就不会跑。公羊看到母羊不跑,也不会跑。这样就能一窝端了。若是你第一枪先把公羊打死了,母羊便带着小羊跑了;若是第一枪把母羊打死了,公羊就带着小羊跑了。”
“五百杆快枪便是我们大帅送给大汗的礼物。这种武器在我们军中装备也不多,一共只有三千多杆。”李光地道。
噶尔丹问道:“就五百火枪,也无法和罗刹人抗衡啊。罗刹人的火炮厉害,他们骑兵多,火枪更多。”
“无妨!”李光地笑着道,“这是五百最精良的后装线膛枪,只是我们送给你们的礼物。另外我们可以相互贸易往来,我们卖给你们其他的火枪。”
说完,李光地转头,让一名士兵取来一支米尼弹步枪。
现在的米尼弹步枪在琼州军中已经不是稀罕品了,原本老式的滑膛枪都给拉上了膛线,线膛枪制作并不困难,难的是子弹的制造。只有使用机器生产的南洋公司,才能造出米尼弹出来。如果没有米尼弹,装填速度极慢的线膛枪根本挡不住骑兵的冲击。
噶尔丹接过米尼弹步枪,仔细看了下,发现这支枪和罗刹燧发枪差不多,区别就是在枪管里面刻了膛线,枪的下面还有刺刀卡槽,能够用来插刺刀。
后装线膛枪没有配备刺刀,因为后装线膛枪目前是当成马枪装备给骑兵使用,骑兵近战用马刀,不需要刺刀。
不过噶尔丹从明军士卒手中接过子弹,才发现这种枪的子弹不一样,不是滑膛枪使用的圆球形子弹,而是圆锥形子弹,子弹也是纸质弹壳包装,只不过要咬破尾部。因为子弹口径比枪管小,装填比滑膛枪都快。
噶尔丹装填上一发子弹,端起枪来,掉转枪口,对准空中飞过的一只鸟雀,轻轻一扣扳机,只听到一声枪响,枪口喷起一股白烟,小小的鸟雀应声落地。
“这枪装填速度虽没有后装枪快,可是这枪打得好准!可击落一百步外的鸟雀。”噶尔丹赞叹道。
李光地回道:“这种枪是我们琼州军的标准装备,现在所有的步兵都要换这种枪了,比较难的就是子弹供应跟不上,这种枪的子弹都有专门的模具制造。我们可以向你们提供这种武器,可以提供五千支前装线膛枪,每一杆枪配备一百发新式子弹。不过大炮比较难以运过来,我们暂时没办法提供大炮。”
“除了武器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可以和我们贸易的?”噶尔丹问道。
“目前的运输都依靠骆驼,优先考虑的是武器。除了武器之外,我们可以给你们提供铁,盐,粮食,布匹,丝绸和茶叶等商品,你们用草原上产的牛羊,还有矿产来交换。”李光地摸着胡子回答道。
第二百七十八章 贝加尔湖()
曾经是苏武牧羊的北海,如今是在俄罗斯帝国的实际控制之下。瓦剌蒙古衰败瓦解,俄罗斯帝国的触角延伸到了东方,位于北海一带的布里亚特蒙古人投靠了俄国人,使得这里变成俄罗斯帝国的实际控制区。不过这个年代还没有条约规定这个大湖属于俄国,真实历史上直到尼布楚条约之后,才真正划给俄罗斯。
北海湖畔,一只獐子从树林中奔跑出来。
“砰”一声火枪轰鸣声,獐子头部喷出一朵血花,应声倒地。
“皇上好枪法!”周围的八旗兵和官员纷纷大声喝茶。
康熙把枪递给了身边的侍卫,转头环视一圈,只见身边侍卫加上官员不过三百余人。见此情形,康熙禁不住回想起当年在京城郊外围猎时那场景。每年秋天,康熙都要去京郊的木兰围场打猎。随行的御林军就有三万多人,其中三千弓箭手专门帮康熙包围驱赶猎物,外围还有数万御林军担任保护任务,另有随行的宫女太监和勋贵高官,一次围猎都要出动少则三万多人,多则五六万人,可是今天,身边只有三百余人。
现在也是秋天,同样的秋天围猎,三百多人,连猎物都围不住。可是康熙没办法,目前能够陪着他出来围猎的,也就只有那么点人了。
五十多万人马在春季离开京城,一直走到了秋天,才来到北海湖畔。这一路走过来,最终跟着康熙来到北海的只剩下不到十万人。来到这里之后,可不比当年在京城,有农民种地养活铁杆庄稼,剩下那么点人,除了少数高官之外,其他的人吃的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除了捕猎、打渔之外,还有些旗人自己下地种玉米土豆。
让旗人自己种地,也是无奈之举,大部分的包衣奴才都丢光了,他们不是死在漠北蒙古,就是成为蒙古人的奴隶。
俄国人本来答应要帮满清的,可是当康熙他们来了之后,却只见到区区九百多俄国人,就俄国人手中那点食物,根本不够几万人吃的。俄国人给了他们一些玉米土豆,旗人们把这些玉米土豆种到地里去。
没办法啊,从京城带出来的粮食早就吃光了,就连原本拿来做种子用的粮食也被吃光了,来到这里之后,只能把俄国人提供的玉米土豆种下去,要不然就更没得吃的。
粮食早就没了,旗人们只能限量供给。捕捉到的猎物,打来的鱼,山里采集的野果,都被集中起来,再按照人头分配。尽管秋季的大自然食物丰富,可是也不能保证那么多张嘴巴吃的,还要储存一部分食物过冬。
“范爱卿,罗刹人的商队何时能来?”康熙转过头来问道。
晋商八大家因为手里有银子,又是出使过俄罗斯,同俄国人取得联系,所以范毓馨这时候成为康熙的贴身心腹之一。
听到康熙问,范毓馨连忙跪在地上,打了个千回道:“回皇上,奴才出使罗刹国,这路上就走了一年多。此去罗刹国都城路途遥远,途径苦寒之地,商队行走艰难,没有个一年半载不可能到的,更何况商队带着货物行走缓慢。倘若罗刹商队在春季从莫斯科出发,走到现在还不到四分之一的路程。到了冬季又不能行走,只能停歇下来,等到开春之后再走,等他们到了,至少是明年秋季了。”
“此去路途实在是遥远啊!”康熙感叹道。
范毓馨道:“路途遥远还没什么,主要是路难走。若是要走好走的路,须经过准噶尔人,突厥人,波斯人,大食人和鲁密人的地盘。别的不说,就说准噶尔和突厥人的地盘,我们就过不去,俄国人也不敢贸然进入。”
康熙仰天长叹:“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啊!不仅京城丢了,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