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左右跑动移步,使枪头永远对准骑兵。
在宋代,蒙古骑兵的返身回射出现之前,宋军以拒马步配钩镰枪对抗金军骑兵是很有效的。
虽然返身回射是马步的天敌,不过不考虑战术上的克制,站马步可以稳定重心,增加下盘力量,强健内腑,瞬间爆发力倍增。
往往一名武者的功夫,很少来自于打沙袋,举重等力量练习,而是通过马步站桩逐渐长劲,原理就是咽喉和屁股的锁闭能力增强,胸腹器官的承受力和内分泌功能随之改善,身体各部肌肉,特别是腰腿肌肉逐渐强健有力,为身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马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桩功,只是没有三体式那样复杂精妙,不需意守丹田,时间久了自然聚气,将来站不了三体式的,全部去站马步,其实不仅止于步卒,即便是骑兵常站,因着下盘力量的增加,对于骑术的提高也极为有效。
实际上在明代戚继光操演鸳鸯阵之前,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并不普遍受重视,朝庭向民间蓦兵注重个人武勇,马步桩功是考核的标准之一。
第110章 队列训练()
站马步不比三体式轻松,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初站者能撑到五分钟就不错了,绝大多数两三分便吃不消,不过杨彦也明白,这种事情急不来,只能慢慢练习,逐步掌握技巧。
一个时辰很快过去,每一名士卒在杨彦的喝骂责打之下,累的都要瘫了,这导致了食量大增的恶果,原本丁壮早餐食四升,现在普遍在六到七升,食量几乎涨了一倍。
萧仁萧温也被巧娘修理的苦不堪言,时而这不行,那不标准,整整折腾了一个时辰,好在并不只有他们两个,跟着站桩的还有数十人,因此巧娘也未太过于为难,只是就事论事,稍微带着小小的鸡蛋里面挑骨头。
回来之后,巧娘心情不错,显然怨气泄了些,其实杨彦并不愿见巧娘与萧温萧仁兄妹间彼此隔绝,毕竟本是一家人,没有隔夜仇,况且巧娘虽受了委屈,可世道如此,妻离子散又不是萧家一个,萧家只是操之过急罢了,严格说来,也是受害者。
巧娘心情好了,只是看着狼吞虎咽的士卒,荀虎忧心忡忡道:“将军,这样吃不行啊,别说熬不过冬天,恐怕年底粮食就得吃光。”
杨彦嘿嘿一笑:“养兵不吃饱怎么行,祖逖尚打劫过商旅,实在不行,咱们也干他娘的一票,若是路上有谁不开眼自是最佳。“
这年头,法纪不存,杀人劫货真不算什么,荀虎听的两眼精光直闪,哈哈笑道:”将军说的是,若是能迎面撞上一队南逃的人家,那就更妙了。“
荀华不齿的撇了撇嘴。
杨彦一边啃着葱油饼,一边转头问道:“荀华,可曾组织健妇?“
荀华道:“约有五百多人,均是身强力壮,出自军中家眷。“
”好!“
杨彦点点头道:”吃过晚餐,让她们缝制护膝。“
荀华问道:“将军,是否要将那些妇人编入女营,随我们操演?必要时,也可上阵杀敌。”
“这”
当时女性也要下田耕作,运送物资,是平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徭役便有女子一份,个别常年劳作的妇人论起筋骨强健,并不逊于壮汉,巧娘就吃过这方面的苦头。
讲真,杨彦有些动心了,不过他还是摇了摇头:“这些人家,已经出了丁壮为兵,编入女营干干杂役尚可,比如割草喂马,浆洗衣服,生火造饭,须讲明是临时性质,就不必再用她们上阵撕杀了。“
荀华不死心道:”将军是否瞧不起咱们女子?我们身为女郎的带刀侍婢,开得了弓,骑得了马,上阵冲杀作战不逊于精锐之卒,女郎可是在咱们身上花了大力气,况石季龙尚有千骑紫衣女骑呢。“
杨彦暗道,你家女郎投重金训练你们,恐怕不是为了上阵撕杀,而是寻求一份前呼后拥,誓踩孙尚香于脚下的心理满足,石季龙的紫衣骑更是花架子,不过这话是不能说的,于是淡淡一笑:”男子力大,女子灵巧,正如牡牝阴阳,而你家女郎未能区分,训练不得其法,把你们带偏了。”
荀华不满道:“将军,虽然我们都跟了你,但你也不能背后说女郎的坏话吧?”
杨彦摆了摆手:“事实如此,你等女卫,把桩站好之后,我另授咏春拳,专为女子量身打造,等到了郯城,我再找机会给你们特训,包保他日回返建康之时,让你家女郎大吃一惊。“
荀华将信将疑的看着杨彦。
杨彦又道:“其实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刀枪无眼,那些妇人皆有夫郎子女,肩负家庭的重担,不到生死绝境,怎能让她们上阵撕杀?你放心,北方胡虏横行,凶暴残忍,受其奴役凌辱的女子比比皆是,到时解救出来,如有意从军,皆划拨给你。“
”嗯!“
荀华猛一点头。
不片刻,一顿丰盛的早餐下肚,全军收起营寨,缓缓北行,或许是有了组织,也可能是对杨彦有了信心,行进的速度居然有所加快,当傍晚扎营的时候,比杨彦预想的多走了二十里。
晚饭之后,亲卫骑上马,在左近练返身回射,杨彦考虑再三,决定把戚继光的鸳鸯阵教下去。
其实鸳鸯阵并不是那么神,于大兵团作战,面对骑兵冲击时缺陷很大,但是在复杂地形与巷战中,鸳鸯阵攻防俱备,尤其在面对长枪兵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目前杨彦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他的假想敌是流民武装与坞壁堡主,这些人本身没什么太高的军事素养,作战靠经验和勇猛,本质上是一群乌合之众,正适合以鸳鸯阵却之。
当然了,鸳鸯阵的成本高昂,对训练和后勤都有很高的要求,即便是伍什这类最为低级的军官,都需要指挥四类长短不同,样式各异的兵器作战,没有长期严格的训练和可靠的后勤保障,以及良好的人才选拔制度,鸳鸯阵是不可能成功运用的。
后世日本和朝鲜都专门研究过鸳鸯阵,却无一练成,归根结底,还是人不行,也没有足够的财力。
可这恰合杨彦的精兵路线,八百多名士卒都经过了筛选,单从体力上讲,是符合要求的。
鸳鸯阵需要用到六种器具,即长牌、藤牌、狼筅、长枪、腰刀和镋钯。
狼筅就是老毛竹,连枝带叶,长度约在两丈,杨彦让人去附近的竹林砍伐,长牌与藤牌都可以用竹枝编织,坚韧而又结实,这可以交给女营,唯有镗钯比较麻烦。
镗钯形似马叉,上有利刃,两面出锋,刃下横两股,向上弯,每两名镋钯手配三十支火箭,敌人离远时,两股充当火箭架,用以发射火箭,显然,这年代连火药都没有,火箭更是别提,杨彦索性就用大叉子代替,只需将把柄的长度稍作增加。
当天晚上,没有训练,第二天清晨站桩的站桩,蹲马步的蹲马步,到出发时的时候,把护膝发了下去,就是两张马皮裹住膝盖,用细麻绳系住,每人一副。
膝盖暖和了,自然筋骨也活络开来,行军速度又有提高,粗略一算,竟走了八十里路,这几乎相当于一支正规军队的行军速度了。
晚餐之后,杨彦着手训练鸳鸯阵,不过戚继光练兵,练了两年才见效,而且练的兵还是素质非常高的浙江兵,杨彦可等不了这么久。
鸳鸯阵最强调纪律,当时的各支军队都不大注重对纪律的要求,包括荀家军的纪律在杨彦眼里也是远不够格,于是他把所有军卒,包括亲卫一起叫到阵前,按每排五十人,一列列的站好。
然后一边做示范,一边下令:”前排横平举,后排侧平举,向前看齐!“
这可不要太热闹啊,队伍急速膨胀开来,有人被同伴推到,有人被自己绊倒,还有人左右不分,转动着脑袋,目中现出迷茫。
杨彦给气的鼻子生烟,明明是向前看齐啊,这样的素质,连前世的小学生做广播操都达不到。
萧巧娘小声道:“将军,是不是人太多了,妾认为,或许分开来练习,人数少点,易于掌握。
”嗯?“
杨彦一想也对,是自己操之过急了,于是按队为单位,分开站队列。
第111章 游骑出现()
(谢谢好友门阀掘墓人的500大赏)
“前排横平举,后排侧平举,向前看齐!”
“稍息,立正!”
“报数!”
“一、二、三、四、五”
哪怕分成了两百人的小队,由各自队正带领,也是最少反复练习了十来遍,多者甚至达到近三十遍才能勉强站成如后世小学生做广播操那样的队列。
杨彦并没别的要求,只是站直,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左右乱看,不许移动,虽然有人不解,或许还有人暗中不满,但是连杨彦自己身为国相,持节都督,也陪着一起站的笔直,别人还能怎么样呢?
况且站队列与蹲马步谁轻松谁苦,这不用多说。
其实站队列是非常有用的,通过站队列,可以培养出一支军队的纪律。
无论是鸳鸯阵,还是集群返身回射,都需要严格的纪律保证,杨彦希望塑造出一种遵守纪律的意识。
接下来的三天,亲卫照常站三体式,士卒则在蹲半个时辰的马步之后,开始操演鸳鸯阵,鸳鸯阵又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分为两才阵与三才阵。
因着站队列的效用,结为鸳鸯大阵的时候,士卒也能随着口令进退,只是一旦变为两才阵或两才阵,就明显的乱了起来,其中什长的表现未必尽如人意。
毕竟什长是全阵的枢纽,需要眼观八方,耳听六路,即要留意上官的旗号,还要指挥各种兵刃掩护进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不可谓不高,于是杨彦根据各人的表现调整什长的位置。
简而言之,你行你上,不行就下,如果一个阵中有两个以上的人符合要求,那就调出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