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号令很快就遍传全军,军心动荡的水营士卒,以及逃回来的几千败军,匆匆忙忙的弃了水营,逃往襄阳而去。
……
鹿门书院。
竹楼之中,檀香袅袅,两位长者正在闲品香茗,对弈棋局。
“德操啊,最近几月,你的那位高徒,可是把荆州折腾的天翻地覆,风光无限啊。”庞德公落子之时,口中笑道。
司马徽不假思索的落子,淡淡道:“这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吧,他毕竟可是卧龙,乃是我们军师盟评出的九奇之首,本就非是池中之物,现在出来搅动风云,也在情理之中啊。”
“说的也是,毕竟是九奇之首嘛。”
庞德公点点头,却又道:“只是咱们评出的这九奇,原本认为他们都有军师之才,却无枭雄之志,要搅动风云也是辅佐各方诸侯搅动风云,你这位九奇之首,明显是自己要当主公的,这可就有点不按常理出牌了。”
司马徽黑子悬在半空,没有落下,不禁也奇道:“这我也是有些意外啊,说实话,当初子明未曾昏迷之前,曾跟我促膝长谈过数次,都说他的志向是将来寻一明主辅佐,实现他兼济天下的理话。”
话锋一转,他却又叹道:“直到当日招贤会再见之时,我才从他的话中听出,他不甘屈居人下的意思,好似他醒来之后,就变了个人似的,性情志向都大异于从前,叫我这个当老师的都捉磨不透了。”
“多半是昏迷久了,才导致他性情转变吧。”庞德公也跟着感慨道。
两位智者,不由唏嘘起来。
司马徽却忽然想起什么,便笑问道:“先别说我的学生,说说你庞家大位奇才啊,他也是咱们军师盟评出,九奇之一的风雏啊,眼下荆州热闹,他就没有出山凑凑热闹的意思?”
庞德公拂了拂手,苦笑道:“我那侄儿就别提了,他性情古怪你也是知道的,谁也猜不透他心里琢磨什么,我上次也旁敲侧击的询问过他,他却反问我一句:刘景升乃守成之徒,不值得辅佐,难不成让他这凤雏,去辅佐那卧龙去不成?”“
司马徽先是一怔,旋即会意,不由摇头笑叹道:“说起来,这荆州除了刘景升之外,也只能去效忠苏子明了,可惜奇才皆有奇才的骄傲,凤雏又怎甘向卧龙俯首称臣呢。”
“谁说不是呢。”庞德公附合着一笑,“所以我那侄子就怕刘家父子征辟他出仕对付你那高徒,一早就外出云游四方,说是要增长见识,寻访明主,也不知何时能归。”
“算啦,不说他们这些年轻人的事了,我们接着下我们的棋。”
二人的注意力,又重新的回到了棋盘上。
方才下了几步棋,门外书童入内,报称有一位叫徐庶的书生在外求见。
“徐元直么?你这位高徒可是差点也被评入九奇啊,听说他最近跟刘琦走的有些近呢。”庞德公说道。
司马徽叹道:“元直的谋略倒也可与九奇媲美,只可惜大局观有所欠缺,不然也不会跟刘琦靠近了,他终究还是逊色于九奇呀。”
说罢,司马徽放下棋子,叫把徐庶请进来。
庞德公则以不打扰他们师徒说话,起身离席,先行告辞。
片刻后,一名年轻的青衫儒生,从容的踏入了竹屋之中。
“学生徐庶,向恩师问安了。”徐庶深深拜下,长揖到底。
“元直不必多礼,快坐吧。”司马徽微笑着拂了拂手。
徐庶起身,跟司马徽相对而坐,坐在了原先庞德公的位置。
他低头扫了一眼案几,便笑道:“方才德公先生来拜会恩师了吧。”
“何以见得?”司马徽好奇道。
徐庶便指着案几上的残局,不紧不慢道:“这盘棋厮杀的难解难分,放眼整个荆州,能与恩师在棋艺上不分伯仲的,怕是只有德公先生了。”
司马徽笑了,赞道:“你啊你,眼光还是那么锐利,不错,方才庞德公确实来过,刚刚才走。”
说着,司马徽亲手给徐庶斟了一杯茶。
“多谢恩师。”徐庶端起茶,一饮而尽。
司马徽方是笑道:“你做事向来目的性很强,若是无事,应该不会来为师这里,说吧,你有什么心事想与为师说。”
“知学生者,恩师也。”
徐庶恭维过后,表情变的郑重起来,正色道:“学生此来,就是专程来告知老师,学生打算出山,去辅佐那刘琦了。”
第一百八十八章 襄阳!襄阳!()
听到刘琦二字,司马徽沉默下来,也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给徐庶又斟了一杯茶。
这种沉默,代表着一种态度,徐庶岂能体会不出。
徐庶便道:“庶知道,老师对刘家父子向来看不上,认为他们不过是守成之主,非是乱世之雄,学生其实也是这么认为的。”
“既然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为何还要出山辅佐刘琦?”司马徽不解道。
徐庶叹道:“因为刘琦待学生以国士,学生没有办法,必须报之以国士。”
司马徽身形一震,眼眸中掠过几分异色,示意徐庶继续说下去。
徐庶便将当日,在竹林茅屋之中,刘琦如何行下跪之礼,请他出谋划策,出山相助的经过,道了出来。
“刘琦,竟然对你行下跪之礼?”司马徽脸上浮现出惊异之色。
“嗯,学生没有必要骗老师。”徐庶点点头,反问道:“试问,刘琦如此待学生,换作是老师,能拒绝出山辅佐吗?”
司马徽饮一口茶,慨叹道:“没想到,刘琦能对你行如此大礼,你确实没有理由拒绝啊。”
自古以来,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尊卑分明,上下有别,这是人所共知之事。
而刘琦堂堂荆州牧大公子,以君主的身份,竟能够放下身段,以下跪大礼请徐庶这个一介草民相助,确实算得上是国士之礼。
古人云,待之以国士,报之以国士,徐庶拜入司马徽门下,饱读圣贤书,又岂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既然道理已经明了,刘琦就算再差劲,就算徐庶再看不上刘琦,也必须要硬着头皮出山辅佐。
否则,他就会被天下人耻笑,视为不义之徒。
徐庶明白这个道理,司马徽更加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对徐庶的出山心存可惜,却不加阻止。
眼见司马徽没有阻止,徐庶便道:“老师深明大义,多谢老师没有反对。”
司马徽淡淡道:“当初你们求学于鹿门书院时,为师就说过,为师只管对你们传道授业,至于将来你们要效忠于谁,为师不会干涉过问,不过……”
他似有言外之意。
“老师想说什么,但说无妨。”徐庶看出了司马徽欲言又止。
司马徽便坦然道:“你若辅佐刘琦,就势必要与苏子明为敌,你觉的,元直你有信心能胜得了苏子明吗?”
徐庶沉默。
片刻,徐庶嘴角扬起一丝傲意,“苏哲名号卧龙,乃九奇之首,他的智谋确实可怕,学生给刘琦出的几条小计,也确实被他破解,不过,学生仍有自信可以战胜他。”
司马徽神色一奇,显然是想听听他何来的自信。
徐庶不紧不慢道:“苏子明虽然智计无双,但终究只据有南阳一地,手中可以调动的兵力物力有限,这方面,刘家父子是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只是他们欠缺一个智谋之士,帮他们合理的使用这些兵力,方才会屡屡败于苏子明之手。”
“学生相信,如果由我辅佐,发挥出刘家父子兵力雄厚的优势,完全有希望抵消苏子明的奇谋诡,这正是阳谋压倒阴谋之道。”
徐庶洋洋洒洒一番话,道明了自己跟苏哲的利弊优劣。
司马徽微微点头:“你把刘家父子跟苏子明的利弊,分析的确实很透彻,但你有没有想过,今日的苏子明,可跟昏迷前的苏子明,他除了奇谋之外,还多了一个非常人所有的本事。”
“老师是学,苏子明识天象,预断风雨的本事?”徐庶一点便猜想到。
司马徽点头道:“正是,你既然知道,就应该听说过,苏子明的几场大仗获胜,多有利用他这神奇本领。”
徐庶沉默了片刻,说道:“天象变化莫测,这其中多多少少有运气的成份在内吧,我想,一个人不可能运气一直好下去吧,那他还是人么,不成了神么。”
司马徽语塞。
半晌后,他摇了摇头,笑叹道:“好吧,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为师也就不多说了,你打算何时出山?”
“等到刘琦大破叛军,夺下樊城之后,学生就前往樊城去辅佐他。”徐庶不假思索回答。
夺下樊城?
司马徽神色一怔,显然对他这句话的内中含意,有些不太理解。
徐庶便不紧不慢道:“不瞒老师,学生已经刘琦出了一条计策,叫他劝服了刘表,趁着两军休战,苏哲率主力北归之机,率大军由上游偷渡汉水,趁其不备,一举袭破樊城。”
此言一出,司马徽神色为之一变,目光立刻变的惊奇起来。
“怎么样,老师觉的,学生这条计策如何?”徐庶却是一笑,语气中有几分小小的骄傲在内。
司马徽思绪飞转,片刻后省悟过来,点头赞叹道:“难怪你这么自信,原来你已给刘琦出了条奇策,嗯,你这条计策确实是出其不意,这一回苏子明只怕还真会栽在你这条计策上。”
“既然老师都赞赏了,那此时此刻,刘家的大旗,多半已经插在樊城城头,学生差不多也该告辞了。”
徐庶将杯中余茶,一口饮尽,起身告辞。
就在他一只脚还没迈出门槛时,书僮再次匆匆而入,将一道帛书奉给了司马徽。
徐庶下意识的停下脚步,回头看向了恩师。
司马徽展开帛书一看,不由身形微微一震,眼眸中掠起一丝惊色,蓦的抬头看向了徐庶。
徐庶立时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