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想想,我还漏下谁没有?”

    众位新晋大员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发现跟着杨霖一路打天下的心腹们一个不漏的都被封了官,而且不是正三品就是从三品,大锅饭吃起来倒是蛮香的

    可问题是杨霖这么乱封一气下来,军队方面倒没什么大问题,文官系统则是基本照抄了朝廷的五省六部。可问题是一个政权的体系不光是五省六部啊,寺监之类的事务机构一概没有不说,房玄龄他们除了本职以外还兼了一堆侍郎,先不说他们累死累活干不干得过来,更要命的是各部下设各司的郎中、员外郎和主事们上哪儿去找去?没有这些中下层官员主理诸般事务,他们这些三品大员除了干瞪眼还能干点啥?这还是不是最要命的,杨霖现在号称坐拥八郡之地,可是他除了让大舅哥长孙无忌兼了个东都令以外,剩下七郡的太守和下属各县的县令们在哪呢?那是压根一个都没有哇!

    所以杨霖看似豪气万丈的封了一大堆高官,实际上除了军队以外,还是屁用没有,啥事都解决不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千万别跟二百五斗心眼(上() 
长孙无忌忧心忡忡的提出了这个问题。

    其实这本来对他们算不上什么问题的,在这年头只听说过缺官位没听说过缺官员的。六品以上的高官自有数不清的大小世家子弟挤破头来抢,七品以下的中低级官吏则有更多来自寒门庶族的才子不惜为之倾家荡产,大隋太平的时候如此,如今天下大乱了也照样。听说窦建德和罗艺的手底下就有不少大名鼎鼎的“河北四姓”(即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作者注)子弟为其效力,瓦岗军中更是不乏荥阳郑氏、平城窦氏、京兆杜氏、河东柳氏等这些上等门阀家族的身影,而像萧铣、沈法兴等本身就是南朝大族出身。所以说虽然现在天下大乱,顶在幕前、名噪一时的各路枭雄也是什么出身都有,但是幕后无不或明或暗的隐藏着各大世家门阀的身影,他们或资助钱财、或贡献人才,有的干脆跳出来亲自冲锋陷阵,他们到底图个啥,难道是破财免灾?

    其实还真不是。想当年五胡乱华时的情形比现在凶险几倍,这些传承数百年的世家门阀还不照样好端端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不管哪路英雄当了皇帝、哪个种族占据了中原,想要治理国家、想要招兵买马、想要种地收粮、想要经商匠作,甚至想找老百姓服个徭役,都离不开这些号称诗礼传家、不问国政的士族门阀。所以无论是支持窦建德、罗艺也好,赞助瓦岗军也罢,还是像沈、萧那样亲自出马,对他们来说都不过是一种投资、一门生意,甚至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赌注。输了无关痛痒,只要继续投资赢家就行,而一旦宝压对了,那可就成了一桩一本万利的大生意啊!

    杨霖如今虎踞东都、坐拥八郡,挥手间便是十余万强兵刀锋所向,这等实力怎么也得上天下第一等的诸侯了,按说他应该不乏“天使投资人”的青睐。可是这一年多来,杨霖手下基本还是磨坪山起事的原班人马,地盘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粮草军械都是连缴获带坑蒙拐骗搞来的,连兵马都是使用各种诡计加利诱才拉拢过来的,跟其他各路诸侯比,简直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那么为啥世家门阀们看不上他,尤其是作为匡定天下必不可少的中坚阶层——士人们为啥就没有一个来投靠他的,以至于他连个最基本的文官班子都凑不齐呢?

    这事要怪得先怪杨霖他亲爹杨玄感。当初杨老爹东都起事,一气之下砍死了七十多个忠于隋室、不肯附逆的大臣。话说这年头能当上大臣的、还值得著名官二代杨老爹砍的哪个不是背景深厚而且家世不凡的?这下子老杨家就得罪了天下起码一半的顶级门阀,虽然还不至于找杨霖父债子偿(主要是这个债不太好偿),但是不待见他那肯定是少不了的。

    然后杨霖自己也作死。先是在河东置气弄死了祁县县令秦元凯。这个秦元凯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县令,可人家当年可是干过侍御史的,曾面斥权臣宇文述,因为一句“帝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而名震士林。而且更重要的是,这家伙还是一代大儒王文中的得意弟子,在学问上的造诣天下出其右者屈指可数,更是为天下大部分读书人所仰重。号称诗礼传家的士族门阀和天下的读书人可不管杨霖为啥要弄死秦元凯,他们只在乎这么一个儒道的栋梁、士林的未来,竟然被杨霖这家伙活活给冻死了!手段何其残忍、心肠何其恶毒、居心何其卑鄙!这等人不值投靠、不值托付,就算看他一眼都是玷污了自己的眼睛。

    后来杨霖跑到北疆跟突厥人干了一仗,可算让人对他的印象有所好转,结果这货一转头又跑到河南来打土豪分田地了!

    关于东都勋贵们被杨霖祸祸得有多酸爽就不再复述了,这里说说一个更大的倒霉蛋——荥阳老郑家。

    自打曹魏的吏部尚书陈群搞出来一个九品中正制至今四百年,涌现出来的大大小小的世家望族不计其数,可是不管几等士族都动辄拿自家几百年的家世当招牌大肆吹嘘,可是唯独在荥阳郑氏面前没人敢提这码事,哪怕是同样贵为“七宗五姓”的崔李卢王等大族也没这个底气。

    为啥?

    因为荥阳郑氏的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那是啥年头?按照后世的公历来算那就是始于公元前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谁能比,又有谁敢比?

    战国时郑国被韩国所灭,其王室仍以郑为姓,以故地荥阳为郡望。荥阳郑氏的再次复兴起自西汉大司农郑当时,其后郑浑历任魏郡、上党太守,是曹魏名臣;再其后郑冲为西晋太傅、开国元勋;郑袤是密陵侯,西晋初名臣,其子孙四世都是西晋重臣;郑浑八世孙郑羲任北魏中书令,其子郑道昭为兖州刺史,号称北方书圣;其后的郑俨名声就臭了,成了北魏胡太后的面首,并籍此官至中书令,把持朝政;郑浑的十一世孙郑孝穆为北周中书令,郑伟为北周襄城郡公、龙骧大将军、江陵防主;郑孝穆之子郑译为北周内史,上大夫,并助杨坚篡位夺朝,被封为沛国公、祁州刺史,荥阳郑氏再度飞黄腾达。就算是从郑当时算起,荥阳郑氏也是历数朝、六百年不衰,人才辈出,高官显贵不绝,成为天下最顶级的高门望族,没有任何一个家族敢说能出其右的。

    就这么一个顶级豪门望族,要家世有家世,要权势有权势,要钱财谁还有脸跟老郑家提钱?人家分分钟堆出一座钱山压死你!要人望就更不用说了,老郑家世代出大文化人,郑兴郑众、郑羲郑道昭等等哪个都是名动一时的文魁,郑氏族学更是比太学还牛叉的顶级学府,名气相当于这个年代的北大清华,堪称桃李满天下。所以以此时荥阳郑氏的声威,别说连皇帝都不敢对其动手动脚,就算谁敢说老郑家一句坏话,都能让半个天下的口水喷死。

    所以当初瓦岗军和屈突通虽然在荥阳反复拉锯,把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可都不约而同的小心翼翼避开了郑家的产业。有时候两军正拉开架势准备大打一架,结果老郑家来人了,振振有词的说这棵青松、那座山头是人家某位祖宗在此领悟天地之道的风水宝地,而那边那座破树林子更是曾入了郑家另一位祖宗的画,乃是郑家一级保护的历史文物,不得破坏于是奇迹就发生了——两只凶神恶煞般的军队居然就乖乖的听话换个地方再掐

    这么牛叉的家族,怎么就成了倒霉蛋?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老郑家碰上了个啥也不懂的大傻蛋。

    杨霖刚到荥阳那阵就发现这个破地方连种地的农夫都找不到几个,工商百业更是凋敝不堪,以为这是连年兵祸所致,于是就开始张罗招收流民、分配无主土地,以恢复生产。其实他不知道的是,荥阳的情况跟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自打大隋江河日下,江山分崩离析,天下各大士族的心思就开始活泛了起来。大隋完不完蛋、皇帝是死是活乃至战祸频起民不聊生什么的对他们影响不大,也毫不关心,他们感兴趣的是谁会成为这乱世中的赢家、最终问鼎天下。只要押对了这个宝,他们的家族就能再上一层楼,起码能飞黄腾达个几十、上百年。但是押错了就比较麻烦,虽然还不至于身死族灭,但是要想把屁股擦干净喽,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所以在天下大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士族们都不敢轻举妄动,更不敢孤注一掷,顶多是把家族的旁支余脉顶到前台来试探一下风头。比如说河北的窦建德、幽州的罗艺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闹出偌大的声势,不光是因为这二人的本事大,更重要的是崔、李、卢等河北顶级士族的暗中支持;李渊在短短数月之内能够收服数十万大军,更少不了陇西李、太原王的大力资助;而像宇文成乾为啥在京师站不住脚?就是他们宇文家当年太过嚣张跋扈,以至于跟关陇贵族的关系紧张,这才处处捉襟见肘,被屈突通一战而逐出关中。

    老郑家的老窝很郁闷的杵在荥阳这个四战之地,所以他们的选择就更加慎重,决不轻易出牌。杨玄感起兵造反的时候,郑家当了墙头草;瓦岗军打过来的时候,因为翟让的出身问题老郑家没看上,继续敷衍塞责;屈突通反攻过来的时候那就更不用说,大隋要完蛋了这事在大士族中间早已经达成共识,郑家更不可能把这宝贵的一票投到官军的头上。

    各方势力在荥阳这块老郑家的根基之地上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晃得老郑家的话事人们眼花缭乱。还没等他们拿定主意怎么办,杨霖便如从天而降一般杀进了这场游戏,而且一下子就成了荥阳名义上的主人。

第一百九十三章千万别跟二百五斗心眼(下() 
与其他士族不同,老郑家对于杨霖还是颇有好感的,这种好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